登陆注册
1931900000015

第15章 帝王碑刻治世思想的边地阐释(7)

“家国同构”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流文化认同的核心思想观念,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积极倡导。《大学》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早在汉代,经学家就已经提出了“家国同构”的观念,认识到家和国之间具有着极为相似的精神实质。因为家是国的缩影,而国则是家的放大,将适用于家庭的道德伦理的规范推之于天下,无非是在更大的范围中重复着家的构想。明代皇帝正是从家这个社会细胞开始,借助敕封碑,将这种观念遍布天下,以“朕之爱民甚矣,即遐陬僻壤,如在宇下”的胸怀,以“人臣有劳于国,朝廷必宠其家”为实践方式,注重人伦。借助敕封碑以情动人,拉近了君臣、个体、家庭及宗教信仰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将皇帝的浩荡恩德广及率土之滨,向西南少数民族区域展示明代帝王的君父形象。进而促进少数民族在封建大一统文化社会背景下,伦理关系与政治关系、社会关系与人伦道德意识的新的契合,推动西南少数民族对伦理、政治、道德、宗教一体化思想的认同与归属,从而加速少数民族融入多元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轨道。

三、嘉靖皇帝《敬一箴碑》的解读

(一)嘉靖皇帝个人修养的剖白

在明代帝王中,嘉靖皇帝这位处于中国历史中近古转折时期的君王,即位不久,便向天下公开剖白了个人修养心得。嘉靖五年(1526)大理太和县儒学院刻立嘉靖皇帝的近千字的“主敬协一”的箴言,名为《敬一箴碑》。《敬一箴碑》中,嘉靖皇帝不但在理论的层面探讨了“敬”与“一”的关系,而且进一步从“修己以安天下”的政治理想出发,将个人修养的“敬一”境界与国家的太平相关联,号召天下以“主敬协一”为个体修养的旨归,为社会和睦尽一己之力。全文情辞恳切,平易谦和,娓娓而谈。

在“敬一”理论层面的探讨中,嘉靖皇帝首先对“敬”与“一”进行了解说。碑言:

夫敬者,存其心而不忽之谓也。

一者,纯乎理而无杂之谓也。

这里,“存其心”即保持心志,而“不忽”意谓不疏忽,所以“敬”的含意就是内心不为外物所干扰诱惑。“一”指的就是“纯乎天理”,强调对事理的执著专一。嘉靖皇帝对“敬”与“一”进行解说之后,进一步提出了修养“敬”与“一”的具体做法。

一是,修“敬”要分步骤而行。碑言:

其先务又在虚心寡欲,驱除邪逸,信任耆德,为之匡辅,敷求善人,布庶位,斯可行纯王之道,以坐致太平雍煕之至治也。

曰敬惟何?怠荒必除。郊则恭诚,庙严孝趋。肃于明廷,慎于闲居。省躬察咎,儆戒无虞。

嘉靖皇帝认为修“敬”的第一要务是“虚心寡欲,驱除邪逸”,即要排除内心杂念,清心寡欲,把心态调节好。要善于听取耆老、善者的劝诫,匡正自己。同时强调“怠慌必除”,即一定要排除懈怠和心神不定,如在郊祀时要做到恭敬和诚心,宗庙祭祀时要严守孝道之礼。言“肃于明廷,慎于闲居”,“省躬察咎,儆戒无虞”,则提倡在公众场合态度要严肃,而闲居要修养慎独之功。另外要善于多反省自己的缺陋过失,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嘉靖皇帝认为达到“一”之境界,要做到以下的方面。碑言:

曰一惟何?纯乎天理。弗参以三,弗贰以二。行顾其言,终如其始。静虚无欲,日新不已。圣贤法言,备见诸经。我其究之,挥善必精。左右辅弼,贵于忠贞。我其任之,鉴别必明。

首先要以天理为尚、言行一致,具体说来就是每日都要“静虚无欲”,这与修“敬”时要做到“虚心寡欲,驱除邪逸”是相通的。另外还要研究“诸经”,领悟“圣贤法言”,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和前贤的著作加深自己的修为,以明鉴之心辨别是非曲直。

其后,嘉靖皇帝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强调了“敬一”的重要性。碑言:

