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40600000033

第33章 “生平最伟大的一次旅行”

2009年9月6日至11日,未来学家,《大趋势》、《亚洲大趋势》及《中国大趋势》的作者,八十高龄的约翰·奈斯比特与夫人、也是《中国大趋势》的合作者多丽丝·奈斯比特走上了世界屋脊——阳光圣城拉萨,终于一了心愿。这是他们第一次访问西藏,但看得出来,他们对西藏的迷恋,对此次旅行的高度评价,应该不是只此一次。

此行源于《中国大趋势》的研究、撰写与出版。奈斯比特先生首次造访中国是1967年,此后又有100多次访问的经历。中国的发展变化始终在他的视野之下,而将目光聚焦,集中研究中国,决定撰写《中国大趋势》则始于三年前。此时,奈斯比特不仅有了生活上的好帮手和事业上的合作伙伴、漂亮能干的妻子多丽丝,并且在天津财经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支持下,成立了“奈斯比特中国研究院”。对其研究态度的严肃和认真,我怀有深深的敬佩之情。

基于几十年对中国的关注和集中研究,《中国大趋势》的撰写很顺利。当然,他们的观点与西方媒体的说法不同,“西方媒体在批评中国时异常一致,以至于在报道中国积极方面的时候都需要做出解释或者显得羞羞答答”。但是,他们的观点是建立在多年对中国的研究与世界发展的比较中,是在用事实说话,所以他们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在谈到西方普遍批评中国存在的“3T问题”(天安门、台湾和西藏)时,奈斯比特夫妇并不回避,因为北京和台湾他们来往多次,只有西藏从未涉足,书中所写关于西藏的事情都是引用别家说法。所以,他们夫妇坚持造访西藏,坚持用自己的眼睛,用亲身体验来看西藏,感受西藏。

我不仅被其严肃的学术态度感染,也被其勇气感动。试想,一个从未到过西藏,且已八十高龄的老人(奈斯比特很不愿意我们称其为老人),为了向世界说明西藏,为了澄清那些被混淆的是非,不顾我们多次婉拒,毅然决然地来到海拔3700米的拉萨,马不停蹄地参观、座谈、会见。连我们都有些精疲力竭,他却始终精神抖擞,毫无倦意,可见是与西藏有缘之人。圣城拉萨的壮美风光,蓝天白云的洁净,学者的睿智,学生的勤奋,官员对工作的热忱,以及农牧民生活的祥和,无一不使其兴奋。因此,奈斯比特先生称此行是“生平最伟大的一次旅行”。

几天的行程虽紧张,却内容丰富,感想颇多,略拣几条,与读者分享。

达扎活佛诠释“3·14”

9月9日上午9:30,我们一行来到西藏佛教协会,与几位活佛座谈。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阿沛·晋源介绍了西藏的宗教信仰情况,藏族大部分信仰藏传佛教,还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不同教派和睦相处,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

奈斯比特夫妇在《中国大趋势》中非常简略地提到哲蚌寺是2008年“3·14”事件的发源地,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会引发“抗议”?特别是昨天刚刚参观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面的气氛甚是祥和,大昭寺门口的信众顶礼膜拜的画面,以及布达拉宫金顶上一群工人边打阿嘎边唱歌的情景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样欢乐自由的民众,怎么会做出那样令人发指之事呢?

几位活佛纷纷给出自己的理由,其中达扎活佛本人就是哲蚌寺的活佛,他现身说法的诠释令奈斯比特夫妇信服。

达扎活佛说,因为这些年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以贯彻,宗教热持续升温。西藏,特别是拉萨,是藏传佛教高僧大德聚集的地方,外地的僧人想学经,就希望到拉萨来,经过民宗委的同意,每年各寺会接受一些外地僧人来学习,一般会学三四年。但是学习之后,这些人就不想返回原籍。主要是寺院的生活好,吃住不花钱,每年还有两三万的收入,所以他们希望入寺,但寺院承受不了,原来一般不接受外地僧人,后来改为要通过考试,而不是随便入寺。因为不能入寺,他们就闹事,加上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跟着一起闹。这么说吧,在西藏,在拉萨,不愿意好好学经的喇嘛和不愿意好好种地的农民才出来闹事,凡是正式注册的喇嘛和有正当职业的,没有人参加“3·14”事件。

