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7800000005

第5章 人人皆可成佛(2)

正信的佛教徒,对于圣像的崇拜,目的是在藉看圣像的崇拜而将信仰的力量感通佛菩萨的悲愿。正如靶场的射手,将视线由瞄准口通向准星,再对准靶心,射击的目标虽在靶心,要射中靶心,却须首先通过瞄准口及准星。当然,第一流的射手,并不须要按照瞄准的基本动作瞄准;同样的,一个悟透了佛法的佛教徒,便会发觉佛的本身是遍满虚空而充塞法界的,那就根本用不着偶像来作为感通感应的媒介。所以唐朝禅宗的丹霞祖师(公元738—824年)曾把木雕的佛像,取来烧火烤手的公案(五灯会元)。佛教主张“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再说明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暂时聚合而成的,没有一个实在不变的本体。木雕的佛像也不例外,不过是木纤维、漆彩的因缘暂时聚合而成。

因此,佛教主张“破相”,何谓“破相”?就是要打破人类因不明真理而认为“因缘所生的事物”“是永存不变的观念”。“偶像”也在佛教所破除的“相”之列。因为偶像只是由木、石、泥土饰金而成,也是一种因缘的假合体,当然本体是空的,既然偶像是由“因缘所生”,所以佛教不能承认它是永存不变的,所以也要破其“相”——破除偶像的观念。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偶像是因缘暂时的假合、佛教破之犹不及,又如何寺院里还有那么多的佛像呢?”

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顾及佛教高深的哲理,另一方面也不能抹煞佛教以方便为法门,救渡众生的作用。

哲理方面;佛教认为“佛像”是由木、石、泥土等材料(因)由人工(缘)雕饰而成的,拆之即无,没有不变的主体,所以本体是“空”的;而当初雕饰工人若造成观音即观音,造成阿弥陀佛即阿弥陀佛;若造成玛利亚也就成了玛利亚,造成耶苏当然也就成了耶苏。从这一点上看,我们称它为“佛像”的东西,它的形状,称呼是“假的”,一尊佛像站在莲台上,你可以称它为阿弥陀佛,也可以叫它释迦佛,就是叫迦叶佛、日月灯佛……等等,又何妨呢?正如杯子,喝茶的叫茶杯,喝酒的叫酒杯。

以上对事物的分析,在佛教前者称为“空观”,后者叫“假观”。虽然佛像的本体是“空”的,拆之即无。形状、称呼是“假的”,可以随意塑造,称呼。但并不表示佛教否定佛像的存在。佛教在教人“空观”“假观”之后,要我们用“中观”来认识佛像的价值和用处,那就是佛像可以使人兴起见贤思齐之心,令人生起仰慕效法之思呀!

方便济众方面:世上的人如果都有足够的智慧了解到“佛像只是让人们仰慕效法,见贤思齐”的话,那么就用不着佛像了。因为这时佛正在每个人的心中,在清风明月里,在山光水影中;而每一块石头,每一棵草,甚至每一片云彩,每一抹夕阳……都不能当作佛像来想,来看的。

但世上的人并不见得人人都是圣贤大智。他们不懂佛教这种圆融。伟大的思想。没有被他们看见的,被他们摸到的,他们就不肯信,就生不起仰慕效法之心。如果你叫一位老太太把一块石头当作佛像跪拜、她死也不会肯的。

唉!芸芸众生,又有几人懂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高深哲理呀!

佛教为了救度广大的众生,所以不能单凭高深伟大的佛法来启悟聪慧明智的人,对于根器浅薄、愚钝昏昧的众生,则不得不用浅近的、世俗的道理来作为引导的桥梁,否则佛教就不能称作平等、圆融而伟大了。崇拜佛像的意义,在偶像所象征的真理,而不在于偶像的本身。

二、修行解脱成佛

1、人人成佛,处处有佛

佛与众生,只是在于觉悟时间的先后而已。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正可拿来做辅助说明。

“佛”只是对一个觉悟者的通称而已。就象我们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教师”一样。教师不只一位,人人可以做教师,处处可以有教师。同样的道理,佛不是单指释迦牟尼一个人,人人可以成佛,处处可以有佛,不只这个世界有佛,宇宙中无数个星体都可以有佛(当然也有众生)。