元后敬则不失天下,诸侯敬则不失其国,卿大夫敬则不失其家,士庶人敬则不失其身。

作万民之君,一言一动,一政一令,实理乱安危之所系。若此心忽而不敬,则此德岂能纯而不杂哉。

斯可行纯王之道,以坐致太平雍熙之至治也。

在嘉靖皇帝看来,对于帝王来说,做到“敬一”,可以“不失天下”;对诸侯而言则可“不失其国”;对卿大夫来说能“不失其家”;对“士庶”而言可“不失其身”。嘉靖皇帝特别指出由于帝王的“一言一动,一政一令”乃“实理乱安危之所系”,帝王“心忽而不敬”,就无法使德行“纯而不杂”,势必影响君王的社会模范和导向作用,从而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定团结。随后,嘉靖皇帝现身说法,向天下坦言自己修养“主敬协一”的实践。碑言:

至于独处之时,思我之咎何如,改之不吝。思我之德何如,勉而不懈。凡诸事至物来,究夫至理,惟敬是持,惟一是协。所以尽为天之子之职,庶几忝厥祖厥亲。由是九族亲之,黎民怀之,仁泽覃及于四海矣。朕以冲人,缵自丕绪,自谇德惟寡昧,勉而行之,欲尽持敬之功,以驯致乎一德。

“思我之咎何如”,“思我之德何如”,可见嘉靖皇帝自言平时以“敬一”为准则,对自己的德行进行深刻反省。同时不断勉励自己“改之不吝”、“勉而不懈”,积极完善自我修养境界。“凡诸事至物来,究夫至理,惟敬是持,惟一是协”,则言其力求做到外在干扰袭来时以“敬一”为念。以”敬一“为准则,嘉靖皇帝自诩“尽为天之子之职,庶几忝厥祖厥亲”,认为做到了天子应尽之职责。因而“九族亲之,黎民怀之,仁泽覃及于四海矣”,“可行纯王之道,以坐致太平雍熙之至也”,实现“王道”之治,国家亦太平雍熙。这里,嘉靖皇帝将个人“敬一”的修养与国家的宏观大局相联系,强调了君王个人修养达到“敬一”的境界与国家兴旺的密切关联,可谓眼界广阔,气魄宏大。

嘉靖皇帝主张“敬一”的个人修养境界,与宋代理学家对“敬”与“一”的理论探讨一脉相承。宋代二程认为“主敬”、“主一”是达到“去人欲,明天理”人生境界的修养方法。二程对“敬”、“一”的谈论颇多,略引如下:

伊川谓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

昔吕与叔尝问为思虑纷扰,某答以但为心无主,若主于敬,则自然不纷扰。譬如以一壶水投于水中,壶中既实,虽江湖之水,不能入矣。

主一,则既不之东,又不之西,如是则只是中。既不之此,又不之彼,如是则只是内。存此,则自然天理明。学者须是敬以直内,涵养此意,直内是本。

学者先务,固在心志。有谓欲屏去闻见知思,则是“绝圣弃智”。有欲屏去思虑,患其纷乱,则是须坐禅入定。如明鉴在此,万物毕照,是鉴之常,难为使之不照。

第一段中,程颐对“敬”、“一”进行简明概括,后三段话则细述之。第二段话中,二程将“主敬”比作放入江湖中的一壶水,可以避免思虑纷扰。第三段话中,二程言“主一”就是心思不会左右摇摆,而专注于内在的把持,并强调了这对学者尤为重要。第四段话中,则是具体探讨了学者修炼“敬”与“一”,从而实现“明鉴”之境的话题。

联系这四段话可知,在二程看来,要达到“主敬”就是要求拋弃外在闻见的影响,排除思虑,像佛教徒一样的“坐禅入定”,不为外物所引诱。“人心不能不交感万物,亦难为使之不思虑。若欲免此,唯是心有主。如何为主?敬而已矣。”因为人不能不接触外物,也不能没有思虑,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注意力,时常去掉常人之欲,这就是“敬”。用“敬”来“涵养”修炼心性,坚持不懈,“久之自然天理明”。“主一”就是没有私欲杂念,内心专注,以保持内在不偏不倚的中和状态,以虚静之心常存性理和道德的严整自律。

