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3600000008

第8章 食之风雅(5)

酒醋专卖,在一些朝代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据《金史》记载,“章宗明昌五年,以有司所入不充所出,言事者请榷醋息,遂令设官榷之,其课额,俟当差官定之。后罢。承安三年三月,省臣以国用浩大,遂复榷之。五百贯以上设都监,千贯以上设同监一员。”《元史》中更有醋课收入的具体数字:“腹里,三千五百七十六锭四十八两九钱。辽阳行省,三十四锭二十六两五钱。河南行省,二千七百四十锭三十六两四钱。陕西行省,一千五百七十三锭三十九两二钱。四川行省,六百一十六锭一十二两八钱。江浙行省,一万一千八百七十锭一十九两六钱。江西行省,九百五十一锭二十四两五钱。湖广行省,一千二百三十一锭二十七两九钱。”从数字中可以看出,其时以江浙一带醋课收入最多,这应该与当地吃醋习惯有关。不过,现在江浙人吃醋大约是比不过山西人了。

1968年11月我们去山西插队。到大队后的第一天,一同学便早早起来为老乡担水,费了好大劲儿,才把水从井里打上来,又费了更大劲儿,才迈着醉八仙的步子,倚里歪斜地把一担水扛到了房东的屋门前。该同学见门口有一大缸,便揭开缸盖,咬牙摒气,将一桶水拎起,咚咚咚倒了进去。房东大娘听见声音,隔窗一看,顿时大声叫唤起来,连忙跑到门外,按住另一桶水,死活不让再往缸里倒。我们这些“京娃娃”刚刚进村,一句当地话也听不懂,这位老兄根据电影中的情节,以为大娘这是怕他累着了,于是一面笑嘻嘻地说着不累不累,一面把大娘的手拉开,咚咚咚咚,另一桶水又倒下去了。这时,房东大娘的儿子从外面回来了,他好待还能对付两句普通话,双方交流了好一阵我们才明白,此缸并非水缸,是醋缸!

这下大家都傻了眼,连忙商讨赔偿事宜。房东家忙说这倒不必,因为天气马上转冷,缸里的水会结冰,把冰捞出之后,剩下的就是醋了。山西人之嗜醋,在我们赴晋伊始便开始领教了。

在农村插队三年半后,我又在太原的一家工厂当了六年半的工人。每日到食堂吃饭,卖饭口旁必有一饭盒一脸盆。饭盒里装的是粗盐,脸盆中盛的是醋,舀醋的家伙则是一般人家用来打粥舀汤的那种铝制大圆勺,两勺便能把人灌个半饱。这两样东西是供工人调味的。几乎每个人买饭之后,都要走到脸盆旁,拿起铝勺对着自己的饭盒,哗,起码半勺醋就进去了。如果脸盆见底,立刻就会有人大喊:“来点醋!”炊事员便会忙不迭地跑来把盆拿走添醋,稍慢一点,那好话就出来了。一顿饭,这个脸盆起码要端进端出四五次。有人开玩笑,说火车一进娘子关,鸣笛和行走的声音便带上了山西特色,变成了“老西儿!——醋!醋!醋!醋!……”玩笑归玩笑,在三晋地界,如果不吃些醋,身体就是不得劲儿,就像在四川没有辣椒吃就难受一样。我在山西的时候,也是日日不可离醋,但回到北京后,就没有这种迫切需求了。饮食滋味与一方水土的关系,实在是值得好好研究。

前文所提及的清朝一顾姓书生的咏醋诗,后来发现清人金武祥在其《粟香五笔》卷八中也有记载,并提出作者名字为为傅槐三,字秋碧,还收录了他的一首诗《题周竹天芥甫诗抄》和齐旧宅门的一副对联“得过且过日子,半通不通秀才”。不过,文中关于咏醋诗的记录也不全,仍旧是这两句。看来要想求得全璧,还得继续胡乱翻书。

大量吃醋喝醋于身体都不甚相宜,以醋作调料则既可丰富菜肴滋味,也有利于健康。这方面也有不少学问。《扬州食话》一书中说:调味“要在五味得宜,先后得序,手法得度。如炒爆、熘、烹,常以醋提香。扬州入醋之法,顺锅沿淋入,香雾过后,滋味爽然,谓之‘响醋’。若一注入镬,谓之‘闷头醋’,其味了了。”看来,烹饪之道与做人之道截然不同。

