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7800000006

第6章 人人皆可成佛(3)

佛教的发明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正因如此,佛教尊称佛、法、僧为三宝。主要的是有离苦得乐的法宝,法宝是由佛陀所证所说,由僧能持能传,所以也都称之为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归依的中心,佛陀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归依的中心;归依三宝,是为要学法宝、要学法宝、需由僧宝作良导——包括思想的传授及行为的影响。所以佛陀灭后的佛教,供养三宝的对象,乃是偏重于僧宝。又因为佛教主张“依法不依人”的缘故,特别重视正法的流布与归依。僧人的生活行为是他们个人的事,只要他们的见解正确,能够开演佛法,纵然破了禁戒,仍该接受俗人的恭敬供养——这是伦理的要求。好象一般所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又象小学的老师未必受过大学的教育,大学毕业的人,总不能否认小学时代的老师。

对于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而言,崇拜佛宝是由于法宝的理由,又为了法宝的信受,所以要崇拜僧宝。崇拜菩萨,也是敬僧的一种。对于圣僧大菩萨及阿罗汉,固然要恭敬供奉,对于凡夫僧的持戒而能说法者,也要恭敬供奉(要紧的是要有正见能说正法)事实上,在去佛世已远的时代之中,圣僧很难遇到,敬僧的对象,当是凡夫的比丘尼众,经中也说供养凡夫僧与供圣僧无异,同有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

佛教的高明博大,三宝两字即可概括无遗,所以信仰佛教,即是信仰三宝。对于僧宝的信仰,在佛陀时代,乃至迄今的泰国、缅甸、斯里兰卡(锡兰)等国,根本视为当然事。但在中国的佛教,敬僧的观念、始终未能形成普遍的风气。由于僧尼素质良莠不齐,一般所敬的出家人,仅是少数的高僧而已。上焉者是恭敬高僧的德学,下焉者是把高僧当作神道来盲目崇拜。正由于高僧信仰的风气,也促成了一些劣僧的虚伪作怪,以期博得低级的神道式的崇拜。这些都是亟待修正的观念。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他是不会这样的。

5、佛法与出家

佛对众生的说法,都是针对不同的根机,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设教。因为教化的对象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释:例如,对智慧高的人,佛就告诉他能够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立可顿悟的道理;对于智慧偏低的人,佛就告诉他循序渐进,按步就班地去修行。又如,对于热衷名利的人,佛就告诉他“名利皆空”的道理;而对于消极悲观,认为人生毫无意义,生命全是虚无空幻的人,佛就告诉他,人生是难得的,生命是宝贵的,人可以籍努力以获得幸福和快乐,来鼓舞他的勇气和信心。

同样的道理,由于时空的不同,佛就有不同的比喻和说明:比如说北京的人问佛说:“武汉如何去法?”佛的答案是:“向南下”。至于广州的人问佛说:“武汉如何去法?”佛则回答:“往北上。”依此类推,只要众生所处的地方不同,佛的回答也就不一样了。

佛法有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个法门(法门是修行的方法)这些修行的方法都是为适应众生的根器,为对治众生的烦恼而创设的。

如果没有众生也就不须要有佛法了。佛法如“药”,众生没有烦恼的“病”药也就不需要了。

佛教的宗旨虽然在解脱生死,解脱烦恼,出家固然是解脱的最佳途径。但是,出了家的如不实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够解脱生死;不出家的,如能修持,也未必不能解脱生死、烦恼。小乘佛法是以解脱道为依归的,在家人也可修成小乘的第三果,三果虽未出三界,但也不再受生死,死后上生色界净居天,再征四果阿罗汉,就入解脱之境了。所以在家人证到三果、也就相近于解脱了。

