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41200000022

第22章 吴兴华(1)

博闻强记的天才

关于吴兴华,我父亲其实从未向我提起过。2005年年底,我收到友人冯睎乾的电邮,他说我父亲是吴兴华的至交,问我家中是否藏有吴兴华的遗稿,这时我才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之后我便留意有关吴兴华的一切。到了2007年,李安的电影《色,戒》上映,我当时正整理张爱玲的信件,竟意外发现了六十二封吴兴华写给我父亲的信。

吴兴华自小便非常聪明,因成绩出众而连续跳级,十六岁即考入燕京大学,同年在《新诗》上发表《森林的沉默》,一鸣惊人。我父亲在《林以亮诗话》中常常引用他的新诗。夏志清在《追念钱锺书先生》一文中曾引述我父亲的信:“陈寅恪、钱锺书、吴兴华代表三代兼通中西的大儒,先后逝世,从此后继无人,钱、吴二人如在美国,成就岂可限量?”后来读到王世襄也这样评论:“如果吴兴华活着,他会是一个钱锺书式的人物。”

吴兴华生于1921年,浙江杭州人,比我父亲小两岁。他父亲是医生,家中兄弟姊妹共有九人。他在北京崇德中学读书时,认识了同校的孙道临,孙道临后来也成为了我父亲的好友。

我父亲跟吴兴华大概在1939年认识,当时吴兴华在燕京大学西语系念书,我父亲则从上海回到燕大就读。由于志趣相投,他们很快便成为好友,父亲也认识了吴的室友孙道临。吴兴华在家中排行老三,故朋友也昵称他为“吴三”。在燕大读书时,他和我父亲合编《燕京文学》,翻译、发表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诗歌。1940至1941年,他们又向上海的《西洋文学》供稿,吴兴华更相当前卫地介绍并节译了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这部奇书的中译本到2012年才问世)。吴兴华因此认识了当时的杂志主编张芝联。我父亲和张芝联早在1935年已相识,当时他们是燕大同窗,后来又一起参加一二·九爱国运动,一起借读武汉大学和上海光华大学。之后我父亲独自回到北平,张则留在光华读至毕业。多年后,张芝联成为了法国史专家,也倡导了中国的人权研究。

到了1941年秋,张芝联回到燕大研究院攻读历史。他、吴兴华和我父亲在东门外赵家胡同合租了一所四合院,我父亲和吴兴华住西厢房,张芝联和妻子郭蕊则住北厢房,彼此切磋学问。但这种快活日子仅维持了三个月,然后便发生了珍珠港事件,改写了这几个人的命运。

他们读书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父亲曾自叹跟吴兴华切磋学问,像虬髯客遇上李世民,怎样追也望尘莫及。几年后吴兴华给我父亲写信说,当时大家嗜诗如命,一起“玩命念英国文学恨不得要赛过英国人”。到80年代,我父亲写信给张芝联、郭蕊回忆往事,大谈吴兴华的才学和性情,信里内容很多都被张、郭采用到纪念吴兴华的文章内,已收录到2005年出版的《吴兴华诗文集》。从父亲的这些信中,我发现吴兴华在大学时已很神。

我父亲认为即使没测过吴兴华的IQ,也可肯定他是天才。先说外语能力,他不但精通英语,且法、德、意等欧洲语言皆一学就会,成绩全班第一,听说读写都没有问题。后来还能阅读拉丁文和古希腊文。他外语学得快,除了有照相机般的记性外,也跟耳朵灵敏有关。一次,有位美国教授在黑板上抄了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他一看便立即指出某行的“ed”应是“d”,因为“ed”有轻音,那行就写成十一个音,多了一音,一查果然,可见他对诗歌节奏是多么敏感。据我父亲回忆,吴兴华还有一心三用的能力:他往往一边打桥牌,一边看书,同时和其他人谈笑风生,而每一件事都能做得非常流畅,令旁人啧啧称奇。他看书也是一目十行。有次他到学校图书馆,规则是每人限借三本,他却一口气借了十本,当然不批准,于是他就坐在那里东翻西弄,过不了三个小时,便把十本书的重点都记在脑中,然后把书归还,施施然出去打桥牌了。

