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徐夜(1611-1683)明末诗人。本名元,字长公,因慕嵇康(叔夜)之为人,改名夜,字嵇庵,又字东痴。新城(山东桓台)人。入清后,放弃功名,隐居于乡野。康熙十八年(1679)被荐举为博学鸿儒,坚辞不就。他善诗,平生所作不下千首,可惜死后散佚。王世祯与徐夜为中表兄弟,辑得徐夜诗一百多首,结集刊行。现存徐夜诗从内容上可分两类,一类为抒发亡国之痛,如《九日得顾宁人书》、《挽王岱云》、《富春山中吊谢皋羽》、《秋柳》等。另一类为描写山水,表现田园生活,如《初夏田园》、《东村》、《雪后西山即日》、《西溪采幽流瞩引典》等。有着作《徐东痴诗》卷。
九日得顾宁书①
【背景略述】
诗人作为明代遗民中的一个知识分子,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始终不能接受异族的统治和蹂躏。尤其又得到和他思想一致、意志相同者顾某人的书信后,使之更加悲愤不已,故其含愤盈泪而写就了这首气愤慨然的诗篇。
故国千年恨②,他乡九日心③。山陵余涕泪④,风雨罢登临⑤。异县传书远,经时怨别深⑥。陶潜寓下意,谁复续高吟⑦?
【词语注释】
①顾宁即顾炎武。书:就是信,习惯上称书信。
②恨:这里指后悔、遗憾的事情。如:失人、失策的后悔和遗憾,以致造成损失,甚至亡国。
③此句是指对方--即寄信人顾炎武的也同样是这样子。
④此言比喻亡国之悲,泪洗山陵彻彻有余。
⑤意为江山已失,无兴性登高的乐趣。风雨:这里指时局的变化。
⑥此一联上下句的意思是:他县寄来的书信遥远,历时恐怕已是很长时间了。经时:经历的时间。别深:特别长。
⑦尾联的上下句是言:象陶渊明那样悠闲自得的情景,如今谁还有这种兴致去吟唱呢?
【佳句采撷】
故国千年恨,他乡九日心。
顾绛
【作者简介】
顾绛:(1613-1682),明末学者。初名绛,字中清,自署蒋山佣。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出身江南大族。十四岁补诸生,后不图入仕。明末参与“复社”活动;清兵南下,从昆山令杨永言等举兵抗清。失败后,遍游诸省,考察山川形势,图谋匡复明室。曾坚辞清廷征召。晚年,卜居陕西华阴,死于山西晋南曲沃。他研究经学、音韵、史地等,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重广求证据,开清代朴学风气。所着《天下郡国利病书》,记各地风俗、方物,地理等甚详。另有《日知录》、《肇域志》、《亭林诗文集》等。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背景略述】
作者生不逢时,大志难酬,作为一介漂泊的布衣学者,他是有其愤世嫉俗的不满。此是他与老友在重阳节相见抒怀之作。然有清代学者评其言:“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二者兼有。就诗品论,亦不肯作第二流人”。此言不虚。
是日惊秋老①,相望各一涯②。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③。多蒙千里讯④,逐客⑤已无家。
【词语注释】
①此句两含意:1.时在农历九月九日,此时已是深秋季节,可谓“秋老枯黄”;2.
