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26200000008

第8章 宋人关于“舍传求经、会通三传”的理论阐释与学术实践的理论阐释与学术实践(2)

第一,经传有矛盾时,信经弃传或者说“援经击传”。如孙复解庄公七年“秋,大水,无麦苗”曰:“水不润下,麦与禾黍之苗同时而死,故曰‘无麦苗’,非谓一灾不书,伤及二谷乃书也。案:伤一谷亦书,定元年冬十月陨霜杀菽是也。此圣人指其所灾而实录尔。”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卷三,《通志堂经解》本。 “一灾不书”是《公羊》之语,孙复以定公元年经文与之相矛盾处对之进行驳斥,是标准的“援经击传”。承孙复所开之风气,刘敞、叶梦得、家铉翁等人对杜预注《左传》所言的“经误”都作了明确批驳。如《左传》有庄公六年“冬齐人来归卫俘”的经文,而传文为“冬齐人来归卫宝”,杜预言“《公羊》《谷梁》经传皆言‘卫宝’,此传亦言宝,唯此经言俘,疑经误”,叶梦得批判曰:

经言“卫俘”,传作“卫宝”,《公羊》《谷梁》亦作“卫宝”。《书》曰“俘厥宝玉”,则俘亦宝也。而《左氏》例“诸侯不相遗俘”,俘,囚也,则与宝为二义,故杜预遂疑经误。按:经书“齐侯来献戎捷”、“楚宜申来献捷”,传以捷为俘,则经盖以俘为宝,以捷为囚,当从经,不必改俘言宝也。叶梦得:《春秋左传谳》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杜预据《公羊》《谷梁》经传及《左传》之文对《左传》的经文表示怀疑,是合乎情理的,孔颖达作疏时就根据“保”的古文字形“”与“俘”相似而认为“俘”为“保”字之误,而“保”与“宝”古通用。应该说,孔氏的结论是正确的,清人赵坦例举了多条证据证明“保”与“宝”相通详见赵坦:《春秋异文笺》卷三,《皇清经解》本。叶氏对杜预与孔颖达所言理由视而不见,对《左传》之例进行批驳,强调经、传在“俘”、“囚”问题上的差别,从而得出“当从经,不必改俘言宝也”的结论。叶氏这一结论的得出非常武断。他忽略了《公羊》《谷梁》经文为“卫宝”的事实,按其结论,正确的经文当是“卫俘”,《公羊》《谷梁》的经文为误,但他没有对此作出说明。如果按他所言“经盖以俘为宝”,则用“宝”与“俘”是一样的,《公羊》《谷梁》经文不误,《左传》传文亦不误,也就用不着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了。由此可见,宋人一味强调尊经,有时也难免矫枉过正,流于穿凿,宋人自己对此已有所认识。晁公武就说:

大扺啖、赵以前学者,皆专门名家,苟有不通,宁言经误,其失也固陋;啖、赵以后学者,喜援经击传,其或未明,则凭私臆决,其失也穿凿。均之失圣人之旨,而穿凿者之害为甚。晁公武着、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第二,虽不对三传之说进行驳斥,但对经文的解释常与三传不同,或者对三传都不以有何大义的经文大加阐发。如刘敞解庄公九年“夏,公伐齐,纳纠(“纠”,《左传》作“子纠”)曰:

此子纠也,何以不曰子?讳也。曷为讳?襄公之子也。父母之仇,弗与共天下;昆弟之仇,弗与共国;君之雠视父母,师友之雠视昆弟。然则其言纳何?纳子纠,宜也;公纳之,不宜也。或问于孔子曰:“以德报怨,何如?”孔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刘敞:《春秋传》卷三,《通志堂经解》本。

《左传》对此没有任何解说,只是记载齐公子小白已经先由莒国入齐即位。对齐公子纠称“纠”,《公羊传》认为君前臣名,当时身为臣子的齐公子纠相对于鲁庄公必须以名为称。刘敞认为《春秋》书“纠”,是为了隐讳齐公子纠是鲁庄公杀父雠人齐襄公之子的事实,为鲁庄公帮助杀父雠人之子而讳。再者,《公羊传》认为经文书“伐”又书“纳”,是为了说明即使鲁庄公采取军事行动也无法使齐公子纠入齐即位为君,即“伐而言纳者,犹不能纳也”;《谷梁传》则认为“当可纳而不纳,齐变而后伐”,是讥鲁庄公没有掌握好护送齐公子纠入齐的时机;而刘敞认为经文书“纳”,是孔子对鲁庄公“以德报怨”的讥刺。由上分析可知,刘敞的解释与三传全然不同对刘敞此条经文的解释,主要采用了冯晓庭《宋人刘敞的经学述论》(台湾东吴大学博士论文,2000年)之说,详见该论文第136~138页。襄公二十一年“晋栾盈出奔楚”,《公羊》《谷梁》均无解,说明它们认为当中没有什么微言大义,《左传》只是详细记载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及过程,刘敞却从中阐发出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云“道莫难于治天下,而天下之治在国,国之治在家,家之治在身。身不治,国、家不可得治也”刘敞:《春秋意林》卷下,《通志堂经解》本。

