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8000000018

第18章 巴蜀哲学发展略述(1)

巴蜀哲学是巴蜀文化的精华,是在巴蜀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巴蜀文化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巴蜀在商代已与中原有所交往,但因僻处西南,远离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巴蜀文化虽在先秦有所发展,但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没有一位可以确定是巴蜀学者。因而,中国哲学在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的黄金时期,巴蜀哲学却无可书的人物与著述。

由现存史料来看,在巴蜀哲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哲学著述的哲学家是西汉中后期的严君平(我们不排除在先秦时,巴蜀已有哲学观念的出现,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否则难以解释西汉中后期巴蜀哲学的兴盛。但目前既无足证的可信史料,也没有充分的研究成果来说明这一点,这应是今后巴蜀古代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此以后迄清末的廖平,巴蜀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化:一是两汉三国两晋时期的经学阶段,二是隋唐时期道教、佛教兴盛,与儒学鼎立的阶段,三是宋元明时期以理学为主的阶段,四是明末清初对理学与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的启蒙思潮与清末经学终结的阶段。

一、经学阶段

巴蜀哲学是在中国哲学的大氛围中成长的,是中国哲学的组成部分。因此,它的演化受到中国哲学发展的制约,有着同步性的一面。但巴蜀独特的经济、文化、地理条件,又使巴蜀哲学的演化与中国哲学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而是有其差异性。巴蜀第一位有著述的哲学家出现在西汉中后期,表明巴蜀哲学的形成落后于全国哲学的发展。在其后的演化中巴蜀哲学因落后于全国哲学的发展,而呈现出自己特有的发展轨迹,这是研讨巴蜀哲学所应注意的。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经典成为利禄的敲门砖,诸子之学被打入冷宫,中国学术进入经学阶段,研习与注释儒经成了知识分子的主要任务。中国哲学在此背景下,亦由汉初诸子并存、黄老占统治地位的状态,转而进入经学阶段,学术界一般将经学阶段下限于东汉末年;而以三国两晋学术重“三玄”,清谈玄风盛行,称为魏晋玄学阶段。

巴蜀哲学的第一位哲学家严遵出现在汉武帝之后,但其哲学思想却非以经学的形态出现,而是以汉初的黄老为主,兼及儒学经学。因此,他既精于《易》,更深于《老子》,著有《老子指归》一书。他的哲学构成,反映了经学开始在巴蜀兴起,但黄老思想仍占有较大优势的时代特征。而黄老思想是汉初的统治思想,经学才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其后,严君平的弟子扬雄模《易》仿《论》,著《太玄》、《法言》,成为西汉末年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正是循着其师思想中的经学发展而来的。因此,严君平的哲学一方面是汉初黄老的历史承续,另一方面又是哲学进入经学时代的反映。从后一方面来讲,可将严君平的哲学视为巴蜀哲学经学阶段的起点。

自此以后至三国两晋,巴蜀哲学都处于经学阶段。巴蜀地区的哲学家都多以研治儒经而著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的大量史料中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详见黄开国、邓星盈著《巴蜀哲学史稿》第一、二章。)。经学阶段时间较长,三国两晋时期没有玄学的流行,是巴蜀哲学发展不同于全国哲学发展的特点之一。而且,巴蜀哲学在经学阶段亦有其自身的特色。

经学在两汉的发展是有变化的,西汉主要是今文经学,而东汉古文经学兴盛,今古之争异常激烈,东汉末年今古文经学融合为一。但巴蜀从西汉到东汉都通行今文经学,尤其东汉时期,巴蜀有众多研治今文经学的学者。见于《后汉书》的如董扶、任安治《孟氏易》,杨厚祖孙三代通《尚书》“小夏侯学”,景鸾、任末、翟酺传《齐诗》,杜抚、杨仁传《韩诗》,李业明《鲁诗》,张霸父子研《严氏春秋》等。古文经学的兴旺在巴蜀几乎没有反映,在巴蜀所通行的全是西汉盛行的今文经学。

这种状况的改变出现在三国时期,《三国志·蜀书·尹默传》说:“益部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远游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刘备入蜀,也带来一些研古文经学的人物,如治《毛诗》的许慈、善《左氏春秋》的来敏。通过巴蜀本地学者的外出学习,与刘备入蜀所进行的人才引进,古文经学才开始在巴蜀流传,这较全国范围内古文经学的兴起已晚了近二百年。自此以后,巴蜀哲学才今古文并存,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晋代。今文之外,古文的流行,也使巴蜀学者多兼治今古文经学,今古文经学并重是巴蜀哲学在三国两晋时期的特点。而这时,魏晋已是玄学盛行的时期了。

