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1900000016

第16章 帝王碑刻治世思想的边地阐释(8)

一是,“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学术事功,源委有叙”。强调立德为士子学习的第一要务,认为德性修养是做文章、做学问、为官的基础。康熙皇帝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立德的重要性进行了详备的阐述。首先从正面强调应该将士子的德行培养放在第一位,并对“作育人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碑言:“敦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指出士子的品行要从家庭修养中做起,在家要孝顺父母,做人讲求忠诚,有操守。只有秉持了这些德行才可以谈及立志。在此基础上,康熙皇帝进一步要求德行要端正、正派。碑言:“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贵以正。”《大学》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里视“正心”、“诚意”为培养良好道德的根本。与康熙皇帝的看法共鸣。反之,如果“宅心弗淑”,没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只会在行为上偏离正道。这些无德之行最后造成“名教不容,乡党弗齿”,不但违背了礼教,而且为整个社会所鄙夷,造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碑又言:“纵幸逃褫扑,滥窃章缝,返之于衷,能无愧乎?”扪心自问时又何其惭愧,即言德性好坏最终逃离不了内心的自我评判。这里,康熙皇帝将德性培养的重要性从社会和内在人性两个层面加以讨论,充分说明个体德性的好坏不但与个体的修养发展联系,更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相关。

二是,“必也躬修实践,砥砺廉隅”,认为道德修养要与行为实践统一,进一步提出要将德行修养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碑文对这一看法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碑言:

敦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穷经考义,无杂荒诞之谈;取友亲师,悉化骄盈之气。文章归于醇雅,毋事浮华;轨度式于规绳,最防荡轶。子衿佻达,自昔所讥。

康熙皇帝提出要做到孝顺父母,修炼忠贞的信念;学习中要以古贤先圣的经典为榜样,考证其真意,拋却荒诞虚幻的想法;要善于向朋友和老师学习讨教,戒骄戒躁;为文时要以醇雅为宗,摈弃浮华之风。并强调士子要注重为人为文的规矩,切莫放荡心智为人耻笑,从而达到内在立德与外在行为的一致。

康熙皇帝对士风提出的这些要求,可谓吸纳了中国古代哲学“知行合一”理论的精华。孔子言“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又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躯之不逮也”。这里,既然“言而过其行”为人所耻,是被否定的,那么“言不过其行”、“言出躯逮”即“言行一致”、“知行一致”就是值得提倡的,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荀子言:“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这句话则是直言君子应将所学与“四体”、“动静”即实践相结合。朱熹则认为“知行相须”,也就是说知和行互相依存、互相验证。同时,“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强调了认知在先,行为在后;但在实践中,行为则体现了比认知更为重要的意义。康熙皇帝对朱熹的观点极为认同。其言“明理最是紧要。朕平日读书穷理,总是要讲求治道,见诸措施。故明理之后又须实行,非徒空谈耳”。又言:“道学者,必在身体力行,见诸实事,非徒托之空言”,“口虽不讲,而行事与道理符合,此即真理学也”。在他看来外在的言行与内在修养一致才是真理学。可见,康熙皇帝十分重视“知”与“行”的统一,尤其强调了“实行”,倡导“道学者必在身体力行,见诸实事,非徒托之空言”。与此同时,康熙皇帝对言行相悖的假道学给予严厉的批评:“惟宋司马光编辑《资治通鉴》,论断古今尽得其当。而后之论者,反未尝置诸讲道学之列。司马光乃宋朝名相,言行相符。由此以观,不在空言也。故君子先行后言,果如周程张朱勉行道学之实者,自当见诸议论,若但以空言而讲道学断乎不可。”这里,康熙皇帝将司马光视为言行一致“真道学”的楷模,而对言行不一致的理学家给予了痛斥。康熙皇帝秉持“君临天下之道,惟以实心为本,以实政为务”的理念,从国家的宏观大局出发,对纠正士风提出若干要求,均体现了“为政要在得人”的深刻认识。因为今日之士子就是明日国家的栋梁,士子品行的好坏与政治的成败关系极大,所以,要实现官僚阶层的褒清惩贪,崇尚清节,就要从端正士风开始。