再如文公元年“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左传》只详记其事,《公》《谷》二传都认为经书会葬合于礼,但赵鹏飞认为书会葬为“非礼”之行为,曰:“诸侯五月而葬,僖公之薨至是三月,而王使叔服来会葬,非礼也。非天子不制度,不考文,而天子自失之,非所以示制。”赵鹏飞:《春秋经筌》卷八,《通志堂经解》本。又如昭公二十二年“王子猛卒”,三传都没有涉及建储之事,黄仲炎却发挥出人君当重视建储之事,早立储君,早选贤臣辅佐,以避免自己身亡之后大臣们各以私意立君而引起祸乱的道理来黄仲炎:《春秋通说》卷一一,《通志堂经解》本。

二、会通三传

任何一门学问的发展都离不开已有的成果,完全自创是不可能的。三传是最早诠释《春秋》的著作,故解《春秋》经也不可能完全置三传及其注疏不用。所以,宋人主“舍传求经”,但并不能弃三传不用,而是破除三传壁垒,会通三传,根据自己解经的需要,对三传的合理处加以吸收。

在思想认识上,宋人对三传之失多有指责,但也充分肯定了三传的可用之处。欧阳修曰:“夫传之于经勤矣,其述经之事,时有赖其详焉,至其失,传则不胜其戾也。其述经之意,亦时有得焉,及其失也,欲大圣人而反小之,欲尊经而反卑之。取其详而得者,废其失者,可也;嘉其尊大之心,可也;信其卑小之说,不可也。”欧阳修:《居士集》卷一八《春秋或问》,《欧阳修全集》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他认为三传虽有失,但在述事、述意方面都有可取之处。王皙则以“有瑕之玉”比喻三传,主张弃瑕而用玉,用其合理之处。曰:

左氏……又有广录杂乱不实之语,混合其间,固当裁取其文以通经义,如玉之有瑕,但弃瑕而用玉,不可并弃其玉也。二传亦然,其大义虽失,内有数句可用者,亦裁而用之,以遵君子宏通之义。王皙:《春秋皇纲论》卷五《传释异同》,《通志堂经解》本。

李纲则认为经为本,传为枝叶,经必待传而通,“弃传而观经,则是去甘石之书而窥天也”;对三家传注“异同不合之说”,学《春秋》者“宜精思深考,揆之以道,索之以理,取其是而去其非”李纲:《梁溪集》卷一六三《书襄陵春秋集传后》,《李纲全集》本,长沙:岳麓书社,2004。许翰针对有学者只重《左传》的行为也“道三《传》不可偏废”许翰:《襄陵文集》卷一○《答李格朝奉论春秋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叶梦得承“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的说法,曰“夫《春秋》者史也,所以作《春秋》者经也。故可与通天下曰事,不可与通天下曰义”,将《春秋》分成了“事”与“义”两个方面。他认为三传因各有所偏,故都不能尽得《春秋》大旨,“《左氏》传事不传义,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以不知经故也。《公羊》《谷梁》传义不传事,是以详于经,而义未必当,以不知史故也”,因此他作《春秋传》“乃酌三家,求史与经,试尝为之言,以俟后之君子而择其中”叶梦得:《春秋传序》,载《石林先生春秋传》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在学术实践上,宋人会通三传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经文兼采三传。汉唐时期,三传间壁垒森严,经文的差异是三传各自的标签,不可能相互混用。啖、赵、陆打破三传壁垒,根据解经的需要,首开混用经文之端,至宋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作法。孙复、刘敞、程颐、孙觉、崔子方、胡安国、叶梦得、李明复、黄仲炎、家铉翁等人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兼采三传经文。由于是按需取用,“各家自三传中所采的经文并不尽相同”汪嘉玲:《胡安国〈春秋传〉研究》,第56页,东吴大学硕士论文,1998。

