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晋,王谢两家可谓氏族中的典范;王谢两家联姻,也可谓门当户对;但是,婚姻乃是男人与女人间感情的融合,无法用财富多寡与门第是否高贵来衡量。毋庸讳言,王凝之有他父亲王羲之给他奠定下的基础,不但有显赫的地位,又有让人羡慕的职权,还有名冠遐迩的名声与才干;但是这一切,还是无法弥补夫妻之间感情上的不和谐。
你想那沈****也是出身名门,从小就过着与众不同的奢华生活,还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她所向往与追求的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世界,但是在婚后她却发现,跑入自己生活圈中来的这个男人,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与自己想象中的那个男人相去甚远!
第三十二:道不同,和相为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随着四个孩子的相继出世,也随着王凝之官职的不断晋升,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是越来越疏远了!
无论何时,爱情都是男女之间相互摩擦而迸发出的火花,一旦摩擦减少,抑或摩擦停止,不但火花没有了,感情的温度也会随之而消失!沈****与王凝之目前就处于这种状况。因为囿于男尊女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家丑不可外扬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的束缚,像沈****这样的女人,她即使有万千悲哀与苦衷,也都会默默去忍受,宁愿与不幸相伴而终,也不会向外人透露半句!
已过不惑之年的沈****,她的婚姻都是由长辈们一手包办,自打进入王氏家族的门槛后,她所看到听到以及体验到的,都是严格的门阀族规的约束,和对丈夫只有唯命是从的服从,好歹眼看着四个儿女正在健康成长,她那颗几乎要滴血的心脏,总算得到了些许的慰藉。夫妻间没有和谐,还谈何美满?现在她将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们的身上了。她每日坚持早起,坚持练她的武功,为的也是借此以纾解压抑的心情。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沈****就按着往常的习惯,早早的起身,在偌大一个宅院内,练起了武功。前本书中曾经介绍过,沈****从幼年时起,就师从小杨芷学习武功,主要学的就是轻功与剑法。小杨芷原名司马丽芸,本是司马炎继皇后杨芷的生身之女,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亲生女儿,因为受到恶皇后贾南风的追杀,才不得不在侍女李梦娇的协助之下,连夜从皇宫内逃出,辗转来到柏云山道观,栖止安下身来,并苦练武功,这才保住一条性命。后来,小杨芷离山云游,游来荡去,朦朦胧胧便到达了太康县的谢家大院,这才有幸与沈****结识,并把自己一生所学,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自己这位女弟子。以上便是沈****学习武功的来龙去脉。
沈****终生所学,唯有轻功与剑法两项,除此而外,那就是她的文才了。她生就的聪慧伶俐,又聪明过人,凡事一经她的双眼,便会生出与他人迥然不同的理解,也会有截然不一样的结果,千百年以来,被后人誉为“咏絮才女”的美称。
今日,与往日一样,沈****所习练的仍然是剑法。这一剑法套路,是她的恩师从自己的授业师父周晔飞腾那里学来的,之后又传授给了沈****,剑法名称曰青萍剑。这种剑法,是从传说中的天道圣人通天教主那里传授得来。此剑法与混元拂尘三宝玉如意共称为太玉上三清,阐截人三教,具有一体同源的象征。
在宅院内,但见沈****飞展腾挪,挥剑如风,剑锋所指,轻盈飞转,有进有退,变化无常,招招都使人捉摸不定;就见她时而像行云流水,飞鸟展翅,使看的人眼花缭乱,不知所终;忽东忽西,拼刺洒脱,忽沉忽静,乍沉还浮,犹如青萍浮动,似风起云涌,快如闪电,激如狂风,电闪雷劈,使对方无法抵挡!总之,沈****的剑法无论是套路还是招式,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充实,且结构严谨,刚柔并济,有实有虚,攻中寓防,防中寓攻,起伏跌宕,神鬼莫测。她已把师父所教剑法,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正在沈****专心操练的时候,一个稚嫩的声音,突然背后传来,打破了宅院内清早的单调与平乏。
“娘,你看,你都累得满头是汗了,快别练了吧!”
沈****停住练习,一转身子,就看见自己唯一的女儿王瑞之,正在快步向她跑过来。后面跟着的是侍女萍儿。
王瑞之跑到沈****近前,伸出双手将她的两条腿搂住,用不太清楚的语言说道:“娘,我一早醒来,就听见院内有响动的声音,我猜,准又是娘又在练功了!”
侍女萍儿深感抱歉的说道:“夫人,我知道练功是你每天的必修课,我不想叫小公主出来打搅你,可她就是不听,非要出来阻止你不可!”
沈****蹲下身子,一手提剑,一手抚摸着女儿的头顶,说道:“不打紧!不打紧!太阳已经露出了脸膛,也是我该休息的时候了!”
这时候,又有沈****的四个儿子,王蕴之,王平之,王亨之,王恩之,分别从各自的房间内跑了出来,又分别朝沈****身边围拢了过来。
沈****自打十六岁嫁进王家之后,她与王凝之总共生下五个儿女,长子王蕴之,时年15岁,次子王平之,时年12岁,三子王亨之,时年9岁,四子王恩之,时年7岁,女儿王瑞之,时年5岁。那个时候的夫妇们,还不懂得如何来控制生育,生儿育女便成为了自然现象,基本上是隔年就生一胎,什么时候到了更年期,无法再生育了,生育才会停止。
王蕴之对沈****说道:“母亲,我看这练功的事情,也是蛮辛苦的,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每天坚持练功呢?”
