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3500000039

第39章 :年轻时,不要只知放逸懈怠

人的一生就好像是一次旷野中的旅程,风雨无常是常事,因此世人都希望获得一份安逸的生活。但若一味追求安逸,就无法练就迎击风雨的坚强体魄和强大内心。有一首禅诗形容人生:“四蛇同箧险复险,二鼠侵藤危更危;不把莲花栽净域,未知何劫是休时。”这里的“四蛇同箧”、“二鼠侵藤”与佛经中的一则故事有关:

一位行者在途中被一只猛虎追赶,可偏偏此时他身在荒野无处可藏,于是心急如焚。此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口枯井。行者欣喜若狂,奔到井边。他如此幸运,井边正好有一根藤,于是他便顺着藤下到井里。

当他快要到井底时,却看见井底盘着四只毒蛇。蛇吐着红信子,昂头盯着他。行者一瞧不妙,于是只好攀着藤挂在半空,不再往下。现在,他暂时安全了。正当他想松一口气时,却发现两只老鼠正在啃咬他的救命井藤。一旦藤被咬断,他将跌落井底,受粉身碎骨与毒蛇咬噬之苦。一想到此,行者便恐惧忧骇。

忽然,一群蜜蜂从井口飞过,滴下几滴蜜来,恰好落在行者嘴边。他一尝,甜味丝丝入心,以至于使他忘记了自己正身处险境。

这几滴蜜正是人世之安逸。人在安逸中常常忘记世间危险,忘记人生时日的追之不及,忘记自己最初的理想。人生百年,几多春秋。向前看,仿佛时间悠悠无边;猛回首,方知生命挥手瞬间。本焕长老就曾劝诫年轻人:“你们现在虽然年轻,但也要注意观察老苦。不要在年轻时,只知放逸懈怠,待到老苦逼身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年轻时放逸懈怠,不知进取,年纪大了便会徒然悔恨伤悲。因为逝水不会重归,时间也不会重返。若不想生命碌碌无为度过,就要有意识地珍惜从自己指间溜过的每一秒钟。人唯有在忙碌中,生命才有办法安住,活得才有意义。就像一台机器,长久不用就会生锈;而一个年轻人不努力进取的话,心志就会消沉,意志力也会磨损,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衰弱不堪,一事无成。

无德禅师在收学僧之前,叮嘱他们把原有的一切都丢在山门之外。禅堂里,他要学僧“色身交予常住,性命付给龙天”。但是,有的学僧好吃懒做,讨厌做活;有的学僧贪图享受,攀缘俗事。于是,无德禅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有个人死后,灵魂来到一个大门前。进门的时候,看门人对他说:“喜欢吃吗?这里有的是精美食物。你喜欢睡吗?这里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你喜欢玩吗?这里的娱乐任你选择。你讨厌工作吗?这里保证你无事可做,没有管束。”

这个人很高兴地留下来,吃完就睡,睡够就玩,边玩边吃。三个月下来,他渐渐觉得没有意思,于是问看门人:“这种日子过久了,也不是很好。玩得太多,我已提不起什么兴趣;吃得太饱,使我不断发胖;睡得太久,头脑变得迟钝。您能给我一份工作吗?”

看门人答道:“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

又过了三个月,这人实在忍不住了,又问看门人:“这种日子我实在没法忍受,如果没有工作,我宁愿下地狱!”

看门人带着讥笑的口气问道:“这里本来就是地狱!你以为这里是极乐世界吗?在这里,你没有理想,没有创造,没有前途,没有激情,你会失去活下去的信心。这种心灵的煎熬,更甚于上刀山下油锅的皮肉之苦,你当然受不了啦!”

