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200000007

第7章 物权法总论(5)

物权行为理论为德国民法典所采纳并为德国大多数法学家所赞同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激烈争论一直没有平息。部分德国著名法学家认为,物权行为理论作为财产法的一个普遍原则的地位将来要被抛弃,但另有学者著书立说为物权行为理论据理力争。②有学者认为,近年来,支持物权行为理论的观点在德国已经取得明显的优势③。另有学者认为,今天,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怀疑态度正在慢慢高涨。④1989年欧洲议会决定,应当制定一部适用于所有欧盟成员国的统一民法典。对于未来《欧洲民法典》如何规范物权变动问题,德国UlrichDrobnig教授在分析欧洲各国法律(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关于物权变动的模式以后认为,“大多数欧洲国家均不了解复杂的物权行为理论,事实上这些欧洲国家也不希望采纳这一制度。”⑤

三、物权行为理论下的利益状态分析

由于物权行为理论高度抽象,为论述之便利,现以例证予以说明是否采用物权行为理论对当事人及第三人利益状态的不同影响。我们假设甲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有现楼出售,乙为电脑公司,欲向甲购买楼房若干套用作办公室,甲与乙订立了买卖合同,并办理登记转让手续,但事后甲发现乙在订立合同中存在欺诈行为,遂将该买卖合同撤销。问题的关键是,在买卖合同撤销以后,该已经办理登记转让手续的楼房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如何确定。如果采物权行为有因性理论,楼房的所有权与买卖契约(债权行为)一同被撤销,则甲仍为所有权人,乙不能取得所有权。反之,如果采用物权行为无因性之理论,买卖合同虽然被撤销,但仍不妨碍乙因登记(物权行为)而取得所有权,甲只能基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楼房的所有权。由此观之,是否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对出卖人的保护力度有所差异,如果采有因性,甲可以主张物权请求权,所获之保护较为充分,不仅可以在买卖撤销以后仍享有所有权,而且在乙宣告破产时,有取回权,在第三人申请对买卖标的物强制执行时,可以提起执行异议。反之,如果采用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则甲在办理登记转让以后,即丧失其所有权,在买卖合同被撤销以后,也只能主张债权之保护,即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在乙宣告破产时,只能与普通无担保债权人一样参加分配,在第三人申请强制执行时,也无法提起执行异议。是否采用物权行为理论,不仅对买卖当事人的利益有重大影响,第三人的利益也与之息息相关。如果乙在办理登记手续以后,将该楼房再次转让给第三人丙,根据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乙既然是所有权人,那么在乙与第三人丙的交易中,乙当然拥有合法的处分权,丙当然取得该楼房的所有权,即使丙明知甲乙间买卖合同存在可撤销之情形,丙对楼房的所有权仍不受影响。如果采有因性,则乙既然未取得所有权,其将楼房移转给丙的行为自然属于无权处分,丙只能根据公示公信原则或善意取得制度才能取得所有权,如果能够证明丙具有主观恶意,则丙无法取得所有权。

①王泽鉴:《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检讨》,载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三民书局1996年版,第286、287页。孙宪忠:《物权行为理论探源及其意义》,载孙宪忠著:《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44、145页。

②Kegel(1977),pp.85-86;Larenz(1986),pp.20-21.ForsimilarconsiderationsoftheDutchlegislatorcf.ParlementaireGeschiedenisvanhetNieuweBurgerlijkWetboek.Boek3:Vermogensrechtinhetalgemeen(1981)p.317.Stadler(1996),especiallytheconclusionsatpp.717-740.SeeUlrichDrobnig,TransferofProperty,in:TowardsaEuropeanCivilCode,p.509.

③孙宪忠:《物权行为理论探源及其意义》,载孙宪忠著:《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④Today,skepticismtowardstheabstract“real”agreementisslowlyincreasinginGermany.SeeUlrichDrobnig,TransferofProperty,in:TowardsaEuropeanCivilCode,p.508.

⑤SeeUlrichDrobnig,TransferofProperty,in:TowardsaEuropeanCivilCode,p.509.

