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0400000015

第15章 幸福的真意——迄今既有的幸福论必须扬弃(10)

影响人们精神世界几千年的各种宗教,尤其如伊斯兰教等,其教义把信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宗教行为规范之中。这些宗教长期无微不至地塑造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极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体验幸福的心理状态和追求幸福的行为取向。

又如佛教主张“四大皆空”,财富、权势等都是人生的负担。只有修行得“看破红尘”、无欲无求,才是得到极乐的途径。有的成功企业家在努力进行社会打拼的过程里,学习和体验到佛教这一主张的真理性。于是放弃所有,削发为僧,遁入佛门专心追求清静自在的幸福生活去了。

国家、政党、宗教或者是其他个人或组织,利用幸福感在这方面的相对性,使人们改变的是对幸福构成条件的判断取向,或者说改变人们对自己处境的认识,从而影响到对自己处境体验的结果,也就是改变的是人的信念和价值观。

有的本来感觉自己的处境很不好,经过思想改变后,对原来的处境的感觉反而很好了;有的感觉自己的处境很不错,但经过思想改变后,觉得自己原来的处境不堪忍受的痛苦了。有人夸张又形象地说这种现象叫“洗脑”。传销和一些邪教组织就是通过给人“洗脑”来改变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改变人们对自己处境的幸福程度的认知和感觉,进而使人做出匪夷所思的行动来。

从2011年春天开始,由于某些原因较快地改变了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民众的观念,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原来的处境不堪忍受了。于是纷纷揭竿而起,先后使几个国家动乱起来。政治风浪惊涛拍岸;民众气势排山倒海。趾高气扬地在位几十年的国家领导人霎时威风扫地……

对于阿拉伯民众来说,还是同样的处境,转眼之间就感觉到痛苦不堪了,而且这结果就非同小可——幸福感的相对性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起着多么大的作用啊!

2009年6月30日《新京报》刊登《广州日报》供稿,题为《教授论文:“数钱可止痛”》的一篇文章,通过科学实验暴露了幸福相对性的一些重要特征。

主持实验的教授: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32岁。

实验参与者:均为中大(中山大学)学生,一部分是在校园BBS上发帖后,招募来的学生志愿者,另一部分学生则是在校园中随机寻觅来的。

实验内容:参与者数钱时,或用“金钱”造句后,是否更能忍受痛苦。

实验过程:(略)

结论:

A、金钱有符号作用。利用金钱概念可以改变社会性痛苦和生理性疼痛。

B、损失金钱会令人们感到生理性疼痛。

周欣悦教授的几点有关意见:

A、金钱的镇痛作用与社会关爱相比,是短暂的。社会支持抵御痛苦的能力比金钱更有效且更持久。

B、人类在寻求社会支持以及金钱来抵御痛苦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在实验过程中,X银行职员反复数钱之后,已经产生了适应,效果也就不明显了。因为人们普遍具有感觉上的适应心理特征。

从研究幸福的角度看周教授的实验过程,又一次证明:

第一,人的内在精神、观念和经历制约着人的幸福感。因为实验证实,人们对于金钱(货币)这种财富的代表符号,有着社会文化性质的认识,才会出现上述实验的结果;

第二,幸福感因人而异这种相对性普遍存在;

第三,幸福适应性的成因与人的整个机体感觉的适应性是一脉相承的。

跳大神儿(傩)和安慰剂(给病人施用,且病人确信有疗效,其实不含任何药理作用的物质)对于病人的治疗作用,也都是通过改变或强化病人的信念从而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病人的痛苦感、增强了免疫力,就有可能对疾病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甚至起到治疗作用。这些也属于幸福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以上种种说明,幸福感的相对性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人们追求幸福的整个生存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幸福相对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在社会实践中恰当地应用,不但可以指导个人的日常生活过得更好,也可以指导人们更科学、正确地规划经济、社会的发展道路,做到科学、适度地调节客观世界幸福资源与人们主观欲望、需求之间的矛盾,使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中。

同时,要想真正破解人性与人究竟为什么活着等问题,也必须深刻地了解幸福感相对性的种种表现。因为人是感情动物,只有真正了解了人的复杂多变的情感现象,才能深刻地了解人的本质。这一点说明研究幸福相对性同样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

七、异型幸福感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演的日本著名电影《追捕》中的主要人物横路径二,本来是一个很有心计、善于在社会中打拼的聪明人。被敌人用药毒破坏了他的中枢神经功能以后,成了从外表上看仍像正常人,其实已变成了敌我不分、泰否无辨的呆傻人。不管境遇多么恶劣,他的体态和表情让人感觉到总是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感觉之中。