过于安逸的生活如地狱。安逸惯了的人,信心很容易流失,也常常不能忍受挫折,容易被外界的变化牵着鼻子走。当一个人所有的智慧与能力都在这样的地狱中消磨殆尽的时候,再后悔已经来不及。

人的一生,都要经受安逸的诱惑。三伏天,酷暑难当,暴晒的烈日之下与凉风习习的河边,选择哪一个?三九日,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的狂野与温暖如春的炉火旁,又如何取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人都向往安逸的生活,经过长途跋涉,短暂的安逸生活可以使人得到休息和宁静,但是长期的安逸,有害无益。一开始就选择享受的人和一开始就执著奔波、千锤百炼的人,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后者成了珍品,前者成了废料。

来源《禅悟人生大全集》

不随便开口,开口就要惊天动地

须菩提尊者正在山中准备说法,还没有开始说,忽然从天空中飘洒下来无数的五彩鲜花,还传来由衷的赞叹声。

尊者问:“谁在空中散花赞叹?为什么赞叹呢?”

空中传来浑厚的声音:“我是梵天天神。尊者的《般若经》说得实在太好了!我情不自禁地散花赞叹。”

尊者反问道:“可是,我还没有说《般若经》中的一个字呢!你怎么知道好呢?赞叹从何说起呢?”

梵天意味深长地回答:“是的,尊者没有说,我也没有听到。但正是像这样的不说,才是真正的解说智慧;正是像这样的无闻,才是真正的理解智慧。”

意会比言传更能道出佛法的深奥玄妙。昔日佛陀在灵鹫山说法,只拈起一朵金婆罗花,神态安然,沉默不语。在座众人都不明所以,唯有摩柯迦叶微微一笑。故而佛陀将衣钵授于迦叶。佛法妙处难以言说,只能“以心传心”。在这里,言语的用处不值一提。

事实上,佛家持戒的重要原则之一便是慎言。佛陀常常教导人们不要随便说话,要说就说柔软语、真实语、慈悲语、爱语。本焕长老也常在禅七(禅宗中以七天为期集中参禅修行的一种方式)中开示:“你们在这个时候,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把精神提得足足的,在这里好好用功。你们不能随便开口,开口就要惊天动地。”

长老的话虽是针对禅七修行而言,却将“言”与“行”的关系阐释得很透彻:不行则不言,言出则已行。孔子也说过:“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去实践自己所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再说出来。这与本焕长老“不随便开口,开口就要惊天动地”的说法一样,都是将“行”的位置放在“言”之前,强调“行”的重要。

懂得了某个道理便立刻去做,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这一点。这一方面是因为行为上的惰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缺乏实践的勇气。人有时明明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却千方百计找许多借口推说自己做不到。“想得到,做不来”,这句话几乎概括了人一生的毛病。

人在世上立身,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不容一丝大意。常言道:“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我们要控制自己的言语,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话多不如话少,倘若一开口,便滔滔不绝,套话和废话远远多于有用的话;或者一开口便没有一句好言,那么,不如干脆不说。

我们生活在人与人组成的社会,时时都要面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交往方式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言语的交流。世人都说为人处世极难,而说话办事尤其如此,说话之时要严谨、认真,非到关键处,不可多言。

一个人不要多说话,多说是没有益处的。譬如一个酒鬼,酒后噜噜苏苏地说个不休,有谁把他的话当真?法庭上的法官是不大说话的,但不开口则已,一旦开口,造成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信口开河,往往很难取信于人;光说不做,则无法获取真正的成就。不知道说什么时,选择沉默;没想好时,选择少说;真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候,讲出来的话一定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有逻辑的。否则就有可能说出废话,白白浪费体力。有时间将话语修饰得美丽、天花乱坠,不如把说话的时间用来做事。

来源《禅悟人生大全集》《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

大事小事都需灌注十分的心力

修行不能日行千里,没有速成的捷径,若无耐心,没有恒心,且没有诚意在心中,便不能得道。本焕长老曾说:“只要能发心出家,只要能用心办道,任何人都有开悟、解脱的可能。”长老承认众生皆有佛性,同时也强调“发心”、“用心”的重要性,这实际上是将坚定的信念当作成事的前提。

佛家认为,有了愿力,就会有奇迹发生。所谓愿力,就是希望、愿景、信念。修佛法也好,救济众生也好、普度人间也好,没有这样的“愿力”,就很难有所成就。

很久以前,有一只名叫欢喜首的鹦鹉,它与许多鸟兽同住在雪山对面大竹林中。有一天,竹林起了大火,火苗迅速地漫延开来,瞬间竹林化作火海。由于火势猛烈,鸟兽们都非常害怕,四处逃窜。