佛教的恩德,浩大如诲,只要能有一念信心,均可进入佛门,成为三宝的弟子。

虽然,佛教的五戒之中,禁止邪淫、杀生、饮酒。同时,也得将上列的这些行业称为恶业邪业或不正业。但是,住于海岛的人民,如果除了打鱼不能生活,住于山区的土人,如果除了打猎就挨饿;贫困的妇女,如果除了卖淫,卖笑、伴舞等,就不能从事其他的职业来谋求最低限度的生活所需;如果上一代经营屠业或酒业,自己也只学会了屠业或酒业的谋生技能。如果由于这些唯一的求生存的理由,佛教并不要求他们首先放弃了原有的行业再来信佛。不过,当他们一旦信佛以后,如果能够设法改业的话,佛教会积极鼓励他们的。因为佛教的宗旨是在鼓励大家都能从事于善良而正当的职业。何况那些行业的本身就是一种罪恶,不受戒者,虽无破戒之罪,但仍有根本性质的罪过。

万一由于各人实际状况的原因,无法改业的话,佛教也不以为他们是破戒。因为,信仰佛教的初步,可以仅是归依三宝。受戒持戒,虽是佛教所希望的,也是有很多功德的,但不是勉强,如果不持戒,就不必受戒,既没有受戒,当然无戒可破,也没有破戒的罪过。如果受戒,受戒的机会,随时都在等待他们。五戒之中,能受几戒就受几戒,如果受了之后,不能持守,也可随时舍戒,舍了戒再作恶业,也不算犯戒。舍了戒之后,也可以重新再受。要是不舍戒而破戒,破戒便是犯罪!

“浪子回头金不换”世上做人父母的,永远敞开大门,盼望浪子能够回头,尽管他们的子女是个罪恶满贯的强盗。从来没有一个父母,希望或忍心自己的孩子永远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地狱中受苦的。

佛教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就可以成佛。佛更认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恶,而是无知。一切罪恶都是由于无知(佛教叫‘无明’)所引生出来的。因此苦口婆心地,日夜不停地开导,启发众生,就变成了佛的责任了。佛关怀众生,如母之忆子,不但不忍心众生身受地狱之苦,而且广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誓愿。

这是何等慈心!何等悲愿!这才是真博爱!佛教,非常宽大。虽然不能受持最起码的五戒,只要能对三宝生起一念的信心或些微的敬意,就有很大的功德,就是种下了将来必可成佛的善根。

2、立地真可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佛教的教训。正如上面所说的“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子回头诚然可贵,贵在能够改邪归正。既然改邪归正之后,必须要积极重建他的人生。才能达到“回头”的目的,才有“金不换”的价值可言。因此,佛教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只是从正面的自性——佛性上作的肯定,不必就是真的当下成就了无上的正等正觉——佛的果位。

所以,在天台宗的圆教的佛教,共有六种,称为六即:

一、理即佛:是指众生本来具有的理体觉性——佛性。

二、名字即佛:是指闻知自己有此佛性之后,能够豁然而悟。

三、观行即佛:是指念念自观其心,降伏烦恼。

四、相似即佛:是指修持的功用已深,已至六根清净。

五、分证即佛:是指已入圣位,分分破除无明,分分实证觉悟——佛性。

六、究竟即佛:是指无明断尽,功德圆满,圆证觉性——无上正等正觉。

以上所举的六种佛,第一种是指一切的众生,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地众生均有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指的“理即佛”。第二种是指已经听了佛法的人,知道自己本有佛性,本来就有成佛的可能,第三种是指已在修持佛法,已能降伏(不是断除)烦恼的人。第四种是指已经六根清净快要进入圣位的人。第五种是指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到了第六种,才是真正的佛,才是佛果的圆满,才是无上正遍知觉。

由此可见,“立地成佛”的佛,是指第一种的理佛或第二种的名字佛,而不是第六种的究竟佛。因为从“放下屠刀”的时候起,已是佛性圆成的起步点,称为“立地成佛”,等于是说“回头是岸”。事实上,放下屠刀并非马上就是佛,苦海回头也并不立即就在岸上。