鲁迅笔下的阿Q,在面临死刑之前,还很在乎自己画押时所画的圈儿圆满不圆满;被五花大绑捆扎着,站在去刑场的囚车上还要抓紧时间享受唱地方戏的快感。好像幸福感随时随地追抓着他,使他除了感受快乐以外,无暇顾及其余。

阿Q那种幸福感,也是与一般幸福感有着某种区别的幸福感。

横路径二和阿Q虽属虚构的人物,但更集中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固有现象。

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曾提出过现实中常见的受虐狂、恐怖分子所追求的不同于一般的幸福感觉,他称为“自杀式幸福”和清教徒、老古板等人群所追求的那种与众不同的幸福感的问题。

莫里斯认为他们享受的是一种“精神优越感幸福”。莫里斯在他写的《幸福之源》一书中说:

“……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用他们自己享受的、完全相同于受虐幸福来影响别人,他们想和所有人分享自我克制的幸福。”

“心理受虐者有几种类型,分别为健康狂热者、节食狂热者、吸烟者和独身主义者……”(同注(1))

上述日本电影《追捕》中的横路径二所表现出的那种区别于一般幸福感的好感觉,以及心理学家莫里斯所举出的种种他所谓的“痛苦的幸福”、“精神优越感幸福”、“自杀式幸福”、“自我克制的幸福”等,使我们感觉到很有必要把一些不同于一般幸福感的好感觉,以一种与之相对应的、更贴切、更统一的新概念来表达。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以为引入“异型幸福感”这一新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对“异型幸福感”的释义:

正常幸福感是与正面性的、良好的刺激相对应、与人的生存良好状态相联系;与境遇不协调、往往与生命的生存不良状态相联系的幸福感就是异型幸福感。

由致幻药物所致的愉悦感觉;由先天因素或后天疾病所致的精神不健全或精神受损出现的与境遇不协调的愉悦心情;有害的嗜物或邪僻刺激所引起的幸福感觉,如吸毒、吃煤、吃铁、吃玻璃或其他不适宜人吃的东西、儿童吮吸自己的手指、成人吮吸儿童或异性的脚,甚至自残、自虐、受虐、杀人见血……而生成的快感即幸福感,都属于异型幸福感。

异型幸福感基本符合幸福定义,因为它也属于感觉主体感觉到的一种好感觉。其与正常幸福感的区别只在于:1.引起这两种不同幸福感觉的原因。引起正常幸福感的刺激,一般是对机体生存有利的正面性的刺激;引起异型幸福感的刺激主要是对机体生存有害的,或不一定有利的刺激。2.异型幸福感这种主观感觉,与引起这种感觉的境遇或刺激明显不协调。比如,一个疯子被别人打了一个耳光,这个疯子的正常反应应该是感觉不好,并且做出反感的反应;然而,他却表现得感觉好和喜悦。因而,正常幸福感与生命机体生存的良好状态相联系,而异型幸福感则常常与生命机体的不良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斯特凡·克莱因在他所著的《幸福之源》一书中写道:

“β——内啡肽——在陶醉和痛苦时分泌(类鸦片)。昆虫脑中也有。”其实,形成异型幸福感的生化物与生成正常幸福感的生化物之间不会有什么区别。形成异型幸福感与形成正常幸福感的生理机制也类似。问题的关键是感觉机制和神经中枢的思维机制出现了问题,导致机体不能对身体内外受到的刺激做出正确的、协调的反应。

正常幸福感的发生符合生命生存和发展正常规律,追求适度幸福感也是生命体的正当行为;异型幸福感的发生,如精神病人出现幻觉、有邪僻者进行吸毒、自虐或争求被虐,等等,通常是不符合生命体的生存发展正常规律的。为了达到正常、良好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一般地说,异型幸福应该是避免或剪除的对象。

幸福是主观感觉,异型幸福感也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人类是高度文明化和高度符号化的动物,极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打造出了复杂莫测的精神活动现象。一些为了实现某种理想或维护公益而追求异型幸福感,并因此献身的行为,如“人弹”的行为和其他献身政治理想的行为等,被莫里斯先生称为“自杀式幸福”的人,从现象上看,是不符合维护其自身生存良好状态的目的。但是,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角度进行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就会发现,追求这种异型幸福感对于自身和群体生存与幸福的价值,不可简单、武断地进行评估,尤其应当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研究幸福的问题确实是个追求真理的事,不能敷衍了事和随波逐流。可是,人是充分社会化的动物,不能也不应该把自己悬在空中的楼阁里做“套中人”式的研究者。这里虽然不得不经常涉及和谈论社会现实中的政治问题,考虑到本文的要旨,又不适宜过多、过于深刻地探讨意识形态中的道理。

