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75700000002

第2章 饮食的基本常识(1)

养生之道的饮食中国人的饮食养生之道是什么?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的确,在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中,没有比饮食更为重要、更令人关注的了。

从本质上说,人类对饮食美的追求是一种价值追求。反过来说,对这种价值追求不同,也就导致不同饮食文化的出现。中国传统饮食养生,就是一种由于独特的价值追求而产生的饮食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所追求的,并非只是口腹之乐,诸如对玉盘珍馐、色香味全的感官快感,而是更注重其实实在在的养生健身和延年益寿价值。这种文化的内涵在于,通过饮食的调养来补益人体之精气神,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五行关系,使人体内部系统和器官功能协调平衡,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说过一段道尽饮食养生之旨的话:“饮食,活人之本也。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血气盛,血气盛则筋力强。脾胃者,五脏之宗。四脏之气皆禀于脾,四时以胃气为本。由饮食以资气,生气以益精,生精以养气。气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相需以为用者也,入于日用养生,务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为五内贼,是得养生之道矣。”(《遵生八笺》)从历史渊源来看,饮食养生堪称所有养生方法中最古老的一种。

“神龙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其避就。”(《淮南子·修务训》)这表明古代先民在饮食上通过主观能动性来注意避害就利,这种意识和行为显然已经超越了动物的择食本能,并包含了人类饮食养生文化的基本内涵。传说商代宰相伊尹曾著《汤液经》,以论饮食调配烹饪养生之道。两周之时,饮食养生已经上升为一种以五行学说为构架的理论认识。作为中国古代养生学和医学理论思想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的《黄帝内经》,更将饮食文化置于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总结并提出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谨和五味”与“食饮有节”。先秦时期所奠定的饮食养生文化,在汉唐时期得到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张仲景、孙思邈以及崔浩、刘休等人,愈发注意探究各种食物的养生遣疾价值,并特别讲究饮食卫生。宋元时期,陈直、邹铉、忽思慧等人,比较强调食养食补食调之道。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撰写了中国第一部饮食养生学和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选收历代朝野食养食疗之精粹,重视饮食避忌问题,实乃古代饮食养生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明清时期,饮食养生更发展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饮食养生名家迭出,如明代李梃、龚廷贤和清代的曹庭栋、顾仲则等。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饮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和方法,堪称世界饮食文化中的珠宝奇葩。从价值取向来说,中国饮食养生文化惟养生利生为务的目标追求,是独特的。从饮食文化结构看,食养与食疗,药养与药疗是相互依赖、关系密切的两个层次,而食与药在很多情况下又密不可分。从中国饮食养生的主要原则来看,主要有两点:一是食饮有方,二是食饮有节。前者包括对饮食配伍、滋味、烹调等方面的方法要求和原则,是对食物要求而言;后者则是对进食方法和要求而言。食饮有方,包括合理配伍、五味调和、烹调得法、食宜清淡等原则。食饮有节,包括饮食有节制和节度,如因时以食、因时调节、饮食避忌、饮食所宜以及食后保养等。

这些都是几千年来聪慧的中国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食物的四气五味是怎么回事?

中药有四气五味之说,食物与药物同源,因此食物也有四气五味。食物的四气,是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也称四性,连同不寒不热的平性,有人称为五性。因为凉仅次于寒,温与热性质相近,所以实际上是寒、热两个方面的性质。此外还有平性食物,其寒热性质不太明显。食物的“性”与药物的“性”是相似的。

食物的性是从食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中概括出来的,与食物的食用效果是一致的。了解食物的性,就能很好地指导人们的饮食宜忌。中医认为,能够治疗热证的药物,大多属于寒性或者凉性;能够治疗寒证的药物,大多是温性或热性。《神农本草经》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同样的道理,凡热性温性的食物,就适宜寒证和阳气不足者食用;凡寒性的或凉性的食物,就适宜热证或阳气旺盛者食用。或者说寒证或阳气不足者应忌食寒性或凉性的食物;热证或阳气旺盛者应忌食热性或温性的食物。

