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3000000004

第4章 诗选(2)

当岭上的栀子花盛开的时候,还不见心爱的小伙子归来,藏在心头的情感顿被触发,像一团火点燃起来,只能将满篓的相思之情撒向芳洲。后两句月下待人的情景描写,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景中蕴涵着女主人公一缕缕的哀愁,就像绕山流淌的资江水一样,无尽无休。末句中一个“载”字,表现了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十分传神。此诗笔调婉转,清新活泼,颇富情韵。

熊山夜读

古寺凌空跨玉鲸,板桥醉卧听涛声。

灵山缥缈沧波净,夜读聊斋半烛明。

品读。

这是一首写景咏怀的诗。其意境开阔、想象飞扬令人称道。诗人抓住典型景物特征,生发奇想,泼墨抒写了大熊山宏奇伟丽的气象,同时也凸显了作者纵情山水的狂放个性。诗作一纵一收,炼字炼句炼出意境。

边城

水绕边城月绕墙,槐香片片入西厢。

忽闻长笛吹罗帐,俯看江枫似故乡。

品读。

诗人擅长写景,借助于电影手法,通过大全景与近镜头巧妙连接,把月下边城的宁静与梦幻之美,悠然展现,一个动态的“绕”字,点石成金。春江花月夜,画面动中显静,诗蕴婉转如琴,诗人乃白描行家。得佳句“俯看江枫似故乡”,有唐诗意境。

奉家桃源村

山间牧女追云行,巧剪银河贴画屏。

遥指平畴见板屋,依稀犬吠唤渔翁。

渔歌拍岸柳牵桥,陶令也曾访莫瑶。

花照篱墙阡陌绿,一行白鹭上青霄。

品读。

远离世嚣的奉家山上团村,它的地形地貌与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极为相似。这里的民居取山中之树成栋梁,撮土衔泥,夯打成墙,割杉皮为瓦,砍竹搭筑院墙,便落成了简朴清雅的农家院落,使杀鸡温酒的幸福日子留住,风雨从窗外溜走。来此探访观光的人们流连忘返,都亲切地称它为桃源村。

这两首绝句,以“写生”手法,客观、真实地勾画了上团民俗村特有的风情风貌,达到了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给人新鲜的联想,又不流于空泛。

童话

笛吹新月柳含烟,仰盼流星射碧川。

拍手儿童花似露,萤光一掬绕红莲。

品读。

出题“童话”,本身就是一首诗。晚笛、新月、清风、烟柳,构成一幅恬淡清雅的梅山夜景图:江岸上,三五儿童,嬉戏相逐,一起拍手去看流星雨……

这首小诗,构思新巧,刻画入微,形象逼真,情趣盎然。尤其是孩子们在点点流星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天真、可爱。

闺怨

初月描窗柳影稀,灯前拭镜怨鸦啼。

云屏画雨江垂暮,但羡双蛙叶下栖。

品读。

这是一首闺怨诗,好像离现代生活有点遥远。

月上疏窗,柳影摇曳,少女拭镜梳妆,却无人欣赏;独对画屏,愁丝万缕,自然生发出“但羡双蛙叶下栖”的怀春感叹。本诗细腻而生动,留有想象的余味。

夜话东篱

把酒东篱菊探窗,面前同学鬓添霜。

花溪洗尽尘埃事,写意唐诗月绕廊。

品读。

此诗着力营造一个闲情逸致的情景,在一派平和安宁的氛围中,与久别的同学相聚。场面自然可以想象出来,把酒言欢,感叹似水年华,并劝慰友人洗尽尘埃俗事,请君来此共话桑麻。写景、叙事,表现出淡然风致,全篇流泻一个“真”字。

夜宿古寺

几笔云霞绕晚峰,品茗才受一窗松。

忽闻夜半秋声起,古寺临空雨打钟。

品读。

有一些述怀诗,寓情于山水风物,从描写对象特征出发,自然而然地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往往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抓住“开轩品茗”、“观霞赏松”以及“忽闻秋声”、“冷雨敲钟”等细节,由此生发开来,引起感触,抒发了诗人守望山林而保持高洁本质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传达了人生无常、风云不测的忧患意识。