当然,最传奇的还是他的记忆力。他房间里常放着几本旧诗选集,如《唐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故意引人打赌,如果随手翻出一首诗,你念出一句而他不能把诗题、作者和上下句说出来的,他便输两毛钱,否则对方便要用两毛钱买花生请他吃。他从未输过,后来大家知道,都不敢再赌了。一次,有位叫汪玉岑的诗人嘲笑吴兴华只懂埋首故纸堆中,吴之后便对我父亲说:“如果Hello,Mr Wang能举出一位名诗人、一首名诗而我未曾看过的,我可以从此不谈诗。”那“Hello,Mr Wang”就是我父亲和吴兴华戏称汪玉岑的外号。这令我想起钱锺书和我父亲也经常在私下里以诨号称人,例如卞之琳便呼为“鱼目诗人”,叶维廉是“花岂洁”等。1944年,吴兴华写信跟我父亲说,不论是英、法、德、意哪一种语言,只要是好诗,别人一提起,他便能立即说出它形式上的细节、内容的好坏,否则他便回家再念十年书。

关于吴兴华的博闻强记,例子当然数不胜数,我不妨再举一事。在燕大西语系读书时,包贵思教授(Grace Boynton)开现代诗课,用叶芝(W.B.Yeats)编的《牛津现代英诗选》为课本。大考时选出十节诗,要学生猜出作者并陈述理由,可这十节诗并没有在课本内。吴兴华不但能猜出作者,还能说出诗名和上下文,因为他全都看过,且过目不忘。他有一篇学期论文,题目是《评论现代诗选各选本之得失》,为了写得滴水不漏,他遍读了清华、北京国立图书馆和我父亲所藏的各种选本,然后在论文中逐一论列,内容竟超过包贵思所知。照这类轶事来看,我父亲认为他是另一个钱锺书,的确不是没有理由的。

当吴兴华遇上钱锺书

钱锺书和吴兴华二人有没有交往呢?1942年,我父亲在上海认识了钱锺书,钱比他大九岁。那时吴兴华在北平沦陷区,经常跟我父亲通信。在1942年4月8日的一封信上,吴兴华第一次提及钱锺书,他只写了一句:“钱锺书现在干吗?”我没有父亲回复他的那封信,但可猜到他一定是去信时提及钱锺书,所以吴才有此一问。我想,吴兴华跟钱锺书最早的交往,应该也是我父亲做中介的。到了1943年10月22日,吴兴华在信中这样写:“前几天我又翻了一遍钱锺书先生的杂感集,里面哪管多细小的题目都是援引浩博,论断警辟,使我不胜钦佩。可惜我此时局促在北方,不能踵门求教,请你若见到他时,代我转致倾慕之意。近来我总没心念英文,也找不到一个有点脑筋的谈谈英美文学,此地大部分号称主修英文的人,等毕业了,关于整个世界文学的知识,还赶不上我们大一的时代。”

单看这一小段文字,已可见吴兴华的傲气,对自己的学识十分自负,同时也看到中年钱锺书在那个文化小圈子中的地位。最耐人寻味的是信中提到“杂感集”,钱锺书根本没有一本书叫“杂感集”,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猜那就是《谈艺录》的初稿。《谈艺录》在1942年写就,其后不断修订,直到1948年才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钱锺书在序后附识:“书既脱稿,偶供友好借观。”可知吴兴华在1943年看的“杂感集”,大概就是流传于朋友间的《谈艺录》手稿了,而“杂感集”也许就是《谈艺录》最初期的书题。由此已可看到,吴兴华这叠书信实在很有文学史价值,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出版吧。

