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3100000004

第4章 导言(1)

兰州历史悠久,这里的马家窑及半山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触摸这些造型纹饰精美无比的彩陶器具,似乎可以窥见远古先民在进行生产劳动和艺术创造活动时的忙碌身影。兰州永登乐山坪出土的彩陶鼓(约公元前2000年)一定见证过原始先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动人情景和以狩猎为主要内容的原始歌舞音乐;黄河湍急的旋涡溅出的朵朵浪花,不正是游牧部落深情牧歌的生动写照吗?那该是一派多么安定祥和的景象啊!

“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这是谭嗣同当年游历兰州时写下的诗句。兰州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永远是安定祥和的。

自汉以降,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汉武帝推行拓边强国之策,对兰州这一地区加强了控制和经营。据《读史方舆记要》卷六十记载:“州(指兰州)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居噤喉之地,河西、陇西,安危之机,常以金城为消息哉。”每当王朝更迭、历史转轨之际,僻居一隅的金城就会狠狠地刺痛统治者的神经,在安国筹边的战略格局中,兰州就会成为历代统治者向西用兵的桥头堡。随着烽火狼烟、攻城掠地的历史镜头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上演,兰州固若金汤的边城关隘形象,从此投影定格在久远的历史天幕上,折射出它冷酷而严峻的光芒。受这一形象的遮蔽,兰州在沟通内地与河西、西域经济文化上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但并没有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和色彩。因为文明之花毕竟太柔弱也太娇嫩了,离不开人类的精心呵护。一场战争可以毁灭人类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更何况兰州历史上发生过上规模的战争就达二百八十次之多,平均七年战火就复燃一次。投箸可以断流,长期生活在战争的阴影和威胁下,文化的积累和传承就无从谈起。

如今,“城头残月”多少次阴晴圆缺,恐怕再也看不到当年高适临河体道的“金城北楼”;幸存至今的白衣寺塔似乎还在向人们诉说着“万家罹战火,一塔插云寒”的凄苦与无奈;唐初敕建的千年古寺普照寺被日寇炸弹夷为平地;庄严寺成为“三绝”毁弃的一架躯壳;嘉福寺烟飞灰灭,那高耸的木塔早已化作了几缕青烟;玄妙观常常“鹊巢鸠占”;金天观曾一度沦为军营;更不用说“洞壑幽远,逶迤数里”的凝熙园,遥对北山、气势雄伟的拂云楼,被冠以“林亭之胜,琼绝一时”的憩园,均化入后人“惊心梁苑风流尽,欲把兴亡数到头”的历史感慨之中。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在兰州呈现给我们的这一宏阔的历史时空中,你会发现文化艺术的候鸟或信使,总是那么顽强而执著地沿着“丝绸之路”东来西去的迁徙路线,无所畏惧地穿越战火硝烟的阻隔,将这里当做栖息之地而一度繁衍生息。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兰州以西的古凉州和以东的古秦州地区音乐歌舞十分发达。《辽史·音乐志》载:“汉武帝以李延年典乐府,稍用西凉之声。”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苻坚派兵攻占龟兹后,统帅吕光“以驼两千头致外国珍宝及奇伎异戏……而还”(《魏书》)。地处东、西之交的兰州,就必然会沐浴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浸润、辐射之中。

南北两山之间回荡的古刹晨钟,想必聆听了“杂以羌胡之声”的“西凉乐”后一定会击节称好;有谁知今天的阿干镇和建立吐谷浑国的鲜卑族悲壮的迁徙史联系在一起,那首著名的《阿干之歌》穿过沧桑岁月演变成目前已知少数民族中最早出现的一首大曲;更不用说流传至今的兰州鼓子词,与“宋安定郡王赵德麟始创商调鼓子词,用《蝶恋花》谱西厢十二首”(载《四库全书提要》)有扯不断的姻亲关系,它的曲牌、调式上承唐代变文、宋词、诸宫调、元曲之余脉,下启曾遍布兰州城乡的“小曲子戏”之先河……或许,这种特殊的政治地缘关系,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法选择他们的生存环境,但在应对战争、动乱、奴役等一切黑暗势力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苦难时,他们没有回避,而是选择了承担、背叛和抗争。这种直面现实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负荷久而久之,正如“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由不得咱家”,就必然借助艺术的强力释放和宣泄以求得一种精神支点和情感慰藉。

史载李白成进京后,不喜昆曲,令人“操阮、筝、琥珀”,唱“繁音激楚、热耳酸心”的“西调”,一边情不自禁地以手击节轻声合歌。或许,只有“西调”才能复活当年他打着“均田免粮、劫富济贫”的旗号,满怀豪情率领甘凉子弟驰骋疆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这里的“西调”就是秦腔。这种艺术只能属于广袤而苦难的大西北,它是西北人民百折不挠的生命意志扎根于深厚文化土壤中的一次美丽而灿烂的绽放。