眼见这一幕,欢喜首心中不忍,飞向远处的大海取水。大海距此遥远,竹林面积广大,欢喜首根本就不可能扑灭大火,但他仍然不舍林中的鸟兽同伴,奔赴大海,沾湿翅膀,回到竹林抖落翅膀上的水,希望扑灭大火。

就这样,它不停地在大海与竹林间往返奔波,不辞辛苦,几乎累死。

欢喜首撼天动地,惊动了天宫的天主释提桓因。释提桓因惊讶地问:“何业力竟使忉利天宫发生如此震动?”

于是用天眼观察,发现了欢喜首的行为,不由得大为感动。于是,释提桓因来到了欢喜首的面前说:“竹林如此大,你来回所沾的水不过几滴,根本无法扑灭大火,为什么还要坚持?”

欢喜首回答:“我相信只要有愿力,就一定能灭火,即使牺牲性命。如果我牺牲了性命也不能扑灭大火,愿意来生再继续灭火,直到大火熄灭为止!”

释提桓因被欢喜首的悲心及精进的愿力所感动,立刻降下大雨,扑灭了大火。

火再大,有心就能够扑灭。欢喜首的宏愿看似不切实际,但其“精卫填海”的精神和大慈大悲的情怀却可以撼天动地,奇迹又怎会离它而去?

佛说,每一种善行都有回声。而在修行的道路上,每一种愿力都能有美好的回报。发多大的心,就得多大的福;立多大的愿,就得多大的力量。不要轻视微小的心愿,有欢喜心、恒常心,力量自然就大。

对于修行之人来说,有了愿力,就不会浑浑噩噩;对于世人来说,有了愿力就不会愚痴苦闷。没有信念的人,犹如一个没有罗盘的水手在浩瀚的大海里随波逐流,自然无法抵达彼岸。

信念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当想象自己会成功时,就会增强信心,并在实践中想方设法去做。有一位哲人说过:“很难说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还可以是明天的现实。”有成功的信念,瞄准方向前行,那么,现实的成功就离得不远了。

本焕长老常说:“要不断发心,多发心,发大心。”长老认为,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也并非注定。他们成功,是因为能够长期用功,长期发心,慢慢积累、培养自己的福德因缘。换句话说,若每个人都能够立下宏愿,用心发奋,坚定前行,那么,每个人都能开悟,都能成就自己。

命运,命运,一曰命,二曰运,前者是天生,后者则可以掌控,而且还可以掌控前者。因为,每个人的世界、人生都是自己造成的。命运就是随机抓到手中的麻将,好坏全凭运气。然而,高明 的玩家,即使手中抓了一副烂牌,也不会轻易放弃,会坚持拼下去。因为,赌局没有结束,每个人就都有赢的机会。

怀积极心,怀发愿力,就能改变生活的心态。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照着这样的节奏,灌注十分的心力,不动摇地走下去。

同类推荐
  • 在岸边

    在岸边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人在岸边,却不能渡,皆因无指引。生命需要感悟,也需要引领,才能抵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以朴实语言来表达个人对佛法奥义的理解,对人生的省悟;可谓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极富哲理,如一滴滴佛法甘露,滋润心房;是一本助人释疑解惑之书,一本感心悟性之书。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放下:快乐之道

    放下:快乐之道

    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能够提得起,也要能够放得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要放下,要放下!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至尊兵魂

    至尊兵魂

    楚天鸣,天龙突击队的灵魂人物,却因为一次任务失败,看着兄弟惨遭横死,从而悄然回归都市。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命运这只巨大的推手,最终还是将他推向风口浪尖。
  • 魔王要开挂

