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0400000017

第17章 人的终极追求是什么——人究竟为什么活着(1)

幸福定义看似简单,其科学、中肯与否是非同小可的。笔者设想,不科学、不准确的幸福定义如缭绕的云雾,长期地阻碍了前人对人生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答案探求的道路。即前人之所以在人性、人的需求和人为什么活着等重大问题上没有能够彻底地得到解决和达到应有的共识,其症结可能就在于对幸福的定义存在着不准确或抽象与概括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对幸福与痛苦的关系、幸福感的相对性等问题没有人进行过必要的深入、透彻的探索,也是症结的一个重要部分。

人们都知道,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是十分现实和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最不好明快、中肯、彻底地回答的问题。笔者在具体探讨这一难缠的问题之前再次强调:我们的幸福定义,是我们探讨这一问题的第一重要语言工具。对幸福的真意的全面了解,是探讨这一问题的基石。之所以此前着意辨析幸福感的内涵、幸福感的生理—心理机制、幸福的相对性和幸福与痛苦之间的关系等,主要意图就在于此。

在序言中已经说到,1.人类首要的知识是对人类自身的认识;2.人类自我认识的核心是了解人性和人为什么活着等问题;3.认识人性和人为什么活着等问题的钥匙或前提是,只有通过对人的需求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当前人类对于上述第1、2两点意见已经达到共识,唯第3个观点仍没有得到人生哲学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由于不去首先注重研究人的需求问题,或虽然注重研究了需求问题,但是始终没有能够参透人的最高或终极需求就是好感觉或幸福感,仅仅这个原因,就造成有史以来致力于认识人类本性的仁人志士们,尤其是西方众多天才的学者们,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却是成果寥寥。

为什么西方人付出的代价更高呢?一方面是因为西方有了坚实的社会物质条件以后,催生了科学文化的全面高度发展,投注于研究人类自身的财力和人力就必然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方面,西方人的思维特点是重于分解、分析和量化。事实上,近些年来,他们众多学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人性问题进行了大量令人惊叹的、可敬的探索。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不少具体的、宝贵的成果,但是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探索人性的整体工程,还属于“不可完成的任务”(当代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C·范德先生语)。

上文已经说明,西方人把研究人类本性的学问统称为人格心理学。那些世界著名已故的心理学大师,如边沁、弗洛依德、荣格、尼采、马斯洛等,都属于涉及这一行当的学者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我们看看当代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C·范德先生在他所著《人格谜题》一书中所说的话,就可以大概了解西方人格心理学界的大致进程与现状(请不要忘记,《人格谜题》一书是中国国家认可的目前大学里人文学科的研究用书):

“用整合的观点解释完整的人,这个任务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它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事实上,正是这个有趣的任务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最大难题。如果你想一下子理解一个人的全部,就会发现自己完全不知所措,你并未获得全面理解,相反的,你的头脑可能会变得一片空白。”(从这里明显可以看出,西方人向来都很钟情于分解式的思维定势——笔者)

唯一可选的方法就是限制你所关注的内容。不要试图去马上解释所有事情,你必须寻找更具体的模式:将不同种类的观测资料整合在一起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把你自己的关注限制在特定类型的观测资料、特定类型的模式以及对这些模式的特定思维方式。这种系统的、自主定向的限制即是我所说的基本取向(引文中的黑体字都是原文旧有的——笔者)。

一些人格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人们在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研究对这些差异如何定义、如何测量等。他们遵循的是特质取向。另一些心理学家试图从身体角度理解心理,他们研究生物机制,例如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甚至进化论,以及它们与人格的关联。这些心理学家遵循的是生物学取向。还有一部分心理学家主要关注无意识心理以及内部心理冲突的本质和解决,他们遵循的是精神分析取向。还有的心理学家关注人们对世界的意识经验和他们的现象学,他们遵循的是现象学取向。在目前的研究中,对观察和经验的强调分别引领了两个不同的现象学方向。第一个是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意识观察怎样产生出独特的人类特征——诸如有关存在的焦虑、创造性和自由意志,并试图解读快乐的意义和基础。另一种现象学方向强调心理学以及真实的现实经验跨文化的差异性,引发了近些年来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还有心理学家关注由奖励、惩罚以及其他生活经验所引发的个体行为的改变,他们将这个过程称为学习(行为主义所使用的狭义术语——笔者注)经典行为主义者关注外显的行为以及奖励和惩罚对行为的影响方式。研究社会学习(与行为主义相关的子学科)的科学家们对经典行为主义进行了修正。社会学习理论试图获得的结论是心理过程的方式决定行为习得及其表现,例如观察模仿和自我评价。在过去的几年里,社会学习理论已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且多产的人格研究领域,其关注于认知加工,以及源于感知觉、记忆和思维研究的应用视角和方法。将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人格心理整合在一起,组成了人格的学习和认知加工取向。”