1985年,孙道临来香港,我父亲跟他聊起吴兴华,说吴曾和钱先生对谈古诗源流,博学如钱先生亦不禁叹服。几年前,吴兴华的妻子谢蔚英接受访问时说:“钱锺书先生的《谈艺录》出版,兴华提了一些意见,都被钱先生接受。”

钱锺书是否真的接受年青小辈的批评呢?友人冯睎乾给我看过一本他多年前买来的盗版《谈艺录》,由香港鸿光书店印行,是上海40年代旧版的影印本。友人发现这旧版中,钱锺书的序后多了一条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附记,只有两行,第一句是:“此书刊行,向君觉明、吴君兴华皆直谅多闻,为订勘舛讹数处。”该是40年代末第二次印刷时加上去的。但我翻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各种《谈艺录》新版,整则附记都消失了,很奇怪。我怀疑到了80年代,连钱锺书自己也没有这版本,所以后来的修订版都漏了这则附记。

钱锺书、吴兴华真正见面相交,可能始于1952年。当时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举行,钱锺书主持英译汉的翻译组,吴兴华、张芝联也参与了口译和审稿工作。钱锺书很爱才,我父亲说他和吴兴华对谈古诗源流,大概就是这时。他们的关系应该很好,因为据谢蔚英回忆,吴兴华在1966年去世,她与钱锺书、杨绛夫妇为邻,杨绛多次问她生活有否困难,还设法帮她。当时她的大女儿吴同十多岁,没有工作,杨绛便借口要找人抄《堂吉诃德》译稿,让吴同帮着抄,每次也付给数倍的稿酬。翻译家李文俊曾说过一件轶事:在干校时,一个年轻人向钱锺书请教一个英语问题,钱先生看了一下,便说:“这种问题还来问我,你去问谢蔚英就行了。”李文俊又说:“谢蔚英在文学所图书室管理外文书刊,钱锺书乘借还书常去她那里闲聊打趣,博美人一粲。这也算是苦中作乐了。”为什么李文俊说她是美人呢?吴兴华在1951年写信给我父亲时曾提及当时还是他女朋友的谢蔚英,说她是“燕京校花”。

关于钱锺书、吴兴华的文学因缘,大概还有一件事可以讲讲。那是1985年,吴兴华已去世了近二十年。当时我父亲写信给钱锺书说:“亡友吴兴华在华北沦陷时自修旧诗,昔年曾抄录其戏作旧诗四首,根本未经人指点,亦从未向人提过,今录上以博一粲。”其一是这样的:

哀乐相寻剧可怜,故都乔木又风烟。

铜仙去国三千岁,锦瑟留人五十弦。

北里笙歌犹昨日,西台披发忆当年。

蓬莱弱水今清浅,输与麻姑一怆然。

我查过吴兴华的信,这四首诗是1947年写的,从来没有发表,除此之外,也没有再见过他写的旧诗了。看过他旧诗的人应该绝少,除了父亲,就只有张芝联、郭蕊等几位好友,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人,就是著名的数理逻辑学家兼电子计算器专家吴允曾。他们在40年代中期相识,吴允曾也精通德文,曾写德语情诗,也许正是这样,两人便非常投契。吴允曾记性极强,他很喜欢吴兴华那些格律精严的旧诗,往往一看便能背诵。

钱锺书对吴诗又有何评价呢?他在给我父亲的回信中说:“与兄交近四十年,不知兄作旧诗如此工妙,自愧有眼无珠,不识才人多能,亦克善藏若虚,真人不露相,故使弟不盲于心而盲于目耳。今日作旧诗者,亦有美才,而多不在行,往往‘吃力’,‘举止生涩’;余君英时、周君策纵之作,非无佳句,每苦无举重若轻,‘面不红,气不喘’之写意自在。尊作对仗声律无不圆妥,而蕴藉风流,与古为新,盖作手而兼行家矣。欣喜赞叹,望多为之。”原来钱锺书误把诗作当成是我父亲的,评价虽然不错,但是否只是客套话则很难说了。我不懂旧诗,也无从判断。

