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3500000018

第18章 明朝:南洋与中原王朝往来的辉煌时代 (3)

爪哇岛是南洋要冲,人口稠密,商业发达,物产丰富。当时麻喏八歇国的东王与西王正在打内战,战败的东王,自己的属地都被西王的军队占领。而恰巧在此时郑和船队登陆,到麻喏八歇国的集市上做生意。西王的军队刚占领的地盘就有外人登临,这让西王以为是来援助东王的。于是,郑和船队上的一百七十名将士献身麻喏八歇王的屠刀之下。

自古中原王朝在世界上都属于强国,虽然当时的通讯设施不发达,但是周边国家一传十,十传百,这种传播能力也是很强的。各个国家虽然不知道中国的具体情况,但是他们都知道在东方有一个大国,强国。当时中国的大明王朝地位犹如今天的美国,郑和又是带着宣扬明朝国威的使命前来,发生这样的事情当然就是一种国家耻辱。

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打算向麻喏八歇国宣战,为了那一百七十名将士的鲜血和冤屈的灵魂。当西王了解郑和所来的意图后开始诚惶诚恐,于是派使者前去谢罪,并且答应加送六万两黄金赎罪。

当时西王的心情肯定很糟糕,他的怕发自于内心。也许西王已经猜到了后果,因为郑和是第一次下西洋,而且还是带着宣扬国威的使命出发,如此的出师不利,刚登陆就损失一百七十名将士,大规模战争的发生,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成为必然。

可是事后却出现了一个谁也没有料到的结局。在郑和得知这场事件是误杀,而且西王又甘愿请罪受罚后,于是他禀明大明皇帝朱棣,将这件事情和平处理。从这里你是否能看到郑和的大局观呢?如果郑和一旦冲动,对麻喏八歇国大开杀戒,那么西洋的沿途各国还会大力的配合他吗?

古时候有句话叫“以德服人”。既然麻喏八歇国是误杀,不是挑衅,郑和就没必要上奏朝廷,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所谓的大国、强国,必定有战无不胜的军队。但军队是一个表面,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则是这个国家的核心,也就是以德服人中的“德”。很多人有着非凡的才能,但是如果要拿这种非凡的才能去做不道德的事,恐怕他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吧!

如果一个国家只一味地用武力去逼迫对方臣服,不否认这个方法可行,但是不会长久,也许会适得其反。

也许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词汇就是宽恕吧!

大文豪鲁迅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郑和用这种方式宽恕了对方,麻喏八歇国西王十分感动,两国从此和睦相处。在和睦相处的同时,西王肯定会对于明王朝的这种宽厚仁慈加以宣传,利用那种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方式很快就能远播世界各地。国威不显自扬,带着一种无尚的恩泽。

如果今天的世界各国使者如郑和一样,那么苍茫的海上,和平就不再会出现迷航,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会因而更加健康。

日益膨胀的欲望与彰显国威的目标,在波涛咆哮的海上航行着,偶尔伴随着大炮与飞机的轰鸣声射向远方。而缺少灵魂的国度能行走多远?能将自己的国威传播多远?这是一个问题。就算能远播世界各地,而那种国威给人的则是一种恐惧,谁又会对此升起一番敬意?

波涛依旧的海面上那浩浩荡荡的船队留下一缕让人怀念的背影。虽然那些船只没有引擎,没有螺旋桨,只靠风帆,只靠人工桨,但是它带给人们的震撼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每当海风呼啸的时刻,每当波浪亲吻沙滩的时刻,一代代的人们从时光中走来,又和波浪一样从时光中退去。一代代的人们带给世界的智慧或是信仰,所保留的,所遗失的,没有人能数的清。唯有沧桑的大海一如昨日的呼啸,唯有那轮海月一如昨日的明亮。

爪哇岛上今天生活的人们依然记得郑和的名字,那些遥远的故事也依然为岛上人所记忆。尽管那一场暴风雨贯穿了整个孤独的黑夜,但以和为贵的中国礼仪也随着这场暴风雨灌溉了这片土地,使中国文明远播海外,即使是今天他们依然记得,记得那位和平使者——郑和。

可以穿越时光的记忆随着潮汐泛滥,海月的光华在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影子,长长的影子在无论咆哮还是平静的海上仿佛一个古老的倾诉者,诉说着那六百年前的故事。

倾听,静听,没有波涛的大海如此地宁静祥和。留有余温的沙滩之上,默然漫步,心的接口就那样不经意间连接到时光隧道。一如既往的悄无声息,一如既往的没有痕迹。就像这终究成空的生命,无论你走过的痕迹是被沙尘还是风霜磨灭,我们却依旧努力地踩着。在广袤的大地之上,只愿有一行印记属于我们。