朱熹继承前人“主敬”、“主一”的学说,肯定了两者对个体修养的重要性,并将“敬”的内涵明确阐发为“畏”。朱熹言:

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

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敬,只是一个“畏”字。

曰:遇事临深履薄而为之,不敢轻,不敢慢,乃是主一无适。

第一段话中,朱熹言“敬”就是“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讲求内心的专注与纯一,不能随意放纵心智。第二段、第三段话中,他明言“敬”是“谨畏不放逸耳”、“敬只是一个畏字”,提出“敬”中还有小心谨慎之意,对“敬”的理解注入了新的内涵。同时,其言“遇事临深履薄而为之,不敢轻,不敢慢,乃是主一无适”,强调“主一”就是处事不能轻慢,而是要如履薄冰,以谨慎为主,在“主一”的内涵中还融入了敬畏之意。朱熹临逝前《南城吴氏社仓书楼为余写真如此因题其上》的诗言:“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编。”诗中朱熹总结了自己的人生,“履薄临深”,道出了他一生心存敬畏、谨慎行事的人生态度。

许衡言:“君子因道不可离,心里常存敬畏于那目所不睹之处。虽是须臾之顷,亦戒慎而不敢忽。于那耳所不闻之处,虽是须臾之间,亦恐惧而不敢慢,所以存天理之本。然而不使离道于须臾也。”亦认为“主敬”是人性修养的要务。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心中常存敬畏,时时事事心存敬畏,那就离道不远,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心如明镜止水”的精神状态。而处于这种最佳精神状态下的人,便不会受到任何物欲的支配,其行为也就“无往而非善”,步入善的境界。

回观嘉靖皇帝的“敬一”之说,既吸收了宋明理学家关于心性修养学说的精华,同时又立于王者的高度,将个体的“敬一”修养与“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治世理念结合,以天下人修养“敬一”实现“内圣外王”政治理想,其“敬一”之论,为寻求家国同构的治世理念寻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敬一箴碑》中,嘉靖皇帝以帝王之尊向天下发出了修养“主敬协一”的号召。其言:咨尔诸侯,卿与大夫,以至士庶,一遵斯谟。主敬协一,罔敢或渝。以保禄位,以完其躯。古有盘铭,目接心警。汤敬日跻,一德受命。朕为斯箴,拳拳希圣。庶几汤孙,底于嘉靖。

这里,嘉靖皇帝积极号召诸侯、大夫、士庶都要“一遵斯谟”,将“主敬协一”视为国策推行,明言这是为官者、为民者“以保禄位,以完其躯”的重要保障。这一号召得到了新兴的白族士子阶层的热烈回应。

(二)白族士子阶层的响应

嘉靖四十三年(1564),《大理府卫州县历科进士题名记》碑立。碑言:“皇上敬一辑熙,道久化成。”对嘉靖皇帝“主敬协一”理念,大加赞和。随后,碑文详细叙述了大理士子在嘉靖年间参加科考的盛况,其目的乃“以辅我皇明雍熙泰和之治者”,以此说明白族士子阶层通过积极入世,为嘉靖皇帝倡导的“雍熙泰和”的社会做出贡献。碑言:

西南多士,彬彬奋庸,况内地乎。大理进士,自永乐壬辰,迄今嘉靖庚戌,杨荣而下,凡三十有三人。比诸列藩名郡之盛为不足,较诸滇省各郡之第,亦庶乎其不乏。

从这段话可知,从永乐至嘉靖,大理士人科考高中者居云南的榜首。白族士子通过参加全国的科举考试入朝为官众多。这些白族的士子“为院副,为部属,为科道,为寺司,为藩臬,为守令者,咸有焉,官之备也”,可谓人才济济。碑言:

大理虽在僻远,士之登进者,皆遘逢泰运,砥砺树立,与天下同也。岂风壤所能拘乎哉。然进士每科,皆上命辅臣为题名记,勒诸琬琰,树之贤关,其荣幸矣至矣。兹复于其郡而题焉者,抑岂赘为哉。题之国学者,观会通以为天下瞻也;题之乡学者,具文献以为一方象也。合之皆所以励熙载,昭鉴诫也。……今新作而历考无遗,仍留左方,以俟将来。不惟永一郡甲第名氏之传,抑以昭圣代车书一统之盛,于以励诸誉髦,感发思奋,以为邦家之光者,未艾也。同上。