谈文论艺

1941年吴兴华毕业,留在燕大任教,本来前途一片光明,校方还打算保送他出国留学,但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封锁燕大,他只好转行当翻译谋生。

在1985年写给张芝联、郭蕊的信中,我父亲谈到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的愿景。那时他和吴兴华在燕大当助教,一心要在学界发展:“学校方面内定在我教书两年之后,送我去Berkeley(伯克利)深造,谢迪克的理想是西语系应有以中国教师的核心,将来以Lucy赵(赵萝蕤)、我、兴华三人为成员。如果没有珍珠港事变,说不定我仍然会走上这条路。如果从硕士读起,三四年下来,英文至少可以弄通。无奈日本人一偷袭美国,兴华同我二人的命运就此重写。”

1941年12月7日后,燕大被日军占领,师生解散,大家便各奔前程。我父亲留在上海,吴兴华则与众多兄弟姊妹挤在会馆的小屋里,终日读书作诗,生活非常艰苦。

沦陷期间,吴兴华的两个妹妹先后病逝,对他打击甚大,同时因为生活清苦,营养不良,结果患上了肺结核,之后再也出国无望。那时为了生计,他曾经和德国神父合编德华字典,又为中德学会编译了中德对照的《黎尔克诗选》(黎尔克,今译里尔克)。1947年,吴兴华把这部诗选寄给我父亲,附信说:“我自己只有这册,希望你别丢了。”但不知道多少年后,这书给人借去,竟真的遗失了。父亲想从别处弄一个影印本来,闻说哈佛有一册,便设法去借,但对方回复因为纸张脆薄,无法影印,结果也没有办法借到。据我所知,吴兴华有二十七首里尔克译诗已收入臧棣编的《里尔克诗选》(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可惜2005年出版的《吴兴华诗文集》却漏收了。

北平沦陷,工作不稳,反而令吴兴华更迷上读书写诗,而他跟我父亲的通信也是这时期最频繁的。现在我家里有他六十二封信,三封是英文,其余的是中文,中文用白话。所有信都用墨水笔写,他曾说没有墨水笔便一切写作翻译皆无法进行。通信自1940年开始,直到1952年,即他十九至三十一岁的时期,多数由北京寄往上海,1949年后我们南下,信便寄来香港。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人生真谛的不倦探索者:列夫·托尔斯泰传

    人生真谛的不倦探索者:列夫·托尔斯泰传

    本书共分十章,以及引子和附录。内容包括:早年的憧憬、探索人生、寻觅与追求、创作高潮、艺术之神、走向人民、世纪之交、最后的岁月等。
  •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抗蜀,多有军识。继而逐步取代曹魏家族,专揽国政,后分兵三路伐蜀,成立晋朝,成了司马家族一个新的传奇人物。本书采用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昭的一生经历。重点表现了司马昭为官为政的智慧:如何平衡与父亲司马懿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司马家族内部的矛盾,如何对抗曹魏家族并逐步取而代之。
  • 刘邦传

    刘邦传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青少年读本。励志改变命运,读史点亮人生。靠决心屡战屡胜,靠用人适才适所。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异能之士;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本书将告诉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刘邦是怎样走上了成功之路。
  • 诺贝尔文学课

    诺贝尔文学课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萨特、贝克特、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每位作家的介绍包括作家小传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让广大读者能够通过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作品,领悟他们文学创作的动机与创作的灵感。
热门推荐
  • 超级高手在校园

    超级高手在校园

    一代高手降临都市,本准备低调生活,奈何一个个妖娆多姿的美女纷纷闯入,让他很难低调!纯情校花、冷酷总裁、霸道警花、娇柔美妇、刁蛮小姐,还有一个相处了十几年的姐姐!他只能高呼:就不能低调点?
  • A Charmed Life