###·和平的使者——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乘上一辆时光列车沿着历史的轨道缓缓而行,现在荒凉大漠之上的遗迹中承载了过去多少繁华?一个人静静地走,偶尔停下来,看看路旁的刻碑,捡起几块安静的石头。在抚摸与辨认的刹那,一种遥远的苍凉和历史的明媚在心田交织。在冰与火的流动中,也许那种无法言语的感觉你不能用文字描绘,但你会发现自己在这一刻已经融入历史。

也许这块土地已经荒芜了百年,甚至上千年,当你的思绪被一块石碑的记载或是一座座遗址而牵引,此时你会发现这块安静的土地,瞬间就会在你的脑海中披上历史的繁华。在这一刻,冷兵器时代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习惯、民情风俗、甚至战斗都会在你的脑海中开始奔腾咆哮,你的思想连同你的行动也许都会被历史所震撼或是征服。

追忆良久,再一次将目光聚集在这片土地,也许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叹息。繁华与文明就那样随着历史远去了,好像流水,汇集到一个地方,披上一层神秘的霓裳。也许我们会在偶尔的涟漪中追寻到它曾经的模样,也许我们可以随着它静静地走,直到心潮澎湃。终究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历史,而活着的人们一定不要让这段历史成为空白,让我们努力地为自己去建造历史吧!——生命伟大!

属于他的历史抹上一层灿烂的荣光,他帆船的涟漪至今都没有消散,在浩瀚的南洋指引着后人的行走方向。郑和在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回国后,马上开始着手准备第二次远航,这次的目的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同时还会出访一些路经的周边国家以示友好。

中原王朝在当年的强悍与文明是有目共睹的,周边附属国每年都会向中国进贡大量的金银物品,但是中原王朝历来不会依仗自己的强大,无缘无故地掠夺周边国家的土地填充自己,也不会掠夺周边国家的人们做自己的奴隶。如果在当年关于中原王朝的记载中出现“殖民地”这个词汇,那绝对是一种嫁祸。

中原王朝对待周边国家从来都是站在人类的发展大局上考虑,郑和以使者的身份到达各个国家,也绝对不是来向他们施加压力,或是进行一种不平等条约的谈判的。恰恰相反,他的出使是一种友好往来。现在,世界上依然流传着“中国乃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礼仪中有一条叫“礼尚往来”。既然别的国家都会在每年向中国进贡,那么中原王朝也会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应对方。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现在看来真有点不可思。“殖民地”这个词汇在十八世纪一再出现,殖民地的意思是:由宗主国统治,而所谓的国度已经没有了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这些权利完全受宗主国的控制。大多意义上,这些国家已经成为宗主国的“附属地”、“海外省”等。

如果一个国家沦为殖民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多么大的灾难啊!宗主国依靠自己的强大去霸占对方,使对方的国度成为自己的领地,这个国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覆灭。虽然当时中原王朝的强大是世界上所少有的,但是她从来都没有自己的殖民地,中国始终抱持着一种和平的信仰来维护着各个国家的友谊。

郑和的出使正是带着这种目的来往于南洋之上的。他第二次出使带了很多金银物品,还有中国在世界上引以为傲的丝绸,每出访一个国家都会将一些物品送于他们。这次出访的国家有占城、渤尼、暹罗、真腊、爪哇、满刺加、锡兰、柯枝、古里等。在到达锡兰的时候郑和还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

据记载,郑和在永乐七年二月初一(1409年2月15日)立了一块《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上面记述着所施之物。这块碑至今仍旧存在,只不过换了一个位置,现在存放于科伦坡博物馆。这块刻碑记录,冥冥之中好像在证明一个伟大种族的文明已在海外生根发芽。这块刻碑穿越了时光,它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看似平静,但是当你站在现代世界再一次回顾这段历史,也许你的头脑中会出现一些可以察觉的思绪。

郑和船队在浩渺的烟波之上穿行,他带着一种来自于民族的执著,带着一种来自于中国的和平信仰在南洋航行。也许有狂风、暗礁、食人鱼、暴雨等威胁,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那幅站在船头,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握着宝剑,昂头望向远方,在他的脚下是奔腾咆哮的大海,是危险暗藏的大海,但是他却毅然向往着远方的画卷。

当年没有照相机,我们无法了解到郑和出使中最真实的他,也无法从他的目光中找寻到他当年的情绪。但是在他倾尽一生的远航中,我们是否可以感受到他的目光中凝聚的执著与对和平的向往。现代的飞机、船只、列车,还有升天的宇宙飞船一般都有一个名号,譬如“神州一号”、“神舟五号”、“阿波罗”等等。如果要为郑和所乘坐的船只取一个代号,是不是应该叫“中华和平号”呢?