从十二世纪开始,古长安虽不再作为历代王朝的京畿之地,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舞台上淡出,但在隋唐以前,以长安为中心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文化积淀毕竟太深厚了。在这片土地上,当崛起于陇东的秦人建立了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宣扬儒家思想和强化封建统治结合起来之后,儒家思想所宣扬的忠孝节义,开始在一幕幕王朝更迭的历史烟云中粉墨登场,被统治阶级窃取为愚弄人民的教化工具。至高无上的帝王观念竭力规范臣民的主体意识,达到封闭全社会思维天地的目的。但儒家思想并不像人们所理解的那样温良敦厚、唯命是从。孰不知儒家思想中高扬的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大丈夫精神常常弄得统治阶级恼羞至极。上对皇权,下对自我,它如同一把无情的双刃剑,既有一味愚忠放弃抗争的奴性卑贱,又有抛却愚忠为皇权所不容的拼死抗争。儒家思想中这一刚正不阿的文化品格,生动地体现在秦腔艺术的构成因素和表现形式中。行当的文与武,角色的正与邪,事件的是与非,唱腔的刚与柔,庙堂与民间的对抗统一,崇高与滑稽的映衬比照,无不为一种“悲”与“愤”的审美情绪所凝聚和绾结。当广大人民群众饱尝血腥和苦难时,民族矛盾、社会冲突的日益激化就会点燃他们身上罕见的刚烈和坚韧,忠烈和叛逆的潜流在他们的血脉中贲张。《五台会兄》中的“不愿在朝陪王驾,脱去蟒袍换袈裟”,以及《铡美案》中包拯不惧皇权、为民做主伸张正义的情节,反映了当人民群众的忠烈受到侮辱和践踏时,他们就会决然地选择叛逆和出走。正是这种缘于正与邪、忠与奸在生死较量中爆发出的不顾一切的抗争意志,决定了秦腔的“怒挣喊唱”的艺术特点。

是的,战争以及各种天灾人祸可以毁灭有形的物质的东西,但它却无法阻止人类在依托生命自身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的文化传承,纵然肉体消亡,但作为人的精神魂魄不灭,它会激励感染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前仆后继地去完成文化传承的使命。

明清之际,在孕育和滋养了华夏文明的泾河、渭河流域,西安、兰州,一东、一西,成为秦腔班社和艺人汇聚并向周边扩张的两个大本营。

在这片以儒铸魂的热土上,广大人民群众成了儒家思想及其道德观念的承担者、实践者、受害者和反抗者。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力挽狂澜的伟业壮举和无数征夫怨妇血泪交进的人间传奇,有些名载史册,有些湮没不彰,其精神魂魄均化为生于斯长于斯的秦人口中的长歌短吟,在这片广袤的皇天厚土之间随风宛转,激荡不休……开宗立派写春秋明朝是兰州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府由甘州移驻兰州,兰州的政治地位随之显要。以“金天观戏台院”的创立为标志,兰州的戏曲演出活动已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此之后陆续出现了上沟“朱氏祠堂戏楼”、龙尾山末端的“太清宫戏楼”、青城的“财神殿戏台”、“西会馆戏楼”及“龙王庙戏楼”(以上戏楼均建于明代)等一批有相当建筑规模的演出场所,表明戏曲演出活动已成为兰州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头戏。

清代以来,随着封建庙会祭祀活动日益盛行,兰州城乡出现的寺庙、道观、宗祠、会馆大大小小不下数百座,在这些场所举办的祭祀活动中,戏曲演出是酬神、娱神的主要祭祀礼仪。专供戏曲演出的戏台、戏楼或棚舍、馆所就成为附设于这些场所的配套建筑。如兴建于乾隆十八年(1754年)的“青城城隍庙戏楼”,修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府城隍庙戏楼”,修建于嘉庆初年(1796年)的“贡马井老爷山戏楼”,建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白云观戏楼”以及同治、光绪年间大量兴起的数十座戏楼、戏台。当时的兰州可谓“处处有庙,庙庙有会,会会必演戏曲”。清代临洮籍文人魏椿在其《五泉山竹枝词》中这样描绘四月八浴佛节会戏:“彩楼镇日奏笙簧,优孟衣冠最擅长,看罢人人都说好,携樽又上二郎岗。”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戏曲演出的繁盛景象。

与蓬勃兴建的戏曲演出场所相比,有关兰州戏曲伶人的活动情况在官方典籍中缺乏记载,即便出现在个别文人笔下的零星记录也是少之又少。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甘肃临泽县黄家沟出土的石碑记载了兰州伶人黄三(唱旦角),在明代万历年间成功调解一起村民争水纠纷后,应邀到当地“渠戏班”授艺演出之事。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兰州秦腔“聚义班”曾应新疆都统陈鹤林召请,赴新疆迪化县(今乌鲁木齐)劳军演出。清同治十七年(1660年)前后,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在游历兰州时,将兰州一王姓姑娘(时年14岁)收为家班艺伎,人称“兰姐”。李渔对她的表演大为赞叹:“立女伴中似无足取,易装换服,即令人改观,与美少年无异。”兰姐当时随李渔离兰学艺,成为名重一时的江南戏曲坤伶。清嘉庆初年(1796年)出现的佚名氏的《观剧日记》。其中记述了乾隆末年的“甲寅、乙卯间”(即1794年~1795年),昆曲戏班“秀元部”曾一度在兰演出。主要演员叫五福官,演出剧目有《荆钗记》、《别祠》、《西楼记·空泊》、《雷峰塔一水斗·断桥·合钵》等。

