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31600000018

第18章 长实——长江滚滚向东流(7)

李嘉诚淡出股市用的是私有化的方式。私有化是一个专门名词,即改变原有上市公司的公众性质,使之成为一家私有公司。根据证券条例的规定,公司上市必须拨出25%以上的股份向公众发售,即使是一家家族性的上市公司,本质上也是公众公司。公司上市、收购公司以及供股集资,都被称作“进取”,而将公司私有化,取消其挂牌的上市地位,即是“淡出”。其实,“淡出”也是一种收购形式,只不过取消挂牌后的私有公司,不能再从社会集资,也不再具有以小搏大、以少控多的优势。

从1984年起,李嘉诚进行了3次私有化行动。

李嘉诚是基于两点,先后决定把国际城市、青洲英泥、嘉宏国际私有化的。

其一是以长实系长实、和黄、港灯3家巨型公司的规模,足以获准浩大的集资计划。把部分公司私有化,并不影响长实日后的发展。

其二是私有化的公司,将恢复不受公众股东及证监会制约监督的优势。那么就不再像公众公司那样向公众公布财务经营状况,有利于保护商业机密。

私有化淡出股市,也是一种收购,即大股东向小股东收购该公司股票,使其成为大股东的全资公司。

李嘉诚实施私有化,也是看时机而动。一方面他能够不损害自己这种大股东的利益,同时又能照顾小股东的利益,不会引起他们的怨声载道。

李嘉诚第一个私有化的公司是国际城市。在这之前,1984年,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后,香港投资气候转晴,股市开始上扬,应该是牛市的状态。在这种形势下,1985年10月,李嘉诚宣布将国际城市有限公司私有化,出价1.1港元,较市价高出一成,较该公司上市时的发售价高出0.1港元。李嘉诚这个价格自然让小股东们大喜过望,纷纷接受收购。在牛市之时,付出了较高的收购价格,针对这种状况,有些人还以为李嘉诚看走了眼,没有抓住实行私有化最有利的时机。但是,李嘉诚说,我们不是没想过借熊退市,但趁淡市以太低的价钱收购,对小股东来说不公平。如此做,李嘉诚是为了照顾小股东的利益。

第二个私有化的公司是青洲英泥公司。长实控有青洲英泥44.6%股权。1988年l0月,李嘉诚以20元一股的价格进行全面收购,收购价比市价17.7元溢价13%,自然让小股东们笑逐颜开。收购过程进展顺利,到12月30日收购截止期,长实已购得九成半股权,从而可以强制收购完成私有化。当初全资控有的青洲英泥是长实系的全资附属上市公司,现在申请摘牌,就变成长实旗下的私有公司了。

前两个公司的私有化都是进展顺利,但是到了第三个公司的私有化就不那么顺利了。李嘉诚第三私有化的是嘉宏国际,嘉宏是长实系四大上市公司之一,综合资产净值为44.57亿港元。在全面收购前,市值为155.09亿港元。在收购的时候,是一波三折,从1991年2月到1992年5月,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得以收购。

1991年2月4日,长实决定以每股4.1港元的价格收购嘉宏,宣布将嘉宏私有化。这个收购价比市价溢价7.2%,低于全面收购国际城市和青洲英泥的溢价。计划一出,就引来纷纷议论。舆论皆认为嘉宏的收购价过低,显然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李嘉诚解释说,主要是考虑到嘉宏盈利能力有限,而且其业务与长实、和黄重叠,同时他又声称不会提高收购价格,如有人肯出5港元的收购价,他会考虑出售。

4月10日嘉宏召开了股东会议,小股东们并不认同李嘉诚的话。会上,小股东们纷纷提出质询,嘉宏公布的1990财政年度的业绩显示,盈利状况甚佳,年盈利率比上年增加29%,达到了13.16亿港元;另外,嘉宏所控的港灯市值连月上升,也会使嘉宏资产值增高,这都显示出嘉宏的发展前景还是较好的。因此,李嘉诚所谓的“嘉宏盈利能力有限,而且其业务与长实、和黄重叠”这样的话不属实。结果嘉宏私有化计划的支持率还不足四分之一,计划就这样失败了。