食物的寒与凉、温与热,是区别其程度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一般而言,寒凉性质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生津、平肝安神、通利二便等作用,如粟米、小麦、大麦、养麦、谷芽、薏苡仁、苹果、柿子、萝卜、梨、紫菜、茶、绿豆、草莓、罗汉果、茭白、冬瓜、丝瓜、茶油、蜜、萝卜、莴苣、芹菜、西瓜、苦瓜、黄瓜、羊肝、鸭肉、兔肉、蟹、蚌蛤、黑鱼等,主要适用于热性病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心烦、头晕头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此类食物也是素体阳热亢盛、肝火偏旺者首选的保健膳食。

温热性质的食物,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通经活血等作用,如姜、葱、韭、蒜、糯米、西谷米、高粱、燕麦、白豆、甘薯、辣椒、酒、油菜、胡椒、南瓜、梅子、山楂、大枣、杨梅、生姜、鸡、黄鳝、带鱼、羊肉、海鳗等,适用于寒性病症,临床表现为喜暖怕冷、肢体不温、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等,此类食物又是平时怕冷的虚寒体质适宜的保健膳食。

平性食物,具有平补气血、健脾和胃、补肾等功效,无论寒证、热证均可使用,也可供脾胃虚弱者保健之用,如籼米、大豆、玉米、粳米、黄大豆、芝麻、豆油、面制酱、青菜、荠菜、卷心菜、茄子、冬瓜、橘子、人乳、猪肉、牛肉、鸽子、鲤鱼、鲫鱼等。

不懂得食物之性,就很难正确掌握饮食宜忌的原理。清代医学家黄宫绣说得好:“食物虽然为养人之具,然亦于人脏腑有宜、不宜。

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为一理,合则于人脏腑有宜,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脏损,而即增病促死。”凡寒性或凉性食物都具有清热、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对热性病或者阳气旺盛、内火偏重者为宜;凡热性或温性的食物温中、散寒、补阳、暖胃等功效,对阳虚怕冷,虚寒病症,食之为宜。

此外,食物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宜,《素问·六元下正纪大论》云:“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此其道也。”这就是说寒冷季节要多吃热性、温性的食物,少吃寒性、凉性的食物;炎热季节要多吃寒性、凉性的食物,少吃热性、温性的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总之,食性似如药性,饮食宜忌要根据食物之性,结合身体素质、疾病性质、四时气温变化及时灵活掌握,合理地选择,科学地搭配。

食物的五味,是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咸五味。五味在开始时是以食物真实的味来阐明食物的性质,但以后由于真实的味所代表的某种功能和作用往往不足以反映该食物的功能和作用,甚至有不相一致的。在此情况下,慢慢发展成某味即代表某种功能和作用,并不与其实际的味相一致,这种味就成为抽象的味,仅是某一食物性能作用的代表而已。食物的五味是从药物的五味转化借用而来的。食物因具有不同的味而各具不同的作用。因性味不同,阴阳属性也不同。

如辛甘发散为阳,酸咸涌泻为阴等。五味是中药用以归纳解释药用食物的药理、营养等作用和用于指导临床用药配膳的依据之一。五味虽为抽象代表某种食物作用的符号,但食物的天然味道也确实反映了该食物所具有的化学成分,以味道来说明食物的性能和作用,是有其科学基础的。各种味道都为其相应的成分所致,也各有其作用。

酸味,包括涩味,有敛汗、止泻、涩精等作用,如梅子、杏子等。合理食用,可用于多汗、久泻、遗精滑精等病症,多食则引起筋脉挛缩;酸味与甘味合用,又能生津止渴,可用于津伤口渴。

辛味,有宣散、行气、通血脉等作用,如生姜、葱白、紫苏、辣椒、茴香、荜拨、砂仁、桂皮等,适用于外感表证或风寒湿邪之症。

苦味,有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等作用,如苦瓜、青果、枸杞苗等,用于热性病发热、烦渴、气逆咳嗽喘气、呕哕诸症,多食则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滑泻。

甘味,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栗子、甜杏仁、南瓜、葡萄、大枣、饴糖等,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脘腹疼痛等症,多食则窒塞、滞气,使人满闷不适;淡味附于甘味,常甘淡并称,有利尿除湿作用,如薏米、荠菜、冬瓜等,常用于水湿内停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成味,有软坚、散结、润下等作用,如海蜇、海带、猪肉等,适用于痰热咳嗽、痞积胀满、大便燥结等症。