沈****回答说:“我自打八岁起,就师从小杨芷师傅习练武功,到现在也有二十多年时间了,就因为旧有所学,舍不得丢弃,故而才坚持至今!”
王平之也问沈幼香道:“母亲,我几次提出来要跟着你学习武功,但你总也不答应,不知这是因为什么?”
沈****回答道:“这哪是你想学就能学得东西?这练习武功,不但要经得起摔打,还要起五更睡半夜,勤奋苦学,任劳任怨,这些,你是根本做不到的!所以,娘才阻止你学习武功!”
三子王亨之也问沈****:“娘,大哥二哥你不让他们学习武功,为什么你还阻止我学习呢?”
沈****回答道:“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娘的身上!”
四子王恩之问道:“娘,请你告诉我们,是谁在阻止我们兄弟学习武功?”
沈****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不会不知道,你们的爷爷王羲之,是咱东晋出了名的大书法家,他认为武运不能长久,治国理政,非文人莫属;还有你们的爹爹,他们都不赞成你们学习武功啊!”
几个孩子听完沈****的话后,皆异口同声的说道:“原来如此!爷爷父亲之命,孩儿怎敢违抗?看来,我们学习武功的道路,是此路不通了!”
正在此时,忽听房门响动之处,就见王凝之手提一个竹篮子,快步朝众人走了过来。王凝之走到众人面前,将手中的竹篮子往地上一放,引诱的五个孩子一同都围拢了过来,看着篮子里的石榴,皆都瞪大了双眼,馋的直流口水!
沈****搞不明白,王凝之葫芦里到底卖的这是什么药?只是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看他接下来到底还要耍出什么花样来?
王凝之问几个孩子:“你们可知道,这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石榴!”
王凝之又问道:“你们想不想吃?”
孩子们回答:“想吃!”
王凝之再次说道:“想吃,可以。但是你们要想吃到石榴,我还有个条件!”
沈****说道:“不就是几个石榴吗,分给孩子们吃了,也就算了,干嘛还要设置条件不条件的!”
王凝之说道:“夫人之言差矣!我这只不过是借秃子引和尚,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已!我乃借此机会,来检验一下我的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好把他们锻炼培养成未来的栋梁之才!”
五个孩子,看着自己的父亲如此认真,又慷慨激昂的说出来这番话,一时也弄不明白他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但为了能吃到石榴,因此都瞪大了双眼,望着王凝之故作严肃的脸色,还时不时用眼睛斜瞟一下篮子里的石榴,他们太渴望能将它们吃进肚子里去了!
王凝之又对孩子们说道:“下面,咱们就来一个抢石榴活动,看谁跑得最快,那他也就第一个能吃到石榴了!”
说到这里,王凝之伸手从竹篮子里拿出一个最大的石榴,走到宅院的一端,把那个石榴放在一个台阶上,然后再回到原先的地方,让五个孩子排成一行,之后才把自己的意图又对孩子们述说一遍。
王凝之说道:“你们看到没有?石榴就摆放在前面台阶上,我喊一二三,你们就向那边冲去,谁跑得快,跑在前头,谁就能第一个品尝到石榴的味道!”
孩子们都是未成年人,对王凝之玩的这个小把戏,没有什么体验,起初还都认为十分好玩,巴不得跃跃一试,也好来施展一番各自的能力!
当王凝之喊出一二三之后,一场抢石榴的竞技就开始了!
出乎王凝之意外的是,因为孩子们的年龄相差悬殊,身体强弱差异也很大,当抢石榴的赛跑开始的时候,就因为互相争抢碰撞,一件意想不到的小小悲剧就发生了!
五个孩子中,数王蕴之的岁数大,他体健腿长,起跑刚一开始,就冲刺在先,当然,第一个急于把石榴争抢到手的就非他莫属了;但是,王平之王亨之王恩之还有那个小不点王瑞之,他们也都不甘示弱,人人都想把石榴抢到手中,全都拼命的朝前狂奔!如此一来,场内就出现了混乱局面,拥挤碰撞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了。突然,就见跑在最前面的王蕴之,身子一侧歪,脚下不知被哪个兄弟绊了一跤,身子一下子便失去了平衡,他伸出去的手不但未拿到石榴,反而被突然摔倒在地!
王蕴之摔得可真不轻,他匍匐在地,反倒变成了其他兄妹前进路上的的障碍,就见王平之王亨之王恩之以及小不点王瑞之,一个个都像叠罗汉般相似,先后一个个扑通扑通都被绊到在地!
先是王蕴之的诅咒声:“为了能吃到这些鬼石榴,我都快被摔死了!”
之后是王平之王亨之王恩之三弟兄的哭喊声:“娘!我们都快被摔死了,我们不再想吃这些倒霉的石榴了!”
最后是小不点王瑞之的哭叫声:“娘!石榴不好吃,女儿不想吃了!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