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6100000011

第11章 乡情记忆(5)

小时候,我很少在有电影的晚上按时吃饭。往往是看完电影回到家,才揭起锅盖,把妈妈坐在锅底、尚有余温的两碗饭给报销了。然后,带着两眼窝瞌睡钻进暖暖的被窝,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如果电影好看,还则罢了,如果不好看,加之冬天又冷又饿又瞌睡,也会后悔不该去受这份洋罪。可是,哪一回真的没有去看电影了,那才真叫后悔呢。老电影进村常常是在大白天,要么由村子里的人去抬,如果便利,则用架子车拉了来。一不留神,当天阳子和堪才子这两位放映员熟悉的脸突然撞到眼前时,心会随之狂跳起来,“今晚有电影”的声音便此起彼伏。于是,课也无心上了,作业也潦草了事,放学了也不回家,直到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的乒乓球台前把太阳消磨下山、电影看完为止。那时候,天阳子和堪才子是最受人们特别是孩子们欢迎的人,看到他们,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拥上前,同他们打招呼,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多年以后,天阳子和堪才子早已放下了电影放映事业,我也有很多年没有见过他们了,但那亲切的面孔、甚至穿着,仍然那样清晰、那样逼真地映在我的心田。因了他们白天可以睡觉、清闲,晚上可以过足电影瘾的职业,还因为当个放映员,给哪个村子演,演什么,都有了不起的权力。这不,因了天阳子是刘河村女婿,因此,刘河这个大庄口,看电影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次,去刘河走亲戚,当晚就看了《孔雀公主》,要不是有这么便当的关系,哪里有如此凑巧的事儿?于是,我便有了向他们看齐、长大了也当一个电影放映员的理想。虽说这是我那时的小小心事,也终究没有干上放电影这一行,但时至今日,一想起放映员这个职业,心里仍然有暖流在荡。

追电影,是那时的家常便饭。不管十里、二十里,只要听到哪里有电影,必定要约上几个伙伴,急急慌慌地去,风风火火地回。你看,漆黑的山梁上手电的光束忽闪忽闪的,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又向天空刺去。“噢”“啊”的吆喝声和对答声,划破冷寂的夜空,更增添了时空的辽远与空旷。等到快要接近目的地、那熟悉的灯光在天空映出一片白亮时,心里说声“天宗神,已经演开了!”便撒开脚丫子,向银幕冲去。这时,只嫌腿脚太慢,只狠身不长翅。对电影的内容从不挑剔,战斗片,戏曲片,故事片,武打片,动画片,村村必追,片片必看。当然了,最爱的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战斗片,当银幕上“八一”两个大字放射着万道光芒,扑入眼帘的时候,现场几乎同时响着一个兴奋的声音:“打仗的!”有些重复看了不知多少遍,故事情节烂熟于胸,就连人物对话都能一字不差得接上口,即便如此,仍然兴致如初。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少林寺》《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鸡毛信》《红孩子》《闪闪的红星》《智取华山》《大渡河》《地道战》等等,更是从王家堡子看起,跟上电影转场,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连着看,直看到樊家沟,天亮为止。一夜能看四五场。看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村子里到处可听到那一声高亢洪亮、振聋发聩的断喝“妖怪——”,以及“猪爹爹”、“猪爷爷”的叫声。

一次,我和大哥、弟弟在河湾玉米地里掮玉米秆,大哥已经返回了,还不见我和弟弟的面,等到地头一看,我和弟弟正在用玉米秆当金箍棒,学着悟空手搭凉篷、降妖除怪呢;看了《少林寺》,则随处可见在墙根练习倒立、劈叉的身影,随处可听在树上练习指功的“噼噼”声;看了《红色娘子军》,村头便有芭蕾高蹈;而看了《三滴血》,“虎口缘”便唱响云霄……追得次数多了,也有轻信谎言而上当受骗的。

一次,听人说朱家峡有电影,且是《吉鸿昌》,便去了。谁知站在峡顶上,一眼看下去,朱家峡黑不见底,静悄悄没有一点声音。有胆大的,对着峡谷喝问:“有电影没?”回答他的,只有从谷底升上来的呼呼风声。第二天,有人问昨晚看的啥电影,我们的回答是:“《看不见的战线》!”