中医的五味学说还包含五味与五脏的密切关系。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味所入,酸人肝,辛入肺,苦人心,咸人肾、甘入脾。”《灵枢·五味论》还说:“五味人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饮食五味用之适宜,对人体则有益,若因过分偏嗜则可发生疾病,或在五脏有病之时,也应适当调整饮食五味。《灵枢·五味论》中就说:“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油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哎;甘走肉,多食之令人免心。”《素问·宣明五气篇》也说:“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如不遵循这些宜忌原则,硬行多食,百病必由此而生。

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所说:“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所伤也。”由此可见,食物的五味,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长寿。

饮食的五味不仅要和食物四气相结合,而且也要与四季气温的变化、病情性质和身体素质而定。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食物五味理论,正是指导传统饮食宜忌的重要依据。五味调和,脏腑得益,人体健康;五味偏嗜,或不谨遵宜忌,就会导致五脏失调,则形成疾病。因此,饮食要求知四气,懂五味。

食物的升降浮沉是怎么回事?

食物的升降浮沉,是指药用食物的定向作用,即指药用食物在人体内的四种趋向:上升、下降、发散、泻痢之意。在临床应用方面,病位在上在表如头痛、畏寒、发热当用升浮药;病位在下在里或上逆如大便不通、小便不利或恶心、呕吐可用沉降药;病势下降如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当用升浮药等。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功能活动有升有降,有浮有沉。升与降、浮与沉相互失调或不平衡,可导致机体发生病理变化。如脾气当升不升,则浊气下降,表现为脱肛、子宫脱垂等下陷的病症;胃气当降不降,则可表现为呕吐、呃逆等气逆病症。

利用食物本身升降浮沉的特性,可以纠正机体的升降浮沉的失调。

一般来说,食物的升降浮沉与食物的气与味有密切的关系,即食物的气味性质与其阴阳属性决定食物的作用趋向。凡食性温热、食味辛甘淡食物,其属性为阳,其作用趋向多为升浮,如姜、蒜、花椒、桃子、樱桃、荜拨、肉桂等;凡食性寒凉,食昧酸苦咸的食物,其属性为阴,其作用趋向多为沉降,如杏仁、梅子、莲子、冬瓜、绿豆、梨、马兰头、茄子、丝瓜、黄瓜、茭白等。在常用食物中,沉降趋向的食物多于升浮趋向的食物。

食物的性味归经是怎么回事?

中医学对饮食食物的认识,要比近代营养学对食物认识全面深刻的多。除了上述食物的性味学说,食物的归经理论也同样表明中医学对食物调理养生的认识更加深入而科学。比如,肾虚腰痛腰酸者,若经常食些枸杞子、杜仲、粟子、猪腰等就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这是因为这些食物都能入肾经,而补肾壮腰。这就是中医学中的食物归经。再如,患有肺虚咳喘的病人,通过经常地吃些山药、冬虫夏草、百合、梨、猪肝等补品,就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这是因为这些食物都是入肺经的食物,能养肺补肺润肺。

同类推荐
  • 我们的器官会说话

    我们的器官会说话

    头会说话?脸会说话?……手会说话?脚会说话?……太不可思议了,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说话。是的,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而复杂的机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而身体的各个器官就像机器的零件,互相配合,协调运转。这些器官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受到磨损,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科学 以及工作压力太大等都会导致这些器官提前衰老,从而导致身体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过,当异常出现时,身体上的各个器官就会“警示”我们。可是,我们太忙了,也太懒了,这些小症状根本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也不会拿这些小症状当回事儿,甚至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年轻,得病那是老头、老太太们的事儿,和自己无关,只要稍加休息。
  • 郭谦亨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郭谦亨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四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姚树锦等五位当代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闹市听“花”开:性心理咨询个案实录(高校青春季)

    闹市听“花”开:性心理咨询个案实录(高校青春季)