同类推荐
  •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萨满文化》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萨满文化的起源与传播、萨满教的神灵崇拜、萨满的宇宙观与灵魂观、成为萨满的途径、萨满的祭祀、萨满传统文化等。
  • 故纸拾遗(第二卷)

    故纸拾遗(第二卷)

    本书收集了以洛阳地区为主,包括山西、陕西、云南、东北、甘肃等地在内的各种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年间至解放初期,各类包括地契、房契、发票、借据、婚事文书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民俗、货币、度量等各方面的情况。
  • 国学全知道

    国学全知道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输于任何一个民族。今天,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向世界推介国学。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一个人如果对本民族的文化都知之甚少,语焉不详,那岂不汗颜?《国学全知道》这部书,内容极其广泛,伦理道德,礼仪民俗、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无所不包,是一部提升国学修养、丰富知识储备的理想读本!
  • 巫术的世界

    巫术的世界

    神秘文化和神秘现象总能激发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套神秘文化的专题百科读物和速读读物,本系列读本分专题全景式展现了世界神秘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历史起源、发展状况,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影视文学作品等等,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给林林总总的神秘文化一个全新的解释。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热门推荐
  • 与企业家谈经论道(第三辑)

    与企业家谈经论道(第三辑)

    本书系李亨道、杨致远、陈育新、陈文琦、冯仑、吴鹰、刘广迎、郭凡、房明银等11名企业家关于企业管理的访谈录。
  • 求医不如求己小全书(MBook随身读)

    求医不如求己小全书(MBook随身读)

    《求医不如求己小全书(Mbook随身读)》集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经验之大成,荟萃了《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的养生精华,凝聚了华佗、孙思邈、朱丹溪、李时珍等古代名医的养生智慧,是每一个中国人健身养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身体调养宝典。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红楼梦续

    红楼梦续

    本书是对曹雪芹八十回《红楼梦》的续写,至第一百零一回结束。从内容而言,更加接近曹雪芹的原意,是一次有力有益的文学尝试。作品的语言风格与《红楼梦》本书亦相似,文字清雅,耐人寻味。
  • 男人凭什么赚大钱

    男人凭什么赚大钱

    即使在今天这个倡导“男女平等”的中国社会,男人依然要比女人辛苦得多,肩上的责任要重得多。中国几千年来留下的老传统依然没变,那就是:男人,赚钱才是硬道理!现代的男人比过去任何时候的男人都辛苦:物价上涨、房价飙升、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兜里没有几个钱的男人不要说事业、前途,就连老婆都讨不上。所以男人辛苦赚钱,有时候满肚子怨言,没地方发泄,牙掉了也只能往自己肚里咽,没办法,谁叫你是男人呢?
  • 修仙之黄金血脉

    修仙之黄金血脉

    某宅女加班至深夜回家,家中出现自称是她姨姥姥的小萝莉。对方强大的武力值让她不得不相信自家有着黄金血脉,从此踏上修仙之路。能穿越空间的异兽,浩瀚无边的宇宙文明,神秘的两极空间。她的冒险刚刚开始。
  • 风雨太行:张德善回忆录

    风雨太行:张德善回忆录

    本书是一部纪实、资料、教育、故事性颇强的回忆录。讲述了一位老战士的坎坷一生,折射了民族百年历史风雨。全书精心选编了80多幅珍贵图片。
  • 捉鬼笔记

    捉鬼笔记

    作为新中国的一员,我和普通人一样从小上学,接受社会主义教育,顺利毕业……如果没有遇到我的师傅,我很可能和其他人一样过上普通人的幸福生活。但当我被色老头师父缠上后,之前对世界的一切认知都被颠覆了。为了练习捉鬼,我和师傅受雇到裸尸杀人的旅店,没想到在发现一个惊天秘密之后,我们就被各种不明来路的人盯上,一场阴谋在我们身边悄然展开。神秘的月氏后人、从三途河逃出的水鬼也都陆续出现……捉鬼不仅是捉鬼,人心中的恶鬼也是我们捉的对象!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TF少年不懂TB

    TF少年不懂TB

    爱上一个人,无怨无悔,到最后,无缘无分也微笑着走到时光的尽头。不喜欢那种三配三一点悬念也没有的TF同人,我不算四叶草,也不懂他们,但是我认为,我写小说在乎真实性,但是同人本来看点就在于会幻想,那么,请看好我超有故事性的小说。两个女孩,三个男孩。自始至终、无怨无悔地爱情……我要给你一个你猜不中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