记得奶奶曾说过,她小时候看的电影是无声的,因不懂电影是咋回事而闹了笑话。银幕上正放着战士们上战场前吃肉的镜头,只见一块块硕大的羊骨头,被战士们大啃了几下,便连骨带肉丢在了地上。奶奶分明看到那上面的肉还很多,弃之实在可惜。便等电影散场,来到挂银幕的地方,一边用手乱摸,一边自言自语:“明明看到丢在了这里!没有来狗嘛,那些肉骨头咋就不见了呢?”我们看的电影,当然要比奶奶那时的先进多了,不仅有宽银幕的,而且有立体的,透过特制的眼镜,看到电影中的人物一个个如在眼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像《靓女阿萍》《快乐的动物园》《枪手哈特》,就是当时的典型。而且也不像奶奶那样,把电影中的画面当真。虽然如此,老电影的情节总是那样让人持久萦怀,放心不下。在杨家嘴看《红楼梦》,当看到贾政鞭笞宝玉时,禁不住为宝玉而流泪;去樊家沟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路上,因为撵着听石头子讲梁祝的故事而把他的鞋后跟踏破了。返回时,天空阴云密布,电光闪闪,雷声阵阵,梁山伯开裂的坟墓便像高悬天空,神秘而揪心;看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孩子们互相推诿着,都不愿扮演鸠山和坐山雕,李玉和和杨子荣是争演的对象;倒是看了《三滴血》却个个要扮演晋信书,在孩子们看来,晋信书那拿腔载调、貌似强大的样子要滑稽有趣得多;因了晚上要看《南征北战》而忘乎所以,竟和几个同学站在学校修教室的檐板上,闪呀闪呀,“咔嚓”一声,檐板一分为二。跑回家正在放木料的房间挑拣能顶赔的木椽,被父亲闻知,一顿追撵。要不是我甩掉趿不住的鞋,精脚在水渠边上一左一右地跑,恐怕早被同样甩掉鞋狂追的父亲抓住,免不了饱受皮肉之苦。而晚上在没有修起的教室后墙上放映的《南征北战》,却因一伤兵的拐棍捣出了电影外的故事。只见那个伤兵一跳一跳的,拐棍往地上一拄的同时,磨电机“滋嗡”一声便没电了,我们以为是那个伤兵一拐棍捣坏的……

在农村看老电影,最好是在野外,找一处开阔地,拴上银幕,便有了那种独特的情趣。至于被学校包场,用黑帘子蒙住窗口,在大教室里放映,空气很闷,还伴有汗与尿的气味,丝毫找不到野外开阔、通畅的感觉,只是被学校包了的,孩子们便有一种优越感罢了。曾经以这种方式,看过《审椅子》《霓虹灯下的哨兵》《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电影院,则又是另一种味道,似乎要高雅一些。相对于野外看老电影,现在的人们坐在家里看电影频道或上因特网,那情致就差得太远了。

我自从离开村子到外面工作,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在野外看过老电影了!

2009.05.28

过年,最忆是儿时

儿时的乡下,一进入腊月,辛苦了一年的村庄,便终于卸下了往日的繁忙,脚步开始变得舒缓而散漫。农家院子里,随处可见出出进进的人们。等吃了腊月八的糊心饭,乡下的年味就渐渐浓了起来。

这个季节,尽管地里的农事已完,但对于农家来说,似乎一年中并没有真正过几天清闲的日子,越是接近年关,他们的活计越是成堆。腊月的日子像流水,“哗哗哗哗”的,眼看着年关将至,大人们的心里很是着急。家乡童谣:“娃娃轻着过年哩,老汉急得胡旋哩,老婆子拄着棍棍借盐哩。”过年,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能吃三天白面饭,能分到几颗洋糖、几枚鞭炮,如果运气好的话,能得到一两件衣物,那这个年就算很丰盛了。除此外,更重要的就是可以不干家务活,非常自由地疯玩几天。当然,目前还不到我们轻狂的时候,做家务那是逃避不了的。

说是做家务,无非就是陪着妈妈沓破布、拣黑豆菜、推磨等,因为外面已经显出热闹的迹象了,所以事情做得很潦草。比如沓破布,活儿轻省是轻省,而且是围着个大蒲篮坐在热炕上,但面对一堆毫无生气的破布片、一碗黏黏糊糊的面粘,重复做着没有丝毫惊喜的单调动作,加之妈妈一边沓破布,一边哼哼着谁也听不清,但却很土的歌谣,我们便做得很没精神,一个个呵欠连连。至于拣黑豆菜,那几乎是家常便饭。在平时,这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可在年根底下,就大不一样。锣鼓已经很响地召唤了,“咚咚锵锵”的声音直往耳朵里钻,心急得跟“旋黄旋割”似的,哪里还有心思拣豆芽菜?那一盆子黑豆芽,此时也正朝着我们挤眉弄眼呢。趁妈妈不注意,赶紧把拣过的和没拣的和在一起,搅匀,说声“拣完了”,已不见了踪影。

还有推磨,听着妈妈给的粮食数,心里顿感玩耍无期。其实,孩子们也明白,不抓紧把过年的面推下,要想让大人给自己放假,那是连门儿也没有。晓得了这一点,心就自觉地收起来,一升连一升,黑明昼夜地推,想早一天完成任务,早一天卸磨去玩。所以,腊月里有一段时间,我们是在磨房里度过的。好在推磨可以轮流进行,有推的,有缓的,也就不显得累。推上一段时间,我们便放下磨担,跑到院子里。