若照大乘佛教的观点来说,为了化度众生,菩萨随类应现,到处化身,经常是化现在家人的身份,所以在有名的大菩萨中,除了地藏弥勒之外,多数是现的在家相。印度的维摩居士及胜鬘夫人,都能代佛说法,但他们是在家人。所以真正行菩萨道的佛教信徒,那是不一定要出家的。出家人在佛教中的地位崇高,乃是由于住持佛教教团而使佛教存在及宏扬的理由,也是由于教内伦理制度的理由。说得明白些:出家的佛徒是佛教的骨架,在家的佛徒是佛教的皮肉,在本体上说,出家的重要;从作用上说,在家的重要。因此,信了佛的,可以出家,但却不是必须出家。

6、成佛三部曲

我们每做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得圆满、成功。信仰宗教也一样,先要了解这个宗教的教理,是否可以满足人类的要求,它对宇宙人生问题的解释,是彻底抑或不彻底?能不能够令人心悦诚服?所以要信佛教,一定先要了解佛教与研究佛学,如此才能基于理智的信仰,才不致于变成人云亦云。自欺欺人的盲信。

比如说了解了佛教是不杀生的,那么杀猪宰鸡拜佛的就违背了佛教的精神。又一般所谓的“神明”——诸如土地公、城隍、灶君……依佛教眼光看来,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彻底的觉悟和解脱,所以佛教不拜这些神明。(但也不毁谤、轻视他们)佛教拜佛、菩萨的目的,就是要以佛、菩萨为模范、勉励自己要做到像他们一样真正觉悟的地步。

佛教所尊敬崇拜的,不是那个“神”名气大就拜他,而是以觉悟的彻底与不彻底来作为取舍的标准。好象学生读书,有疑问一定要找一个学问好的老师请问,绝不能糊里糊涂的随便在半路上找一个一知半解的人解答,一知半解的人不可能给你正确的答案。

其次就是要具有“广大的誓愿悲心”。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做一个佛教徒,“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工作,也即普渡众生的任务是自己的责任。佛不能离开人间、地狱而享福,他和众生是一体不可分的,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

古人说:“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就是佛教徒慈悲的写照。做个佛教徒,要先抱着服务社会,救人救世的悲心,为了达到弘扬佛法,普渡众生的目的,不惜赴汤蹈火,牺牲生命,实现四个誓愿:

(1)众生无边誓愿度(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2)烦恼无尽誓愿断(以智慧剑斩烦恼根)。

(3)法门无量誓愿学(学习救人救世的知识和技能)。

(4)佛道无上誓愿成(向佛的最高境界迈进)。

能够达到这四个目标,不但能独善其身,而且能兼善天下,这就是佛教徒的理想境地。

再就是以“佛、法、僧”做我们立身处世的准则。

“佛”是个具有真知灼见、大觉大悟的人,他是我们人类最慈祥、伟大的导师,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

“法”是佛所觉悟的道理,是一盏不灭的明灯,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幸福、快乐的境地,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

“僧”是严守戒律的出家人,他们抛弃人间富贵、弘扬佛法、普渡众生,是我们在生活中,最亲近的、看得见的老师,我们要向他们请教。

这“三皈依”的目的是要团结佛教徒众,使大家在同一个信仰之下,共同为社会服务,为人群造福。同时也有“立志”自勉的意义,使自己时时提醒自己,从今后我是佛教徒了,“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一定要把往日的坏习惯、坏行为改过自新,一切以佛的教导为依归,爱国家、爱人民,爱社会,爱亲人,爱朋友,爱父母,爱子女,爱丈夫,爱妻子……努力实践佛的教诲,自我完成伟大高尚的人格——人格的完成就是佛了。

综合上述,努力实践佛的为善的真理,达到成佛的目的,修行的途径是这样的:

信→解→行→证

也就是说,信仰了佛教以后(信);就是努力去研读佛学,了解佛的教理(解);知道佛的真理以后,还要进一步地去实践,照看佛的教导修行(行);如此精进不懈,贯彻始终,最后一定能够得到涅盘的快乐(涅盘就是没有疑惑、烦恼、超越了生死的意思),亲自证明佛所说的一切道理——众生都是未来的佛,终有一天都会成佛(证)。