按规定,私有化失败之后,一年之内不得再提私有化建议,李嘉诚只好耐心等待。1992年5月27日,“大限”期满,和黄重提嘉宏私有化建议。收购价为每股5.5港元,较停牌前的收盘价高出32%。对这一价格,小股东们自然无话可说,欣然接受。因此,在7月10日的嘉宏股东会议上,该私有化建议以96.7%赞成票获得通过,最终得以实行。这次收购之所以成功,是大股东既保全了自身利益,又顾及了小股东利益的缘故。

自此,长实系剩下长实、和黄、港灯三大上市公司。总市值除银行外仍踞全港财团首席。李嘉诚的私有化,避免了业务重叠(如嘉宏与长实、和黄就存在这个问题),使机构更为精简。私有化之后,李嘉诚不再使长实系所有公司的经营和实绩都暴露在公众面前。在许多商业活动中,李嘉诚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更值得一提的就是,李嘉诚能够顾及小股东的利益,得到了股市行业的广泛尊重。

创业感悟:大的商人在有些时候应该考虑一下小商人的利益,毕竟大家都是同行,能赢得小商人们的信赖未尝不好。不能处处损人利己。懂得照顾别人的利益能赢得人心,这就是一种智慧。李嘉诚在股市纵横驰骋取得不凡的业绩后,又逐渐淡出股市。但是,他不是得了利就走人,而是想办法把从股市上获得的利益让出一部分给那些散户百姓。

三、收购——巧妙收购,善意始终

1.暗度陈仓直击怡和

李嘉诚如是说:对于我来说,一场最漂亮的仗,其实是一场事前清楚计算得失的仗。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是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好谋而成”是凡事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条理,按部就班地进行。“不疾而速”,你靠着老早有这个很多资料,很多困难你老早已经知道,就是你没做这个事之前,你老早想到假如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怎么办?由于已有充足的准备,故能胸有成竹,当机会来临时自能迅速把握,一击即中。

和记黄埔、太古集团、会德丰和怡和并称为香港四大洋行,而怡和为四大洋行之首。九龙仓和置地公司并称为怡和的“两翼”。九龙仓是1886年由怡和集团创始人保罗?遮打牵头设立的,怡和洋行持有九龙仓最大的股份。它是怡和系的一家上市公司。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货运港,拥有深水码头、露天货场、货运仓库。其产业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及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以及酒店、大厦、有轨电车和天星小轮。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九龙仓资产极其雄厚,可以说,谁拥有九龙仓,谁就等于掌握了香港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及过海轮渡。

自从李嘉诚以超越置地为目标后,一直以置地为竞争对手,九龙仓并未引起他过多的注意。随着九龙经济的发展,与港岛中区隔海相望的九龙尖沙咀日益成为香港的旅游商业区。火车总站东迁后,九龙仓把货运业务迁到葵涌和半岛西,腾出了大块地皮,准备用来发展商业大厦。九龙仓的这番大动作引起了李嘉诚的注意,他开始关注起九龙仓来。

李嘉诚开始研究九龙仓。他十分企羡九龙仓的这块风水宝地。九龙仓先后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厦等著名建筑。李嘉诚研究发现,九龙仓在经营方式上存在缺陷。九龙仓固守用自有资产兴建楼宇,只租不售,造成资金回流滞缓,使集团陷入财政危机。为解危机,九龙仓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又使得集团债台高筑,信誉下降,股票贬值。

但是,李嘉诚还是相信,九龙仓具有巨大的潜力。李嘉诚曾多次设想,若由他来主持九龙仓旧址地产开发,绝不致陷于如此困境。

自从长江上市,李嘉诚在兴建楼宇“售”与“租”的问题上,奉行谨慎而灵活的原则。若手头资金较宽裕,或楼市不景气楼价偏低,就留作出租物业;若急需资金回流,便加快建房速度,楼市景气楼价炒高,则以售楼为宜。

李嘉诚分析九龙仓股票贬值股价偏低的原因是由于经营不善造成的,因此,他十分看好九龙仓股票。于是他算了一笔账。1977年末和1978年初,九龙仓股票价在13~14港元之间。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说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一地区官地拍卖落槌价每平方英尺6000~7000港元计算,九龙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因此,九龙仓的股票市值大大低于其实际价值,可谓是一块大肥肉。