如果是雪天,便捏雪疙瘩,叫做“雪馒头”的,一边吃一边推,很是得意。如果天晴了,院里的阳光正好,地上的积雪开始融化,房檐上吊着的冰凌棒也滴滴答答滴着水,那水跳下来,在滴檐水窝儿里溅起一朵朵的浪花,把台子根底洇湿了一大片。

这个时候,我们便用填炕用的推耙去捣冰凌棒。冰凌棒直落下来,“啪——”摔成几截,拾起来,看都不看一眼,就径直送到嘴里,“扑滋滋”地吸着,似乎比城里孩子吃的冰激凌味道还要好——当然,从来也没有人提起过世上还有什么冰激凌,听都没听过,也就无从知道冰激凌长什么样儿了。除了推磨,还要跟着爸爸去大场里的碾子上碾米。在农人眼里,米是奢侈品,平时很少吃,只是到了过年,才碾小米熬米汤。碾米和推磨从形式上并没有两样,只是碾米要费工得多。碾子比磨子重,推起来费力不说,单就碾米,还要把出了碾道的谷子一遍又一遍地扫进去,让碾子翻来覆去地碾。碾米讲究时机,时间不能长也不能短。长了,米碾烂了;短了,谷糠退不净。至于啥是个时机,自然有大人们掌握,孩子们根本不用去操这一份闲心,只需用劲把碾子推着滚起来就行。碾米费劲是费劲,但我们还是乐意去做。因为队上的碾盘,一般都盘在大场北面的某一个角儿上,北面也就是阳面,阳光流泻着,暖融融的,冻了一冬的孩子们,在这避风的场角上劳作,权当是在阳屲里晒暖暖呢,有什么不情愿的?加之,大场里人多,不单调。你看,大场北墙根一带,东倒西歪地躺着几个老汉,眼睛眯成了缝,似乎睡着了,但他们的嘴里仍然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家长里短,时不时地和谁“抬着杠”,惹得大人孩子一阵哄笑;西侧的场院上,给队上看牲口的老者,正在用推耙搅晒填炕的牛粪,大场的上空,便弥漫着牛粪浓浓的、独特的气味。在生产队,大圈饲养员的炕,永远是焦热焦热的,也永远人气最旺,人们出出进进,从没有个断的时候。要么,横七竖八地睡觉,要么,团在一起掀牛九。所有这些,在孩子们的眼里,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比较特殊,不仅因为是小年,家家要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送灶神爷上天言事,而且在这一天,农家要搞一年中最为隆重的清扫。吃过早饭,男女老少齐动员,上房、偏房、厨房,所有的东东西西、坛坛罐罐,该苫的苫,该挪的挪,该腾的腾。不一会儿的工夫,大大小小的家当,乱七八糟地摆了一院。孩子们对扫房并不感兴趣,那些平时很少动过的家当,经过一年春夏秋冬,上面已是陈垢满身,特别是挂在墙上的那几个相镜,背面背了厚厚一层灰土,厨房里坛坛罐罐上尽是油渍,很不容易擦洗干净。日之夕矣,气温开始下降,手也僵了,脚也麻了,腰硬得直不起来。要不是偶尔发现不知丢在哪里的铅笔又出世了,久无音信的旋笔刀又回来了,找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找到的玩具也见面了,大人藏在箱子底的一个小玩意儿,趁别人不注意,悄悄装进自己的衣兜了,这扫房也就确凿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但杀猪则不同,不仅因为年有了猪肉而理所当然变得令人神往,而且,也许此后更长一段时间里,端起的饭碗里会时不时地飘荡着几星油花,也许偶尔还可以在洋芋菜里见到夹杂其间的一二肉片或“油补腩”,使家里的饭食变得不再让人生厌。杀了猪的当晚,照例要尝新肉。家家来一位代表,大家坐在一起,放开肚皮吃一顿炒肉菜,话一话农家的新鲜事和难肠事,平时清冷的农家小院,便蒸腾着少有的热闹之气。名谓尝鲜,无非是洋芋、萝卜、包菜之类,加上肉片而已,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农家特色。那种味道,我是至今再也没有遇到过。村东头的大爷爷、大奶奶老两口儿,腿脚不灵便,来不了,妈妈便叫我把菜送过去。当我端着高高的一碗菜出现在大爷家院子里时,大奶奶便连声地说着:“我的蛮儿!我的蛮儿!”