经学阶段的巴蜀哲学家,多以研释儒经为务,但具有重大哲学成就的仅有西汉后期的扬雄。囿于经学典籍笺释的人,很少有出色的哲学成就。扬雄推崇孔子,尊崇儒经,但他治学与一般经生只做儒经的奴隶不同,而是在尊孔崇经的同时,敢于不迷信儒经,甚至模仿经传,著成流传千古的哲学名著《太玄》、《法言》。他的模仿只是在经学时期托名以阐发其哲学思想的手段,这是时代的要求所使然,因而,模仿只是形式,借模仿以创新,才是形式背后所掩盖的真实内容。正是这种不同于时俗的创新精神,使扬雄创立了以浑天说为依据,包容天地人,以玄为最高范畴,以阴阳五行为构架的哲学体系,成为西汉后期最著名的哲学家。扬雄的哲学代表着巴蜀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巴蜀哲学其后的发展中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汉代与今文经学发展有直接联系的是谶纬神学的兴起与泛滥,这在巴蜀哲学中亦有突出的表现。由于巴蜀哲学在两汉通行今文经学,西汉末年兴起的谶纬神学,被东汉的巴蜀哲学所吸纳,许多巴蜀学者都研治并精通图谶。仅按现在行政区划的成都市,就有杨春卿、杨统、杨厚、杨仲续、段翳、赵典、杨由、张霸、杨终、张楷、张超、郑伯山、王涣、翟酺、析象、董扶等人,不仅有不少人世传其学,还有多位颇具全国影响的人物。三国两晋的社会动乱,更为谶纬在巴蜀的繁盛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刘备登基前,在蜀的名师大学们多援谶纬为说。谶纬在巴蜀,无论是就其传播的程度,还是就其信奉的人数来讲,在全国都是不可多见的。

二、道教、佛教与儒学并盛的发展阶段

继经学阶段之后,巴蜀哲学在隋唐进入道教、佛教与儒学并盛的发展阶段。道教、佛教的哲学理论,弥补了儒学哲学理论的不足,三者的互相斗争与互补,促进了巴蜀哲学的进一步深化。

从巴蜀第一位有著述的哲学家严君平开始,就可以看出巴蜀哲学对道家哲学的钟爱。这一传统,在整个两汉时期都不绝于书,尤其是到东汉末年,巴蜀学者中不仅多研治《老子》,而且有人将老子开始神化,东汉成都人王阜所撰《老子圣母碑》,就将老子等同于生化天地万物的道。这种神化老子的现象,标示着道家向道教的转化,而东汉时代巴蜀地区的谶纬神学的通行,也为道教在巴蜀的产生提供了沃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陵在蜀地大邑县鹤鸣山地区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其后,张陵之孙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并著作《老子想尔注》,促进了道教的进一步发展,以至在三国两晋时期道教在巴蜀地区成为家家户户都信奉的宗教。

道教的兴盛是在隋唐时期。巴蜀隋唐时期道教的兴盛,不仅在于信道徒众的普及化,大量著名道士的涌现,道观与道教石刻的大增;而且在于诸多道家哲学家对《老子》所作的道教哲学阐发。在《四川通志》、《太平广记》、《舆地纪胜》等书中,我们看到隋唐时期巴蜀各地都有著名道士出现,成仙飞升的传说遍布巴山蜀水的各个角落,成都被称为神仙所聚之地,青城山被说成是神仙都会之府,阆州、果州、资州、蓬州、梓州、广汉、什邡都是得道仙人辈出之地。

道教在隋唐时期的巴蜀地区的兴盛,主要表现在道教理论的发展。唐末五代道教学者杜光庭统计唐代研注《老子》者共29家,其中巴蜀就占6家,而最著名的当推王玄览与李荣。李荣有《老子注》,早已散佚,40年代经四川著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辑校整理,始得窥其原貌。李荣在道教哲学理论上的贡献,是承继成玄英之说,用重玄观念来阐释《老子》。李荣的重玄学说,以玄是对有无的否定,重玄则是对其否定有无的否定,并认为重玄乃是道教追求的最高境界。王玄览著《玄珠录》,区分常道与可道,以常道为真道、真神,以可道为假道、假神,并由此推演出一套理论。而唐末道教界领袖杜光庭随唐僖宗入蜀,留居成都,五代受前蜀王建重用,晚年隐居青城山,著书二十余种,更是对道教理论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佛教在东汉时已传入中国,到两晋时已开始在巴蜀广泛流传,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现在四川西北的吐谷浑地区,一是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到南北朝时,佛教在巴蜀有了进一步发展,而到隋唐时期巴蜀的佛教发展至极盛。三论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佛教宗派在巴蜀都很有影响,尤其是禅宗几以巴蜀为其重镇。巴蜀的益州,据《续高僧传》与《宋高僧传》的统计,隋唐时有高僧28人之多,是仅次于长安、洛阳之外高僧人数最多的地方,足见佛教在巴蜀兴盛之一斑。