    魔王要开挂

    土肥圆横死穿越,成为异界魔王陛下,身边一溜美男,可惜个个是人家后宫!那个,宰相大人。继和勇者一起私奔,和勇者一起绑架魔王后,你们最终是要走上恋(谋)爱(反)这条路了吗?混淡啊,你知不知道你和勇者站在一起互相扇巴掌的场景才是大家真正想看到的!————————————————————————————————“陛下,勇者已经被你玩坏掉了。”“我只是想证明,扭曲阴暗的你和她真的不合适。”某魔王表示:专注拆CP一百年。……这是一个大龄剩女穿进「少女恋爱游戏」,努力治疗腹黑精分男的故事。(已有完结书X2本,请放心跳坑吧!)
  •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世界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本书以世界历史为主干,以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进步,民族革兴、工业发展等事件为多姿多彩的枝叶,使读者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既读了历史,又长了知识,更开了眼界。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历史像一条千丝万缕拧成的线,世界史则更像一幅由不同画面构成的巨幅长卷,它们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在这幅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创造史事实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革命,当人类登上月球不再是梦想,当踏上宇宙已成为现实,当先进的交通工具将人们之间的距离缩得越来越短,当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未来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时,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作为村民的我们每一个人,了解世界历史和世界历史大事就是在了解我们的身世。
  • 逆刃英雄

    逆刃英雄

    景初三年正月,司马懿联合曹爽,发动兵变,诛杀魏明帝曹叡于洛阳。同年司马懿立曹芳为傀儡皇帝,暗中把持军政要权,名为臣,实为君。然而三国杀是现在风靡全国的游戏,云湛一直以曹操为榜样,连续抽了两次主公牌的他,游戏又一次的开始了····若你们喜欢可以关注新浪微博:兮大王-
  • 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谚语歇后语

    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谚语歇后语

    《谚语 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是百姓语言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们经过千百年的流传、使用和锤炼,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通俗浅易,流传广泛,简练深刻。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截是一种比喻,后半截是这个比喻的揭晓。无论口头还是书面使用,都可以“歇”去后半截,以前半截示意。歇后语也有叫做“俏皮话”的,它与谚语比较,更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由于歇后语的比喻部分取材丰富、具体、形象、奇妙,因而许多歇后语读起来乐趣无穷,久而不忘。
  • 彼岸花之回眸一笑

    彼岸花之回眸一笑

    她冰冷无情,美艳无双,高贵慵懒;他不近女色,邪笑天下,无心无泪。当他遇见她,步步错败;当她遇见他,伤心泪绝。终双泪断魂崖。亦断情。异世,她是逆天毒女;他是王族皇子:却终是斩不断理还乱。最终是情归所属还是再续孽缘尽数谁先回眸一笑。绝对原创,首文。
  •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获免恶道经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获免恶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乾坤炉

    乾坤炉

    平凡少年唐俊,偶得道家传说中能炼制神丹妙药的至宝“乾坤炉”,从此不但他的命运完全被改变,而且各式各样的美女也向着他扑面而来……
  • 有了“三高”怎么吃

    有了“三高”怎么吃

    药补不如食补,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三高”人群降压、降糖、降脂。本书是国家高级营养保健师熊苗老师的十年研究的亲情奉献,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使自己吃出健康,远离“三高”的困扰,成为一个快乐的生活达人。
  • 镇妖官

    镇妖官

    万众瞩目的擂台上……天才镇妖官:“我的修炼资质是最顶尖的,成为我的妖仆吧。”逆天大妖,露出一副‘滚一边去’的表情。背景惊世镇妖官:“成为我的妖仆,我会拿出世上最好的资源来培养你。”逆天大妖,轻轻的‘啐’了一口,满脸的不屑一顾。实力惊天的镇妖官:“成为我的妖仆!不然我就杀了你!”逆天大妖,脖子一伸,一副你不动手我就看不起你的姿态。各路精英接连上台,阿谀奉承,极力讨好,…皆败退,无人能将令人疯狂的逆天大妖收为妖仆。主角来了!!上台就是将逆天大妖一顿暴揍,彻底打通了逆天大妖先天就而生的修炼顽疾。打完就走,见状,逆天大妖急了,猛然狗趴在地,死死抱住主角大腿,央求道:“主人啊,请带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