    A Charmed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带着城市进暗黑

    带着城市进暗黑

    一个带着英雄无敌城市的人穿越到了暗黑破坏神的世界,在这个人人自危的世界中,素以自私而居的他却不得不为了全人类而战,最要紧的是同为暗黑中的英雄山德鲁还跟了过来,就在主角因为这个拥有着毁灭全人类目的的大敌而感到苦恼时,一个更是令人惊讶的发现悄悄的浮现了出来。那人类口中曾经称霸人间界,打的天使恶魔毫无还手之力的远古巨兽竟然是古代传说中的二十八星宿?不会吧,这。究竟是哪里?本书群号:86623655
  • 大宋第一谋士

    大宋第一谋士

    宣和七年,穿越来的陈景成为了北上金国赎回宋徽宗赵佶的使臣。而从他踏出第一步开始,他便注定要成为大宋第一谋士。
  • 一品闪婚

    一品闪婚

    新文:《独家挚爱,总裁的蜜恋甜妻》http://novel.hongxiu.com/a/961842/十一月连载求收藏《大龄总裁·先婚厚爱》http://novel.hongxiu.com/a/838904/即将完结(正文完结)第一次见面,他撞见她劈腿,一不小心惹毛了他。第二次见面,她痛快甩了前男友,站在天桥上砸下了高跟鞋,正巧砸破了他的车。第三次见面,她被前男友的“真爱”陷害,误打误撞,撞到他。第四次见面,她在相亲,他在相亲,她瞥了一眼穷追不深的前男友,娇笑道,我们结婚吧。于是见面总共不超过五次的两个人,当天就领回了两个红本本。————她以为婚后的生活,不过就是你妈变我妈,却不料还多了一项义务。————他极尽所能的宠她,却在她怀孕的时候冒出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前女友,她冷笑,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飘,你口味真重。她甩出一张离婚协议,走得毫不留恋,他穷追不舍,堵光她的退路,她恨,却以为他在乎她。直到一场大火,他义无反顾的救出他的初恋,她才恍惚,这场婚姻,她输的一塌糊涂。
  • 嫡女重生:魔界至尊

    嫡女重生:魔界至尊

    如果说当初的遇见是为了此生的钟情那我希望当初遇见你之时便是一见钟情——若霜如果说当初三生轮回是为了此世相守那我不后悔经历那三生失你之苦寻你之难——无双初遇,她是大家族落魄之女,他是高高在上的国师,那时她防他离他怎知他步步紧逼,见得真心却又因正邪而相伤,她死于正道之手,魂飞魄散只得轮回三生方得重生,他为了她血洗了这三界堕入了魔道,为她也候了三生。
  • Baby的爸爸是太子

    Baby的爸爸是太子

    “你为什么要开除我?”林小森低着头,眼前的男人是空降的太子爷,居然是她在酒吧一夜情的对象。“为什么?哼,任职三年,你没有为公司做出一点贡献,你的业绩就像你的胸一样平!”“如果我告诉你,我……怀……怀孕了呢!”男人戏虐地看着她:“那又如何?”“那如果我再告诉你,我肚子里的孩子……是……你的呢……”林小森觉得自己一定是疯了,竟然会听信闺蜜的教唆,撒下这么大的谎,眼看着太子爷满心期待,她从哪儿去找个孩子来给他啊?
  • 跨越千年的守候

    跨越千年的守候

    瑾玉,是21世纪的新女性,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北焰国,认识了北焰的战神三皇子秦逸枫,并与之相知相爱....
  • 守护甜心之凌诺公主

    守护甜心之凌诺公主

    被友谊与爱人的不相信,她会如何复仇?可是......陷害之人竟是自己的妹妹?魔法世界与人类世界即将会到末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请看看吧,本人第一次写小说,不喜勿喷
  • 异界之归来少年

    异界之归来少年

    放逐之地走出的少年由于血脉觉醒被接引回祖地,且看少年如何强势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