懂了这一层道理,对于禅宗的开悟,也可以触类旁通了。许多人以为“即心即佛”“明心是佛”“无心是佛”“见到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等等,都是成佛的意思,并且以为一旦开悟,“黑漆桶兜底打穿”便是成佛了。

其实,开悟并不即是成佛,乃至也并不是即见道。比如宋朝的高峰原妙禅师,自称他一生用功,大悟一十八次,小悟不知其数。可见,开悟并非成佛,如说开悟即是成佛,乃是向佛的境界靠近了一步,而绝不是究竟佛。禅宗的开悟,相近于“得法眼净”——见道——小乘的初果,大乘的初地而已。所以禅宗破了三关——本参、重关、牢关之后,才是走出生死之流的边沿。如果天台圆教的六种即佛来衡量,禅宗破了第三的牢关,也仅同于第四期似即佛位。正因如此,禅宗的祖师,当他们参到一个“入处”——黑漆桶兜底打穿之后,往往倒要隐于水边林下,去“长养圣胎”了,因为他们尚未进入圣阶,只是走完了成佛之道的三分之一的路程而已——三大阿僧祗劫的第一阿僧祗劫届满。

从这一点看来,一些只知盲修瞎参的禅客们,可以把神智清清。因为,他们纵然已经破了三关,也不过是贤位的凡夫而已。

信佛到成佛,历时须多久?这个问题,说来容易,实际却是非常遥远而艰难的事。时间及空间的观念,乃属凡夫的思维。若到圣位的菩萨,根本不作此计较。因为,时间及空间的施设,仅是物理世界的标志,到了纯精神世界,时间的长短,空间的大小,根本无从安立。就拿常人的梦境来说,就已不受寻常的时空所限制了,何况是出世的圣人?

解脱生死,并不太难,证辟支佛果、多则百劫、速则四生;一生三生,多至百劫,可证阿罗汉果;利根人大修大乘道,即世可登六根清净位,即已到生死的边际,即将进入初地的圣位了。但要成佛,那就不简单了。通常都说从信佛到成佛,共须三大无数劫,一个劫,就已很长了,何况是三大无数劫?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广利众生、行菩萨道,若能特别精进努力,也可把时间缩短,否则也可延长。总之,不到福德智的究竟圆满,不能把教化救济的恩泽遍及十方充满法界,便不能成佛。

况且,佛经中有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一劫入一切劫、一切劫入一劫、一念入三世、三世入一念,大千世界入一微尘,一微如大千世界,乃至一毛孔中纳无量世界等的记载(华严经),看来似是无法相信的神话,如能客观而深切地设想一番,也就觉得不无道理了。当然,如想实证这种境界,决非一般人所能办到。

3、佛教的三归仪式

基督教的新旧各种教派、无不重视洗礼,经过洗礼之后,才算合格的基督徒。

不过,若要加入正信的佛教,成为佛教的教徒,必须经过三归仪式。这一仪式的重要性,如同国王的加冕、总统的就职,或加入某种特殊组织,须从内心表现出一种效忠的宣誓,一种恳切的承诺,一种渴仰的祈求,一种生命的新生,一种虔诚的归投,所以这在佛教看得极其重要。否则,即使信佛拜佛,也不是合格的正科生,而是没有注册的旁听生。这对于信仰心理的坚定与否,具有很大作用。

三归仪式是请一位出家的僧尼作证,并且教授三归的内容,那就是:

我某某,尽形寿归依佛,尽形寿归依法,尽形寿归依僧。(念三遍)

我某某,归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天魔外道。

我某某,归依佛竟,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邪说。

我某某,归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邪众。

三归的仪式,简单而隆重,主要使自己一心一意地归投三宝,依仰三宝,获取圣洁而贤贞的信心。佛是佛陀,法是佛的言教,僧是宏扬佛法的出家人。从这三大对象的归依,可以得到现前的身心平安,以及未来的解脱生死乃至成佛之道的无上至宝,所以称为三宝,所以信仰佛教也就称为归依三宝。