看看这些“基本取向”的功夫难不难、烦不烦。可是,就是没有出现“人的需求取向”。可悲就在这里。

更添乱的是,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思想意识,在现实中表现为为企业追求利润而服务的思想对学者们心灵的侵蚀。现时中国各大学里的人文学科,不是也在诚惶诚恐地、唯企业对人才的当前需求这个大棒的指挥是从么?因为那是实行市场经济模式的社会里难于避免的行为,也是涉及大学本身生死存亡的故事。西方人格心理学界中的学习和认知加工取向一派,表现得最像是资本老爷们的乖顺仆从。那样的学术心理,能专心于追求真理吗?人类需要真理的功利性,但是追求真理却往往需要远离功利的精神;真理与瞪圆了直视金钱的眼睛好像不是很有缘。

下面是范德教授对现时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展望:

“现在,你可能会想到下面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提出一个大理论(简称为OBT)来解释被特质、生物、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以及认知取向的不同流派各自解释的一切东西呢?或许某一天某个人会提出这样一个能解释所有问题的理论。”

看来,在西方的人格心理学界,统一各基本取向、具有综合性的“大理论”还在被渴望的状态中。

认识人性的唯一钥匙是通过对人的需求的研究。这一观点达成共识的时候,就是现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界的所谓“大理论”(OBT)可能出现的时候。

概言之,现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就是所谓“心理三联体”,即“普通心理学”中,关于人的知、情、意三者相互协调运转的生理—心理机制。

其实,知、情、意,哪一样都必须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而运转,探究人的需求才是搞清楚问题的根本。所以,尽管范德教授提到的诸种基本取向各流派对人文学科的贡献可谓各有千秋,到目前仍然没有摸到高踞于各基本取向之上、可以统一各“诸侯”的“大理论”,失败在没有专注于对人的需求进行更有成效的研究。有的已经站到了藏匿“大理论”宅邸的门口,但终没有推开大门。对于他们各种“基本取向”都功亏一篑的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特质取向,其实就是通过研究人与人之间所谓特质方面的差异,来探索人性。他们所说的“特质”,主要指人的心理特征。心理学家们根据分解、分析的方法,使用测问、测量等各种方式苦心孤诣地研究,结果并没有得到大家都认同的“大理论”。原因是他们关注的内容所涉及范围广泛而琐碎,大部分只是“标”,而非“本”。所谓人们之间的特质差异,人们之间最重要特质差异,就是主观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差异。因此,不注重深入地研究需求与差异之间的关系就是没有抓到根本。

生物学取向,就是注重从人的生理机制方面来探索人性。尽管这些心理学家在人的生理—心理机制的协调和运转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人性的研究领域仍然没有、也不会有人们所期望的成就。因为他们选择的基本取向不是以人的需求为起点,而是注重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生物学机制,距离专注地研究人的需求问题更远;距离纯粹的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等具体学科的距离却很近;

精神分析取向,最终更是留下诸多的争议。代表人物弗洛依德已经注意到研究人的行为的动力来源的问题,也悟到了人的需求是人性的本原。但是他把注意力集中于“性”,声称人的一切行为最原始动力是对于性(为了坚持自己理论的需要,他扩展了性的内涵——笔者)需求的满足。如果再进一步追问——性的满足的实质又是什么?难道终极不是对好感觉的需求吗?好感觉就是笔者定义的幸福感。弗洛依德先生虽然已经进入了研究人的需求的领地,但始终局限在对人的内在意识运转机制的观察、研究和臆测上面。出现诸多争议的症结就是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臆测成分太多;

现象学取向流派的成员,其实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康德和休谟的思想遗产。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认为人的经验、观念就是存在的真意。他们把探索人性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探究。其中,尼采等人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人的一切需求,包括最高的需求,都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可是,人的意志的最高追求却是生存,说到底就是活命主义,这就到头了;而马斯洛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人的需求层次理论。虽然他们都不自觉地进入了研究人的需求领域,但最终都没有能够找到人的真正最高的、终极的需求是什么。马斯洛先生从正道上走得最远,把人的需求已经提炼、概括成了五个层次,可惜也没有再往前走一步——从五个层次提炼、概括到人的唯一、终极需求——幸福感。他也是很善于主观臆测的人,杜撰出来一个面目崇高而朦胧的“自我实现”,似乎已经相当接近了人对好感觉的追求真谛,但也没有能够逃脱掉功亏一篑的命运。唯有悟到人对好感觉即幸福感的追求是人的最高或终极的追求,才是推开“大理论”大门的唯一正确并且是唯一能够有效的归宿。

最后所谓学习和认知加工取向派,就是把对人性的探索领域的重点放在研究人的日常行为表现上。大方向也并不错,但是不失片面,亦未着根本。主要是,他们把重点放在研究人如何被物质刺激牵引而付出的现象,尤其是太在乎企业管理方面的需求了。他们好像被雇佣在企业中专门研究管理手段的班子。就像美国的现代科学管理学的创始人泰勒先生,专注于工人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那能看得太高和太远么?一只眼检视着工人的每个动作的细部,另一只眼盯着钱。就如鸡豚终日盯着稻梁——“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秦末陈涉语)!想钱(追逐利润)的心理负担太重,这种资本的天然意识害得学习和认知加工取向一派的学者们最终与“大理论”无缘。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术研究部门,也都明显地被提高企业利润这一幽灵牵着鼻子走,那是实行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必然归宿。看看现在我们的各大学和研究部门,他们的眼球越来越被企业的行为所吸引。从一方面看,这是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服从社会需要;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是唯利是图、眼光短浅,成了真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怜的俘虏。