第二,注文兼采三传之说。对应经文上的三传兼采,宋人在为《春秋》作注时,视解经需要三传兼采,不做任何说明,也无任何规律可循。下面以刘敞《春秋传》为例,对此作一说明。

隐公五年“春,公观鱼于棠”(“观”,《左传》作“矢”),刘敞解释为:

何以书?讥。何讥尔?观鱼非事也。隐公将观鱼,公子彄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者,纳民于轨物者也,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非此二者,谓之乱政。故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出而治兵,入而振旅,以考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而已矣。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君所不及焉。”隐公弗听。棠者何?齐上之邑也。刘敞:《春秋传》卷一,《通志堂经解》本。

这段训解对“棠”的解说以及认为《春秋》书“公观(矢)鱼于棠”是为了讥刺鲁隐公,与《公羊传》一致。“观鱼非事”的说法,则与《谷梁传》“常事曰视、非常曰观”、“公观之,非正也”等见解如出一辙。所陈述的公子彄(臧僖伯)的劝谏之辞,则是删裁撷取自《左传》的记载。刘敞《春秋传》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此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四库馆臣便言刘敞《春秋传》“不尽从传,亦不尽废传”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六《春秋传》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仔细分析刘敞对三传的采用,可发现一个特点,即《左传》一般取所记之事,取“释义”处很少,而对《公羊》《谷梁》则多取义。

刘敞是宋代开风气之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开创的这种会通三传的解经模式为宋代大多数《春秋》学者沿用,成为理所当然的解经之法。苏辙着《春秋集解》便以《左氏》为主,参以公、谷、啖、赵诸人之说苏辙:《春秋集解引》,载《春秋集解》卷首,《三苏全书》本,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朱长文着《春秋通志》“兼取三传而折衷其是,旁考啖、赵、陆淳诸家之义,而推演明复之言,颇系之以自得之说”朱长文:《乐圃余稿》卷七《春秋通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胡安国《春秋传》也“事按《左氏》,义取《公》《谷》之精者,采孟子、庄周、董仲舒、王通、邵尧夫、程明道、张横渠、程正叔之说以润色之”晁公武着、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取三传合理之处。吕祖谦撰《春秋集解》,“博考三传以来至宋儒诸说,摭其合于经者撮要编之”朱彝尊:《经义考》卷一八七引张萱语,北京:中华书局,1998。陈傅良着《春秋后传》,“通二传于《左氏》,以其所书,证其所不书,庶几善求笔削之旨”赵汸:《春秋左氏传补注序》,载《春秋左氏传补注》卷首,《通志堂经解》本。张洽《春秋集注》“凡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与汉唐以来诸儒之议论,莫不考核研究,会其异同,而参其中否”张洽:《缴春秋集传等申临江军使衙状》,载《春秋集注》卷首,《通志堂经解》本。程公说着《春秋分记》,“推《春秋》旨义,即《左氏传》分而记焉,事虽因于《左氏》,而义皆本诸圣经,又旁采《公》《谷》及诸子之说精且要者附正其下”程公说:《春秋分记序》,载《春秋分记》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家铉翁着《春秋集传详说》,“取三传之能得圣人意者,列之篇端,传有不能尽,兼采诸儒之说,诸儒所未及者,然后述其鄙见,不敢因人之所长又从而毁之也”家铉翁:《春秋集传详说》卷首《纲领》,《通志堂经解》本。“三传之是者取焉,否则参稽众说而求其是”家铉翁:《读春秋序》,载《春秋集传详说》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总之,宋人承中唐啖、赵、陆之风,在思想认识与学术实践上都体现了“舍传求经、会通三传”的特点,使啖、赵、陆时代的“异说”变成了宋代的主流学说,《春秋》宋学最终取代了《春秋》汉学。

同类推荐
  •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徐志摩情书:致陆小曼

    本书所收徐志摩情书主要采自《爱眉小札》,但也收录了《爱眉小札》未曾辑录的部分情书。相信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充满激情、充满睿智的徐志摩。
  • 四十年半人马

    四十年半人马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1970年以来创作的部分散文作品,作者所思所感,或为乡情乡恋、思乡忆旧、亲情恋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审视、对生命的感悟,反映了作者40年散文创作从青涩少年的激情澎拜,经创作中的意识转折,再到自我散文风格确立的创作轨迹,写作风格独树一帜,既有阳刚之气,且有温情如玉,恰如台湾当代文学评论家张瑞芬所言:“雄浑又忧郁,阳刚却唯美,结合了阴柔本体与对粗犷的向幕,如希腊神话中集阴阳二体于一身的半人马。”
  • 心灵甘泉:沙与沫