如此具有诱惑力,即使以高于时价的5倍价钱买下九仓股也是合算的。李嘉诚决定打一场大仗,全面收购九龙仓。

方略已定,那么下一步就要思索战术问题了。李嘉诚知道,怡和的实力不可小觑,况且九龙这块宝地怡和也不会轻易就让给别人。于是,李嘉诚就制定了一个分散户头暗购的方式,暗度陈仓,而不是大张旗鼓地收购,使对方始终蒙在鼓里,没有觉察。收购九龙仓股票决然不能声张,否则,假如怡和系发现有人企图收购九龙仓,那么,以怡和系的实力,奋起自卫,甚至反收购,李嘉诚就将功亏一篑。后来,李嘉诚在部署收购和黄之时,重演九龙仓旧法。1978年,李嘉诚持有的青洲英泥股票达25%,他入局出任董事。1979年,他所持的股份增购至40%,顺理成章地坐上青洲英泥董事局主席之位。全面收购青洲英泥,是考虑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能获得经常性的合理利润。更重要的是,李嘉诚看重青洲英泥拥有大量平价地皮可供日后发展。倘若出售该平价地皮,也可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李嘉诚在市场悄悄地吸纳英资青洲英泥(水泥)公司的股票,再次采用这种不动声色的偷袭收购。这是后话了。

于是,李嘉诚不动声色开始了他的秘密收购过程。李嘉诚从不打无准备仗,他先通过智囊了解到,一贯被称为怡和两翼的九龙仓,与其姐妹公司置地在控股结构上并非平等关系。其关系为,怡和控置地,置地控九龙仓,置地拥有九龙仓不到20%的股权。20%,就是2000万股。这个数目,无论对李嘉诚还是对怡和,都是一个极为敏感而关键的界限。现在李嘉诚吸纳的九龙仓股,已快要达到2000万股了。这意味着,如果再加一把劲,九龙仓的最大股东将不再是怡和的凯瑟克家族,而是李嘉诚了。购得九龙仓,无疑将使长实的老对手置地断臂折翼。

以上还只是李嘉诚收购九龙的前哨战,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精明。首先,李嘉诚通过九龙仓迁址捕捉到了千载难逢的信息和机遇,显示了李嘉诚异常敏感的商业嗅觉。继而,李嘉诚通过形势分析和仔细推算,认定九龙仓是被市场严重低估的公司,大有用武之地,大有潜力可挖,大有赚头。接着,李嘉诚知己知彼地衡量双方的实力,知道自己远不如怡和系,因此聪明地采取分散户头暗购的方式,暗度陈仓,而不是大张旗鼓地收购,使对方始终蒙在鼓里,没有觉察,使计划得以顺利推进。

但是,李嘉诚心里很清楚,自己的秘密行动最终必然会曝光,因为战场是公开的。李嘉诚吸纳九龙仓股时,虽是采取分散户头,采用暗购的方式进行的,由于数额巨大,九龙仓股成交额与日俱增,渐渐引起了证券分析员的关注。

嗅觉敏锐的职业炒家感到其中有戏,立即介入,九仓股被炒高。甚至各大华资财团、英资财团和一些外资财团,也纷纷出马加入,来分一杯羹。九仓股水涨船高,只升不降。到1978年3月,九龙仓股急窜到每股46港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这已和九龙仓股每股实际估值相当接近了。

按照公司法,股东必须持有股份总额的50%以上才能对公司取得绝对控制权。否则被收购方将实施反收购,从而使收购方的计划前功尽弃。而这时,李嘉诚持有的九龙仓股还不满2000万股,现在九龙仓股价已被炒高,要想购到51%的水平,已远非李嘉诚的财力所能及了。他不得不等待股价回落,以便在稍低的价位上将九龙仓股增至20%的水平。李嘉诚决定暂缓吸纳。

这时候,九龙仓集团方始察觉是李嘉诚挑起战火。地铁车站上盖发展权的争夺,李嘉诚已经让怡和系丢尽了面子。九龙仓无论如何不能落到李嘉诚手中。九龙仓的老板马上布置反收购,到市面上高价收购散户所持的九仓股,以增强其对九龙仓的控股能力。但是,怡和的现金储备也不足以增购到绝对安全的水平。近几年来,怡和奉行“赚钱在香港,发展在海外”的政策,而在海外因投资战线过长,投资回报率低,使得怡和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现在又想高价增购九龙仓股票,以保“家业完整”,一时却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怡和为保江山不失,只好打出最后一张王牌,求助于英资财团的大靠山——汇丰银行。