那样振奋人心的航行,带着那样伟大的目标,穿越一切险阻只为将中华文明远播。在当时没有先进的通讯技术的情况下,这势必会给郑和带来一些人为的灾难,比如来自一些国家的误解,就像第一次到达麻喏巴歇国被误杀一样。在海上经历了千难万险,登陆后面临的又是如此境地,这对于信仰真的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现在世界的先进科技飞跃,几秒钟可以和远在千里万里的人通话,一天时间就能从南半球到达北半球,而为什么现在人类之间的距离反而会变的越来越远?这值得我们深思。

永乐七年(1409年)的夏天,郑和船队回国,在近两年的航行中,他的生命与皇朝都得到了收获。据记载当时有很多没有向中原王朝进贡的国家,纷纷派来使者出访中原王朝,他们每年自愿进贡。还有一些国家的国王带着大批王室人员到达中国朝拜,因此各国之间在当时显得颇为和谐。

南洋依旧大浪滔天,曾经的船队与人物都定格在历史的壁画之上,在遥遥的天际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星斗。也许有些文明也随着历史的远去而远去了,但是它曾经的存在是无法否认的,一个民族的文明也是无法否认的。乘着今天的船游览南洋,从翻滚的波涛中你是否能看到曾经那位不屈的使者,那个不朽的使者背影?

###·咽喉要道马六甲——郑和第三次下西洋

有时候,历史是荒无人烟的戈壁,静静地躺在一个国度的尽头,剩下满满的残垣断壁。如果一个人的脚步走过一座大山,一切的痕迹都会在时光的腐蚀中渐渐覆灭,包括他残留的气息,包括他走过的深浅足迹……时光对于生命是残酷的,但是总有一点会保留下来吧?保留在一句宣誓中,或是凄风苦雨中的一张笑脸上。这种所保留下来的,我们看不到。宣誓已是曾经,那张笑脸也已经不再,依然延续下来的我们称之为精神。

当所有的实物都覆灭之后,永不消散的是一股由意念保存下来的精神,火烧不损,水浸不腐。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历史,满眼残垣断壁的荒芜,看似都已覆灭,包括所有曾经的荣誉、耻辱、恩泽、仇恨、喜悦、悲伤……那么一个王朝的更替,历史所残留下来的那些火烧不损,水浸不腐的是什么呢?如果让我们列出一张表来,估计会有很多,如一个王朝的终极文明,良好的生活习俗,当年繁荣的根本等等。

历史戈壁背后深藏着海市蜃楼的繁荣,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尽管所有都已成为过去,但是那些所能保留下来的,却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据记载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郑和开始了他自己第三次下西洋的壮举。在途径南洋之时,他在南洋的终点站——满刺加建造了仓库。因为航行太远,船上的空间又有限,所以如果郑和想走得更远,他就必须要建造一个补给站。郑和将很多所需的钱粮货物都存放在建造的这些仓库里,以备返航或是更遥远的征程。

当年被称为满刺加的地方,在今天人们称之为“马六甲”。马六甲是地处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马六甲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着南中国海。曾经在书上看过一句话:“马六甲为亚洲出海口门户。如果谁能将这里控制,那他就是亚洲海洋霸主。”不管这句话是否夸张,但是马六甲在古今亚洲海洋上的重要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明王朝在郑和的努力下与马六甲形成了战略同盟关系。当初,有很多国家进犯马六甲。马六甲王国也是依靠着明王朝的支持才渐渐强大起来的。当时马六甲王国的国王是拜里迷苏剌,四方强敌很多,为了使国家正常地运行下去,他每年必须向暹罗国缴纳四十两黄金,这样暹罗国才不会侵犯满剌加。

同类推荐
  • 秦汉情史

    秦汉情史

    他是为人称道的吴中奇士,是项羽崛起的幕后推手,然而却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他就是桓楚!因替秦始皇设计陵墓,楚桓一家厄运连连,然而一卷《神匠谱》让他保留着复兴的希望!神匠技成之日,莫测神机,所向披靡!国仇家恨,儿女情长,最终让桓楚踏上一条疯狂不归路……
  • 封清英烈传