    心灵甘泉:沙与沫

    沙与沫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诗文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
热门推荐
  • 地狱之旅遇见冥王

    地狱之旅遇见冥王

    厚,她真是有够倒霉的!在楼梯口不小心跌到暗恋已久的男神怀中,竟然流鼻血了。囧的是,她晕血,看见血后,两眼一翻,从楼梯口跌了下去,就这样一命呜呼了。死后来到了传说中的冥界——地狱。被牛头马面抓着压往冥殿,她以尿急为由,骗过牛头马面,趁机开溜了。误闯了冥王的寝宫,见到了传说中的冥王,却没想到冥王会如此的年轻俊美,她看呆了。“大胆小鬼,竟敢擅自闯入本王的宫殿,不要命了吗?不怕本王将你打入十八层地狱?”冥王的一句话让她对他的印象彻底改观。冥王就了不起啊!我生前已经够倒霉的了,没想到死后还要受冥王的鸟气。死的憋屈的她不由爆发了,对着冥王破口大骂。哼!不好好整整你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老娘名字就倒过来写。
  • 绝世腹黑王妃

    绝世腹黑王妃

    她一方面是商业界的天才,另一方面是杀手又是一名医生。,被亲人杀害。在另一个国度,她是上官府里不受宠的四小姐上官子涵,她胆怯懦弱,常被人欺,当她变成她,她该怎么办?当她遇到他会发生什么火花呢?
  • 每天学点实用投资学(MBook随身读)

    每天学点实用投资学(MBook随身读)

    富人越来越富有,而穷人越来越贫穷,原因在于他们的观念不同。富人 将钱拿去投资,继而生出更多的钱米,而穷人只会把钱拿去存人银行。其实,只要掌握必要的经济知识和常规的投资理财规则,进行谨慎而明 智的投资理财,你会发现普通人也有资可投,有财可理。本书通过通俗有趣的故事,帮助你改变旧有的投资 观念,让你轻松获取最全面的投资知识,最实用的创富技巧,带你走上一条 崭新的创富之路。本书由聂小晴编著。
  • 五木经

    五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消失的神迹

    消失的神迹

    21世纪,科学的普及如同花开满地,繁荣的人类文明下,人们普遍失去对神灵的敬畏和信仰。就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最后一位神灵缓缓苏醒,带着失去记忆的迷茫和困惑,慢慢走入这喧嚣的凡尘俗世。
  • 佛说蚁喻经

    佛说蚁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耀眼的巨星

    耀眼的巨星

    韩阳感觉现在自己身子轻飘飘的,但是头又似乎是很重,和身上轻飘飘的感觉是极不相称,自己好像处在一条极长的地下隧道一样,前面有着一篓光明。但是向前走了很久却始终走不到尽头。突然好像在自己的后面传来了一声声焦急的呼喊,虽然听不明白叫的是什么,但是总是感觉十分的亲切,韩阳此时十分的为难,在前方光明的出口马上就要走到了,但是后面的呼喊似乎有着一种魔力,让自己不由自主想回头!......看到医生的表情,中年妇人一把扯开扶着自己的中年男人,趴在‘韩阳’的身边,握着‘韩阳’病态的手心,呜咽地呼唤道:“诚俊,醒醒,诚俊,我是妈咪,诚俊…..”郑诚俊,一个开创了领先世界20年的流行音乐史,一步一步走向巅峰的超级流行巨星!有点暧昧,有点YY....请勿与现实挂钩!群号108509595
  • 霸情总裁替身妻

    霸情总裁替身妻

    如果你想和替身女友多呆会,多久都没关系,咱带着计算器。如果你想和替身女友演戏,替吻一次五十万,替身上床你滚蛋。如果你爱上了替身女友,行!拿你一辈子来换。慕容语儿的第一笔生意,就砸了,赔了身体,赔了感情,一塌糊涂,离去,似乎是最好的结局,可是他签字了么?
  •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十六小时的地球

    十六小时的地球

    阿弄,一个吊儿郎当的小混混,出了车祸变成植物人之后,却因祸得福,不仅获得了超级智慧,还在复苏之后收获了完美的爱情、亲情、友情,成为了巨型世界首富,受到了全人类的崇拜与热捧!本书通过了幻述阿弄故事的过程理性彰昭祖国未来的现代化走势。蕴含了一个新的宇宙观、地球观、人性观、生命观和文化观。是一部开智益慧的爱国主义科幻小说,值得一看、深究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