唐代时巴蜀的佛教在唐初主要盛行三论宗,释慧暠、灵睿等高僧,于唐初分别在成都、绵州、梓潼等地宣讲三论宗;而唐代后期有密宗的较大传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柳本尊,在世界闻名的大足石刻及安岳石刻中,都有柳本尊及其十炼图的石刻。而影响最广、流传最久的当推禅宗,唐代宗密指出当时禅宗在全国共有八家,除北秀、牛头、石头三家外,其余洪州、荷泽、南诜、保唐、宣什五家均在巴蜀地区,其著名代表有智洗、无住、马祖、宗密等大师,尤以马祖、宗密为最著名。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
  •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热门推荐
  • 抢手主妇:霸道总裁夺爱

    抢手主妇:霸道总裁夺爱

    什么?一位大牌明星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太惊悚了吧。大牌导演指名要她拍MV!王牌经纪人怜惜她的单纯!超级大明星更是爱不释手惹上隐,不惜自毁星途,也要将她囚于身边!天啊,她到底有何魅力!
  • 重生之奈何为狐

    重生之奈何为狐

    无上帝妃生了,生了个蛋。无上帝君是龙身,无上帝妃是凤体,原本都是卵生动物,这时候生出一个蛋来,虽在意料之外,倒也在情理之中。可是,蛋里面爬出来的是一只小狐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调教特种兵后妃

    调教特种兵后妃

    楚轻,驻越南特种兵第一军团长,被敌人逼入处处隐藏危机的沼泽之中,为救队员掉进泥潭。等她清醒,却发现周围的一切,全然陌生,甚至还被错认为皇后宁雪倩而带进皇宫!在这异世,她步步惊心,却淡然处之,只为求得自由之身,但终究不得如愿,面对那似乎无尽的囚笼,那双冷眸之中终于现出了决绝和狂傲,她一定要在这里好好的活下去,并且活出彩来!
  • 封尘之旅

    封尘之旅

    带着宗门遗愿,强势回归,终报仇血恨,但已走在了强者为尊的路上,想在平凡已无可能,唯有更强,只此……
  • 无上妖尊

    无上妖尊

    仙君陆玄,被害身死,却重回少年时期。傲世重生,他立誓斩尽一切敌!妖界、灵界、仙界。陆玄一路直上,踏着无数天才的骨,登临三界的至高王座!这是一段神话的开始,亦是无尽传奇的落幕……
  • 论腹黑男主攻略日常

    论腹黑男主攻略日常

    一朝获得穿越技能一枚,老天不公平!!说好的美男呢?表告诉我是这只单身千年的‘贱人’,圣兽??你说的是这只蠢萌的吃过吗??别搞笑了!!某女仰天大喊:“老天我不服!”。看苏小爱如何崛起,“我决定了,我要走高逼格路线!!”每天吃饱睡,无事再调戏调戏美男。“还有谁不服”某女再次仰天大喊,”众美男无辜躺枪(本人也素新同学,表虐太惨哦)前方高能警戒,一大批美男正在来临,快卧倒!!
  •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本书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坚持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和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 孤儿无心

    孤儿无心

    她,是孤儿,生长在孤儿院,一次阴谋,孤儿院葬身于火海之中,她幸免存活下来,只为找到凶手,直到他的出现,让她的生活彻底改变;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人物:最年轻的心理学家和推理家,独霸一方的教授,可没有人知道这些荣耀的背后,究竟经历了多少磨难。当她身在水深火热中时,他一脸焦虑的说:“我让你死,别人不敢让你活,我让你活,别人休想动你一根毫毛”当他知道了他爱她时,他说:“如果知道后来会爱上你,那么从一开始就应该把你吃了”。某天,他把她壁咚在墙角邪魅的看着她:“我从来都不知道我的情商是如此之高,言语无法表达出我对你的爱,所以我只能用行动来表明”他把她从一个深渊中拉了出来,却又让她踏入了另一个深渊。
  •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入,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
  • 龙女寻魔记

    龙女寻魔记

    功夫烂,嘴巴利,耳根软的小白奉卓居然在第二次死后被龙神认作女儿!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事,她要反抗龙神的育女心经,要跟千奇百怪的人和生物打交道,还被分派了按照赦免帖清单寻找天魔族的烦心任务……踏上旅途的奉卓逐渐发现赦免帖的秘密,并卷入重重风波和阴谋,她能否全身而退,还是要接着死掉第三次、第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