总体而言,物权行为之独立性及无因性,物权与债权、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物权法律关系与债权法律关系被截然区分,易于判断,有助于法律之适用,充分保障了第三人的利益,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但物权行为理论将出让人所获得的物权保护降低为债权保护,对出让人的利益保护不周。从当事人和第三人的利益状态来看,采用物权行为有因性理论,对出卖人较为有利,而采用无因性理论,对第三人更为有利。

四、物权行为理论的发展

无因性原则被认为是德国法的一个普遍特征,因为其渗透了若干个法律领域。一般认为,将两个法律关系予以区分并使一个法律关系独立于另一个法律关系,其目的就在于保护第三人免于遭受基础关系中的瑕疵可能带来的影响。无因性观念的目的可以从它的历史发展中得以揭示。德国的共有权(juscommune)就采纳了古罗马的“不能给付自己没有的东西”(Nemodatquodnonhabet)这一法律原则。为了减轻这一法律规则在货物所有权转移交易中的消极后果,萨维尼创建了物权行为理论。物权行为理论的作用在于使那些影响基础交易的可能存在的瑕疵(例如:非法、因错误或不遵守法律的要求而无效)不至于影响物权变动。如果基础交易中存在瑕疵时,就当事人之间而言,受让人的确因获得了不当得利而有义务将其受让的财产转让回出让人。但对第三人而言,受让人直到将财产转让回出让人时始终保有财产的所有权。结果受让人可以将一个完好的所有权转让给第三人,受让人的债权人也能够从这些财产中获得清偿。

对于物权合同理论,在德国存在着激烈的争议,一些德国著名法学家得出结论认为,抽象物权合同作为财产法的一个普遍原则的地位将来要被抛弃。有些情况下,采用其他的制度也可以获得与物权行为理论基本相同的效果,即:如果受让人将财产转让给第三人,第三人就可以得到善意取得(thegood-faithacquisition)制度的保护。如果将物权合同的效果与善意取得的基本观点进行比较的话,从结果上而言,后者比前者更为合理。抽象物权合同的关键性缺陷就是,它在以牺牲转让人的利益为代价从而保护受让人这一方面未免走上了极端。对于受让人的再转让行为,抽象物权合同理论盲目保护第三人而不问第三人在转让时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的权利状态。换句话说,即使在恶意的情况下,抽象物权行为理论仍对第三人予以保护。有学者乃主张,应突破物权行为无因性,使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同其命运,而其方法则为适用民法总则关于法律行为之若干规定。法院和法学家已经研究出几种方案以避免抽象物权合同理论中不合需要的消极效果。第一种方法,当事人可以明确约定由基础合同的有效性决定所有权转让的有效性,从而排除抽象物权合同规则的适用。第二种方法,在没有明确条款的情况下,法院可认为合同中暗含这样一个条款。第三种方法,求助于关于合同部分无效的规定,因为《德国民法典》第139条在部分无效的情况下设定了一个可以反驳的推断,即:如果法律行为的一部分无效,则全部皆为无效。①

另有德国学者认为,德国法院在司法时一方面坚持物权行为理论,一方面又在物权的设立及移转中发现原因行为中有瑕疵时,经常使用民法典总则编中关于法律行为的规范来对物权行为进行制约,这些常用的规范主要是法律行为无效要件的规定以及民法的基本原则,以此既否定债权行为又否定物权行为的效力,依此补正物权行为理论的不足,这种做法并不说明因此而打破物权行为理论,因为物权行为是法律行为的一种类型,依立法的本意,总则中的内容适用于分则也是正常的。②

五、物权行为理论对我国物权立法的影响

现在我们再将有关物权行为理论的争议聚焦到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对该理论的继受上。

我国台湾民法在立法中并无明文规定采纳物权行为之概念与理论,最高法院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其判决中也未曾使用过“物权行为无因性”之概念,但绝大多数学者承认物权行为无因性为物权法之一项基本原则,为学说上一致之见解,此为继受德国学说之结果。③尤其应注意的是,1999年台上字第1310号判决、2000年台上字第961号判决中明确表明了物权行为具有独立性和无因性之理念。而台湾地区在民法典的修订中,学者拟订的建议稿不但重申采纳物权行为理论以及无因性原则,而且以更加明确的条文规定了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④其“物权法”第一条的立法理由,即明确宣告承认和采纳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规则。①由此观之,在台湾物权行为理论已经成为学说中之通说,司法实务之定论,且有进一步在立法中加以确定和巩固之可能。台湾地区民法几乎全面继受德国法上的物权行为理论,其主要的机能在于能够与德国接轨,吸收德国法的判例学说,以便于操作这部移植的民法典而能在本土成长发展。经过数十年的适用,物权行为理论已经成为台湾地区民法和法律人法律思考的“重要成分”,以致于王泽鉴先生认为,物权行为的废除将造成民法理论构造上的大地震。②