老友相见已隔多年,年常被秋代之,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
②此言为双方各在天涯一方,望而无际,不能相见。如南朝江淹《古离别》诗:“君行在天涯,妾身长别离”。
③此一联意思是人的一生忠奸贤愚,皆存在世人的心里,都会有价论品质高低的公论;江山对人来说,只不过是一种载体,“看”着你从小到大,从壮到老及至死亡而已。
④这句话是作者对王处士说的,希望或要求他多有书信通往。
⑤逐客:这里是指被朝廷贬谪的人。如唐杜甫诗《梦李白》:“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的句子,也是诗人自比。
【佳句采撷】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王翝
【作者简介】王翝:生卒不详,字介人,嘉兴布衣。诗极工,无竟陵气习。
客中九日
【背景略述】
这首诗乃是诗人游历他乡,恰逢重九之节,故有感而发。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①。黄花应笑关山②客,每岁登高在异乡③。
【词语注释】
①形容湖边的高阁倒映在平静无声的水塘里。飞阁:即险要的高阁。寒塘:两个含意:一为水温很低的池塘;另一为对环境静谧的形容。
②关山:泛指关隘的山川。如古乐府《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异乡:即他乡。
【佳句采撷】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方拱乾
【作者简介】
方拱乾:生卒不详。字坦庵,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崇祯戊辰(1629年)进士。入清授少詹事,兼翰林学士。着有《塞外》、《归国》二集。
九日
【背景略述】
这首诗是作者身居塞外,看到那里深秋九月的天气,在那“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萧条塞外,尽管是重九之节,亦是冷冷清清,更无酒可喝,言为节日,只不过空言其名罢了。加之那里荒凉无际的沙漠和狂风大作的天气,作为诗人能不对家乡南方的思念吗?此诗正是他的主题思想的表现。
郁郁连朝雪①,萧萧②九日晴。异乡谁送酒③,令节④但存名。目断天无极⑤,风高沙自惊⑥。莫嫌人迹远⑦,雁迹罢南征⑧。
【词语注释】
①此句是言朝霞与无际的雪原在远处相连接。郁郁:此处以作文采貌,形容朝霞的彩云。
②萧萧:冷清萧条。
③这句话是说在陌生之地无人给送酒喝的。异乡:即他乡。
④令节:是节令的倒装句,诗人为诗韵的平仄对仗而为之。
⑤此句是描写看着这遥远而无际的天空,那种浩渺而空旷的边地。
⑥此是说狂风吹起的沙子,似乎象惊慌失措地逃跑的样子。高风:即狂暴的风。
⑦这里是诗人自言:不敢嫌走的太远。
⑧这句是说,如此狂风暴作,连大雁也不敢起飞了。罢:停止。
【佳句采撷】
目断天无极,风高沙自惊。
张文光
【作者简介】
张文光:生卒不详。字谯明,河南祥符(划归开封市)人。崇祯戊辰(1628)进士。入清授按察副使。着有《半斋诗》集。
九月八日喜禹峰至
【背景略述】
这首诗是作者与多年未见的朋友到来所写的一首。他与老友为莫逆之交,而且情同意合。二人虽都是清朝官员,但却有反清复明的思想。显然“诗言志”这一经典高论,当是不刊之言。
苏门别后几经霜①,异地音书各渺茫②。握手十年才一夕,惊心明日又重阳③。江湖月冷鱼龙卧④,边塞风高雁鹜翔⑤。欲问元龙⑥天下计,漫言中散旧时狂⑦。
【词语注释】
①言作者与他的朋友离别之后,曾多次遇到波折与困难。苏门:即江苏吴门。
②此言诗人与友人两地谁也不知道谁的情况。异地:不同的两地。音书:消息或书信。渺茫:这里是指双方都摸不清对方的情况。
③这一联是说阔别了十年才相聚一个晚上,不料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了。
④⑤言江湖河塘的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水温下降了,鱼龙等水族都沉入水下避寒。鱼龙卧:鱼龙,是比喻非凡而有才干的人。卧:隐避。就连边地因狂风大作使天空的大雁飞翔中也显得似鸭子那样笨拙。边塞:即塞外,指内蒙和外蒙的广大地区。风高:天风或狂风。鹜:鸭子的一类。
⑥元龙:即陈登,东汉下邳人,字元龙。深沉有大略,历任广陵(江苏扬州市),东城太守,以平吕布有功,封伏波将军。
⑦这句话是说魏晋时期的嵇康,他曾做过中散大夫的官,其为人才品尚高,时有“卧龙”之称。诗文具佳,名列建安七子之一。他刚直不阿,与司马氏相敌,从不示弱,即使后来入狱至临刑,都是漫言无忌,豪气十足。中散:即中散大夫。王莽时设置,历代沿袭。元时废。
【佳句采撷】