李嘉诚不愿意树立怡和、汇丰两个敌人,况且他以后需要汇丰的时候还会很多。于是他鸣金收兵,不再收购。同时,又把自己拥有九龙的股票转让给了船王包玉刚。

在这场收购战中,李嘉诚虽然并没有得到九龙仓,但是他的获利远远比获得九龙仓多。

创业感悟:制定目标之后,重要的是如何向目标迈进,这就是商业决策。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成功的决策者。李嘉诚吸纳九龙仓股时,采取分散户头,采用暗购的方式进行的,暗度陈仓,以免引起怡和的注意,从而可以不动声色的达到目标。

2.九龙大战一石三鸟

李嘉诚如是说: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在对九龙仓的收购中,李嘉诚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在这场大战中李嘉诚顺水推舟,赢得了商场上难得的朋友,一石三鸟,是这场战役中的最大赢家,成为商战的上乘典范。

其一,李嘉诚低进高出九龙仓股票,净赚数千万港元。其二,与包玉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借助包玉刚之手得到9000万股和记黄埔股票,为下一步顺利吞并英资和黄、成为“入主英资洋行第一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包玉刚入主九龙仓之后,便与李嘉诚合作发展西环的货仓大厦。李嘉诚只需要投入建筑费,而无须付出占发展总成本的70%~80%的地价,日后利润,两家对半分。其三,李嘉诚对汇丰的介入,顺水推舟,卖给汇丰一个人情,巩固了与汇丰的关系。汇丰因为欠李嘉诚这笔情,于是力助李嘉诚吞并和黄,使李嘉诚获得了比九龙仓更大的利益。入主和黄,是李嘉诚一生最辉煌的作品。

同类推荐
  • 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与收益研究

    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与收益研究

    本书以随时间变化的风险和收益之间关系为研究中心,按照从理论研究到风险收益模型的构建,再到结论分析的研究逻辑,对我国股票收益率条件均值和条件方差的典型事实,包括股票市场收益率的统计特征以及动态行为、条件均值和条件方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 用心思考未来:李嘉诚商业智慧(商界奇才谈商系列)

    用心思考未来:李嘉诚商业智慧(商界奇才谈商系列)

    李嘉诚是著名的华人企业家,他不仅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且还具有丰富的人生韬略和经商哲学。本书详细讲解了李超人在商海驰骋六十多年不败的经营之道,分别从诚信做人、如何创业、经营管理、用人之道、领导艺术、人际关系、投资心得、危机意识、随时学习、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总结。将李嘉诚成功体系中最闪耀、最精准的部分展示给读者,希望读者朋友能将此化为实现自我梦想的智慧资本,让自己早日成为财富的拥有者。
  • 总经理的九种能力

    总经理的九种能力

    本书从做人、做事、说话、适应、机遇、社交等方面诠释出色经理人必须具备的九种能力,帮助读者掌握卓越的领导技巧。
  •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经理

    化经理人财务概念,提高经理人财商的书,它能帮助你掌握必备的财务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不懂财务就当不好经理·全新修订大全集(超值金版)》,你将有以下收获:全面掌握三大财务报表,读懂财务报告,非财务人员与财务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达成有效沟通,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掌握内部控制方法,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学会使用预算等财务管理工具加强内部管理,运用财务思维视角运作企业,并寻求提升运营绩效的方法。
  • 和谐力:打造和谐型企业

    和谐力:打造和谐型企业

    本书从多角度就打造企业的和谐力,构建和谐型企业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操作方法,包括构建内部和谐、外部利益的和谐、外部环境的和谐、和谐领导、和谐文化等方面。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黄巾乱世

    网游之黄巾乱世

    写三国游戏,更是写游戏三国。看平凡屌丝少年,如何逆转命运,看落魄黄巾小贼,如何绝地反击。三国乱世,虚幻网游,潇洒走一遭,造反亦逍遥。最真切的三国网游,步步为营,没有爆棚的狗屎运,没有逆天的神属性,唯有不屈壮志心!
  • 十曲离殇:蔓迷离