脂膏杂说

古代中国官场上有过不少餐桌用语。比如进项多的差事为“肥缺”,反之则为“瘠缺”,更直截了当的说法则是“油水大”与“油水小”。

据《水窗春呓》记载,清代封疆大吏,以两江总督之缺为最肥,一年进项有30万两银子。其中包括淮盐收入分成,各地关卡税收进献,最后则是养廉公费。这些银子,“皆以公文解送,不以为私”,尽可放心花。巡抚即省长们的收入,“则广东、广西皆过十万,浙江不过六万,江苏不过四万。”地厅级官员中,“则陕西粮道,福建、台湾二者皆有三十万,与两江总督相埒。府则四川夔州有二十万,广东广、潮,广西浔、梧,以上四府皆十万也。”这类美差毕竟有限,于是更多官员不免另外想辙以自肥,搜刮民脂民膏。尚能清廉自守者,则有一专称——脂膏不润。

脂膏不润的本意,是指当官不知捞油水,冒傻气。东汉初年,一个叫孔奋的出任姑臧的地方官,其辖区即今天甘肃武威市。当时内地尚有战乱,姑臧便成了开放窗口,有许多外商即羌胡在此做生意。当官者只须勾留数月,肥得便可流油,包括外币存款。但是孔奋干了四年,存折毫无进步,天天和儿子吃萝卜白菜,遂有“脂膏不润”之鄙称。

待到天下安定,河西地县两级官员全被召集到中央,另换一拨人捞油水。一时间,漫山遍野竟然塞满了拉运官员财货的车队,只有孔奋一家单车就路,十分另类。姑臧百姓及羌胡于是召开中外联席会议,说老孔清廉仁贤,全县大为受惠,如今人走了,总得表示表示,“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从《后汉书》的这段记录看,孔奋的傻气尚未白冒,起码还有人念他好。

脂膏,本来指经过炼制的动物脂肪,“凝者曰脂,释者曰膏。”即在常温下可凝固的牛油羊油为脂;呈稀软状的猪狗类脂肪,则为膏。据专家考证,中国从先秦直至两汉的漫长岁月中,尚未推广植物油,烹饪用油主要为脂膏,其中的说道甚多。《周礼·天官·庖人》中,对膏脂之用途便有严格限定,要求供献王者的肉禽,春天用小猪小羊,以牛油烹调;夏天用干雉和干鱼,用犬膏烹调;秋天用小牛和小麋鹿,用猪油烹调;冬天用鲜鱼及雁,用羊脂烹调。还有的菜肴明确指出,要用狼膏即狼胸前的脂肪烹制。古人用油之所以有这么多讲究,是认为不同季节的肉食之秉性各有不足,只有用相应的脂膏加以调和,方可益于健康。

中国最早的宫廷美食——周天子所享用的八珍中,脂膏也是屡屡闪亮登场。像淳熬、淳母也就是稻米和黍米盖浇饭,将肉汁浇到饭上后,还必须“沃之以膏”即淋上熟油;而炮豚、炮羊,则是将整只乳猪、羔羊烧烤之后,放入油锅煎炸,然后隔水加热三天三夜;另一道菜肝膋的制法,是以网油包裹狗肝在火上炙烤,直到网油干焦,脂肪渗入到狗肝之中,方成美味。如果没有脂膏参与,八珍便会去其五,不成气候了。

由于常在美食中搅和且无竞争对手,脂膏在秦汉时身价颇高。据出土的居延汉简记载,当时猪肉大约每斤三钱,而有人“出钱百八买脂六斤”。也就是说一斤脂要十八钱,比肉贵得多。司马迁还曾报道过一贩脂专业户雍伯(《汉书》中作翁伯)的事迹。虽然说雍伯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贩脂,辱处也”,但家当却有千金,可参评富豪榜,其时“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不过,当时的一都之君很是不少,贩脂致富的却只见雍伯一人,不成比例。据估计,别的千金脂贩的存款,都被君王们“润”走了。

中国旧时的一些说道很有意思。比如放牲口的叫牧夫,管理民政的官员也叫牧夫。地县级地方官还有牧守、牧伯、牧宰等别称,手中反正都离不开鞭子。既然升斗小民在上峰眼里不过是牛呀羊呀之类的货色,毫无权利可言,可以随意处置,从他们身上搜刮点油水自然成了小事一桩,无需惊怪。脂膏不润者,自然也就成了冒傻气。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靠换个什么漂亮说法,例如“民之父母”之类。

