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6100000010

第10章 乡情记忆(4)

几只蚂蚁趁机在脸上爬来爬去,痒痒的。更有几只“嗡嗡”叫的牛虻,没有顾忌地猛叮人一口,让人无法睡得踏实。杜家沟垴有一眼清澈的泉水,天再干旱,也不会干涸,就像专门给做活的人们准备的。这时还不如提上水罐,到沟垴去提水,顺便洗洗脸,醒醒脑。等喝足了,缓够了,几个人又操起镰刀,向着干燥得直响的小麦挥去。据说,在正午时分的杜家湾,当万籁俱寂时,就会听到吆牛的声音,仿佛有人正在耕田。但向四下里察看,除了阳光的流泻外,根本看不到人影。无法判定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因为说的人绘声绘色,听的人深信不疑,但谁也没有亲耳听到过,更没有亲眼见到过,只是因了这个传说,人们一般是不会在正午站屲的。

等到麦子割倒,便又是紧张的归粮时节。村子里的人,家家是人担畜驮,空着担子几番攀上,又荷重几番下梁,一个上午,至多可有三四个来回。后来,村子里把上梁的路作了整修,每到夏收,有劳力者就用上了架子车,不再用人力去担。上时,四五人撅起屁股,推着空的架子车,头上的汗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时,则由三两位力气大的人在前面撑着车辕,车子后辕处套一个橡胶皮圈,叫做刹车,孩子们踩在上面,让车子慢慢滑下山梁。遇到窄险路段,前面撑辕的人还要转身倒退着一步步寸下山来。往往一车小麦拉到场院,浑身就被汗水煮透。尽管山上的风依然勤快,但出汗并不都是因为没有风的缘故,第一拨的汗被风吹干了,第二拨、第三拨的汗又涌来了,擦都来不及。苦则苦矣,但一架子车能拉百八十捆小麦,速度慢了,但效率高了。你看堡子梁上,来来往往收获的人们,头尾不断,担的,拉的,吆着牲口驮的,一派大忙景象。

麦粮进了粮仓,父亲还要几上南山,把杜家湾的地连翻三遍,种茬荞,收茬荞,一直忙到秋播结束,秋霜飞下,这一年的农活才算安顿了下来。

2007.04.27

诱人的张家屲

——故乡地名琐忆(四)

日头照在当头顶,影子缩成了胖胖的一坨,钻到了人的脚底下。人乏得像死狗一样,挺着个被日头晒得红彤彤的脸,倒在台子上,再也不想起来。母鸡们开始拉长音“咯咯咯——”、“咯咯咯——”地叫着,直叫得人浑身酥软无力。这个时候,妈妈该从屲上回来了。心上想着时,妈妈果真就开了门,把一筐子从屲上铲来的青草撒在院子里,鸡们奔过来,一边抢吃草里带着来的麦牛儿(小虫子),一边更加起劲地叫着。妈妈撒完了草,在筐子底下掏出了几束“狗娃花”(狗尾巴花)递给我们,说是从张家屲上采来的。我们一个个从台子上跳起来,眼睛放着光,乏劲一下子全过了。“狗娃花”长得很神奇,一个根上分叉出三四个茎,每个茎上又挑着两三朵花,那花是一小朵一小朵聚起来的,把几个根上的花束在一起,就成了花冠很大而根茎又很细的样子,仿佛一个开花的蘑菇伞。我们捧着这几束“狗娃花”,“噔噔噔”地跑到门洞里,坐在门槛上,右手攥着花茎,在左手上轻轻地摔几下,就有无数个“狗娃”(针尖一样小的虫虫儿)从花心里跳了出来,在门洞里乱蹦,像打喷嚏后眼前溅起的无数个金花。不一会儿,“狗娃们”跳得不知去向。我们便很满足地拿起“狗娃花”,分成小把把,用细棉线扎起来,找几个废玻璃瓶,灌上清水,把花插进去,摆放在家里的桌子上,直摆到“狗娃花”全免了才罢休。就这样,我知道了张家屲,并且知道了张家屲上还有很好看的“狗娃花”。有野花的张家屲,必定是一个很大的地方吧!这样想着,就感觉张家屲悬在头顶,高高大大的样子。