同类推荐
  • 对错都是为了爱

    对错都是为了爱

    我们争执对错,计算平衡,纠结胜负……却常常忘记了,彼此爱着,才是最重要的事。30多个故事,30多种不同的人生,30多次直面爱与生命的本质后才得到的透彻感动。在这本书里,历尽世事的刘墉不再传授如何披着铠甲识破假丑恶,反而用一双慧眼和一颗柔软的心,来帮我们认识被淹没在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爱的面目。明明可以有更“精明”的选择,却义无反顾地选了“愚蠢”的那一项;明明爱本身一点也不公平,却从未想过舍弃;明明在心里深爱了一辈子,却无法说出一句简单的“我爱你”……
  • 石嘴山市文学作品集:小说卷

    石嘴山市文学作品集:小说卷

    50年来,石嘴山市的经济文化不断地繁荣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个新型工业化山水园林城市迅速崛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石嘴山市的文学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门类到多门类共同发展繁荣的光荣历程。
  •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是人文科学中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的名称,是上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传入的。因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的文学活动,有人提议将它改称为文学学,但这三个字中却有两个相重,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也有人沿袭古代文论用语,称之为诗学,但在现代人的心目中,诗学已不是文学理论的同义词,而是指专门研究诗歌的学问,容易引起误解,所以人们仍称它为文艺学。何况,文学和艺术原是相通的,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规律,所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冶,即此之谓也,因此,研究文学现象的文艺学,同时也必然包含许多艺术学原理。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大学生风花雪月之男孩心事

    大学生风花雪月之男孩心事

    雪花飘零时,爱情,曾与我擦肩而过。风景这边独好,梦到深处却成空,美丽的初恋在缘聚缘散之中变成往事……
热门推荐
  •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法律合规要求,妥善处理个人信息

    本书是德勤企业风险丛书的第六辑,主要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最前沿话题。内容包括如何通过数据丢失防护系统应对日益严格的信息保护法规及监管要求;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及监管要求;个人资料保护制度建置;隐私保护的企业现状和合规挑战;管理数据隐私的利器——身份和访问管理;个人资料泄漏调查经验;企业敏感数据保护之道;银行信息科技安全风险管理探讨,等等。本书可为企业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最佳实践。
  • 宇宙之窗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宇宙之窗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宇宙天地和自然世界真是丰富多彩、纷繁庞杂,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奥秘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奥秘。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奥秘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奥秘现象,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正如达尔文所说:“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越多,这种奇妙对于我们就更加不可思议。”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古文尚书通论辑本 礼记通论辑本

    古文尚书通论辑本 礼记通论辑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钱塘先贤传赞

    钱塘先贤传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若在云上

    若在云上

    白若依一直觉得陆昀衔这人满满的反差萌,有大大的违和感。作为大明星时星光熠熠的他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宅男一枚,有着自己的小女朋友,过着自己慵懒还绅士的小日子,好不令人羡慕!
  • 魔都诡话

    魔都诡话

    逝去的灵魂,面对活着的恋人,何所是从?家庭的压力,遭遇内心的自由,如何抉择?感情的执着,碰撞欲念的放纵,投身何处?徘徊于生与死的界线,辗转于爱与恨的边缘。得道与得情,成仙与成亲,这是个问题。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他们都是男人……
  • 萌妃驾到:病娇王爷你忙着

    萌妃驾到:病娇王爷你忙着

    穿越这种狗血的事就被她夏奚奚给撞上了!泥萌,不就是睡个觉么,怎么莫名其妙就穿越了,算了算了,既来之则安之,看我在古代混他个风水水气,亲娘死了?没事!亲爹不爱?无所谓!有个极品同父异母妹妹,管我屁事。安新辰你干嘛!某男淡淡撇一眼“看不出来么,带你回家啊”某女满头黑线
  • tfboys爱出发

    tfboys爱出发

    梦依依,梦莹兰和梦荏苒三姐妹发生了很多事,结果会是和tfboys在一起,还是顾凌涛,令狐逸和上官宇轩在一起?
  • 韩娱天下

    韩娱天下

    我也要小清新,不要重口味,目前打算单女主,刚开书,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太监....要太监你们就鞭尸吧
  •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开在窗玻璃上的花

    乔迁的小小说着力表现现实人物理想和精神世界,无论是写职场风云、农民工现状、乡村人物和生活琐事,都能描写得淋漓尽致,犹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乔迁的小小说构思精巧又不失生活常态,情节多变且不古怪离奇,情理之中还多见心灵震撼。每一篇又都带有浓浓的思想内涵,通过小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来表达对生活细微观察的所思所想,正如乔迁本人所说的,要力争把每一篇小小说都写成有意义的小说。如此的小小说写作理念,促使了他作品的成功与读者的认可。乔迁的小小说不高深,不做作,也不轻佻,不随意。就像我身边的同事、邻人、朋友,平常,自然,没有隔阂,碰面时内心还有点淡淡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