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26200000009

第9章 特点与思想:论程颐的《春秋》学(1)

葛焕礼

程颐(1033-1107),宋明理学的奠基者,在儒学的诸多领域(科目)内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春秋》学也不例外。他的《春秋》学说经弟子及南宋学者继承、发扬,成为南宋至明末主流《春秋》学的源头。近代以来,学术界多从哲学的角度阐释其思想学说,而他包括《春秋》学在内的经学成就,相对来说研究尚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今人对程颐学术思想的全面认知。本文在系统研读程颐《春秋》学著述的基础上,仅就其学说的主要特点和思想作梳理、总结,以期能够对此前的程颐思想研究有所补益。

一、尊王是霸

与北宋其他《春秋》学者一样,程颐的《春秋》解说中也有着显明的“尊王”思想。如他解隐公三年“三月庚戌,天王崩”条云:

崩,上坠之形。四海之内,皆当奔赴,鲁君不往,恶极罪大,不可胜诛,不书而自见也。

于此,《左传》解释平王崩之日期,《公羊传》解释“何以不书葬”和何以书“崩”,《谷梁传》解释书“崩”之义。《公》《谷》虽然从葬期礼制及书法上申明了天王之于诸侯和“民”的尊贵,但程颐另辟蹊径——从诸侯待王之礼制的角度,认为天王崩,“四海之内,皆当奔赴”,其推尊周王、维护周王朝中央集权体制的观念显然可见。

程颐的尊王思想,很多时候正体现在对周王朝中央集权体制的认可和维护上。再如他解隐公四年“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条时云:

诸侯之立,必受命于天子,当时虽不受命于天子,犹受命于先君。卫人以晋公子也,可以立,故立之,《春秋》所不与也。虽先君子孙,不由天子先君之命,不可立也,故去其公子。《河南程氏经说》卷四《春秋传》,《二程集》,第1093页。

于此,《公羊传》《谷梁传》皆以公子晋非“正”而不宜立为说,程颐却未瞩意于其身份是否合法,认为《春秋》“不与”的原因,在于他未受命于天子先君。所谓“诸侯之立,必受命于天子”,正显示出程颐即使面对春秋王纲解纽的现实,仍执着地以王朝集权体制之运行方式来评判《春秋》所涉世事。鉴于晚唐、五代皇权旁落、藩镇割据、列国分立所留给北宋士人的强烈的历史教训,程颐对中央集权体制的推重,实质上表达着他的现实政治诉求。

程颐的尊王思想,还体现在他对“王”的地位的认识上——提出了“王与天同大”说。如他解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条时云:

春,天时。正月,王正。书“春王正月”,示人君当上奉天时,下承王正。明此义,则知王与天同大,而人道立矣。《河南程氏经说》卷四《春秋传》,《二程集》,第1086页。

《论语?泰伯》有语云:“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此所谓的“天”,指“广大的苍苍之天”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0。程颐所云“王与天同大”,似意出于此,“天”字意涵亦当相同。在此,程颐一方面将“王”之大模拟于苍天,另一方面又隐含着“王”与古圣王尧的模拟,以说明“王”地位之崇高。另外,程颐还从与诸侯甚至夷狄的对比上,申明“王”的尊崇地位。如他解说《春秋》书法云:“《春秋》王师于诸侯不书败,诸侯不能敌王也;于夷狄不书战,夷狄不能抗王也。此理也。”《河南程氏粹言》卷一《论书篇》,《二程集》,第1206页。

程颐对《春秋》尊王、维护中央集权体制之意旨的掘发,是有其历史认识基础的。在他现存著述中,有几条内容相近的对孔、孟时代政治历史的认识:

孔子之时,诸侯甚强大,然皆周所封建也。周之典礼虽甚废坏,然未泯绝也。故齐、晋之霸,非挟尊王之义,则不能自立。至孟子时则异矣。天下之大国七,非周所命者四,先王之政绝而泽竭矣。夫王者,天下之义主也。民以为王,则谓之天王天子;民不以为王,则独夫而已矣。二周之君,虽无大恶见绝于天下,然独夫也。故孟子勉齐、梁以王者,与孔子之所以告诸侯不同。君子之救世,时行而已矣。《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二下《伊川先生语七下?附师说后》,《二程集》,第273页。