(二)乾隆皇帝《钦命刊立雍正训饬士子文卧碑》

雍正皇帝在康熙皇帝整饬士风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士子提出了八条具体的要求。乾隆皇帝重申雍正皇帝的《训饬士子文》,公元1780年《钦命刊立雍正训饬士子文卧碑》在大理树立。这通碑明确书写了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训饬士子的八条规范:

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应留心。

一、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致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当宜思省。

一、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一、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止许家人报告,不许干预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一、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辩难。为师长者,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一、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一、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这八条训文承袭了康熙皇帝《训饬士子文》的精神,并细化为具体的条文呈列,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对士子的道德与行为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一是士子之家,父母当贤明智理,以家学同构为荣。二是士子立志以利国爱民。三是读书在于实用,出仕必作良吏。四是士子不可交结势要希图进身。五是士子当爱身忍性。六是师道尊严。七是士子不上书干政。八是士子不立盟结社。

与康熙《训饬士子文》相比较,第一条、第七条、第八条较有新意。

第一条表明了家学同构的理念。对这一理念的阐释,碑文首先对“生员之家”提出明确要求,要求父母做到“贤明智理”,反映出雍正皇帝对天下之父母和家庭教育的一种寄望。如果父母“贤明智理”,其教育的孩子也会“贤明智理”。如果个体的家庭实现了“贤明智理”,那么由千千万万个“贤明智理”的个体家庭组成的国家必会“贤明智理”,呈现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并且明确提出士子对此承担着重要的家庭责任,突出了家庭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第七条、第八条乃针对现实生活中士子“上书干政”、“立盟结社”的情况而发。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士子上书干政、立盟结社的情况不少。如乾隆五十三年(1788),湖南耒阳生员贺世盛作《笃国策抄》,书中论及清代的政事,对当时的捐纳制度流弊进行揭露和抨击。在康熙、雍正、乾隆的统治时期,以秘密结社的形式进行阶级斗争、民族斗争较为多见。如康熙十二年(1673)北京杨起隆的起义,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朱一贵起义,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东王伦起义,乾隆五十一年(1786)台湾林爽文起义。这些起义都是在秘密结社的组织下发动的。另外,清朝的“白莲教”、“天理会”、“天地会”、“哥老会”等都是秘密结社,“都是在统治阶级高压政策下被迫采取的一种革命的组织形式”,所以,雍正、乾隆皇帝对士风的要求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白族士子阶层的回应

康熙皇帝向天下发出“凡学臣师长,皆有司铎之实者,并宜传集诸生”的要求。《训饬士子文》碑后列举了若干参与者的名录:“巡抚云南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督川贵兵饷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臣郭瑮敬录”,“提督云南通省学政按察使司佥事臣冯佩实,云南大理府知府加一级臣章履成,同知加四级臣魏鸿基,通判臣石承谟,太和县知县臣查嗣询,府学教授兼训导事臣李兆有等敬立”,体现了地方官员的积极响应。

同类推荐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生活家学

    生活家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外,要内外清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极道星帝

    极道星帝

    人常言:修真有五道,养生第一招,化神不可少,练气最重要,仙人已逍遥,大罗通天道。众生苦中绕,何日颂天谣?多年以后,陆佑站在帝阙之巅,俯瞰世间百态,常常还能想起这首童谣。他在想,这世间最逍遥,最快活的事,许不是长生,而是有她,有家的日子。
  • 十金尸官

    十金尸官

    三国大陆,尸界凭借人类战争遗留下来的古战场开辟出口,闯入尸界,夺取人命。人界和尸界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一个个年轻人被送往古战场,加入残酷的战争。
  • 言言盛夏