4、佛、法、僧和三宝弟子

佛教要求教徒不要把佛陀当作神道来崇拜,更不能以为佛陀能够创造万物或赦免人类的罪恶。佛教看佛陀,如同学生看老师。老师教导学生,能使学生改变气质,充实知能、修养身心,却不能代为学习,也不能代为升学。

因此,佛教的信仰是纯理性的,也是纯伦理的。佛教对于佛陀的崇拜,相同于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是出于报恩的情。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决不会是为了避祸趋福而崇拜佛陀。“临急抱佛脚”更不切合实际。佛陀的愿力虽能籍着祈祷的心力感应而产生这神迹,但那主要的还是祈祷者自己,如果是自己的定业现前,纵然祈祷,佛陀也是无能相助。若能依照佛所说的正法而行——为布施、持戒、忍辱、努力、修定、习慧等的行为,便可以改变往昔的业力,或者重罪轻极,或者轻罪消除——因为业力的现形受极,也像种子的发芽生长,需靠助缘的促成,同样一粒种子,遇到阳光、空气、水、土、肥料、以及人工的培植,必然长得快、长得大,相反地,如果缺少这种助缘,乃至没有这些助缘、种子便会长得缓慢瘦弱,乃至根本不能发芽了。佛教看善恶因果的造作和受极,也同这个道理一样。所以佛陀的崇高伟大,不是由于造物与赦罪,而是由于佛所亲证的解脱之法,并且将此解脱之法说了出来,供给大家去如法修行,修行之后,便可解脱。乃至可跟佛陀一样,使得大家都能成佛。

因此,佛教徒们,往往不愿自称为佛教徒,宁可自称三宝弟子。因为,佛教的发明虽是佛陀,佛教所重视的,与其说是佛,倒不如说是法。佛不能代人解脱,法能够使人自行解脱。崇拜佛陀,是为崇拜佛陀修证说法的恩德,佛陀经过三大无数劫的长期修行菩萨道的结果,亲证了解脱之法,亲证之后,便毫不保留地给我们奉献了出来,所以,这一恩德的崇高伟大,要比世间一切恩德的总和更加崇高伟大到了千百万倍。

但是,佛法的流布、传播必须仰赖佛的弟子,那就是僧。僧有菩萨僧(如文殊、弥勒、观音、地藏等),有声闻僧(如舍利弗、目犍连、大迎叶等的罗汉),有凡夫僧(一切持戒清净自修正法并能说法度众的比丘及比丘尼),由于僧能把佛陀的正觉解脱之法,传流传布传授给了我们,为了法的理由,所以,僧的恩德也是无量的。

宏扬佛地,不限出家人,在家的佛子同样可以。住持佛法,则非出家的佛子不可。所谓住持佛法,是指代表佛法,象征佛法,并守持佛法而住于世间的意思。比如一般人同样见到一个佛弟子,见到出家的,就会连想到佛教;而见到在家的,除非他自行表白,但谁也不可能逢人便说自已是佛教徒,自然就不会产生佛教的印象。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伊斯兰文化散论

    伊斯兰文化散论

    本书介绍了:《古兰经》名称考释;《古兰经》与圣训的文学价值;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回族穆斯林对中国阿拉伯语教学事业的历史贡献等。
热门推荐
  • 误嫁妖魅王爷(全本)

    误嫁妖魅王爷(全本)

    推荐璇的新文《凤凰烙:泣血冷妃》http://novel.hongxiu.com/a/288564/一场阴谋与背叛中,他娶了她的姐姐——大将军的嫡长女,而她却嫁给了他的弟弟——世人皆知的断袖男子,妖魅王爷。以为得了一份宁静与安详,却又是谁扰了这份平和,硝烟起、战火飞……他眼中的冰寒化作了戾气,踏江而过:“今生,我定要让她成为我的后,不然,我便踏平你水悠国!”他掩去了自己的柔情,披上战甲,直逼城都:“除非皇上放她与我走,不然,我现在便攻进城去!”他阴沉的眼中带着点点的笑意:“我已放手一次,这次绝不,除非我死!”妖娆的凤眼凝聚着一份坚定:“你是我的王妃,我定要给与你幸福,不然,不然我颜面何存……”在这场动荡中,终是谁错过了谁,谁又赢得了谁的心……心在痛,却无血可以滴,只因那凤血早已寻到了自己的主人。
  • 佛之修罗