女校长次央展望西藏大学的未来

我和次央校长多年前就认识,但至少有九年没见过面了,一见,竟然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腼腼腆腆,那么温文尔雅。有人说女人不能欣赏女人,我始终不能同意,我就欣赏次央这样女人味十足、又博学多才的女人。

西藏大学建立于1985年,是西藏唯一的综合性大学,从开始的一个校区、14个专业、不到100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4个校区、14个学院、64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点、近万名学生的大学,其中70%是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学生,有30%来自区外。教职员工有1000多人,其中有很多年轻藏族教师是在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后回国任教,在太阳能应用、高原冰川、高原动植物方面的研究,为西藏的生态环境、自然保护作出了贡献。

奈斯比特夫妇问及在校生学习专业的比例,次央说还是语言文学的比例较大,在教学的同时还从事研究,藏大的藏学研究所、《格萨尔》研究室、艺术研究所等颇有作为。学校的藏学专家与信息科学专家联合研发的藏语言文字,已经成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在藏文信息化方面,已取得四项具有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藏文已经在手机及文曲星词典中使用。

看得出来,次央校长对自己的学校充满了感情,她信心满满地说,藏大在坚持办好区域特色专业的同时,还要广泛参与其他专业,并会不断派出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不远的将来要把藏大建成“西部先进,国际有影响的学校”。

在访问快要结束时,我悄悄教了奈斯比特一句藏语,“吐基切”(意为谢谢),所以当他极其严肃认真并且大声说出这句话时,立即语惊四座,连他的夫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然后是一阵笑声。我则在一旁笑得喘不上气来,直到现在我写下这段故事时,想到当时奈斯比特说这句话的神态时,还在大笑不止。此后几天,他不断练习这句话,作为会见后的结束语。

会见官员

此次行程系西藏外宣办多方协调,并派西平处长全程陪同,日程安排得张弛有度,想看的全看到了,奈斯比特夫妇非常满意。其间,我们会见了各路“诸侯”,他们用自己的故事打动了奈斯比特夫妇。

最重要的一场会见安排在9月9日下午3:30,以自治区常委宣传部长崔玉英为首的十几位方方面面的负责人同时到场,可见区党委对他的来访格外重视。

因为人多,讲得也多,但让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崔部长,从她个人到她的讲话,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有时间,我们还愿意听崔部长那讲不完的故事。

首先,崔部长用两个跨越描述了西藏的发展道路。一是社会制度的跨越,从一个政教合一的社会经过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二是经济社会的跨越,西藏的经济总量1959年前只有1.74亿元,到2008年已增长到395亿元,增长了65倍。人口从122万增长到显著的287万,人均寿命从35.5岁提高到现在的67岁。

其间,他们夫妇分别提问,达赖喇嘛说过去的西藏是天堂,现在是地狱,而且西方多数人都相信他的话,也持此看法。请问你们如何看待他的说法?

方方面面的官员对此嗤之以鼻,这简直就是黑白颠倒,一派胡言嘛。

崔部长娓娓道来:西方这种偏见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没到过西藏,真的不了解西藏,受达赖的影响;二是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就是要黑白颠倒。但凡来过西藏的,不论以前他的成见有多深,看到一个真实的西藏时,就会改变看法。

应他们夫妇用故事传递信息的要求,崔部长讲了西藏对中小学生上学实行“三包”的故事,即包吃、包住、包学费,并且要县乡村干部挨家动员适龄儿童上学,所以,现在的入学率已达98.5%,而1959年前还不到2%。还有医疗费用,农牧民一律免费医疗。过去的妇女生小孩只能到马棚、猪圈里去生,因为认为生育是一件肮脏的事,所以死亡率高。现在,产妇到医院生育已成为常事。