这段碑文透露出撰者对大理举业欣欣向荣的自豪。表达出撰者殷切希望后学能够继续努力,超过前人,将这种良好的士风传承下去。该碑序文之后列永乐至嘉靖进士题名37人。其后又在碑后补刻勒隆庆、万历科题名9人。

$第五节 清代——封建大一统的深化:“家学同构”

清代对云南的政策主要承袭明制,政治上实施改土归流的政策,经济上着力发展封建地主经济,文化方面则加强汉文化的影响,云南各民族进一步融入到封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中。

清代留存大理的帝王碑主要为训饬士子的圣旨碑和敕封碑。圣旨碑有2通,是专力针对士子群体的学习而发,将官学学风的培养与国家的发展相联系,积极训导士子以立德为先,视培养士子端正的道德品质为重中之重,倡导士子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敕封碑一共有9通,通过皇帝对家庭与个人的旌表,宣扬了儒家道德伦理的价值观,突出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生的重要影响。清代的帝王碑从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维度,强调了教育对士子成才、国家发展的重要社会意义,彰显了清代帝王“家学同构”治世思想的时代特色。

一、清代帝王训饬士子碑

清代帝王的“训饬士子文”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皇帝首发《训饬士子文》,倡导端正的学风、士风。雍正皇帝发表《雍正训饬士子文》,承袭了康熙皇帝《训饬士子文》的思想,进一步对士风提出了八条原则要求,从学风与国家发展的角度,明确“家学同构”思想的重要意义。乾隆皇帝则重申雍正皇帝训饬士子的八条规定,并将之刊布于天下。

(一)康熙皇帝《训饬士子文》碑的解读

康熙皇帝《训饬士子文》碑,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立于大理府太和县文庙。文中,康熙皇帝开宗明义,强调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随后针对当时学风不振的现象,明确提出了端正士风的要求。碑言:

国家建立学校,原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才,典至渥也。朕临驭以来,隆重师儒,加意庠序。近复慎简学使,厘剔弊端。务期风教修明,贤才蔚起。

碑文开篇言“国家建立学校,原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才,典至渥也”。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培育人才、实施教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言自执政以来,“隆重师儒,加意庠序”,尊师重教,积极发展学校教育。然而,士林中的不良风气,实在有违“风教修明”之旨。紧随其后,康熙皇帝列举了不良士风的种种表现。碑文言:

子衿佻达,自昔所讥。苟行止有亏,虽读书何益?若夫宅心弗淑,行己多衍。或蜚语流言,胁制官长;或隐粮包讼,出入公门;或唆拨奸猾,欺弧孤凌弱;或招呼朋类,结社要盟。乃如之人,名教不容,乡党弗齿。……顷乃标榜虚名,暗通声气,寅缘诡遇,罔顾身家。又或改窜乡贯,希图进取。嚣凌腾沸,网利营私。种种弊情,深可痛恨。

康熙皇帝首先从士子的内在修养谈起,明言如果品性不贤淑,而是佻达轻浮,那么行为必多弊病,如“蜚语流言,胁制官长”,“隐粮包讼,出入公门”,“唆拨奸猾,欺孤凌弱”,“招呼朋类,结社要盟”。或是传播流言蜚语,挟制官长;或是为了一己之利,不按章程办事,干涉官府公务;或是教唆奸猾之徒,欺压他人;或是结党营私,非法结社。这些都是士子不端的行为。而在科举考试中,士子中不乏“标榜虚名,暗通声气,寅缘诡遇,罔顾身家。又或改窜乡贯,希图进取。嚣凌腾沸,网利营私。”可见士子为了科考博取功名,不学无术,吹嘘名气,不务正道,或者在科考中营私舞弊,做派不正。康熙皇帝深觉如此不良的士风“深可痛恨”。在他看来,导致现状的原因是“虽因内外臣工,奉行未能尽善”,因为官员的失职。但根源在于“亦由尔诸生积锢已久,猝难改易之故也”,因为士子本身积弊已久,难于改变。