土地包干以后,我家的地没有分在张家屲上的,因此,虽是故乡的一座山,但儿时却没有机会去过。真正去张家屲,并感受到她胸怀的宽阔,那已是上学以后。

家里在郭家塌山的地里,种了两亩苜蓿,经常有人偷割,父亲就让我每天放学去照看。郭家塌山的对面,正好是张家屲。每天放学,我就拿上一本书,不直接去郭家塌山,而是抄近路爬上张家屲,坐在它高高的额头上,对面的郭家塌山尽收眼底,那一片葱郁的苜蓿地像一张巨大的绿毯,挂在坡地上,不要说人影,就是一只兔子跑过,都看得一清二楚。连南山的堡子梁也在平视的范围内。快要落山的日头和我坐了对门,仿佛近在咫尺,伸手可及。家家屋顶上的炊烟也稀稀拉拉地飘上来,在眼前的天空飞散。村子里的鸡鸣、犬吠、驴欢、马叫、郭家沟底的蛙鸣以及准备归巢的麻雀在树上的大合唱,这一切,组成了大自然的交响曲,激越的、抒情的、高昂的、低回的、平直的、旋转的……互相交错着,从四面八方清晰地传过来。我坐在这样开阔的高地,向山下、向天空、向村子,没有任何负担地张望,活像一只站在山嘴的鹰隼,随时都可能俯冲下去或冲向蓝天。摊开拿来的书,入神地看起来,看得忘了时间,忘了任务,往往看到鸟儿归巢,夕阳落下,四周静悄悄的,无法看清书上的字时,才起身回家。看的书有《西湖民间故事》《365夜》,还有从村子里的同学处借来的鲁迅的书,记得有72版的《朝花夕拾》《呐喊》《野草》《且介亭杂文》等。记忆真是个怪物,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我现在拿起《西湖民间故事》《365夜》以及鲁迅72版的套书,脑海中一下子就浮现出张家屲的模样来。同样,每当我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登上张家屲时,那几本书就在眼前乱晃,当年在张家屲的额上看书的情景就很清晰地出现,那种温馨的滋味弄得人想掉泪,挥都挥不走。

也许这就是回忆的魅力吧!

20世纪80年代初,家里养了二十几只羊,无人放牧,整天站在圈里“咩咩咩”

地叫得人心慌。一天,中午放学,我扶着桌子吃饭,父亲突然说家里的羊没人放,快饿死了,让我把书打折了去放羊。我一听,当即就哭了,并坚决地说我都上了初中,我要读书!不放羊。父亲很难为,也没再说什么。恰在这时,弟弟端着碗进来,父亲又转向弟弟问了同样的话。弟弟啥话也没说,可到了下午上学时,已上四年级的他,便丢下书包,拿起羊鞭,开始了他一年半的羊倌生涯。就这样,弟弟每天早出晚归,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和绵羊、山羊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起出没在故乡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只是到了放寒暑假或者春节期间,我就从弟弟手中接过羊鞭,顶替弟弟临时当一回羊倌。照例要拿上书,在羊们吃草时看几眼。也许是在张家屲上看过苜蓿的缘故吧,反正我把羊从圈里赶出来,就顺顺地上了张家屲,其他地方很少去。我把羊赶到张家屲的地埂上,它们贪婪地吃着草,我也贪婪地看着书。其实,高耸的张家屲地埂上草很丰富,屲上屲下,尽够羊们吃的,只是看着不要叫它们吃庄稼,也不要叫馋嘴羊乱跑就行。说羊倌难当,说到底也没有多少难肠事,说羊倌好当,有时却又很恼人。比如,书看得入迷了,等回过神来时,羊说不定已经跑到地里吃庄稼,对面的人也喊了半天“放羊娃”了。比如,归牧时,往往有那几只嘴馋的“老骚胡”,老是跑在最前面,东张张,西望望,一不留神,等你发现时,它已经在沟对面的苜蓿地里解馋呢。它欺你站在沟这边,离它远,任你怎样喊它、骂它,它只当没有听见,照吃不误,等你下到沟里再爬到对面的地里时,它早已先你一步过沟回到了羊群里。对付这些馋嘴的“老骚胡”,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当它在河里饮水时,趁其不注意,瞅准羊角,一把抓住,在鞭杆上吐上唾沫,然后把它的耳朵卷在上面使劲拧,直拧得羊发出怪怪的喊叫声——不疼不足以长记性。