    本书实录了笔者十多年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经手的12个案例。分为同性之爱、忘年之恋、爱之迷茫、情之困境、性之诱惑五个板块,涉及了青年朋友们在爱情、婚姻生活方面一般性心理困惑的咨询。
  • 高血压饮食密码

    高血压饮食密码

    本书从二百多种有益于高血压病的食材和药膳进行重点解析,详细讲述了各种食材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并教会读者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合理搭配,科学烹调,从而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规划好自己的饮食。
  • 30岁大修身体:你的健康价值百万

    30岁大修身体:你的健康价值百万

    本书讲述了:朋友,很想关心地问一声,即将踏上征程,你的健康弹药准备好了吗?如果你还没有,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储备的重要。30岁是人体大多数器官衰老的起点,为了以后身体上的零部件不出现问题,30岁请给你的身体做一次“全盘杀毒”,做一次全身修理。
热门推荐
  • 我的干爹是土地公

    我的干爹是土地公

    惊讶什么,这个世界那么大,藏点妖魔鬼怪很奇怪吗?所以有一个土地公做干爹,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个从小山村走出来的茅山小道士,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入校园、闯都市、遇灵异、逆天命!富可敌国?终会厌!美女如云?桃花劫!一路行来,且看他如何颠覆人生!
  • 曹树莹中短篇小说集

    曹树莹中短篇小说集

    曹树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他1972年入伍,军旅生涯长达30年。其作品多次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人民文学》、《诗刊》等报刊采用。著有中篇小说集《人们每天面临的河流》、诗集《无岸之河》、《幽蓝的柔波》等。曾获全国群星奖大奖、甘肃省政府优秀作品奖、《长江文艺》完美文学奖等文学奖项。
  • 以婚作赔

    以婚作赔

    路遥看上了自己的师父,于是开始穷追猛打。只是不管她做什么,周嘉越都不动于衷。最后她心灰意冷的说:“我以后……不喜欢你了,也不再缠着你了。”他终于慌了,什么年龄差,什么迂腐、沉闷,统统都是借口。他找上她说:“你缠了我那么久,我已经喜欢上你了,不管你现在还喜不喜欢我,你必须嫁给我做赔偿!”
  • 卿本黑萌:逆天废材七小姐
  • 人事工作的第一本心理书

    人事工作的第一本心理书

    管理员工,从“心”开始。本书从人才选拔、员工成长、企业用人、员工行为塑造、员工考核管理、点燃员工激情、员工赏罚管理、提升员工归属感等8个方面入手,采用“问题/现象 心理效应分析 解决措施”的结构模式,解析了员工行为背后的根源,并从管理学与心理学角度提供了解决之道,以供企业管理人员更完美地完成工作!
  • 邪魂师的反穿越

    邪魂师的反穿越

    轮回万年的宿命,究竟是悲哀还是圆满?宿命之歌吟唱着,天命之眼注视着,苍星之轮旋转着……一切答案尽在终端……
  • 四季养生药膳

    四季养生药膳

    24个节气中,每个节气都包含了食疗特点、进补食谱、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以及养生宜忌提示。从而使药膳养生更细微,更具有针对性。所以,言简意赅、针对性强、查找方便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 墓道传奇

    墓道传奇

    一个完全不懂盗墓的我,为了生活,却踏入了盗墓行当中。却被鬼魂缠身,引出了那一段感情。阴间通关文帝真的存在。盗墓令牌有何价值。用万人血养树,到底是何巫术。血尸,时光连接带,陪葬黑骨,阴魂......。我们又改怎么去解释。盗墓人与建墓者的智慧对抗,谁更虐胜一筹。奇门遁甲,风水点穴,到底有何神奇.......古墓疑云丛丛,被层层解开面纱。请人盗墓,他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 有了“三高”怎么吃

    有了“三高”怎么吃

    药补不如食补,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三高”人群降压、降糖、降脂。本书是国家高级营养保健师熊苗老师的十年研究的亲情奉献,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使自己吃出健康,远离“三高”的困扰,成为一个快乐的生活达人。
  • 铭心刻骨:那年仲夏

    铭心刻骨:那年仲夏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朦胧懂得爱情时,遇上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中间有着许多的磕磕碰碰,没有人知道他的心意是什么。用微笑掩饰了所有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