孔子之时,周室虽微,天下诸侯尚知尊周为义,故《春秋》之法,以尊周为本。至孟子时,七国争雄,而天下不知有周,然而生民涂炭,诸侯是时能行王道则可以王矣,盖王者天下之义主也,故孟子所以劝齐之可以王者此也。《河南程氏外书》卷八《游氏本拾遗》,《二程集》,第399页。

是认为,在孔子的时代,周朝典制尚未泯绝,孔子基于这一历史事实修《春秋》,故“以尊周为本”;孟子时,七国争雄,周典已绝,所以孟子有“勉齐、梁以王”的革命说。从“尊周为本”到勉诸侯为王,时代不同,君子的救世主张亦异。在这里,程颐划分出两个差异显明的时代,但前者转变至后者的界限,后人其实很难清晰地识判。如程颐就提到,有人认为《春秋》“绝笔后,王者可革命”《河南程氏外书》卷九《春秋录拾遗》,《二程集》,第401页。按:程颐在此依据上述历史认识否定了这种说法,认为从尊周到革命,“时变然也。前一日不可,后一日不可”。具体到春秋时代,难道就没有或不该出现一些合理的革命因素或迹象?如果有,孔子在《春秋》中是否有所反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实质上聚焦在对《春秋》所书周王和霸主的地位及后者之行动的认识与评判上。

在正常的社会政治秩序下,作为“一方诸侯之长”的“方伯”是周王朝地方上的权力中心。如《礼记·王制》云:“千里之外设方伯。”“方伯”对周王负责,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程颐对这些“方伯”的地位和职责是认可的,如他认为《春秋》所书诸侯国遭受侵略时,诸侯正确的做法是“引咎自责,或辨谕之以礼,又不得免焉,则固其封疆,上告之天王,下告之方伯,近赴于邻国,必有所直矣”《河南程氏粹言》卷一《论书篇》,《二程集》,第1205页。其中就有“告之方伯”一项。随着周王室权力衰落,王纲解钮,这种受命于周王的“方伯”体制也遭破坏,“方伯”的职位渐被一些势力诸侯取代。如刘敞曾论述这一转变云:

自王命不行,则诸侯上僭之事,由阶而升。然必与势力之不相上下者共为之,所以布于众而成其僭也。齐、卫当时势敌,故齐僖自以为小伯,而黎人责卫以方伯之事。当时王不敢命伯,彼此而欲自为伯,故于此相命以成其私也。及其久也,则力之能为者专之矣,故威公遂自称伯。以至战国诸侯各有称王之意。张洽语,见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八三,北京:中华书局,1986:2156~2157。

是认为势力诸侯由与“不相上下者共为之”时的小伯,渐发展到“专之”而自称伯。这些自称伯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霸主。霸主的出现,是对原先“方伯”所属的王权体制的破坏,但程颐在一定程度上又表达了对他们的认可。如他解庄公十六年“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滑伯、滕子同盟于幽”条云:

齐桓始霸,仗义以盟,而鲁叛盟,故讳不称公。上无明王,下无方伯,诸侯交争,齐桓始霸,天下与之,故书同。《河南程氏经说》卷四《春秋传》,《二程集》,第1109页。

在此,程颐认可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及其盟会行动。《论语?宪问》所载孔子语“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等,多少都蕴含着对齐桓公霸业的肯定,程颐的认识似源于此。他给出的理由有二:一是当时“上无明王,下无方伯,诸侯交争”的历史处境;二是齐桓公的“仗义”,即前引文中所谓的“挟尊王之义”。可知,程颐对齐桓公霸主地位的认可,乃着眼于他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对王权体制的维护。再如前引程颐就《春秋》而对孔子“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说所作解释,其评判齐桓公、晋文公的标准也在于他们是否勤王、尊王。这样,程颐对春秋霸主的认可,其实统一于他对周王朝中央集权体制的认可和推扬。

