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0400000016

第16章 幸福的真意——迄今既有的幸福论必须扬弃(11)

2010年9月12日,美国“趣味科学”网站上的文章,题《青少年为何自残?自残的科学》。

据该文章介绍,在2010年8月份美国心理学会工作者协会会议上提交的一份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新研究结果称,1997~2007年的十年时间里,某大学非自杀性自残的发生率翻了一翻。

另有几项新的研究结果发现,17%—20%的青少年和年轻人说自己在人生的某一时刻曾有过自残行为!心理学家们说,通常人从青春早期,就是从11岁至15岁开始出现自残现象。

人为什么要自残?有哪些办法可以有效阻止自残?科学家们正在关注这些问题。

专家说,大部分自残者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某种负面情绪。很多自残者表示,自残能使自己平静下来,带来一种放松的感觉。

研究人员说,自残行为带来的平静、放松之类的好感觉可能来自大脑产生的化学物质内啡肽的释放。内啡肽能缓解疼痛和产生欣快感。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亚尼斯·惠特洛克说,自残和吸毒、酗酒、暴食等行为一样,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

从上面的材料中以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自残实例可以看出,自残就是为了解除痛苦、追求好感觉的行为。自残的人以及有自虐或被虐嗜好的人所追求的“好感觉”属于异型幸福感。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所以一般地说,追求异型幸福就像人在追求幸福的大道上赶路时走错了路口,误入了歧途或者是出了车祸。

了解异型幸福感或许对社会管理和医学(或病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神经学等学术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这里有必要指出,在本文第二章第二节之后,凡是说到幸福或幸福感,如无特别的指明,则统统是指个人感受的、正常的主观幸福感。

比如说恐怖分子的“人弹”,我们认为他们是为了追求异型幸福而死;也有人说他们是“民族英雄”、“革命先烈”。这里就牵涉主观幸福和客观幸福这两个概念一定要厘清;正常幸福感与异型幸福感也有必要分别开来的问题。所以,研究幸福的问题确定出异型幸福感这一概念,不但在理论上很有必要,并且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又比如,前述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莫里斯是西方专门研究幸福的问题学者之一。他居然也无奈地把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的成员们所追求的幸福感称为“自我克制的幸福”、“精神优越感幸福”或什么“痛苦的幸福”,等等,为什么?原因是:其一,因为现有的幸福定义不足以概括那些特殊类型的好感觉;其二,没有现成的、用以恰当地描述那些类型的幸福感的专业概念或术语。

此前已有的权威性幸福定义是:快乐+意义。很显然,莫里斯先生描述的那些感觉属于“快乐”;但究竟有无“意义”是很难说清楚的。作为西方专业研究幸福的问题的著名学者莫里斯先生,又不得不把那些不能归于一般幸福的属于主观的好感觉,称为自己苦心孤诣琢磨出来的“XX幸福”。这一系列问题又是正好暴露出在什么是幸福,即幸福定义问题上,西方人仍然处在极其矛盾与混乱的概念困境之中。

笔者的幸福定义就是“主观感觉好”,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有无所谓意义,只要得到了好的感觉,就是得到了幸福。那么莫里斯先生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那些特殊的、当事人主观感觉好的现象称为“幸福”;这里笔者又进一步提出“异型幸福感”的新概念,更把这种特殊的好感觉从一般的幸福感中分离出来,就给专门研究幸福的问题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更方便、更准确、更规范的语言工具。

异型幸福感是与人的不良生存状态相联系的,为什么不少人还在追求异型幸福感呢?根本原因是,虽属异型,但终与主观上的好感觉相联系。这一残酷的事实正反映出人确实是为了追求好感觉,即幸福感而生存的生命体。

八、潜意识幸福感

潜意识里发生的幸福感就是潜意识幸福感。

潜意识幸福感有清醒状态下的潜意识幸福感和显意识处在不清醒或者是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潜意识幸福感这两种表现形式。

1.清醒状态下的潜意识幸福感:

比如在刚刚地震过的现场,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了身体已经伤残,满身血污的亲人。伴随着焦急抢救过程中看到亲人异乎寻常的悲惨状态而产生的心痛,在潜意识里,相比较于看到的别人已经死亡或是更悲惨的情形,很可能有几分庆幸自己的亲人还活着,还有康复的希望或究竟还没有达到像别人那种更惨的状况,因此出现些许的欣慰感。这种欣慰感就是在清醒状态下的潜意识幸福感。

清醒状态下的潜意识幸福感,类似于“走思”现象,很容易立即跃升成为显意识幸福感,即被强大的显意识给吞没。

引起清醒状态下的潜意识幸福感的原因与引起显意识幸福感的原因相类似,也有外因和内因,这里毋庸赘述。

2.显意识处在不清醒或者是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潜意识幸福感:

这种幸福感除了发生在睡眠或半睡眠状态下,主要发生在显意识处在不彻底的麻醉状态或麻痹状态时。

引起显意识在不清醒状态下或在做梦时出现的幸福感的原因也与引起显意识幸福感一样,有内因和外因。有时外因往往被曲解。

比如睡在温暖的屋子里,梦中可能蜕变成是在明媚温暖的公园中流连;睡眠时闻到浓烈的从自己家厨房飘散出来的饭菜香味,梦里可能蜕变成是在豪华的餐厅中聚餐。如古人所说:“寝薄冰者,梦溺;寝积薪者,梦焚。”

在麻醉状态或麻痹状态下的感觉,与梦中的感觉类似。

潜意识幸福感也是一种主观的好感觉,符合幸福定义;其心理和生理机制也与显意识幸福感类似。它好像是人们在显意识中所体验幸福感的带“重影”的不清晰状态或是余音。属于有虚幻成分的或不完全的幸福感。潜意识幸福感究竟与一般幸福感有着明显的区别。

心脑科学和病理研究等领域一定涉及对潜意识心理和生理现象与机制的探索。弗洛依德思想的传人和中国解梦文化的传人们,可能认为研究潜意识幸福感更是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所以,这里引入潜意识幸福感这样一个新概念,把潜意识幸福感从一般幸福感中剥离出来。如同引入异型幸福感这种新的概念,引入潜意识幸福感,对更深入地研究幸福的问题以及体味人究竟为什么活着等问题一定是大有補益的。

因为幸福感和痛苦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潜意识痛苦感的发生原因、心理和生理机制以及其他特点应该与潜意识幸福感都类似。在日常生活中,潜意识痛苦感表现得似乎更多些。常说的“隐忧”、“隐痛”、“苦笑”等描述情感现象的用语,就是对潜意识痛苦感的恰当的表达词。

九、总结

第一,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觉、主观体验。如果一定要谈它的意义,那首先是对体验者自身机体生存状态的意义。

定义幸福,只能是对主观幸福这种感觉的客观存在状态(内涵)进行描述或说明。这种感觉的社会意义属于客观评价或意识形态的范围,不是无关紧要,从逻辑上看是属于另一回事。

关键是一定要首先把主观感觉的具体幸福与客观评价的抽象幸福两个概念厘清,才能避免此前在“什么是幸福”这一问题上出现的混乱现象。

第二,幸福和痛苦不是两个事物,而是情绪这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研究幸福一定不能忽视对痛苦的研究。不然,就是犯了片面性的错误。

正像寒、热是温度这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中国医圣张仲景探究伤寒病,他对人类机体的寒、热、虚、实等现象都要进行全面的研究。而且治疗寒症肯定少不了温热性的药物;明和暗也是亮度这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欧洲古典绘画大师伦勃朗,之所以能在欧洲古典绘画大师中享有独特的好声誉,原因就是他全面地研究了明亮色调和晦暗色调以及二者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巧妙地利用较大面积的晦暗色调来聚焦式地衬托出画面主题部位的鲜亮,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给欣赏者留下强烈美感的、印象深刻的美术效果此外,研究幸福与痛苦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研究高、矮;大、小;盈、亏……等成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的道理都类似。

第三,研究幸福当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目的是将研究的成果在社会实际中去应用。在本文中,更是进一步探求人究竟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条件。

