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26200000007

第7章 宋人关于“舍传求经、会通三传”的理论阐释与学术实践的理论阐释与学术实践(1)

张尚英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0YJC720060)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六《春秋集传纂例》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

中唐啖、赵、陆的《春秋》学引发了宋代整个经学的大变革,正如四库馆臣所言,啖、赵、陆“盖舍传求经,实导宋人之先路”。宋代《春秋》学直承其余脉向前发展,最终完成了《春秋》汉学到《春秋》宋学的过渡,确立了《春秋》宋学。宋人治《春秋》学,在对具体问题分析时采纳啖、赵、陆的观点未必很多,但对“舍传求经、会通三传”的基本原则,则是全面继承,并向前推进与深化。

一、舍传求经

宋人“舍传求经”是要舍弃汉唐学者通过诠释三传来理解《春秋》经义的方式,直接对《春秋》经本文进行阐发。宋人在思想认识与学术实践中都充分贯彻了“舍传求经”的主张。

在思想认识上,宋人批判汉唐学者“舍经从传”是“买椟还珠”。范浚曰:“《春秋》,圣人所以书王法也,辞严义密,世之学者皆病其难明,盖未尝详味乎经,而徒以三传乱之,则笔削之旨湮郁而不着。小儒陋生往往投编辍诵,漫不晓为何等语。甚者置经不问,顾取三传之说可喜者诵之,是所谓买椟还珠者也。……呜呼,先圣大经,不幸而为楚人之珠者,以三传浮辞为之椟也。”范浚:《范香溪文集》卷二《春秋论》,《四部丛刊》本。同时,宋人对“舍传求经”的理由作了阐发,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经是圣人所作,具有絶对的真理性,传注非圣人所作,不能尽得圣人之意,难免有各种失误。范仲淹曰:“圣人之为《春秋》也,因东鲁之文,追西周之制,褒贬大举,赏罚尽在。谨圣帝明皇之法,峻乱臣贼子之防。其间华衮贻荣,萧斧示辱,一字之下,百王不刊。游、夏既无补于前,公、谷盖有失于后。虽丘明之《传》颇多冰释,而素王之言尚或天远,不讲不议,其无津涯。”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卷六《说春秋序》,《四部丛刊》本。孙复也说:“专守左氏、公羊、谷梁、杜预、何休、范宁之说而求于《春秋》,吾未见其能尽于《春秋》者也。”孙复:《孙明复小集》卷二《寄范天章书(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欧阳修亦云:“孔子,圣人也,万世取信,一人而已。若公羊高、谷梁赤、左氏三子者,博学而多闻矣,其传不能无失者也。”欧阳修:《居士集》卷一八《春秋论(上)》,《欧阳修全集》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由此,在经传发生矛盾时,只能信《春秋》而不能信传,即刘敞所谓“学者莫如信《春秋》,则外物不能惑矣。《春秋》云甲,传云乙,传虽可信,勿信也。孰信哉?信《春秋》而已矣”刘敞:《春秋权衡》卷一,《通志堂经解》本。

第二,经本传末、经前传后,经可以不待传而自通。欧阳修曰“经不待传而通者十七八,因传而惑者十五六”欧阳修:《居士集》卷一八《春秋或问》,《欧阳修全集》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并分析先前学者舍经而求传的原因是“经简而直,传新而奇,简直无悦耳之言,而新奇多可喜之论,是以学者乐闻而易惑也”欧阳修:《居士集》卷一八《春秋论(上)》,《欧阳修全集》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刘敞也说“《春秋》之书要在无传而自通,非曲经以合传也”刘敞:《春秋权衡》卷一○,《通志堂经解》本。这是因为“传者出于经者也,而传非经之本也,今传与经违,是本末反矣,安得哉?”刘敞:《春秋权衡》卷七,《通志堂经解》本。崔子方则认为孔子作《春秋》之时,不知后世有传,故“所书之事与所以书之之意,是非成败、褒贬劝戒之说,具在夫万有八千言之间,虽无传者一言之辩,而《春秋》了可知也”,不待传而通。如果说《春秋》必待传者之说而后明,则“圣人之经徒为虚文而已”。因此他坚决主张舍传求经,曰:“今余非固薄三家之论,以为三家之论不去,则学者之疑不决,而圣人之经终不可复见。”崔子方:《春秋经解序》,载崔子方《春秋经解》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赵鹏飞完全采纳了崔氏的观点,云:

然世之说者,例以为无传则经不可晓。呜呼,圣人作经之初,岂意后世有三家者为之传邪?若三传不作,则经遂不可明邪?圣人寓王道以示万世,岂故为是不可晓之义以罔后世哉?顾学者不沉潜其意而务于速得、得其一家之学已为有余,而经之明不明不问也。愚尝谓学者当以无传明《春秋》,不可以有传求《春秋》。赵鹏飞:《春秋经筌序》,载《春秋经筌》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与欧、刘二人相比,崔、赵二人尽乎完全抛弃三传,“舍传求经”之意更为明显,但有“疑传”过勇之嫌,太过主观,违背了治《春秋》学应有之法。因为三传距离孔子作《春秋》的时代较近,所传当更为接近孔子的本意,治《春秋》离开三传是不可能的。正如四库馆臣所言:

夫三传去古未远,学有所受,其间经师衍说,渐失本意者,固亦有之。然必一举而刊除,则《春秋》所书之人,无以核其事;所书之事,无以核其人。即以开卷一两事论之。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其失在夫妇嫡庶之间,苟无传文,虽有穷理格物之儒,殚毕生之力,据经文而沈思之,不能知声子、仲子事也。郑伯克段于鄢,不言段为何人,其失在母子兄弟之际,苟无传文,虽有穷理格物之儒,殚毕生之力,据经文而沈思之,亦不能知为武姜子、庄公弟也。然则舍传言经,谈何容易。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七《春秋经筌》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

馆臣因为推尊汉学,对宋学往往持批判的态度,所论有不公允处,但就此而言,实是切中要害。实际上,崔、赵二人自己的著作也没有摆脱对三传的依赖。如崔子方解闵公元年“冬,齐仲孙来”云:“《传》谓公子庆父者是也。”崔子方:《春秋经解》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这里的《传》是指《公羊》,因为《公羊》对此条经文的解释是:“齐仲孙者何? 公子庆父也。”对“郑伯克段于鄢”的解释,赵氏有“郑伯不友,段不弟”之语,显然是从《左传》记事而来,否则仅凭经文,他“殚毕生之力”也无法作出这样的判断。

第三,治经为求“圣人之意”、“圣人之心”,后人虽距离孔子年代久远,但凭“古今情理相同”或“默识心通”之法亦可得之。经是圣人所作,自然是“圣人之意”、“圣人之心”的载体。因此治经以得“圣人之意”、“圣人之心”为目的。欧阳修曰“圣人之意皎然乎经,惟明者见之,不为他说蔽者见之也”欧阳修:《居士集》卷一八《春秋或问》,《欧阳修全集》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凡今治经者,莫不患圣人之意不明,而为诸儒以自出之说汩之也”欧阳修:《居士外集》卷二○《答徐无党第一书》,《欧阳修全集》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刘敞亦言:“得圣人之意者,虽有余说,勿听可也。不得其意,则牵于众说。牵于众说,而逆顺深浅,失义之中,是有功于众说,而非求合于圣人也。故吾求合于圣人,而不敢曲随于众说。”刘敞:《春秋权衡》卷二桓公四年“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条,《通志堂经解》本。程颢也认为“开元秘书言《春秋》者,盖七百余家矣。然圣人之法,得者至寡,至于弃经任传,杂以符纬,胶固不通,使圣人之心郁而不显”,故治《春秋》“要其归,以圣人之道公,不以己得他见而立异,故其所造也远,而所得也深”程颢、程颐:《河南程氏文集》卷二《南庙试策五道?第二道》,《二程集》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表明他认为治《春秋》者当以得圣人之法,使圣人之心明为任。朱长文述作《春秋通志》之旨亦曰:“使学者由之可以见圣人之道,如破荆榛而瞻门庭,披云雾而观日月也。”朱长文:《乐圃余稿》卷七《春秋通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距离圣人年代久远的后人何以能得圣人之意呢?宋人给出了两种解释:一种是古今情理相同,一种是“默识心通”。持古今情、理相同说的代表人物是崔子方,他说:

彼恶知古今虽异时,然情之归则一也;圣贤虽异用,然理之致则一也。合情与理,举而错诸天下之事无难矣。且尝谓圣人之辞至约也,然而不惧后之人惑者,何也?恃情与理以自托其言而传之于后世,后之贤者亦恃情与理而能知圣人于千百世之上而不疑,六经之传,由此道也。……故度当时之事以情,考圣人之言以理,情理之不违,然后辞可明而例可通也。崔子方:《春秋经解序》,载崔子方《春秋经解》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崔氏认为“情”、“理”是沟通圣人与后人的桥梁,圣人恃情与理托言于后世,后人亦恃情与理得圣人之意。此说承认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以此为圣人经典得以流传的原因,从人类理论思维的进步上来说是合理的。只是所言的“情”、“理”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人们的主观理解。在不同的时代,“情”与“理”自然有差异,以之作为解经的唯一依据,否定三传中的一些客观内容,显然有利于释经者的主观发挥。这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来讲,有利于为现实社会服务,但从阐释经典、理解真正的圣人之意来讲,难免流于主观臆断。如前引,啖、赵、陆已提出“以理是否相通”解经,但啖、赵、陆并没有对此作进一步的论述,崔氏则对其理由作了说明,并加了一个“情”。如果说“理”还有客观的成分,那么“情”的主观性则要强得多。这说明在“舍传求经”的问题上,宋人的主观随意性比啖、赵、陆更大。继承崔子方之说,叶适也言:“察其情,因其势,断之于理,而《春秋》之义始可得而言矣。”叶适:《水心别集》卷五《春秋》,《叶适集》本,北京:中华书局,1961。

“默识心通”实际是一种以修养功夫求《春秋》中所寓圣人之意的路子,反映了程朱理学对《春秋》学的渗透。“默识心通”的提出者是程颐,他说:“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心,非上智不能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也。”朱熹、吕祖谦编:《近思录》卷三,《朱子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上智之人才能于一事一义窥圣人之心,一般的人要学《春秋》,得圣人之微言用意,就必须“优游涵泳”,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赵鹏飞对此说得更为明确,曰:

故善学《春秋》者,当先平吾心,以经明经,而无惑于异端,则褒贬自见。……谓《春秋》无传之前,其旨安在,当默与心会矣。……固愿视经为的,以身为弓而心为矢,平心而射之,期必中于的。雁鹜翔于前,不眴也,三传纷纭之论,庸能乱吾心哉?庶有得于经,而无负圣人之志。盖《春秋》公天下之书,学者当以公天下之心求之。赵鹏飞:《春秋经筌序》,载《春秋经筌》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平吾心”、“默与心会”也就是程颐所言“优游涵泳,默识心通”。“以公天下之心求之”,表明平心所要去除的就是私心,而私心的去除也就是修养功夫。显然,“默识心通”得《春秋》之义是一种从“心”到“心”的过程,主观随意性是难以避免的。但在当时,赵氏这种主观随意的解经还被人称道为“善于原情,不为传注所拘”青阳梦炎:《春秋经筌序》,载《春秋经筌》卷首,《通志堂经解》本。正如赵伯雄所言,“这也是一代学术风气使然”赵伯雄:《春秋学史》,第558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在学术实践中,宋人“舍传求经”的主张得到了充分的贯彻,解经以通经为主,兹举数例证明之。

同类推荐
  •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出自艺术大师李叔同之手,他是著名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戏剧家,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造诣于一身,堪称全才。他的文字是美的代表。书中李叔同先生的诗文词赋、人生领悟,犹如洗涤心灵的净化剂,帮助我们洗去浮世铅华,释放生命本真。《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
  • 大帆船、利害攸关、女当家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大帆船、利害攸关、女当家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重返巴格达

    重返巴格达

    本书是唐师曾在海湾战争结束10年后,持私人护照自费重返制裁中的巴格达,只为追踪和记录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而长远的伤害。家庭分崩离析、生命灰飞烟灭、辐射贻害无穷……伊拉克由曾经的富裕、文明、稳定的国度转变为贫困、混乱、尊严扫地、大批失业、男盗女娼的社会。本书一以贯之唐师曾的英雄激情,他历陈战争伤害,真实记录国家的多舛遭遇与人民的悲惨命途,以警现世。本书累计销量近30万册。
  •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收入了庐隐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其中散文《月下的回忆》和《雷峰塔下》“似乎比她的小说更好”,《玫瑰的刺》也是“清丽可爱的”(茅盾语)。《海滨故人》写女性爱情的赤诚和破灭,写下了女性独立人格的执著追求。
  • 梦与智的旅程