三、信佛的好处

1、人生的真象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悲观的认为人生短暂、生命空虚、人活着就是在等待死亡,因此整天愁眉苦脸、萎靡不振。乐观的也不是真的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的和意义,他们只是抱着及时行乐的观念,有狂欢、纵欲,热闹来度醉自己的感官和心灵。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他们都漠不关心,他们也不知道。

佛教的人生观,严格来说,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我们可以勉强称它为“中观”。

同类推荐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热门推荐
  •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上清众经诸真圣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暗语天破

    暗语天破

    如果太阳能量可以吸收并且可以储存那么会发生什么呢
  • 猎魂帝国

    猎魂帝国

    史上聚集鬼魂最多,阵容最大的亡灵小说!“借魂书,生死乱,亡灵毁”这是一个死者死后亡灵称帝的故事!死亡,才是另一个黑暗地狱的开始!鬼过界,建军队,噬魂剑,断魂台!人鬼殊途,鬼命相依,魂魄盛世!邪恶之魂扰乱人间正轨,破坏世间生死轮回正道。
  • 亡心仙记

    亡心仙记

    苏祁若突然发觉自己失忆了,除了自己的名字,自己竟然什么也不记得了!师尊?三人行必有我师,再找一个得了!宗门?道法无常,变化三千,哪个山头不是拜!男人?前尘已尽,往事随风,再骗一个得了!等等!我之前是骗了许多男人还是一个男人?如果是后者……这番得补回来才行!漫漫长夜,找人暖被窝去喽!
  • 思念成城

    思念成城

    伊映雪恨不起也爱不起,所以选择了逃避,同时也抛下了自己的好友,独自开始新的生活。可他们却发现分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在伊映雪离开后,她喜欢的人跟别人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此时的她更是绝望……
  • 樱花下的你的爱

    樱花下的你的爱

    时间悄无声息的流逝,花开了又谢,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我们就这样长大了。青春给了我们很多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一切的一切都将珍藏在心底……
  • 天才废柴之暗夜黑凤

    天才废柴之暗夜黑凤

    她,云渊国靖王府的韵月郡主,拥有倾世容颜,音律更是云渊一绝,却从小体弱,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灵力,无法修炼。在以武为尊的云渊国,仅管韵月美丽且聪明,却还是因为无法修炼被人私底下叫作“废柴郡主”。她,21世纪的天之娇女,拥有天才的智商,而韵家更是掌握了天朝三成的财富,从小锦衣玉食,尽享尊宠,从小就被当成下一任家主来培养。然而一场人祸,一场天灾,让两个时空两条平行线上的两个人,灵魂互换,开始了两段不同的传奇。………………………………暗夜黑凤同人小说:凤尊九天http://yynovel.motie.com/book/63046,欢迎大家来踩,百度、QQ、新浪微博、支付宝都可登录。
  • 御灵师

    御灵师

    身为御灵师司徒家的嫡系传人,司徒慕从未动过心,可谁知一遇见她,便是万劫不复。一把浮屠剑,一柄焚天扇,引出一曲浮生乱。身陷连环险境,上古神邸,十方妖魔,一一登场,面对妖魔之狠厉,人性之贪婪,他们能否一起,执手定乾坤,携手游天下?
  • 晨曦镇魂曲

    晨曦镇魂曲

    一个少年的身世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使命,自小和爷爷一起长大的少年,究竟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呢?尽管遥远的路上充满危险,消弱的是刀锋,不灭的是意志。
  • 我就是营销高手

    我就是营销高手

    营销绝不是人们生来就会的,它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实践艺术。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本书从决定销售业绩的个人品质开始,讲述成为一个营销高手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并具体列举现吸纳客户的各种方法和与客户轻松有效的沟通的技巧。在本书中,作者还针对女性消费群体,指导营销人员如何掌握女人消费心理,攻破女性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本书列举的与客户沟通的方法和最佳的推销技巧,都是成为营销高手不可不知的秘籍。细读此书,你必定能从中学习到最有效的推销术,迅速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