父子摄影家慧眼照西藏

因为想要听到更多的故事,我的同事、正在援藏现任西藏外宣办副主任的刘萱,帮我们联系了一位歌唱家、一位作家和一位摄影家。他们的故事都可以独立成章。我先把父子摄影家的故事讲给大家。

所谓父子摄影家是指德木·丹增加措和德木·旺久多吉。父亲丹增加措是西藏著名的上层爱国人士,清朝册封的四大呼图克图之一,在藏传佛教界的地位很高,其前世第四世德木阿羌·格列坚赞曾随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觐见过清朝顺治皇帝,六世德木阿旺·江白德勒加措在摄政期间,被清朝皇帝封为弘扬佛法摄政西藏的诺门罕。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丹增加措开仓资助进藏解放军,此后先后担任西藏军区编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因为兴趣广泛,特别是巧遇尼泊尔摄影师,使得其摄影兴趣伴随终生,并因此留下了大量反映旧西藏的照片资料,为我们了解西藏的社会风情、传统文化及僧俗生活,特别是贵族生活,提供了直观的影像。

丹增加措的儿子旺久多吉出生于1949年,他从能够摄影开始,记录的就是一个新西藏,从中更多看到的是西藏日新月异的变化。

来与我们见面的是旺久多吉,他带来了他与父亲的摄影集《慧眼照西藏——父子摄影师眼中的西藏1925—2005》。旺久多吉一边翻着这本画册,一边讲他和父亲及家人的故事。奈斯比特夫妇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问点有兴趣的问题。因为时间不够,他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读懂了他们的意思,影集只有中文,他们希望看到英文,他们说,对这个故事有兴趣的绝不仅限于他们。我答应与作者和出版社协商,尽快把它译成英文。

由此,我更加坚定了用故事说西藏的决心。我们过去出版了大量介绍西藏基本情况的图书和画册,通常都是见物不见人,缺乏吸引人的故事。因此,外国人读不懂、不爱读就不足为奇了。

与学者座谈

看到我们的日程表上有与西藏社科院的学者座谈项目时,奈斯比特很高兴,也很期待,反复问我都有什么人参加,是研究什么专业的。我回答,院长带领几位各领域的研究人员,包您满意。

9月7日下午3:30,我们准时到达社科院。王副院长在楼下迎接,原来写西藏的二元社会结构的孙勇,算是半个熟人吧,现在成了社科院的书记兼副院长,今天就是他领衔接待我们。

孙勇对奈斯比特并不陌生,早年间就读过他的《大趋势》,并且说他在阿里的一个教师家里也看见过这本书,可见奈斯比特在中国的高知名度。但他说的《中国大趋势》已经在拉萨脱销,虽然很让他们夫妇受用,我却觉得不大可能。因为我们来拉萨前此书刚刚上市,到拉萨的可能性极小,连《中国日报》我们看到的都是一周之前的,更何况书。不知是谁给书记谎报了军情。

西藏社科院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让我惊奇的是参加座谈的竟有两位藏族学者可用英语与他们夫妇直接交谈,并且十分流利自然,完全不像事先准备好的。两位都是人类学博士,都有在国外学习的经历,他们自己没有介绍。我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戈斯坦的学生,一位叫达瓦次仁,一位叫班觉。我问孙勇,社科院能用英语直接演讲交流的有多少人,他说有十几位。看着他们毫无障碍地讲着生态保护、气候问题时,我心生感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西藏社科院已经今非昔比了。

孙勇书记的最后几句话引起我们大家的共鸣,现代化是人类的选择,西藏也不例外。西藏的大趋势就是要融入世界,与世界共同进步。

在隔天参观农户家的时候,验证了这种说法。据西平讲,这两个农民家庭是很一般的,但从家中的陈设能看出生活的殷实。朴实的农民说,现在的政策好,只要他们努力,就一定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奈斯比特尤其喜欢这句话,只要努力,任何事情都不难办到。

