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40章)
↓↓
第1章 导言
第2章 犯罪客体理论的溯源(1)
第3章 犯罪客体理论的溯源(2)
第4章 犯罪客体理论的溯源(3)
第5章 犯罪客体之含义(1)
第6章 犯罪客体之含义(2)
第7章 犯罪客体之含义(3)
第8章 犯罪客体之含义(4)
第9章 犯罪客体之含义(5)
第10章 犯罪客体之含义(6)
第11章 犯罪客体之含义(7)
第12章 犯罪客体之含义(8)
第13章 犯罪客体地位论(1)
第14章 犯罪客体地位论(2)
第15章 犯罪客体地位论(3)
第16章 犯罪客体地位论(4)
第17章 犯罪客体地位论(5)
第18章 犯罪客体地位论(6)
第19章 犯罪客体地位论(7)
第20章 犯罪客体地位论(8)
第21章 犯罪客体序位论(1)
第22章 犯罪客体序位论(2)
第23章 犯罪客体序位论(3)
第24章 犯罪客体序位论(4)
第25章 犯罪客体序位论(5)
第26章 犯罪客体序位论(6)
第27章 犯罪客体关系论(1)
第28章 犯罪客体关系论(2)
第29章 犯罪客体关系论(3)
第30章 犯罪客体关系论(4)
第31章 犯罪客体关系论(5)
第32章 犯罪客体关系论(6)
第33章 犯罪客体关系论(7)
第34章 犯罪客体机能论(1)
第35章 犯罪客体机能论(2)
第36章 犯罪客体机能论(3)
第37章 犯罪客体机能论(4)
第38章 犯罪客体机能论(5)
第39章 主要参考文献
第40章 后记
同类推荐
劳动合同法:释义与实务操作
劳动争议范围不断扩大,是出台《劳动合同法》的直接原因。在《劳动法》颁布的1994年,全国5000万国有企业职工均有固定的身份,“单位”一词依旧盛行。1998年,国企开始大量裁员,5000万名国企职工的绝大多数被推向市场,劳动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不仅国企职工的劳动关系走向了市场,另有至少1.2亿农民工加入其中,个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空前壮大,这一系列的新劳动关系,都需要用新的《劳动合同法》来调节。根据测算,目前已有九成以上的劳动关系在按市场法则行事。而这些关系,需要新的法律调整和规范。美国证券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
《美国证券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一书是盛世平副教授在其2000年业已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写作而成的。在前几年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开设证券法专题讲座时,我曾提及:如果有谁能够将诸如标准普尔等证券评级公司或商品检验公司的法律判例加以总结和研究,这样的论文恐怕是能拿到国外杂志上加以发表的。因为就本人所知,国外尚未见到过类似的系统研究成果。危险犯与风险社会刑事法治
本书以我国刑法危险犯作为研究的起点,探讨了我国危险犯的立法现状、立法特点。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危险犯立法无法适应预防犯罪的要求。对制度风险,立法应完善制度以预防风险,不应盲目地将造成风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对民众主观扩大化认识的风险,立法及司法应通过民主协商化解民众的风险性认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