    佛之修罗

    左手普渡众生,右手战意滔天,少年萧逸,平和与好战共存,走上了一条别样的修行之路,成就无上圣王!
  • 变形校车魔法师(乔冬冬奇趣幻想系列)

    变形校车魔法师(乔冬冬奇趣幻想系列)

    乔冬冬是个五年级的男生,他调皮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幻想,乐于助人,总是希望遭遇新奇有趣的事情,于是在他的生活中,便有了很多好玩刺激的故事,以及好多稀奇古怪又真诚善良的朋友,正是这些事情和朋友,帮助了他的成长。本系列丛书正是描写了这样一个城市中的普通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奇幻故事,第一季出版4本,分别是《电脑骑士战记》、《变形校车魔法师》、《72变小女生》、《拯救狼族特别行动》。
  • 丹阳神光灿

    丹阳神光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凌云录:嫡女妖娆

    凌云录:嫡女妖娆

    前世,是绝色雇佣兵的她,天价身份,却被人背叛而被杀害。今世,是宫家的废物三小姐,惊世背景,却被人嘲讽耻笑。如今,她历艰辛,经万苦。势要再次成为这主宰世界的王者。斩妖魔,遇美男,解封印,弒仙神。修习之路尚不难,炼情之路有些难。“无论前路怎样,谁敢阻我,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别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毁我一粟,我夺人三斗!”“我偏要逆天而行!若是天不容我,我便破了他的天!我看谁敢阻我!”“你的意思是....我是魔?”惊天背景给带来的是福是祸?王者之路,绝非简易。坎坷众多,王者不俱。
  • 首席定制:第一暖妻

    首席定制:第一暖妻

    她是倍受宠爱的千金大小姐,他是不被重视的太子爷,当她的才能被他所欣赏,当他带着恨意展开一场天罗地网,阴差阳错间的倾心倾情,他却已经不知这场爱情,要何去何从……
  • 反派养成之葵花宝典

    反派养成之葵花宝典

    英雄血泪,美人心计,我自一剑斩之。白骨铺成权柄之路,鲜血沐浴皇冠,冤魂架起他的王座。这是一个都市版东方不败的成长史。这是一个反派boss的自我养成。这是一个平凡少年,得到葵花宝典后,踏着白骨一步步走向巅峰的故事。
  • 魔妃压邪皇

    魔妃压邪皇

    他们,一个是恶魔天使,一个是邪肆美皇,他是她蓄谋已久的猎物,反扑计划的目标,她是他一气之下封的妃子,却遭到被压的命运,发誓雪耻,斗来斗去却发现,被她扑倒的感觉……竟有股异样的刺激。
  • 腹黑娇妻:老公,战么

    腹黑娇妻:老公,战么

    她是全球通缉的罪犯特工。一朝死而复生,却嫁给富可敌国的暗夜总裁。他说她手黑,不配当他的妻子。她说他心黑,丢人是她的老公。恰逢月黑风高,她手拿匕首,媚笑说“正好杀人灭迹。”他邪魅一笑,“黑灯瞎火,老婆大人不觉得更适合肉搏吗?”“唔……”
  • 大汉创世录

    大汉创世录

    没装B也遭雷劈,混混沌沌转轮回;东汉末年本分三国,奈何天命改写历史;名人异士,有的;美女佳人,有的;热血争锋,有的;儿女情长,有的;当雷劈死的凌羽变成一千多年前的叶放,咱们的故事就开始了;当叶放小小年纪历经重重人生坎坷,终于觉醒自己是那个“神龙”眷顾的凌羽,咱们的穿越好戏就逐渐拉开帷幕;来吧,神马之类皆是浮云,看命运之子逆天改命,大汉创世,怕什么,谁让咱是穿越呢!体会传奇人生酸甜苦辣之余,咱也就是要爽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