江湖月冷鱼龙卧,边塞风高雁鹜翔。
宋琬
【作者简介】
宋琬(1614-1673?)字玉叔,号荔裳,别署二乡亭主人,山东莱阳人。顺治丁亥(1647)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顺治七年,康熙元年先后被人两次诬谄,系狱困顿。十年后再起蜀阜,三藩变作,遂以入觐,卒于京师。一生遭遇,丰少屯多,故其诗多感伤世时之作,含悲愤激荡之意。王士祯将他和施闰章并称为“南施北宋”,邓之诚赞其:“琬才名早着,顾一官累踬。……世以与愚山并称,然才气充沛,似过于施。”着有《安雅堂集》。
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
【背景略述】
作者一生为官清廉刚直,但也颇遭晦气之事,被人诬陷冤案多起,尽管次次昭雪,总之世间黑白并存,忠奸难分,加之当时社会统治黑暗,势利成风,人情淡薄,诗人面对此情,悲愤交加,其情具在诗中。
塞鸿犹未到芜城①,载酒登楼雨乍②晴。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③。上方钟磬疏林满④,十里笙歌画舫⑤明。空负黄花羞短发⑥,寒衣三浣客心惊。
【词语注释】
①芜城:在今江苏江都县。
②乍:忽然。
③此一联是作者借自然的景色和季节的变化来比喻江山的易位,时局的变迁。对清初的统治和社会的黑暗倍感凄凉。
④上方钟磬疏林满:这句是说寺院里的钟磬声充满了树林的远近。上方:这里指寺院。疏:疏散、疏远。
⑤画舫:一种雕饰精致,油彩富丽堂皇的游船。
⑥此句为作者哀叹自己的命运不济。
【佳句采撷】
空负黄花羞短发,寒衣三浣客心惊。
吴嘉纪
【作者简介】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一字野人,江南泰州(今属江苏)人。隐居家乡,生活贫困。有《陋轩诗集》。沈德潜称其诗:“以性情胜,不须典实而胸无渣滓,故语言真朴,而越空灵。”近人胡先骕以吴与郑珍并举,称之为清代二大诗人。
九日寄徐式家①
【背景略述】
这首诗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明末清初因战乱造成的萧条冷落的景象,并抒发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清波晃荡荻花齐,徙倚衡门②独杖藜。家在水中霜降早,船行林半鹭飞低。凶年酒贵乡人醒,返照村空寡妇啼③。浦溆黄昏君不见④,凉风衰柳思凄凄⑤。
【词语注释】
①徐式家:作者友人,歙西傅溪(安徽歙县籍)。歙shè读社音。
②徙倚:站立。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又比喻隐居者的住所。
③此句是言荒年物贵,社会昏暗凄苦。返照:即夕照,为日近西下时分。
④诗人告诉朋友说,你还不曾见到那河边啼饥号寒的现象。浦溆(xù读序音):指水边。
⑤凄凄:凄怆、悲伤。比喻着荒年灾岁的境况。
【佳句采撷】
凶年酒贵乡人醒,返照村空寡妇啼。
陆元辅
【作者简介】
陆元辅:生卒不详。清代诗人。字翼王,明诸生。江苏嘉定人。为黄陶庵(淳耀)先生入室弟子。学术志行不愧师门,所为诗亦相似。康熙中举鸿博,不应诏。家多藏书,手跋宋元明人经说至数十种。朱彝尊的《经义考》,多取其言。
九日侯砚德病起招寻王氏南园
【背景略述】
作者一生安于读书、着书不入仕途,虽清廷有诏纳士,但他拒之不赴。从其生平考之,他所处的明末清初社会,是一个动乱不安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不愿自投旋涡,而安心学术研究,以避尘世。这正是其诗里行间既流露着些许的忧思,又表示着对节日暂时的欢悦。
干戈天地醉乡宽①,令节②招寻得暂欢。已喜高秋苏肺气③,还愁短发落南冠④。来宾白雁关河杳⑤,无主黄花霜露寒⑥。却忆先朝王相国⑦,东篱采菊笑颜看⑧。
【词语注释】
①言诗人似在醉中之境界。唐杜牧《樊川集·华清宫》诗曰:“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又《新唐书·王绩传》:“着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艺文志》三着录皇甫松《醉乡日月》三卷。是逃避现实社会的一种现象,沉迷不闻不问。
②令节:节令的倒装句,为写诗在平仄方面的有意调换。
③这句话是说一年中又到了天气爽凉的深秋时节了。高秋:即深秋或晚秋时节。苏:与苏同,如复苏,这里意为可呼吸的清新空气,使肺部感到十分舒服。