幸福感的相对性应该是研究幸福的重头戏。

人的幸福感和美感一样,都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若以研究幸福和人类需求的眼光来看当今世界,则会发现:对人类社会生活有着长期、重要影响的世界各主要宗教,就是根据幸福感存在相对性现象,把人类追求幸福途径的重点放在修炼主观精神品质,尤其是降低人的欲望方面。有的宗教忽视,甚至轻视社会财富的创造、推崇消极的出世思想,是犯了片面性的错误;而当前大多数国家意志则相反,一味地把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这种追求幸福的客观物质条件作为提高社会福祉的重点,相对地忽视或重视不够,通过降低人欲这个更根本的主观因素来追求幸福的途径。富而生淫,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及以上的情况下,就更容易地触犯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忽视通过修养精神品质来追求幸福的片面性错误。

我们对中国儒家文化虽然不能不加斟酌地兼收并蓄。但是,儒家文化把人类追求幸福的途径设计成入世追求自我实现的“治国平天下”,这种重视客观社会效果的思想,与提倡慎独、内省、修身究理,重视主观意识的修养等两方面都结合起来,是一种用中国河南省的地方话来说更“中”的,即更全面、更符合实际、更可行的主张。

同类推荐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而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却凭着他们那一点点素心慧眼,做了一世高人。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逆苍天

    重生之逆苍天

    常言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可是没有记忆的重生算什么?忘了要记住的人,也忘了应该恨的人。就算是重生了一把,又能怎么样呢?是的还能怎么样呢?
  • 仙之游戏机2

    仙之游戏机2

    第一,主角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第二,主角练了《黄帝御女经》,所以,你们懂的;第三,这是个纯洁的故事,不要想太多。
  • 玄天之魔道修真

    玄天之魔道修真

    他本是一个猎人捡到的孤儿,从小便是学什么什么就会的天才少年,成年之后,在一次进入幽暗森林的时候,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修习最慢的魔功,却能有最快的修炼速度,最终在大陆上留下了他的传奇。
  • 上哈佛从娃娃抓起

    上哈佛从娃娃抓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但是,如何教育孩子却是世界性的难题。哈佛大学用它独特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成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上哈佛从娃娃抓起!让我们用哈佛教育的精髓去管理孩子,去成就孩子的未来!
  • 抗战之穷途英雄

    抗战之穷途英雄

    1931年9月18号,王胜利被五分熟拉着来到了北大营旁边的高粱地里面烤东西吃,却意外撞见了日军伪造九一八事变的全过程。当被逼到穷途末路,奋起反抗成了唯一的出路。
  • 《萝莉魔王》

    《萝莉魔王》

    她苏离,因一次天灾而穿越到这个奇怪的朝代。别人穿越都很强,但为毛她就是个弱鸡,除了那双能蛊惑人心眸子以外,样样不及格!不过还好,她还有美人相公!
  • 总裁老公,隐个婚

    总裁老公,隐个婚

    莫名其妙得罪本市第一少,博了个渣女的名号,方沁语还未来得及为自己洗清冤屈就遭遇某男要求合体。泥马?资深渣男?江家被弃的私生子?所有的人都说:“渣男配渣女,遗臭万年。”景佑寒说:“负负得正,绝配。”只有她知道,表面上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正如她从来没有想过要骗江榆灏的婚,而景佑寒其实是一顶一的优质男人。这是一个伪渣男与伪渣女组队复仇虐渣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凡气质

    超凡气质

    先别说丰乳肥臀的曲线, 别说秀骨清癯的轻盈; 也别说沉鱼落雁的妩媚, 别说闭月羞花的柔逸, 容貌与身材之外, 衣饰的美好动人一直都是女人的追求。
  • 修仙之道

    修仙之道

    修仙道,路漫漫!逆法降,金身临!诛妖兽,伏神魔!聆天道,功法成!---—---------------------这里是一个崇尚武道至尊的世界,这里没有高深莫测秒杀万人的法术,有的只是那一步一脚印,用心感应以力破道,用其莫大身躯,感悟天地大道。
  •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本书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全书分为五编:生活的写意、幸福的价值、快乐的期待、简单的完美、心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