两汉之后,植物油开始当家,脂膏之地位遂有所下降。时至今日,随着“三高”分子渐多,一些人更是谈脂色变,唯恐避之不及。不过,诸多美食中仍难然难离此君。像北京的麻豆腐,只有以羊尾巴油炒之,味道才够浓郁;懂得吃涮羊肉的人,必要点些羊脂片润锅;四川的麻辣火锅,添入牛油才够正宗;而担担面中加少许猪油或是鸡油,味道硬是安逸。饮食之中适当用些脂膏,于调节滋味甚佳。只要不是搜刮来的就好。

油脂拾零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清人张璨的一首诗,刊于袁枚的《随园诗话》。

张璨家境原来不错,后来败落,父亲腿又跛了,由他日日亲自侍奉,遂以诗笔抒发操持家务的感触。据袁枚记述,张璨做过大理寺少卿,长得是“紫髯伟貌,能赤手捕盗”。他还曾对人说:“见鬼莫怕,但与之打。”人问:“打败奈何?”曰:“我打败,才与他一样。”十分潇洒。然而,一旦为生活所累,潇洒如张璨者也得嘬牙花子。由此观之,时下总想小资一番者,肚内必得有些墨水外加油水垫底儿。柴米无继仍能沉迷于书画琴棋之人,若非旷世奇才,定为脑袋进水。

开门七件事中,油之排名可谓恰如其分。无油相助,中国烹饪中的煎炒烹炸等手段全然无法施展,只剩下煮涮烧烤外带桑拿,不但饮食王国辉煌不在,人们的嘴巴更会寡淡许多。没油吃的日子,很难过。

三年困难时期,曾在一副食店中见一个四五年级的孩子(比我稍大),为油而号啕。当时卖油都使铁皮制成的提子,售货员将油提出油桶时必须保持水平状,把油通过漏斗倒入油瓶后,还要将提子朝下,在漏斗内桄荡数下,再静置半分钟左右。待得提子和漏斗挂沾的残油涓滴入瓶,才算齐活儿。那孩子觉得售货员阿姨桄荡的次数未达标,短了额度,于是一个劲儿地嘶喊着:“一个月一人才二两油,分量不够,回家我妈非得打我呀,呜呜呜……”周围劝解的人虽然不少,但是谁也没招儿。一人二两油,能有什么招?

其时,我正在母亲单位的“少年之家”寄宿,从星期天便盼着赶紧到星期六,皆因是日早饭有一块炸糕。喝下一碗数得清米粒的薄粥后,我总要静静呆一会儿,然后将炸糕咬开,一口一口品尝着糯米面炸后的焦香和红糖的甘甜。那滋味,至今仍停在舌尖。那时的一块炸糕,要超过今天的一盅鱼翅。不知有此经历之诸君以为然否?

中国人自古偏好油炸食品。春秋战国时,中原地区的“八珍”中便包括经过油煎的炮豚、炮羊;南方楚地也有炮羊、粔籹。据专家考证,粔籹是用米面和蜜煎成的点心,即今天麻花馓子的爷爷。不过,这些吃食均属特供,“闲人免进”。因为当时煎炸用油仅有脂膏即荤油,来源有限。一般百姓如果到了70岁能有口肉吃,已经是一辈子没白活,至于脂膏,一年也未见得能供应二两。想吃炸货?没门儿。其时的五谷之中,虽然列有菽、苴即大豆和麻籽,而且大豆的种植面积曾占粮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但它们只是粮食,未曾用于榨油。因尚无此项技术。

东汉之后,植物油方在中国闪亮登场。《齐民要术》中有关于油坊的记载:“一顷收子二百斤,输与卖油家,三量成米。”意思是一顷地可收芫菁籽200斤,卖给榨油坊,可换得三倍的粮食。有了植物油,油才成为动植物体内所含的液态脂肪的总称,取代了脂膏。此前之“油”,则无这一含义。《说文解字》对于油的释义仅一项:“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是水而非油也。

中国的榨油法很可能来自西方。亚里士多德时代,希腊便有了这一技术,当时还有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租下了所有的榨油器,借助垄断地位发了一笔横财。至今,希腊的橄榄油仍颇有名气,其上品用来蘸面包,味道绝佳。不过,中国最初榨出的油并非用来蘸面包或馒头,而是放火兼点灯,属战备物资。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说:“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武帝泰始中武库失火,积油所致。”没准儿,这火是武库守卫为了解馋,偷着炸油饼闹出来的。