古台山晚游

云绕林间隐酒家,猕猴峡秀上红崖。

小青忘锁仙龙洞,溪滚烟霞煮落花。

品读。

这首诗就像国画中的小品一样,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容,完全是一幅司空见惯的小景:傍晚,云绕山林,酒家若隐若现,夕阳下的山崖一片丹红;雨后的峡谷显得格外苍翠,一条如龙的飞泉从远处的山洞腾跃而来……

作者善于在“静”的背景中,捕捉到动态的峡谷飞泉,给整个画面带来生气和色彩。这种“静”、“动”对比,给人新鲜的美感。

邀月

蛮拳虎啸震云川,剑气梅山贯少年。

游侠笑谈东逝水,江亭邀月钓诗仙。

品读。

晏西征先生是闻名遐迩的武术家,又是梅山杰出的旧体诗人,他貌似文弱儒雅,却有当年咸阳游侠的冲霄豪气。作者与先生十分相投,视为知己。

这是作者目前唯一酬答友人的诗。咏人物,应以形象为议论,这才是“正格”。此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比喻等手法,塑造了一位气盖梅山、琴心剑胆的儒侠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高度倾慕之情。

重访紫鹊界

又访斜阳笑牧童,蛙鸣送暖踏歌行。

瑶冲竹舍苍山月,楚水渔舟翠柳风。

鼓震云天响傩戏,松明蛮峒飞草龙。

今来紫鹊觅诗赋,三掬稻香赠旧朋。

品读。

新化紫鹊界梯田,是我国稻作文化的奇迹,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它冠以“紫鹊衔梅”而名录于新潇湘八景。作者曾多次受邀来此地采风考察,撰写导游词。

此诗歌咏了紫鹊界的雄伟和深厚历史底蕴。作者写景之作,一般取景不大,往往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描绘清秀宁静的事物。像这样写景宏大和深度咏怀历史之作是不多的。全诗从“又访斜阳”写起,由点及面,层层叠叠铺展开来,十分形象地把人与自然造化出的杰作——紫鹊界写了出来。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不斤斤计较细节描写,而满纸云烟,气韵磅礴。

归乡

山外青山处,云开一径通。

柔桑迎浪子,修竹点东风。

月色溶村舍,槐香醉友朋。

桃源在乡里,归鸟羡渔翁。

品读。

这是一首游子归乡的诗。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以领略归乡途中的景色转换,也可以触摸到游子回家喜逢亲友的情感变化。中间两联,景中有情,对仗工整,尤其“迎、点、溶、醉”四个动词用得贴切而生动。末联,游子终于悟出了“鸟倦飞而知还”的深意。

清秋节

苍山鸣白鹭,燕剪柳条稀。

塔古收霞晚,帆单挂月归。

边城孤笛起,霜叶一江飞。

莫寄清秋节,临高菊冷衣。

品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清秋节,作者独立梅岭,面对江上黄昏,深切怀念已故的母亲。人去了,风物如旧,只能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念融为一体,咏叹出苍凉深邃的诗境。“莫寄清秋节,临高菊冷衣”二句,深沉而凄婉,写尽天下眷恋故人的共有情怀。

绿竹村

山穷水路开,喜雨润桑槐。

燕领篷舟去,鱼衔钓者来。

榻前茶煮豆,岭上月邀杯。

但愿长相守,追霞放牧回。

品读。

绿竹村,山清水秀,恍若隔世田园,乡土版画家谢敏杰就生活在这里。诗人与这位朋友甚相投合,时常来绿竹村做客。

这首诗,文字平和,意境也与孟浩然的田园诗极为相似。走进绿竹村,让你领略燕引篷舟、鱼衔钓者的自然风光;做客农舍,与友榻前煮豆,举杯邀月,共诉衷肠,弥散出暖意浓浓的乡情。写景抒怀,丝毫不露雕琢痕迹。“喜雨润桑槐”一句,真实记录了当时诗人轻松、恬淡的心境。