还需指出的是,程颐推尊周王,本质上是推尊王权体制,非落脚于具体的某位周王。而对于某些周王(如桓王)的“失道”之举,他予以贬责。如解隐公七年“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条云:

《周礼》:时聘以结诸侯之好。诸侯不修臣职而聘之,非王体也。《河南程氏经说》卷四《春秋传》,《二程集》,第1096页。

解隐公“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条云:

《周礼》:大行人时聘以结诸侯之好。王法之行,时加聘问,以怀抚诸侯,乃常礼也。春秋之时,诸侯不修臣职,朝觐之礼废绝,王法所当治也。不能正典刑,而反聘之,又不见答,失道甚矣。《河南程氏经说》卷四《春秋传》,《二程集》,第1098页。

程颐认为当时“诸侯不修臣职”,周王(此时桓王在位)当以王法治之,然而他不但不治,而且还时加聘问,是为“失道甚矣”。可知,程颐贬责周王的依据,仍然是王权体制。

二、重视分辨华夷

华夷之辨是《春秋》学中的一个传统论题,程颐的《春秋》解说中也有许多这类论说。如他解隐公二年“春,公会戎于潜”条云:

周室既衰,蛮夷猾夏,有散居中国者,方伯大国,明大义而攘斥之,义也;其余列国,慎固封守可也,若与之和好,以免侵暴,非所谓“戎狄是膺”,所以容其乱华也,故《春秋》华夷之辨尤谨。居其地,而亲中国、与盟会者,则与之。公之会戎,非义也。《河南程氏经说》卷四《春秋传》,《二程集》,第1089页。

可知,对于“猾夏”而散居中国的“蛮夷”,程颐认为《春秋》是“攘斥之”的。但他根据国力大小及地位高低,将诸侯国对待这些“蛮夷”的职分又作了区分:“方伯大国”承担攘斥之责,而“其余列国”只须“慎固封守”。其中《春秋》分辨尤谨者,是诸侯国为免除蛮夷侵暴而私自与之“和好”的举动,程颐认为这实质上是容许蛮夷乱华,《春秋》非之。对于“居其地,而亲中国、与盟会”的蛮夷,程颐认为《春秋》是“与之”的。

于此条,《公羊传》无说,《左传》叙说事实,认为隐公会戎是“修恵公之好”,而《谷梁传》仅从国君的条件和素质(“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上评判隐公这次出会。何休乃至孙复,皆从“古者诸侯,非朝时不得踰境”这一王权体制上为说。何休解云:“凡书会者,恶其虚内务、恃外好也。古者诸侯,非朝时不得踰境。”见何休注、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二,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第57页;孙复解云:“诸侯非有天子之事,不得出会诸侯,况会戎哉。凡书会者,皆恶之也。”见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程颐却从蛮夷对待华夏的方式和诸侯对待蛮夷的职分等方面,明确申说《春秋》的华夷之辨,显示出他对夷夏关系的重视。其中关于《春秋》贬责诸侯为求苟安而和好夷狄的认识,似乎反映出他对宋廷所持与契丹(辽)、西夏讲和之国策的看法。牟润孙先生认为“北宋治春秋者好论内政,南宋治春秋者好论御侮……可谓发明尊王攘夷之义为宋人春秋学之主流”牟润孙:《两宋春秋学之主流》,见氏着《注史斋丛稿》,北京:中华书局,1987:141。这当是大概之说,因为北宋孙复、孙觉及程颐等人的《春秋》解说中,夷夏关系说及攘夷之义已是一个自觉而重要的论题。

程颐所谓的“蛮夷”,除《春秋》经文明确标作“戎”、“狄”者外,还包括楚、秦及其它一些“失礼”的诸侯。视楚为夷狄,始见于《公羊传》和《谷梁传》。如于庄公十年“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条,《公羊传》云:“曷为不言其获?不与夷狄之获中国也。”《谷梁传》云:“荆者,楚也。何为谓之荆?狄之也。”此后一些学者继承此说,程颐亦受其影响。如他解桓公二年春“滕子来朝”条时云:

滕本侯爵,后服属于楚,故降称子,夷狄之也。《河南程氏经说》卷四《春秋传》,《二程集》,第1101页。

是认为滕之所以由侯爵而降称子,是因为它“后服属于楚”,而“《春秋》之法,中国而用夷道则夷之”《河南程氏粹言》卷一《论书篇》,《二程集》,第1201页。故其“夷狄之”之说,正反映出程颐视楚为夷狄的看法,即视楚是一个偏远的还未熟习华夏礼乐文化的夷狄之国。与之类似,吴、越等偏远的诸侯国也常被《春秋》学者视为蛮夷,然因程颐的《春秋传》是部未竟之作,对于这几个在《春秋》后半部分才记载渐多的国家,在其现存《春秋》学著述中未见提及,他对这些诸侯国的看法因此也就无从得知。

以夷狄贬责秦,始见于《公羊传》《谷梁传》对僖公三十三年经文“晋人及姜戎败秦于崤”所作的解说。前者云:“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后者云:“不言战而言败,何也?狄秦也。”所谓“夷狄之”、“狄秦”,可释作视之为夷狄、视秦为狄,隐含的语意是秦本非夷狄。如《谷梁传》就认为,“秦之为狄,自崤之战始也。”此处为何要视秦为夷狄呢?《公羊传》给出的理由是秦伯用诈袭远、违谏弃师;《谷梁传》的理由是“秦越千里之险,入虚国,进不能守,退败其师,徒乱人子女之教,无男女之别”。质言之,是因为秦国在这次军事行动中道义全失,所以被退贬为夷狄。可知,这是《春秋》的一种贬责手段,与视楚为夷狄相比,性质完全不同。程颐对秦的看法,乃承此而来。如他解文公九年冬“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条时云:

书秦人,不云君使,以失礼夷之也,言其尚夷也。

解文公十年“夏,秦伐晋”条时云:

秦不顾义理之是非,惟以报复为事,夷狄之道也,故夷之。此二引文俱见《河南程氏经说》卷四《春秋传》,《二程集》,第1115页。

是亦瞩意于秦“失礼”、“不顾义理之是非”,遂以“夷之”为贬责。

以“失礼”、“从夷”为准而退贬诸侯为夷狄,是程颐《春秋》学华夷之辨中的一个论说重点。再如前引文中的滕,以及杞如程颐解僖公二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杞子卒”条云:“杞,二王后而伯爵,疑前世黜之也。中间从夷,故子之,后复称伯。”《河南程氏经说》卷四《春秋传》,《二程集》,第1112页。甚至晋如程颐解昭公十二年冬“晋伐鲜虞”条云:“晋假道于鲜虞而遂伐之,见利忘义,夷狄之道也。”《河南程氏经说》卷四《春秋传》,《二程集》,第1122页。按:此说承自《谷梁传》解此条经文语:“其曰晋,狄之也。其狄之何也?不正其与夷狄交伐中国,故狄称之也。”,程颐认为都曾因此而被贬责为夷狄。他总论《春秋》的这一意旨云:

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圣人初恐人入于禽兽也,故于《春秋》之法极谨严(原注:元本无故字)。中国而用夷狄礼,则便夷狄之。韩愈言“《春秋》谨严”,深得其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二先生语二上·元丰己未吕与叔东见二先生语》,《二程集》,第43页。按:联系程颐的《春秋》论说,此当为其语。

与传统《春秋》学重视褒进夷狄说不同,程颐现存的《春秋》学著述显示出他对退贬“中国”说尤多致意。在此,程颐道出了“中国”因失“礼”而降退的两个等级,即由“中国”至“夷狄”,再至“禽兽”。如果说“中国”与“夷狄”的区别,还包含着国家或族群间的差别,那么“中国”、“夷狄”与“禽兽”的区别,则只能体现在道德文明的差距上。尤其是“圣人初恐人入于禽兽”的认识,显示出程颐对“人”的道德伦理的看重。由此可知,程颐《春秋》学华夷之辨的出发点实不在于华夷秩序,而在于对“礼”所代称的儒家伦理道德的维护和推扬。这便统一于当时包括程颐在内的道学家的为学目的——“通过重建道德精神来矫正社会的功利习俗”姜广辉:《“道学”思潮与经学革新——二程的经学思想与〈伊川易传〉再认识》,见氏主编《经学今诠四编》(《中国哲学》第二十五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275。