用英语讲藏医

9月9日上午11:00从佛协出来,就到了藏医院。长得颇像汉族却是地道的日喀则藏族的占堆院长和穿着白大褂的次旺丹巴主任在门口迎接我们。

据占堆院长介绍,藏医院有93年的历史,起初,不仅有藏医,还有天文历算。民主改革前以医院为主,民主改革后医院还兼教学。现在的医院分为三部分,门诊部、住院部和药厂。药厂主要为医院服务,大概生产350多种药,有中成药,丸、散、汤剂,部分药品进入市场。院长简单介绍情况后,次旺丹巴主任开始讲藏医的原理。难得的是他能用我们都听得懂的英语,这比在社科院更让我惊奇。藏医也听不少人讲过,但像他这样讲得如此简明、生动、有趣,还是头一次。真希望他能将此生动的讲解变成文字,那么,传播力将大大提高。就我的英语听力和理解力,大致明白了他的说法:

他指着面前的三幅挂图,描述了人体内存在的三大因素、七种物质和三种排泄物,认为它们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三大因素中的隆是气,聚集在脑髓、肺和骨骼里,主管呼吸、循环、感觉、运动;赤巴是火,分散在肝脏和血液中,促进消化、吸收及热能和智慧的产生;培根是水和土,存在于脾、胃、膀胱内,可以调节消化及水分代谢,影响人的体重和性情。七种物质包括乳糜、血、肉、脂、骨、髓和精,它们均可在赤巴产生的热能作用下,渐变成“精华”,“精华”散布全身,使人发育、成长,保持健康。三种排泄物包括粪便、尿和汗,可以通过它们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隆、赤巴、培根既被用来解释人的生理活动,还被用于区分人的类型。根据身材、肤色、性格特点,人被区分为隆型、赤巴型、培根型和各种混合型。隆型的人身材窈窕、肤色微黑、性情活泼,特点是多愁善感、性欲旺盛、喜好娱乐;赤巴型的人身材适中、肤色微黄、性情急躁,特点是才智聪明、嫉妒心强、喜好争斗;培根型的人身材魁梧、肤色白润、性情温和,特点是举止稳重、胸有成竹、喜好娴静。《挂图》反映出,疾病的内因决定于人的类型和年龄,外因则主要是季节、气候、环境、起居和饮食的变化。三大因素、七种物质、三种排泄物平衡失调,均可导致疾病。

听完他的讲解,我们都不由得把手伸出来,想让次旺丹巴医生给把把脉,尤其是奈斯比特夫妇。但时间实在是太晚了,只能留待下次了。

我想,好故事太多,不能一次讲完,也留待下次吧。

同类推荐
  • 我热爱的一切

    我热爱的一切

    徐文海,曾在《清明》《警探》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散文获过省、市级奖若干次。这本《我热爱的一切》收录的就是他的49篇散文作品,包括:《一个人这样地面对世界》、《致我忧伤孤独的朋友》、《夜来风雨声》、《与生活讲和》、《那些叫做“知青”的人》、《黑夜深处的声音》等。
  • 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

    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

    全新收录吴忠全三年间创作的精品散文,全书分为两部分,【众生之相】讲诉行走时遇见的小人物的故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游记讲诉自己走到哪里发生了什么,而是直接以当地风土人情或是当地人物做主人公的散文,每一个故事都单独区分开来。【一家之言】讲述作者行走于北方时经历的各种情感。体现出对故乡、对人生、对生命等等的感怀。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生存于天地之间,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有些人我们无法挽留,有些时间我们无法停驻,于是那些我们经过的,错过的,忘记的与无法遗忘的,竟组成了大部分的生命,谁能说谁不曾感到寂寥呢?
  •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上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梦想合唱团

    梦想合唱团

    《梦想合唱团》内容介绍:在绚丽的舞台之外.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一个个关于梦想的故事,远比演出更精彩。他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回到西北的荒漠,只为种下绿色的希望;她将最好的时光留在寒冷贫瘠的高原。为孩子们带去学习的机会;她曾为革命历经九死一生,纵被世人误解亦不改初心;深爱的恋人在动荡的年代失散,彼此等待与寻找了数十载,终却为爱选择不见……爱与守护、迷茫与挣扎、选择与追寻,交织在他们的梦想中,照进了现实。世界纷繁嘈杂,但总有些梦想是我们念念不忘的净土,总有些梦想让我们深深其鸣。
  • 画骨:当代中国文化乱象溯源