山行

山行依杖履,虎峡掌青天。

独木悬空道,层岩吐冷烟。

祥云抬古寺,秀月浴温泉。

苗寨山歌起,迎来酒令拳。

品读。

作者早年任侠使气,壮年闲静清雅,经常结伴朋友游戏山林,对家乡河山丘壑情深意浓。

《山行》是漫游湘中圣地大熊山途中所作。此诗状物写景生动、传神,再现了这座名山的幽深、险峻,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风貌,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一草一木乡山邑水的一往情深。

巧女

星辉涂板屋,巧手绣荷裳。

晓燕枝头闹,乖乖早拜堂。

品读。

可以想象,乡村夜晚是宁静的。星辉洒落,妙用一个“涂”字,板屋便有了动感气息;镜头推移过来,特写出一双飞针“绣荷裳”的巧手,而村姑美丽、羞赧的神态,只能留给读者去遐想。镜头切换,早起的春燕,在枝头跳跃、歌唱,亲昵地催促正在梳妆打扮的村姑,俏皮地说:乖乖早拜堂。

《巧女》,虽用词浅白,却描绘出生动、风趣的生活场景,这是汲取民歌养料的结果。

夜耕

江云吊脚低,日暗燕双栖。

阿母如相问,耕春雨一犁。

品读。

这首短诗虽寥寥二十字,却写得情景俱现。

风乍起,日暗天昏,雷声乍响,滚动的江云吊脚而来,惊恐的双燕急呼归巢;在空旷的田野里,耕作的青年,揩去汗水,向前来送水的俏媳妇说:回家告诉阿母,喜逢春雨好耕田呢。

《夜耕》,一幅栩栩如生的农村风俗画卷,耐人寻味。

归鸟

野渡鸣归鸟,樵歌挂老松。

禅云眠古寺,月露润钟声。

品读。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浑然一体的好作品。

前两句呈现一幅恬然自乐的山野晚归图:夕阳西下,野渡娴静、安谧,返林的鸟儿发出啁啁的天籁之音;晚归的樵夫,跃过潺潺作响的溪涧,哼着陶情的小调,歌声仿佛挂满身边的苍松翠柏。

后两句,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云卧古寺,月伴暮钟的幽妙之境,一动一静,以静衬动,声色相通,极富意境之美。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借景含意,委婉地传达作者厌倦尘嚣、追梦世外田园的隐士心态。

过上团村

青山开菊径,远客过柴门。

陶令云中去,江摇摆渡人。

品读。

作者每次来奉家山上团村都有不同的感受和遐想。

诗中一个“过”字揭示了全篇的主题。诗中有青山,有菊径,有柴门,有白云,有清江,画面就在“过”中一步步舒展于读者面前。陶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故事,已是散云鹤影。你看,那江舟上劳作的艄公仿佛是当年的摆渡人。

古风·感怀

樊笼两只鸟,患难手足情。

一鸟天上飞,莫忘笼中兄。

品读。

一九七五年秋,当时作者下放古台山林场当民办教师。在那缺书的年代,作者偶得《古诗十九首》,挑灯夜读,饶有兴趣,便有了这首处女作。

这首习作明显仿照古体诗的创作手法,以鸟喻人,真切地传达了青年作者渴望冲出“樊笼”的苦闷心境,虽然文字非常简单朴实,然而它的形象却十分生动,给人产生联想。诗写得自然天成,看不到一点雕凿的痕迹。可贵的是,后来作者诗词创作一直保持这种“天然去雕饰”的风格。

汉俳两首

青蛙鸣野外,却似儿时放牧谣。柴门半掩桃。

烛烬眠诗意,杉皮瓦上敲雨声。花楼一笛风。

品读。

俳句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学的一种形式,是世界上最短的诗。俳句格式由五七五共三句十七音组成,句中须有切字、季语。传统俳句,一般很少表现政治、社会等重大课题,大多抒发个人对自然、生活的体验感受,是一种个体情绪的表达。它近似我国唐代绝句,短小精悍、凝练,以有余韵为特色。