①UlrichDrobnig著:《论物权变动》,于海涌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2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出版。

②转引自孙宪忠著:《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③郑玉波:《民法物权》,三民书局1995年版,第37页;史尚宽:《物权法论》,1987年版,第22页;王泽鉴:《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检讨》,载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三民书局1996年版,第275、281、282页。

④孙宪忠:《再谈物权行为理论》,载孙宪忠著:《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页。

我国大陆民法学界曾就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与经济法学界展开激烈的论战以图自存,双方论战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大在法学界堪称前所未有。时至今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法学的务实态度,民法在法学界的地位已稳如磐石,其与经济法的论战也因此而尘埃落定。随着民法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民法学界内部的学术争鸣也随之展开,其中物权行为理论的论战可能就是我国民法学界内部最为激烈的争鸣。大陆与台湾一水之隔,具有相同的文化传统,然而对于物权行为理论,在中国大陆却没有像台湾那样在学者中形成通说并为司法实务所采纳,这种分歧在中国物权立法过程中更为突出,争论也更为深入和激烈。中国物权立法中是否应采用物权行为理论,不仅关系整个物权立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而且涉及当事人之切身利益,对法律行为理论、民法典的体系结构和法学思考方法均有重大影响,可谓是物权法的核心和焦点问题。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持肯定观点的学者对其推崇备至,认为德国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是“能够科学地支持物权立法并完满地解决物权变动的一切问题的科学理论”③。而持反对观点的学者则认为“那种认为我国民法有独立物权行为的观点,不符合现行立法规定的精神,且与法律发展潮流相悖,是不足取的”④,持更为激进观点的学者则对物权行为理论嗤之以鼻,并警示人们应当“正确认识并揭开德国无因性理论及制度的面纱,认清其真面目,并防止把这一‘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甚至为世界各国(包括德国人自己)所唾弃的东西搬到中国的土壤上”⑤。大陆学者之间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意见分歧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①孙宪忠:《论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原则》,载孙宪忠著:《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②王泽鉴:《物权法上的自由与限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9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266、267页。

③孙宪忠:《再谈物权行为理论》,载孙宪忠著:《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56页。

④梁慧星:《我国民法是否承认物权行为》,载梁慧星著:《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⑤陈华彬:《论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物权行为及无因性理论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页。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为了加强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
  • 青少年犯罪预防一本通

    青少年犯罪预防一本通

    本书将整个青少年犯罪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青少年犯罪学的一般性问题,包括青少年犯罪的概念、青少年犯罪学的定位、青少年犯罪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等问题。第二部分现象论,主要从青少年犯罪的本体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概况、发展变化,并对青少年犯罪及犯罪人的类型进行研究,使我们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现象。第三部分原因论,注重介绍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观点和学说,并进而地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系统性、复杂性,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论是青少年犯罪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在正确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机制前提下,才能够提出科学理性的预防体制。
  • 中国历代名案

    中国历代名案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历代名案》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和一系列脍灸人口的故事编写而成。《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历代名案》讲述了包括晁错被诛、华佗之死、狸猫换太子、铡美案、窦娥冤等一系列中国古代历史名案。让青少年从故事中鉴古明今。
  • 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热点问题出发,有机结合《行政处罚法》与《行政复议法》及其相关条例、司法解释,采取“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和“法条指引”的结构编写而成。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法律常识和相关法理。
  • 求索:董克仁法律文集

    求索:董克仁法律文集

    求索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求索是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求索是富有激情的外在表现和物化形式,求索是实现超越的必由之路,求索是开启一切成功的钥匙,求索也是智者的一把利剑。过去的经历证明自己有了求索的精神才有了一个一个的成功,才对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出了许许多多独特的见解和结论,才能快速把握一些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热门推荐
  • 江阴城守后纪