    十曲离殇:蔓迷离

    蔓迷离,神魔两界第一奇花,是这世间至爱与世间至恨相融幻化而成,千年开花千年结果,终年都需吸食鲜血方能盛开,而又有一说只有日日浇灌神血才能使其结果。一花一叶皆是奇毒,无色无味,中毒初期筋脉逆行,渐失五感,痛苦不堪。后期每日正午时分便会狂躁不安,丧失意识,直至疯癫。每日此时需饮爱人之血方可度过一劫,否则经脉尽断而亡。而蔓迷离结出的果实下可除疑难杂症解世间百毒,上可使修为激增数倍,濒死之人也可死而复生。
  • 重生和珅之不走寻常路

    重生和珅之不走寻常路

    和珅不贪,天理难容。*******************************************新书,《幸福官虫》已经上传,请大家支持。美女们说他是一个才华绝世、豪放不羁的真男子。清官们说他是一个忍辱负重、打入贪官内部的真英雄。贪官们说他是一个神机妙算、可以推心置腹的好盟友。富商们说他是一个一诺千金、出手大方的财神爷。百姓们说他是一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老皇上说他是一个忠心耿耿、可以完全信任的栋梁之才。但是他却说自己只是一个想要活得更加滋润一些的幸福官虫。【本书轻松诙谐,希望能让大家在工作劳累之余开心一笑。】推荐好友力作海飞龙在人间》《岳飞的贴身保镖》《手撕人生》《一指观音》《道是无情却晓晴》《九天计》《双面咒》《彼此的承诺》《风雨沧桑》《将纵大明》
  • 墨子攻略

    墨子攻略

    墨子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但他的若干主张,不仅适用于战国时期,也适用于现代。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主张,不仅与现代生活不相违悖,而且还有启迪作用。
  • 傲娇大人我回来了

    傲娇大人我回来了

    他撕扯掉隔在两个人之间的衣物,几近疯狂的吻着身下的女人,“疼吗?”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这里更疼!”“我怀孕了”乔念念低声说道。廖灏川站起身,“我告诉你要打掉他呢?”幽深的眸子放射出冷意,好看的嘴角微扬居高临下的看着脸色惨白的乔念念。。。。《此处省略》明明是你先靠近我,为什么放不下的却是我!数月后,他看到台上的女人,幽深的眸子里布满冷意“女人,这次你逃不掉了!”.......
  • 捕获单身鬼王

    捕获单身鬼王

    本作品抛开单纯男女爱恨情仇,讲述一个生活在分崩离析家庭的女孩对爱的渴望而又恐惧爱,因渴望爱而伤痕累累,因恐惧而又一次次拒接真心给予她爱的鬼,鬼王为化解她内心的仇恨甘愿自降身份相伴左右,女孩在和鬼王相处之中历经人皮下的各种丑陋面以及慈善面,之后破除世俗教条框架实现一场人鬼恋,并卷入一场场争名夺利的漩涡之争中,为了让鬼王能够继续傲立群雄而以身犯险和鬼王踏上寻找地府令旅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糖果屋女孩儿

    糖果屋女孩儿

    这是一个关于那些孩童记忆,青涩青春,朦胧爱情的故事。那些点点滴滴的过往,无论好与不好,伤痛或快乐,那都将是你我无法替代的重要回忆。
  • 扭宇传

    扭宇传

    挺好玩儿法完全按夫妻为的人潍坊挖的范围仨人服务而且分撒旦法完全而无法是否完全而提供的风格让他热
  • 圣魂骑士团

    圣魂骑士团

    爱比斯大陆,一个由灵魂力量组成的神秘大陆。在这大陆上,灵魂力量在每个人的手里使用着。这大陆没有军队,只有一群拥有强大灵魂力量的的人守护着这美丽的大陆。他们就是~~~~~圣魂骑士团。
  • 小丫鬟的幸福攻略

    小丫鬟的幸福攻略

    莫名其妙一觉睡醒却身在青楼,还是架空历史?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竟被恶人逼进府里做丫鬟,而且阴谋不断?是可忍孰不可忍。你是美男又怎样?你地位显赫又怎样?追求者又不是只有你一个。哇塞,精彩了,这个萌得不能再萌的小弟弟居然是妖孽男?某女囧之~~~喂,老兄,你搞什么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