    梦与智的旅程

    《梦与智的旅程》为《山无棱》《我最深爱的人》《寻常风月》等二十七篇短篇文字的合集,细腻展现了一位历尽情感和岁月洗礼的女性对生活、生命和人性的感悟。其中包涵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形式,细致呈现出了“文学与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立体感。
热门推荐
  • 极品女特工

    极品女特工

    扑街写手穿越成废柴特工,痴情小子化身超级侦探,遭逢乱世岂能置身事外?一个是极品暖男,一个是百变大咖,一个是放荡版的林妹妹,一个是懵懂型的纯二货孰是孰非亦真亦假无法选择——乱世佳人以身犯险,细菌工厂以情动人,谁将执子之手,将子拖走?
  • 寻妖途

    寻妖途

    妖魔、妖兽、妖仙、修仙、成神,寻一途。寻寻觅觅,迷雾总遮眼。可否看清道路?
  • 逆江山.蒹葭

    逆江山.蒹葭

    总有一天,你会遇到这样的一个人。他比春花灿烂比夏阳暖,待他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感激岁月所有的不公和残忍,你会忘却前尘往事的所有冰冷,你会知道,这一生如此多舛,不过是为了要遇见这样的一个人。两对cp,第一对是冷艳帝王vs身世悲惨的小姑娘,皇城卷。她为复仇顶替异母妹妹入宫服侍君王,本以为余生只有冰冷和孤独,却被君王温暖一世。北周皇帝艳华倾九州,一剑挽山河。他对她说,朕这辈子,只要你长平久安。第二对是桃花腹黑美人丞相vs美人龙,南楚卷。苏倾容:蒹葭,为留住你,我自废他江山,逆他乾坤,灭他气数。倘若有来生,我定等你再踏烟波月色而来。这辈子只写妖孽男……
  • 盛夏之约

    盛夏之约

    凌芳馨二十多岁的年纪,早已离开学校,她进入新的公司,默默无闻三年后,终于成立了一个女子组合,这一年,她正式在韩国出道。刚出道的她们,知名度很低,走在大街上都不会有人认识这几个人,但是凌芳馨相信自己,她始终觉得,自己终有一天会成为大明星……
  • 凌天剑尊

    凌天剑尊

    铸剑大师凌天铸剑五万把,功成一刻魂穿异世,附身卑贱剑奴之身,凝成万剑之体,身怀绝世火种,觉醒最强武魂,强势崛起,一路逆袭,坐拥众美,傲视九天!会炼器,能炼丹,懂音律,会做菜。麻麻说,出来混,必须啥都会!
  • 爱在角落

    爱在角落

    他让我帮他介绍女朋友,我爽快地答应了,可在我放下电话的一刹那,泪水模糊了双眼……
  • 傻子段二牛

    傻子段二牛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黑道小老婆

    黑道小老婆

    他出身豪门,二十有五,风姿绰约,家财万贯,集智慧与潇洒于一身,受无数美女追捧,却没想到会成为一个小奶娃的监护人!隔三岔五被老师请去喝茶聊天,而始作俑者却是脸皮厚的一点反悔之心都没有,照样给他惹是生非!他只是懒得管她,但并不代表她能为所欲为无下限!
  • 苏瑶是只鬼

    苏瑶是只鬼

    苏瑶是只鬼……然后有一天她遇到了一只大灰狼……文案:苏瑶:“狗咬你一口,你还能咬狗一口吗?”黎恪:“孤可以把狗杀了,泄愤!”苏瑶:“……”救名嘤嘤~~~~
  • 重生追星族:民国也疯狂

    重生追星族:民国也疯狂

    她是疯狂追星族,2012世界末日的心愿,将她带进了偶像饰演的民国电视剧中。烽火连天的战场,她甘愿与她同生共死。他是她的教官,忠于国军的上尉,冒死从敌人的毒气房里救出了已经没有脉搏的她,她竟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危机四伏的树林,他问她:“如果我们能活着出去,可以做我的女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