④此句乃诗人对自己未来的归宿所忧心。南冠:春秋时为楚人的冠名。《古传·成》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执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囚也’。”按《淮南子·主术》:“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汉代称为獬豸(zhì读志音)冠。后来用《左传》典,把南冠作为远使或羁囚的代称。北固庚信诗:“南冠今别楚,荆王遂逰秦。”南朝诗人江总诗:“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唐骆宾王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各思乡。”
⑤意思是说应当来的白雁却因关卡河岗而杳无音信。意为南北不能畅通,客商不易往来。
⑥这句话是形容黄花,也像无主的可怜者,任凭风吹霜打。用来比喻明朝亡后,百姓们遭遇着统治者惨酷的蹂躏与践踏。
⑦王相国:即明万历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1534-1610),江苏太仓人,时任参机政务,为内阁首辅,其为官贤能。
⑧此指东晋时陶渊明,因不愿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毅然辞官不做,退隐家乡,过着自食其力的闲适生活。
【佳句采撷】
来宾白雁关河杳,无主黄花霜露寒。
曹炳增
【作者简介】
曹炳增:生卒不详.字为章,江苏上海人。诸生,着有《放言居诗集》
九日送人北归
【背景略述】
这是作者于重阳节陪同友人共度佳节,并为次日将要北归的朋友赠诗送别,诗中情物皆备,情有含蓄,物有寓意,感人之深,尽透肺腑。
折取茱萸当柳条①,送君明日上兰桡②。望乡惜别分南北③,并作离魂一夕销④。
【词语注释】
①茱萸:这里指茱萸树的枝条,旧传有避邪的作用。言其当柳条,寓意祝友人一路顺畅平安无恙。
②兰桡:意为顺利地通过关卡与舟楫。
③此句双关语:望乡是对友人而说,惜别是作者表达之情意。
④言为一个晚上就要分手离别了,颇有宛惜之情。
【佳句采撷】
望乡惜别分南北,并作离魂一夕销。
朱厚章
【作者简介】
朱厚章:生卒不详。字以载,江苏昆山人。寓居嘉定,廪生,着有《多师集》。以载长身鹤立,言论侃侃,尝于坐间见旁三人,名操纸墨,以载口授,一成四六序,一改友人长律,而已又誉《孝子传》,有所得,使二人参错书之,序长律具工,已所录无讹字,五官并用人也。征博学鸿词,不赴。病卒。
九日登东城寄南华
【背景略述】
这首诗是作者重阳节登上嘉定东城楼所写的一首诗。诗为作者惦念他的友人所写,并推想友人现在于什么地方同他人对诗、斗文呢?
苍烟影里独凭高,瑟瑟寒生薜荔袍①。我愿满头常插菊,天生左手为持螯②。去随暮鸟归村树,风卷秋钟撼海涛③。佳节一杯桑落酒④,故人何处斗诗豪?
【词语注释】
①首联上句言天色不亮诗人独个便上了城头;下句说寒风吹得瑟瑟作响,似乎鬼在幌动。形容当寒风森森有点可怕的情景。凭:依靠、依托。薜荔:一种植物,又名木莲,木馒头。茎蔓生,果实形似莲房,可入药。诗中引为一种令人生畏的形象。
②这一项联上句是诗人言愿将菊花挥满头(菊有长寿和着气节之俗说),下句是说左手要拿着蟹螯来吃。蟹:即螃蟹,水陆两栖动物。螯:亦属螃蟹的一种,生性一样,都是甲壳类的生物。
③腹联的上句是:鸟近昏黄便飞归村舍树林之中;下句是秋风吹动风钟(又称铃铎)且使海浪涛涛。钟:指古代亭台楼阁,殿宇寺庙等建筑上的檐角上所悬挂的风钟(铃),在风动下叮咚作响。风又撼海水涛涛有推波助澜之意。
④桑落酒:据《水经注·河水》载:“民有姓刘名坠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醖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挹yì同义音,舀的意思。醖:酝的繁体。
【佳句采撷】
佳节一杯桑落酒,故人何处斗诗豪。
万夔辅
【作者简介】
万夔辅,生卒不详。字伯安,江苏宜兴人。贡生,其生性孤介正直,韵语不尚风格,一归真挚。于伦常日用,三致意焉。着有《鲭馀集》。
九日①
【背景略述】
作者原为明末小官,入清后屡召不出,时聚生徒讲学,或漫游名胜,这首诗乃是他晚年在寓中写的应节诗,实为一首忆亲诗。
寻诗绕遍一篱花②,落叶声中日易斜。忆得高堂③临别语,授衣时节望还家④。
【词语注释】
①九日:即指农历九月九日,是谓“重九”或“重阳”。
②篱花:即指架在篱笆上的花朵。
③高堂:对父母的尊称,多作书面语和客套语。
④因季节寒暖换时装时,盼望回家及时穿换衣服之意。授衣:古时农历九月制备寒衣,称“授衣”。《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水,九月授衣”。豳:bīn读彬。
【佳句采撷】
忆得高堂临别语,授衣时节望还家。
张锡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