五代时,油炸食品已具相当水平。据《清异录》记载,其时金陵饮食有七妙,包括齑可照面,馄饨汤可注砚,醋可劝盏,最后一妙,则是寒具嚼者惊动十里人。寒具是麻花馓子的大爷,嚼起来能有如此响动,其酥脆可想而知。难怪,东坡先生要为寒具撰写形象广告:“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至今,寒具的后代馓子仍是西北许多民族的节日食品,尤以香油馓子为佳。当年物资紧张时,逢到这些民族过古尔邦节,政府都要增供香油和羊肉。比“闲人免进”强。

炸食的家族成员还有许多,麻蛋便是其一。清梁绍壬在《两般秋雨蓭随笔》中说:“煎堆,一名麻蛋,以面作团,炸油镬中,空其内,大者如瓜。粤中年节及婚嫁,以为馈遗。”他还说有人曾作诗吟咏煎堆:“安得规模如此大,不堪心腹竟全空”;“四面圆光皆客气,一般投赠半虚花。”

安得规模如此大,不堪心腹竟全空。所指的当然不仅是麻蛋。?

同类推荐
  • 风味百姓菜

    风味百姓菜

    本书主要包括小炒类和凉菜类2类。做法详尽,操作简单,易学上手,是家庭日常必备书籍。
  • 凉拌菜谱

    凉拌菜谱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是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又享受着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的待遇,那简直是人生的超值恩赐了。
  • 大厨不传的调味秘诀

    大厨不传的调味秘诀

    抓住菜品好吃的“灵魂”。掌握调味技巧,正确使用调味品,灵活搭配香辛料,调制出纯天然无添加的调味酱料,轻松制作色香味俱全的香醇美食,让众口不再难调。
  • 冬季营养食谱

    冬季营养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热门推荐
  • 伴君2

    伴君2

    犹如前世初遇,成日的纠缠不休,洛家小侯爷总是嬉皮笑脸的模样跟在某人身边,一跟便是十余年,正是因为喜欢才会乐此不疲的纠缠,不论以前如何,只要现在……“喂,呆子,我喜欢你这么多年了你也喜欢我一下不成啊?”洛小侯爷一脸严肃的看着身旁的白衣少年,手紧紧的拽着他的胳膊。白衣少年一贯的成熟与稳重,瞥了一眼洛小侯爷:“小侯爷请自重。”随后便将手抽出,转身离去。更新较慢,周更【欢迎加入腐氏ベ一族,群号码:208236179】
  • 神级兵王

    神级兵王

    心灰意冷的朱凡回归都市,在无意中与美女老板相遇,成为其私人司机。从此本想平静生活的他,却从此麻烦不断。麻烦的生活,却精彩不断,看朱凡如何逍遥众美之间,玩转都市之中。朱凡信条:讲道理,坐下来谈谈。不讲理,手底下见真章。不服气,打到你服气为止。猖狂者,拳头教你谦虚做人。
  • 神偷毒师:初废傲娇七小姐

    神偷毒师:初废傲娇七小姐

    本是21世纪金牌杀手毒师,还有神偷技能,可是无意间穿越了!嘛?这具身体也叫慕零楚?哈?没有在意我的人?没事儿,慕零楚你的在天之灵看好了,本姑娘定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让欺我者亡,善待我者活的倍儿逍遥。垃圾们,睁大你的狗眼看好了!欺我者,亡!
  • 金乌战神

    金乌战神

    带着前世的遗憾、仇恨,失败的穿越者叶洛再次重生,觉醒上古金乌血脉,凭借地球画技成为令人仰望的大画师,赚取无穷财富,前世将自己害得家破人亡的李家,被叶洛轻蔑的踩在脚下:“碾压兽人,守护人类才是我的目标!”
  • 剑寒九霄

    剑寒九霄

    寒水忽溅千万丈,潜龙在渊欲翱翔。腾飞九天不负水,执剑高歌走前方。-----------------------这是一个忠于剑的武者,穿越到盘古周天世界的故事。“世间若无剑之道,我则以剑开大道。”PS:新书求一切会员点击、推荐、收藏。
  • 异界之财神归来

    异界之财神归来

    命运无权决定我未来,身处轮回何人能问?——沈羽当沈万三后人,无意中被沈家镇族之宝聚宝盆带到商修(商修)式微的修仙界。沈羽该何去何从,继续当商修还是选择正式修仙?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真武科技

    真武科技

    青藏高原的塌陷,神秘空间的出现,宇宙神族的诞生,星空巨兽的出现,一代文明的兴衰,一个人的苏醒!
  • 尚论篇

    尚论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唐见证:大明宫

    盛唐见证:大明宫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