三、将“理”作为最终的评判依据

传统《春秋》学的论说理论和评判依据,主要是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论和礼制。至程颐,则将评判的最终依据归到“理”或“天理”。如对于文公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这条经文,《公羊传》解云:

同类推荐
  • 平阳秋韵:诗·词·人生

    平阳秋韵:诗·词·人生

    本书收录作者及其亲友诗词、散文一百六十余篇。运用了古诗、律诗、词曲等表现形式,有记录山水名胜的,有咏环境优雅的,有歌颂政策变化好的,有抒情状物言志的……通过赋诗填词,减字偷声,诗词往来,缘情遣兴,体现了作者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徐志摩文集(全集)

    徐志摩文集(全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的原创小说、翻译小说、诗歌、散文、书信、日记等作品。包括:《春痕》、《两姊妹》、《一个清清的早上》等。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集了众多名入撰写的情书。他们当中,既有政治明星、高官权贵,又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每一封情书都表达了写信人诚挚炽烈的情感。编者在每封情书前,对写信人作了详细介绍。部分书信还在结尾处给出了写作背景,方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写信人的心理。这些出自名人之手的情书,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能让大家更深刻地领悟到爱的真谛。
热门推荐
  • 医婚动人,一不小心爱上你

    医婚动人,一不小心爱上你

    【推荐新文——医手遮天,男神高攀不起!】*墨晋修:豪门贵公子,一把手术刀创下无数医学奇迹,年纪轻轻便在医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爱女人的他,独独对她上了心,筹谋算计,步步为营,欲将她征服却不想自己先迷失了心。*那场大火她失去亲人,整整三日,眼睛流血不流泪。世人嘲笑,婆家退婚,殊不知上天厚爱,赐于她看透人心,控人心智的特殊能力。机缘巧合,她嫁入A市第一豪门,新婚夜,被他按在实验台上威胁恐吓:“滚出墨家,不然我挖了你的眼睛,拿你做活人体实验……”冰冷的手术刀下,她颤抖着求饶,转身,却对他下.药,次日,还割了地毯一角对他挑畔……**三个月后:他把她逼至墙角,晃着手术刀威胁:“不爱我是种病,得治!”她眨着水眸,楚楚动人:“怎么治?”“这样治!”他以身示范……**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亲们放心跳坑!新文——【医手遮天,男神高攀不起】求收藏,留言,推荐!
  • 独宠萌妻:腹黑总裁很专一

    独宠萌妻:腹黑总裁很专一

    苏桃万万没有想到,醉酒后居然和某集团的总裁滚了床单。一夜过后,他还成为了她的新老板,并且对她这个小员工万般呵护,给她的薪水,是她之前那份工作的好几倍,偶尔,总裁还会请客吃饭,动不动就送她小礼物,她被人欺负了,他出面替她欺负回来,她和同事打架了,他二话不说炒了那个人的鱿鱼,她被房东扫地出门,他把她接回了家……说好的假结婚呢?为什么到民政局领证以后,他那霸道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媚色江山

    媚色江山

    云国丞相千金凌雪依,在天下第一书院邂逅了凤歧国的清冷公子风悠扬。正当两人感情瓜熟蒂落之际,凌家突生变故,凌雪依被迫回家守孝。临行前,凌雪依和风悠扬两人,定下三年之期。三年之期,风悠扬应约前来。幸福满怀的凌雪依,却不想自己等来的,竟是一场抢夺江山的巨大阴谋。“既然你接近我为的是江山,那我就用江山来报复你”,于是小小女子凌雪依用智慧玩转江山,用美貌迷惑江山,让全天下都甘愿臣服在她的脚下。主人公片段:“为什么要背叛我?”男子怒视着被自己禁锢在怀中的美貌女子。“背叛,这是你应得的!”女子面露嘲讽。“你会后悔的,因为我会成为整个天下的主人,而你也会是我的。”男子一把推开了怀里的女子,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卧室。“天下之主?我会让你一无所有!”女子狠戾的看着男子的背影。喜欢这部小说,或对晴盈有什么建议的朋友,可以到晴盈的新浪微博留言。http://weibo.com/u/1796430861
  • 使徒D游戏