弟弟的羊倌当了一年半后,父亲就把羊卖了。弟弟放下了牧鞭,拿起了课本,重新坐到了村小学的教室里。只是没有再念四年级,而是直接进了五年级,在翻年的升学考试中,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初中,并从此有了出息。

如今,故乡的张家屲除了山低处的地里仍然种着庄稼,梁峁上的地全部退耕还林。过去的粮田,已种上了大大小小的树木,地埂上长着一人高的草。因为羊全部实行了站养,张家屲上的草,再没有什么去啃吃了,也就一日胜似一日地蓬蓬勃勃起来。现在去张家屲,漫步在绿树青草间,除了眼前的景象不同外,当年在张家屲读书、放牧的情景还会撞得人一阵心疼,那是怀念带来的心疼,是幸福的心疼!想到弟弟还有这一年半的羊倌生涯,就感到生活真是有趣,便忍不住笑出了声……

2007.04.29

老电影

与小时的伙伴在一起,我们常常会掰着指头,如数家珍般说出一串一串的村庄名。以故乡上杨家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开去,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不难数出一个由飘落在沟沟岔岔的小村庄组合而成的村庄群。向西,经刘家深沟、新王家、王家堡子,可以到孙家沟、小岔沟,如果腿脚便利,还可以再进一步去邻县的苟家川、川口下;或者去孙家山,马寺屲;向东,则穿过朱家堡子、小户、杨家嘴,再到张家台、樊家嘴、樊家沟,因为是下坡路,赶路相对轻省一些,去吴家屲、王家沟、五方河,甚至刘河等这些前川的村子,也不是多么难肠的事儿。如果吸引力足够大,像牟家峡、后峡、鸦儿洼上等偏远僻静的村子,不是没有去的可能;向南,先爬上麦顶梁,再到朱家峡、任家峡、吕家岔、屈黄岔,以至于郭家上、下岔、停岔;如果不显得吃力,一展腿、一蹬脚就去了邻县的新景、黄家窑,再远点,去新庄下、旧庄下,都可以是兴之所至;向北,同样是爬上一段山坡路,到阳屲山后,去八格湾、山阳湾,甚至伍家坪,完全看去者的兴趣了……这个村庄群,就像一滴鲜嫩的墨汁,轻轻滴在浸了水的宣纸上,洇出一张弥弥漫漫、伸伸缩缩的大写意国画来,远远近近地挂在我脑海的中堂上。那里面的村庄,跟炒豆子一样,时不时便蹦向我的胸怀。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在这些地方,我们不止一次地追逐过老电影……

那时的乡村,弱不禁风的物质生活,同样带不来多么丰富的精神享受。老电影,就几乎成了村民精神食粮的全部和唯一。因为有了老电影,村民的日子才不至于清汤寡水般的乏味,才有了迎亲一样的渴盼,就像死寂的涝坝里突然被石子惊出一圈一圈的涟漪。当久违了的老电影有一天在不期然间进了村子的时候,整个村庄都沸腾了。正在地里辛苦劳作的人们,可以放下紧张的农活,长长地舒一口气,跟没事人一样,散蹲在地头,掏出老旱烟,一边很惬意地抽着,一边在心里思谋着晚上的电影;或者,几个人坐在一起,开着有一绺子没一绺子的玩笑,猜测着电影的题材,那晴朗的阳光是早已挂在脸上了的。而孩子们呢,则更是挺着一张因兴奋而泛红的脸,疯了似的跑来跑去,比过节还要有兴致地当起了“风信子”,见人就说:“今晚有电影!”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儿的工夫,所有的大人、孩子都知道了。于是,村子里一下子蒸腾着热烘烘的气氛。并且,这气氛还会冲出去,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同样掀起一阵阵的热浪。