    言言盛夏

    我爱你,只因爱你,只爱你!她是一个孤儿,一生下来就被父母抛弃了。院长妈妈是在孤儿院门口捡到她的!她不爱说话,因此孤儿院里的其他小伙伴都不喜欢和她一起玩,她只能一个人静静的呆在角落里,看着他们嬉闹!她以为她的人生会永远都是如此时,他出现了,他像一道阳光,照亮了她的世界!他是她的太阳!他是她的骑士!他说会永远保护着她,永远永远!于是,她成了他的妹妹。安言成了伊言,伊夏的妹妹!
  • 一顾倾城之沐凌微光

    一顾倾城之沐凌微光

    从来都不怀疑你的爱情,只是知道自己注定会离开。顾青澄的生活注定就不会平静,小心的打理着父母留下的公司,本以为就这样离开,没想到,到最后竟然全都脱了轨……第二部已发,《听说你爱的是曾经的我》欢迎大家入坑……
  • 幻化九洲

    幻化九洲

    讲述了某一天妖星东掠,项羽从九幽复仇踏上人界,真龙天尊“汉高祖”下界与其大战,至此九州破碎,仙界崩裂,最终项羽封印,已过千年。九洲恢复。至此九州中展开了不同的故事。
  • 龙之苍穹

    龙之苍穹

    一只吸血鬼始祖,一头五爪金龙,一面炎煌帝镜,一柄悲神剑,少年白衣翩迁,从华夏而来,仗剑迈入浊世,在这个玄黄大世界之中,笑对漫天仙佛,欲冲破天命,九死不悔,待到山河尽复,待到寰宇肃清,待到诸神皆寂,苍穹之上,修行的尽头,我辈修士,初心莫负!
  • 闪婚甜宠:腹黑帝少的专属萌妻

    闪婚甜宠:腹黑帝少的专属萌妻

    未婚夫弃她而去,她转投纪氏少主怀抱,本以为是场默契的交易,然而某个夜里她却发现自己大错特错。“我们不是名义上的夫妻吗?你怎么能……”“我可从没这么说过。”她要逃离,可为时已晚,她即便是逃到了天涯海角,他也有办法分分钟出现在她面前,直到她落入他的陷阱无法自拔为止。多年后,萌宝公主一脸笑眯眯地说:妈咪,爹地说当年是妈咪对爹地穷追猛打,用尽手段缠上了爹地。甄茹雅咬牙切齿,世上竟有这么无耻颠倒黑白的男人!某男见势不妙急忙闪人,却被萌王子拦路截住,“爹地欺负妈咪,不许走!”
  •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汉血拒五胡

    汉血拒五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何罪泣九州,汉血拒五胡。五胡乱华,北地汉人血泪将流尽,谁人为其出头庇护?只能能乞求虚无缥缈的上苍吗?同时再被当被当奴隶兼口粮的“两脚羊”吗?哦不,我不甘心如此,既然我不甘当“两脚羊”,那就让我们血拒五胡。过去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今开始,我取名为汉血,姓刘,就是为汉血拒五胡而生。
  • 执掌神界好莱坞

    执掌神界好莱坞

    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无聊,神,又何尝不是呢?他们长生不死,无忧无虑,比人类还有无聊一万倍!于是,玉帝老儿忍不住私服巡游凡间,寻找有趣的东西。当他看到那一幕幕碰触不到却又生动逼真的电视场景,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得向世人询问,此为何物?有人说,是电视剧,有人说,是动画片,有人说,是电影,还有一小部分人偷偷说,是岛国动作片。玉帝老儿由此对人类的影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要把这些东西带回天界,也在天上打造一个属于神的娱乐圈。楚寻这个二流导演,三流演员,鬼使神差的魂穿到天界一小兵身上,看到玉帝发出的导演招聘启事,心叹道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来了!看吾一介凡人打造神界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