    江阴城守后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厉王专宠,庶女狂妃

    厉王专宠,庶女狂妃

    他是殷厉王朝神秘可怕的暴虐王爷,大权在握,杀伐果决,手段之狠辣无不让人闻风丧胆。她是尚书府最不受宠爱的小庶女,天生胆小软弱,一朝被送上残暴王爷的睡榻,竟被活活吓死。现代武学世家苏染异世初醒,竟遭暴王强?开什么国际玩笑?于是,在一场血拼到底的问题之上,二人大打出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柴逆袭:月之九公主

    废柴逆袭:月之九公主

    昔日的天才,沦落到现在的废物。曾经嫉妒她的人,却成了欺负,压迫她的人。受尽欺辱!她依然在苟延残喘的活着,她相信她一定可以再次恢复修为,踏上武道巅峰。刻苦修炼数十年,却还是无法凝聚元气。可她还在努力,她依然没有放弃!养育之恩未报答,养父离奇失踪,却在她十六岁时再次出现。她再次成为脚踩白骨的修士,成为百年难得的修炼天才,一步步的踏上武道的巅峰!
  • 修行帝国

    修行帝国

    当诸天的修者,将“封侯称帝”化为执念,那“万修齐放”大时代,降临!
  • 修真养殖场

    修真养殖场

    都市穷小子,修真界废柴,无论遇到哪一件都是很让人郁闷的事情。但如果两件同时落在一个人身上,那又会怎样呢?白风偶得一件来自远古神域的生命机甲,在高科技的都市与修真世界间来去自如,平凡的人生从此改变。都市中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的激光枪、镭射炮,用来打妖兽如拍苍蝇;修真界的灵丹、能认主的灵兽,在都市中犹如至宝。从此,白风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财富和地位接踵而至,而他也最终一步步的成就一代传奇!书友群:一一零一八三八八二
  • 特工拽后

    特工拽后

    “你是本尊的!”他如天神般突然降临,强势宣布对她的所有权。纳尼?朱颜汐几乎暴走。小气巴拉的大叔,不就是趁火打劫夺了你一颗野狼内丹么?嗜血魔尊又如何,她早已练成牛逼轰轰的异能驭水术,谁敢用强废了谁!当冷面天尊杠上特工拽后,朱颜汐抑郁了!为嘛一对上冷傲天这张超级无敌俊脸,火枪,异能,功夫……她的十八般武艺都立马弱爆了呢?
  • 都市之愿望系统

    都市之愿望系统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事情,也会有很多的情绪。其中,最令人可惜的情绪,就是遗憾。如果有一天,你能够回到当时,改变事情的结果,你会不会去填补这些遗憾?让诸葛亮北伐成功,让岳飞北伐成功,让宋朝不会灭亡……想不想回到十几年前,指点一下当时的自己,去跟马云交个朋友,或者跟马化滕一起创立QQ?夏敏,一个普通的青年,就有了这个能力,可以帮人实现愿望,填补其中的遗憾。去跟赵云吹牛,教张三丰打太极,跟吕布抢貂蝉,跟李白比写诗……让路飞早日找到海贼王的宝藏,让鸣人跟佐助的羁绊长存,跟黑崎一护打一架……貂蝉,西施,杨贵妃,王昭君,四大美女一个都不能错过。这就是夏敏,一个愿望之神的日常生活……
  • 爱在盛唐

    爱在盛唐

    她现代的一个新新人类,可惜却想不开跳了湖。没想到的是她没有死却来到了唐朝,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年代,她经历了许许多多以前没有想想的阴谋阳谋,却还坚强的活着,知道有一天遇到了他,知道有一天她真正的明白了什么叫做生生世世!
  • 善交际让你左右逢源

    善交际让你左右逢源

    人缘是感情的凝聚和利益的融通,有了良好的人缘就有了路子,有了利益,有了各种随时可以兑现的希望。如果你的人缘中上有达官贵人,下有平民百姓,而且,当你喜乐尊荣时,有人为你摇旗呐喊,鼓掌喝彩:当你有事需要帮忙时,有人为你铺石开路,两肋插刀,你就能感受到人缘的力量!
  • 魔法战争之日常

    魔法战争之日常

    一个拥有异能的少年。却每天只能过着日常的生活……“我要这漫天神佛都会飞烟灭!啊,好痛。东方月你干嘛打我头,会变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