    封清英烈传

    千古奇耻剃发辱,泱泱华夏民族恨。可叹世人多健忘,亡国犹唱后庭花。屠戮千万同胞仇,篡改历史太欺人。奸淫掳掠无不做,富贵荣华却逍遥。试问天理何处在,公道真理何处寻。愿梦手提九龙剑,诛灭满妖驱鞑虏。千古奇耻凭空悼!这是一场尊严之战动乱的时刻,屠戮千万炎黄子孙,践踏民族尊严,篡改历史,罪恶罄竹难书。这是一场尊严之战!
  • 紫金战旗

    紫金战旗

    这是讲述一个男人穿越以后的故事...方天羽无意中醒来穿越成了将军的儿子,就知道什么都变了,不过既然来了,自有缘分在,且看这异世之境有何蹊跷……
  • 老子是马超

    老子是马超

    老子是马超,狂拽酷炫叼!老子是马超,兄弟多、人缘好,东汉末年任逍遥!刮掉董卓肉千坨,追得吕布到处跑!三国乱,太平遥,且看马超手西凉刀,换你个起身拍案叫声好!
  • 唐圣武帝

    唐圣武帝

    穿越成为唐中宗第三子李显第三子、李重俊被安乐公主视为眼中钉、之后发动神龙政变被杀、一个宅男穿越在他身上会改变他的命运吗
热门推荐
  • 云端上你不知道的秘密

    云端上你不知道的秘密

    不要忘记你答应过我的事情,不要去想起这一切,好好活着。从梦中惊醒,她的耳畔还回荡着那个声音似幻似真。她不禁问自己,我到底是谁?带着疑问她试着打开记忆的枷锁寻找遗忘已久的秘密,然而她不知道前方等待她的到底是怎样的答案。
  • 轩缘录

    轩缘录

    神州大陆,人妖共存。自从落日岛巨变以来妖族节节败退,最终退隐西方荒漠苟延残喘。然人族兴盛数千年,依旧无人能够突破元婴,打破长生枷锁。直到夏云轩出现后,才有人逐渐发现暗藏在背后的阴谋……
  • 大道始魔

    大道始魔

    三千左道,八百旁门,上门一百零八!仙魔争道果,修士如恒沙!一个自崩坏轮回中逃脱的卑微阴灵,如何祭炼恐怖魔头,驾驭恶灵尸妖,一步步踏上那至高的不灭王座!
  • 思竹

    思竹

    美好和糟糕似乎总在一念之间,有些人终成眷属,哟有些人却只能遗憾终生,初恋,暗恋,一念之间,欢迎收看。
  • 梦回三国之我是吕奉先

    梦回三国之我是吕奉先

    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宅男,却来到了风云迭起的三国时代,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之中,他将缔造怎样的神话?
  • 最有韵味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上)

    最有韵味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上)

    十余年畅销百万套。本书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但是,近世国人中也有斥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到后来,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又似乎成了对此人的铁定判辞。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的无限探索兴趣。那么,就让我们一道推开锈迹斑斑的历史铁门,走进一百五十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时空隧道吧!
  • 五灯会元目录

    五灯会元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铁路运输经济法规

    铁路运输经济法规

    本书以最新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铁路运输立法工作和铁路运输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中着重介绍了与铁路运输企业相关的经济法、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铁路运输合同、铁路运输法律法规、城市轨道交通法律法规、多式联运法律法规、运输经济纠纷的解决等内容。
  • 虚无之虚无

    虚无之虚无

    寒风凛冽着,在塞星某处不起眼的小石头墩子后面,一个冻死的老人手里紧紧地,静静地捏着一把雪,不,准确的说,雪在老人冰冷的手掌里被攥成了一坨冰。老人,累了……孩子不卑不亢,冰蓝的瞳中尽数疑惑……很多年以后,孩子重新经过那个地方,殊不知脚下踏着的,便是老人尸骨与那块曾经包裹过孩子的破布化成的石头墩子。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历史之所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因为它留给我们不胜枚举的闪光点,以惊人的相似重现在历史大舞台上。这些或大或小的闪光点就是历史中风格迥异的暗角与拐点,它们至今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暗角是历史发展中的量变,拐点则是质变。高屋建瓴地审视历史,你就会发现:量变的能量可能很小,但日积月累之后,质变就会发生。于是,历史中的拐点总是伴随着国家的巨变,或发展、或灭亡。古人的生存轨迹无不证明着这些道理,也用亲身经历的暗角与拐点警示着后人。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王朝覆亡,一代代帝王兴起,历史的暗角与拐点,就是盛衰往复的过程中最夺目、最令人深思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