同类推荐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庄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与老子合称老庄。谈起道家,最难懂的当然是这个道字。道并不是我可以客观加以界定的对象,而是包含一切客观与主观之物的整体。整体是唯一的,我们身在其中,又怎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只要走出自我中心的狭隘范围,那么随着观点的提升与扩大,眼界与心胸也将不同凡响。如果抵达道的境界,亦即可以从道的角度来观察万物,则将觉悟一切都很好。
  • 老子与世界

    老子与世界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老子文化成果的文章汇集。本书选取有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当代中国和谐小康社会研究论文23篇,是在互联网上转载的文章。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道的物质属性及其运动法则”、“老子的‘天人合一’道德观与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等文。
  • 思维迷宫

    思维迷宫

    有一句格言说在社会中做事情,“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而在哲学中想事情,情况恰好相反,似乎应该说“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这是一本关于哲学思想方法的书,内容包括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如诡辩、怀疑、剃刀、还原、分析、辩证、解释、消解、诗化、正名以及作者本人所主张的无立场方法等。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热门推荐
  • 艰辛成长

    艰辛成长

    2012年12月30号即将来到,传说人们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为了寻找人类的生存空间,一个因机缘踏上修真之路的小人物为了自己在乎的人,挺身做了小白鼠。搜集到了不少资料以后,飞船在虫洞里面摧毁了,小人物来到了异世,为了虫洞那一端的亲人和族人,为了生存,为了回家,不择手段的成长历程……本文不YY,不11,不11……保证不太监本人新手,速度有点慢,但是保证每天3000到5000字,不定时爆发
  •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本书是当代北京史话丛书之一,主要内容是记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地区石油化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体现党和政府对此行业的重视和推动。书中讲述了北京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记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因而努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所做的多方面工作。书中特别记述了20世纪60年代北京综合化学工业大发展时期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并予以弘扬。书中对北京集中力量建设燕山石化的历史、燕山石化的地位,以及改革开放后北京与外国合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历史,也记述较详。
  • 云生和溯溪

    云生和溯溪

    ——呐,溯溪,梦醒了就去找云生和,那个一直在云端注视着你的白色影子
  • 桃花情缘梦

    桃花情缘梦

    一千五百年前,白衣男子站在桃花树下,抬头看那满树嫣然的桃花,微风拂面,桃花轻轻摇曳,一片桃花飘落在他的指尖。千年之后,桃花林深处,落花飘落如吹雪。
  • 风油精小姐和香奈儿先生

    风油精小姐和香奈儿先生

    姚星辰:陆立风他爸爸,研究古董的,他妈妈,研究古董的,他,职业研究古董的!你要我嫁给一个28岁的老古董?陆立风:这个女人,色彩过硬,器型不对,肤浅粗糙无内涵,赝品。要我娶她,不如终生研究古尸。性格完全相反的一对冤家,刻板考古学家与欢脱女模特,如香奈儿搭配风油精,八字不合,性格冲突。谁来告诉我,CHANEL如何搭配风油精?
  • 待卫是妖孽

    待卫是妖孽

    估计没人会悲催得吃块蛋糕就咽得去了另一个世界的,借尸还魂的洛寒怎样都忘不了这个耻辱的。不过念在这个世界太多美男陪着就将就着吧,特别是她家一直跟着的某个妖孽。。。。。。某个妖说:“我只是个侍卫,只护你周全,不卖身。”哼哼,看我怎收你这只妖。。。。。。额,我是想收了这个妖孽,可是,你这只猫来凑什么热闹。。
  • 钟表成长之歌

    钟表成长之歌

    我就像是一只游·走在时钟上却并不甘于流逝和遗忘的指针,在时间中留下了书面的证据。或许每一个人都会如此,在若干年后的追忆中,发现更多的不是填满时光的一幕幕往事,而是大量无从记取的空白。然而人生或者生命的指针是一直有规律地运行着的,从未漏失过一分一秒。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透视高手

    都市透视高手

    裸贷又分手,徐杰在车祸中开启了透视之眼,咸鱼翻身,逆袭都市,且看他如何反击羞辱作践自己的人,如何凭借一双神眼,坐拥财权美人,称霸群雄为王!
  • 帝国1860

    帝国1860

    《1860》只为自己心中的历史变个模样。来自近代蜕变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