这一天,地里的农活是不必干到天黑的。太阳还没有落山呢,主妇们已经在厨房里“乒乒乓乓”地忙活开了,她们要提早安顿好晚饭。等饭毕碗筷收拾停当,厨房里又响起炒豆子或炒面棋的声音,那是妈妈们在为看电影的孩子准备夜宵。如果此时把家家的炒豆子聚拢来,那简直可以说是炒豆子的盛宴了,蚕豆、大豆、黄豆、扁豆,甚至玉米粒,应有尽有;炒面棋,则要费事一些,先要和面,再摊成面饼,用切刀在上面纵纵横横压出小方块的痕迹来,然后在热锅里焙干水分,再沿小方块的纹路掰成一个一个的面棋,放在锅里用文火炒熟。孩子们装上鼓鼓的两衣兜夜吃食,一边看电影,一边习惯性地在衣兜里掏出一两颗炒豆子或炒面棋,丢进嘴里,吃出“咯嘣嘣”的脆响。有时,不小心把谁挤了一下,或踩了人家的脚后跟,眼看人家脸上不高兴了,一把炒豆子或炒面棋塞过去,不愉快也随之化成轻风飘远了。

看电影的人们,远村的,趁天尚早就要赶路,往往来不及吃晚饭。本村的,当然要悠闲得多,性急的,会提前来到设在野地的露天放映场,慢性子则要等到磨电机的灯泡亮了、电影快开场时才去,一副不急不躁的样子。孩子们心急得根本吃不下饭,老早便在现场等候了。他们要看着把挂银幕的杆栽好,看着影片匣子被抬到电影场、拉好线,并且要来到后场,亲历放映员用皮带一遍又一遍在磨电机上磨电,直至磨电机“突突突突”地叫了、拴在电杆上的电灯泡“哗”地一下亮了的全过程,仿佛自己不出席,这磨电机就磨不出电似的。围观的人们,一看电灯泡醒了,像久盼的亲人突然出现在眼前一样,“噢”的一声,群起而欢呼,大家知道,这个时候,电影马上就要开场了。只见电影银幕前,晃动的尽是黑压压的人头,有看着放映员倒带子的,有盯着银幕静等的,有与人拉闲的,有吆喝着找孩子的……现场一片“嗡嗡”声。一俟放映机旁小木杆上的灯泡一灭,影片匣子转动着发出吱拧拧的声音,放映机喷射出的光柱在银幕上变幻成五彩缤纷的画面时,人群才安静了下来。远村那些贪恋饭香的家伙,在电影开场多时了,还有在半道上冷奔子跑着的,他们当然只能看到电影的一部分,等天明大家聚在一起,眉飞色舞说电影时,他还得留神听着前一部分的情节,不然,再给人讲起时,就缺失了一大块。如果没有看到的故事很精彩的话,其内心不知要生出多少对吃饭这玩意的悔来。

同类推荐
  •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剑胆琴心

    剑胆琴心

    两千多年,沧海桑田,蔓山白水,钟灵毓秀,不乏文人雅士,更不乏美景诗作。新野多种文化异彩纷呈,三国文化、诗词文化、名人文化、姓氏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甚至父母官文化等,都是新野傲立中原的底气,也是科学发展的助力。只要用心挖掘,定能大放光彩。我佩服新琰,是因为在他庄严的警服里面,包藏着一颗赤子之心、文学之梦、剑胆琴心、铁骨柔肠,他的诗词充满了生活的大美,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今以此拙文,祝福我的老同学、一位新诗人新琰警官,更祝福八十多万父老乡亲。
  •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刘国芳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型小说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就读过刘国芳的微型小说。《荡不起来的秋千》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王维孟浩然诗选评

    王维孟浩然诗选评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爱好,在唐宋时期是国家的鼎盛时期,也是诗词歌颂的繁盛时期。
  •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她应圆融、明净、厚重,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只有当她在事业追求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敞开心胸去面对时,生命的魔力、智慧的光芒、梦想的花苞才会灿烂地绽放,自由地舒展在蓝天白云之下,风来舞蹈,雨来欣悦。
热门推荐
  • 仙本是道