作者尝试的汉俳,遵守俳句三句十七音格式,贵在坚持含蓄蕴藉、意在言外的真正韵味,也兼有唐代绝句特点。这两首汉俳,描写了返乡归家的温馨感受,勾起了对美好童年的无限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在作者眼中充满诗意。

同类推荐
  • 山妹

    山妹

    《山妹》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发表于省内外报刊上,表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的数十篇散文作品,这些来自生活底层的、原汁原味的、带着鲜活血丝的作品,犹如一股从山涧流出的潺潺清泉。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
  • 心语如丝

    心语如丝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品分为“心语如丝”和“闲暇小语”两个部分。在书中,作者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眼光,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着眼,着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书中文章多以其在西安的生活、工作为主,文笔细腻唯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随缘偶记

    随缘偶记

    《随缘偶记》内容丰富,意境宽广,信手拈来,无拘无束。有工作上的深度思考,寄托着对民族工业振兴的诚挚期盼;有对田园风光的深情回忆,流露着对乡土生活的无限眷恋;有郊游中的观感与遐思,抒发着热爱生活的丝丝情怀;有宾朋相聚时的即兴而作,透射着情同手足的拳拳之心;有对异邦求学之子的谆谆教诲,蕴含着殷殷的乱犊之情;有月下独酌时的心灵独白,散发着惬意而真实的独特馨香……整个诗稿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浓浓的民情、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表现了对祖国、对事业、对故乡、对亲朋、对生活真诚而炽热的爱。它既是生活的感悟,更是生活的记录。
  •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热门推荐
  • 葬情

    葬情

    回忆中的我们,影子是平行的,往事的镜头,你的梦,只有我听得懂,那是我给你的告白……
  • 大乘玄论

    大乘玄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符甲天下

    网游之符甲天下

    一个游戏老鸟默默打怪努力升级,全无称霸之心,却一步步的走向巅峰的故事
  • 天地残缺

    天地残缺

    只想安稳度日的少年,等待他的却是种种不公
  • 完美修仙时代

    完美修仙时代

    一颗小草,也可修仙。一滴雨露,也可化海。一缕亡魂,也可成圣。一粒尘埃,也可变璀璨星辰。“人体处处都是宝,吸人神魄增长修为,吃人血肉强健肉体。”这是一个修仙的完美时代,大道三千,万物争锋!韩云,生于完美时代,平凡之中踏上修仙之路。“我,韩云,从鬼门关而来。”
  • 妖精的尾巴之黑龙之子

    妖精的尾巴之黑龙之子

    过去了7年妖精的尾巴从最垃圾的公会变成了最强公会,现在加入一名灭龙魔法师而这名灭龙魔法师给妖精的尾巴带来了很多强敌......
  • 闽海赠言

    闽海赠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美女很多,但配得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八个字的只有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这四位。本书围绕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四位绝世女子的坎坷命运展开,重点记述了她们的情感纠结和爱情生活。
  • 悍妾

    悍妾

    唐秋穿越第一天就“被”成婚,娇妻艳若画中仙子。曾经荣华于一身,如今家徒四壁。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快祸事临头,有人抢婚,图的并非他娇妻的美色,只因唐秋光芒太耀眼。英姿飒飒的女将军,官宦世家的千金小姐,谜一样的流落公主,还有那不开窍的小妮子……人非圣贤,美色当前,来者不拒。家有悍妻非我愿,等过上了愁云惨淡的日子,唐秋悲呼哀哉:“大姐们,退货行不行?”PS:面对家庭暴力,一定要勇敢说“NO。”
  • 呆萌姑凉好逆天

    呆萌姑凉好逆天

    某一帅哥甩了甩了头对着这个毫无淑女范大吃大喝的女主沐灵儿抱怨说:“姑凉你可懂得淑女二字?”“淑女是什么?能吃吗?”女主眨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好奇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