    使徒D游戏

    是谁唤醒了五大使徒?是谁让阿拉德纷争不断?是谁找齐了圣战七人?是谁光顾这场游戏?又是谁操控这场游戏?欲想解决纷争,必要陷入纷争。“我要开启后宫模式!使徒什么的只是顺便收拾而已!”————向那些年,我最爱的游戏致敬。
  • 引爆网上创业

    引爆网上创业

    本书既可作为网上创业人士的业务读物、培训用书,也可以作为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本书主要阐述以下7部分内容:1、网创导入:网上创业的基本概念;选择网络创业项目方法;网上创业的商业模式。2、网店商城模式:淘宝C店开设和运营的;B2C购物网站;宣传推广网店的方法。3、线上线下模式:O2O商业模式;选择合作的商家。4、网上技术创业模式:威客网站创业;网商提供服务创业;开发软件创业。5、移动互联创业模式: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方向;开发和推广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6、自媒体创业模式:自媒体的概念和意义;几种典型的自媒体及创业模式。7、自营网站创业模式:网站运营项目,自营网站盈利模式,自营网站宣传与推广。本书既可作为网上创业人士的业务读物、培训用书,也可以作为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本书主要阐述以下7部分内容: 1、网创导入:网上创业的基本概念;选择网络创业项目方法;网上创业的商业模式 。 2、网店商城模式:淘宝C店开设和运营的;B2C购物网站;宣传推广网店的方法。 3、线上线下模式:O2O商业模式;选择合作的商家。 4、网上技术创业模式:威客网站创业;网商提供服务创业;开发软件创业。 5、移动互联创业模式: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方向;开发和推广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 6、自媒体创业模式:自媒体的概念和意义;几种典型的自媒体及创业模式 7、自营网站创业模式:网站运营项目,自营网站盈利模式,自营网站宣传与推广。 本书既可作为网上创业人士的业务读物、培训用书,也可以作为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本书主要阐述以下7部分内容: 1、网创导入:网上创业的基本概念;选择网络创业项
  • 梦夏雪飘零

    梦夏雪飘零

    在夏天的开始,决定了每一个孩子的命运。那是一个中学,一个班级的故事,每一个孩子的故事。保持着最懵懂的情愫,延续着每一个人对最初的记忆。有些开心,有些心酸,有些怅惘,有些落拓——最终,每个人都走向了各自梦的方向;不管结局如何,没有一个人说后悔。青春在这里延续。。。
  • The Depot Master

    The Depot Mas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浮华三世,歌尽留离

    浮华三世,歌尽留离

    (正文已完结)她是谁?是草包孱弱的四小姐,还是昏睡寒冰玉床五年的现代人?同一张面孔,一个倾城佳人,一个陋颜遗世,真真假假,错乱了谁的眸?对情嗤之以鼻的她,为何偏偏对他情有独钟,陷得不可自拔?一朝梦醒,素手轻挑,朱唇轻启,一首《魅魂》魅惑天下。衣袂翩翩,缭乱天下的眼……他,白衣飘然,如玉无双,一笑宛如白莲却独独为她绽放。为何却失了‘护你一生一世’的千金之诺……支持新作《温暖如初》
  • 幻梦

    幻梦

    韩辛颖在与现任男友夏霆吃饭时遇到了季宇,而季宇是每个生意人都想要巴结的一个人。夏霆的父亲夏锦辉发现季宇对待韩辛颖的态度不同,所以便想要利用韩辛颖,而夏霆是真心喜欢她的,并不想让她受到伤害。韩辛颖在工作的时候再次遇到季宇,从此两个人便纠缠到了一起,当韩辛颖的父亲韩国文在欠了一笔钱时,她不得不去求季宇的帮助……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