    仙本是道

    一个拥有神秘身世却流落人界的少年,一个神秘猥琐的老头,一些有趣的故事,命运的安排会带来什么?当突然有一天,少年遇上老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少年的身世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 糖果中的苦涩

    糖果中的苦涩

    梨花一直等待浪漫爱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在这个时候陈彬恰好出现了,这个男生的出现将梨花原本平淡安静的生活彻底打乱了,他的帅气,他的细心浪漫,他的一切一切深深吸引着梨花,正当梨花完全陷进去的时候,却发现这竟是一场精心的骗局,面对骗局的揭穿,梨花该何去何从........
  • 给咖啡加点盐

    给咖啡加点盐

    “你明白爷爷为什么要告诉你吗?我知道这些对你很残忍,可是我不希望你以后更痛苦,因为爷爷知道你把友谊看在第一,把爱情看在第二,所以……所以……咳咳……咳咳……”“爷爷,爷爷,你醒醒啊,爷爷,你还没把话说完呢,你还说过不会离开我的,醒醒啊,醒醒啊……你答应过我的啊。”我哭喊着,我一直摇着爷爷,可是爷爷怎么也不醒过来,不管我喊破喉咙,爷爷就是醒不过来。“砰……”门被推开了,蕾、雪、萧风等人一同跑了进来。“没事吧,语焉”萧风关心的走过来。爷爷的死,最好的死党居然为了萧风甚至放弃生命,这一切的一切语嫣最后又是如何作出选择,又如何决定她以后的生活呢?
  • 桃花小姐

    桃花小姐

    别人笑我桃花癫我笑别人看不穿。桃花小姐觉得她像唐伯虎一样孤独又智慧,要想成功,必先发疯。七年追一个男人又怎样,七年的追逐如果能换来一世的桃花盛开。那么,这是令人陶醉的七年。桃花小姐说:叶知秋,你把我关在爱的牢笼里,有期徒刑七年。叶知秋说:桃花,你更狠,我被你终身监禁。桃花七谢七开,爱情不败。莎士比亚说,女人啊,你是宇宙的精华。桃花小姐说,我是精华我怕谁?
  • 特种强兵

    特种强兵

    作为清秀佳人里唯一的男性职工,叶晓峰表示压力很大。一个个出现在他面前的人间尤物,叶晓峰表示压力更大。妩媚的老板娘,冷艳的女总裁,性感的大姐大,……接踵而来。
  •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不会用魅力保卫权力 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一味地让员工适应自己/95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公私不分,亲此疏彼,安置心腹,暴眺如雷,不了解情况就对员工横加指责,跟下属“老死不相往来”,主管太老实等于没效率。老实的主管喜欢挑大梁,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他们事必躬亲、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他的员工却在悠闲地享受大好时光。主管太老实等于缺手腕。老实人往往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从来都是按常理出牌。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触犯的“天条”。员工在背后不称呼他们“铁面无私”,而是叫他们“老古董”。
  • 女人要懂心理学

    女人要懂心理学

    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发展潜力。如果你能认识自己的长处,并善用它,则可以为你的人生增值;倘若认识不到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竞争,那么你的人生则会贬值。认识自己还需要我们经常仔细地反省自己,不受外界环境的左右。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就是依靠经常的自我反省和思考,来了解自己的本性及其变化。
  • 奶业产业化生产与经营

    奶业产业化生产与经营

    本书从全国奶业的产业化现状和发展方向、奶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等宏观方面,到乳制品质量认证、奶牛标准化生产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经营管理等微观层面,对奶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 绝世天辰

    绝世天辰

    命运之路,是否平坦?你是否坚定,是否能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命运啊,你究竟是什么?张玄,一个半精灵如何崛起成为一世强者?他的父亲到底是谁?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他的父亲离开了他?又是谁策划了这一切,这一场场阴谋究竟是为了什么?=敬请关注=绝世天辰,一切都会为您揭晓。
  • 踏天之途

    踏天之途

    生不逢时,家族落魄。凭己之力,力挽狂澜。从此踏上踏天之途,天,天,又算个什么东西,也将从此在我脚下,被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