    画骨:当代中国文化乱象溯源

    无论一个人处在何种被名利、诱惑笼罩下的环境,无论“名利”的威胁有多么可怕,人都不应该丧失做人的信心,就是应该把这些“诱惑”和“威胁”当做确证自己的人性的高贵和尊严的挑战,越是在诱惑中,我们就要越经得住诱惑,越是在威胁中,我们越要意识到自己是人,越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具有人格尊严和道德品质的人。
热门推荐
  • 苦夏

    苦夏

    丫豆儿由年迈的爷爷照料,她对爹娘的思念只能寄托于一根电话线;她被全叔性骚扰,她听人议论爹娘在城里干见不得人的勾当,这些给她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 沦仙缘之挚爱

    沦仙缘之挚爱

    一朝的穿越,竟然是梦回故里。前世的与师傅的相遇是孽缘;与他何尝不是?今生神器的出世,人人想要得到,当人们都去了仙山,可是都是有去无回,传言里面住着一个恶魔,没有神器,只是恶魔苏醒。跟随者哥哥的队伍一起前去,神器真正的破石而出,恶魔也随之苏醒。当恶魔站在自己面前时,为何自己有那么多得哀伤?他淡淡的说这,她已经回来了,不要碰她的东西。神器的出世牵扯出了无数的妖魔,在一次次的劫难中,她记得的这所谓的恶魔。当真正的大魔头站到自己面前时,愣住的何止是自己,原来是你!
  • 驾

    《驾》,是作家秋洋的自驾随笔集。可能也是中国第一部自驾游记。秋洋,专栏作家,文化旅游人士。生于湖南岳阳,现居广东深圳。热爱写作、旅行、摄影,奉行“修身、齐家、立业、写天下”。(微信:iqiuyang;微博:weibo。com/qiuyang;博客:blog。sina。com。cn/xqy)
  • 无穷世界

    无穷世界

    只有到了世界尽头,才会明白自己的渺小,既然这世界空间无限,那么我就用一生去穷极。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刃甲

    刃甲

    出身强盗家族的瘦弱少年,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逐步屹立于强者林立的大陆。神秘蚌壳终日相伴,到底为哪般。有曲折,有爽点。靠着棋谱召唤出上古骑兵,喝退敌胆……升级,探险,争霸,内容精彩,不容错过。字数现在还少,大家可以先收藏,养肥再杀。新书《败类横行》已发布,觉得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 魏武帝集

    魏武帝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劳动合同法:释义与实务操作

    劳动合同法:释义与实务操作

    劳动争议范围不断扩大,是出台《劳动合同法》的直接原因。在《劳动法》颁布的1994年,全国5000万国有企业职工均有固定的身份,“单位”一词依旧盛行。1998年,国企开始大量裁员,5000万名国企职工的绝大多数被推向市场,劳动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不仅国企职工的劳动关系走向了市场,另有至少1.2亿农民工加入其中,个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空前壮大,这一系列的新劳动关系,都需要用新的《劳动合同法》来调节。根据测算,目前已有九成以上的劳动关系在按市场法则行事。而这些关系,需要新的法律调整和规范。
  • NANA,世上另一个我

    NANA,世上另一个我

    这是一本奉献给NANA迷们的书,也是一本LOVE FOR NANA的书。这里面记录了热爱NANA的心声,一本漫画NANA给了我们无数个悲喜交织的日子,有欢笑有泪水,里面有我们自己的青春,我们自己的友情,也有我们自己的梦想。我们都记得在东京有两个NANA为了自己的生活走着自己的人生路,一路充满艰辛。有人说生活固然也难,可是唯其难也许才值得我们去过。携着NANA的手,就那样一步又一步地走过自己的年轮,仿佛我们之间都认识了好久。
  • 至道狂龙

    至道狂龙

    是神就应凌驾九霄,是魔就应称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