因此,康熙皇帝为了倡导端正的学风,对士子进行了严厉的训饬,明确提出了学风要求。

同类推荐
  •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良臣谏章奏本(中华千年文萃)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商到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宋元明清……一位帝王就是一部演义;一个朝代就是一部历史。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了。在五千年的岁月里,既有正直强国的明君,也有荒淫误国的昏君,既有贤臣良将,也有奸臣小人。于是,在纵横捭阖的政坛上,演绎了一场场正义与邪恶的笔锋之战。
  •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 雄关要塞:函谷关

    雄关要塞:函谷关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中华成语故事(贞)

    中华成语故事(贞)

    本书力求达到一册在手,纵览成语故事全貌的目的。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对每条成语分为出处、词义和故事三部分。排列顺序按汉语拼音音序的先后,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它既可以使你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 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 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 品种之一。
热门推荐
  • 极道争雄

    极道争雄

    一个混的人会有怎样的悲欢离和一个混的人会有怎样的兄弟情义一个混的人会有怎样的情感故事?一个混的人又有怎样的惊险生活?新一代的地下王者再一次诞生……
  • 混沌古魔决

    混沌古魔决

    混沌而来,古玄而走。身怀无上血脉,修习逆天功法。红衣少年,青铜古剑,一段血染九天的王者传说……一曲不败传奇的鸣鼓战歌……“丹药?地位?实力?美女?不好意思,我都不缺,所以不管你是谁,看你不爽,那么你就去死吧。”苏敌剑指一宗之主,不屑的说道。
  • 少年妖皇都市行

    少年妖皇都市行

    少年偶得妖皇传承,聚财富、获美人、得权势,何其乐哉!然,少年在精彩纷呈的生活中,发现,命运这张无形的大网,始终在牢牢的束缚着他~!自此,摆脱命运,掌控命运,成为了他唯一的追求!
  • 寒山帚谈

    寒山帚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死无伤

    死无伤

    你真的认识我们这个世界吗?不,你只相信你看到的世界。修仙界自千万年前就已然存在,却自炎黄时期开始凋零,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只知道,如今的修仙界已经濒临灭亡。五千年的轮回,神之子降临,千年前种下的因,会结出怎样的果?一切尽在《死无伤》。
  • 恶魔驾到腹黑女降临

    恶魔驾到腹黑女降临

    一位世界杀手排行榜No.1的千金,突然到了一个魔法大陆!看她如何谱写自己的命运!是成为万人之下,一人之上的女皇?还是继续当着家族的败类?((*^__^*)嘻嘻……!快来吧!快来吧!跳进坑里来!)
  • 蛮皇崛起

    蛮皇崛起

    有人以为,我在这里生活是为了神的荣耀,有人以为,我在这里生活是为了满足巨大的野心,有人以为,我在这里生活是为了挖掘山中巨大的宝库,更有人以为,我在这里生活是为了山里的美娇娘,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在这比原始社会还原始的地方,老子只想活的像个人。
  • 英雄无敌之一只烟花猫

    英雄无敌之一只烟花猫

    【这不是一个古板的游戏!请进入我的世界】【本书自40章起,全新即时战略RPG风,诠释英雄无敌的真意!】他不过是一个无业青年,偶然一次踏上英雄无敌游戏之旅。他名声显赫人尽皆知,却在一次仇杀中穿越了……醒来之后,他回到了最初的自己,逐渐开始意识到原来的自己忽视了一些最重要的东西……【读者大大,老猫因为工作原因,今后更新会少一些,望谅解】
  • 异能超级老师

    异能超级老师

    一段被封印的神秘记忆被揭开后,王宇凡开始了传奇的人生。透视眼,顺风耳,超级复制……美女的追求,奇妙的秘籍,肝胆相照的兄弟……军界的英雄,商界的王者,极道的霸主,美女的贴身高手。
  • 万古剑帝

    万古剑帝

    强炼无上剑道,霸修九大剑萦,纵然世上强者皆为敌,饶是命里红颜难再期,吾也要,仗剑九天,屠神戮佛,义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