持基本取向的各个流派之间,亦如人格心理学与其他相近的各心理学学科之间的关系,虽然他们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式各有特点,但也并不是绝对泾渭分明,而是互有渗透和影响。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都进行了很有成效的科研活动,也分别取得了可贵的成果。虽然至今仍没有找到统一的“大理论”,但西方科学家们的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他们的科研取向与重视分解和实验的研究方式也应该是我们诚心借鉴的范式之一;他们的科研成果既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又是我们沉重的包袱。现在我们大学里的研究生们所研读的、动辄几十万或上百万字的翻译过来的著作就体现出了这些。

总之一句话,探索人性只有刻意通过研究人的需求。美国所谓最著名的“成功大师”查尔斯·哈奈尔在他的《幸福的秘密》一书中也曾说:

“需求创造行动,行动带来发展。”

哈奈尔先生已经悟出了需求才是人的行为和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在认定了人的行为与习性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在于人的需求之后,进一步认识到人的最高、终极的需求肯定指向幸福感,即好的感觉。这就是探索人性唯一正确的出发点和唯一正确的途径。

我们可以仔细了解一下,从古希腊肇始,凡是成就卓著的哲学家、思想家,无不曾经刻意地研究过人的需求,表现为对幸福的问题的研究。

让我们回到现实社会生活之中:

“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这是近几十年来中国人最熟悉的政治口号之一。“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类似这样的口号,中国人听起来也并不耳生。这些口号最终都会牵扯出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顺便说一句:笔者就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读初中时,聚精会神于当时的《中国青年》杂志所刊登的,以《人为什么活着》为专题,连载多期的大讨论时,钻进题目之内一直到老,方才有了豁然感悟的;

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尽管各个历史时期和中国的各党派对之有着不太相同的解释,但无论如何民生主义必然是三民主义的最终落脚点。民生主义的最终要求是什么?这也牵涉人为什么而奋斗、为什么活着的问题;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发展的早期给人们留下的主要印象有圈地运动、黑奴买卖、以及其他种种苦心孤诣、不太光彩的殖民行径,他们的一切行为所指都是获得物质资源或人力资源。他们千方百计地、铤而走险地追求那些资源为什么?资本家们究竟为什么折腾、为什么而活着?

现在基本是资本主义意识统治全世界。表面上看,人们都是在奔物质财富或钱。

同类推荐
  •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更要讲逻辑、逻辑怎么个讲法、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理清话语中的概念、怎样的论据才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严密的推论等。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热门推荐
  • 谁说离婚不能爱

    谁说离婚不能爱

    丈夫出轨,小三上门。她,夏小舟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在众人劝说她哪个男人不花心,况且还是个那么优秀的男人,真离了,没人肯要她的时候。她坚持离婚!谁说离了婚的女人不能拥有完美的爱情?
  • NEWS FROM NOWHERE

    NEWS FROM NOWHE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王夺情:逆天杀手妃

    邪王夺情:逆天杀手妃

    她,现代顶尖杀手,惊世之才,带着上古灵兽魂穿异世,枯井中,绝色双眸睁开,她已成为父母双亡的侯门嫡女,霎那,风云暗涌!为报家仇,她成为杀手界的一枚新星,人称”凌风公子”的她让仇敌闻风丧胆。他,腹黑的冷情皇子,以病弱之躯示人,实则手握重权,当冷情遇上冷傲,他们将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 摄政王的绝宠毒妃

    摄政王的绝宠毒妃

    她是组织训练十年的特工,死于一场姐妹自相残杀中?再次睁开眼,她成为天澜大陆除了名的废材,懦弱无能,胆小如鼠,被姐姐陷害溺水而亡;一朝穿越,当她变成了她,自信坚强取代了懦弱无能,傲然果敢取代了胆小如鼠,且看她如何傲世天下。他,邪魅妖孽,冷情薄幸,却一见浅浅误终生。他对她百般纠缠,百般宠爱,百般呵护,是否能打动她那坚实的内心呢?本文女强重生文,女强男更强!强强联合!更有萌宠开道护航!女主斗气炼丹驭兽样样精通!绝对的一对一!
  • 最强大导演

    最强大导演

    你以为躲起来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象你这样拉风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稀嘘的胡喳子……这是一个导演的故事。PS:自娱自乐。勿纠勿喷……
  • 六岁才女:灵力小妹越千年

    六岁才女:灵力小妹越千年

    一次意外,让她从21世纪人人羡慕的灵力学院穿越到一个未知的世界,灵魂住进了一个仅有六岁的孩子的身体里,从此开始了她在古代的生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收获了自己那个温暖的家,一次又一次的事件让她遇到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冷漠如他,邪魅如他,温暖如他……(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抗日之尖刀出鞘

    抗日之尖刀出鞘

    国之利刃,当属尖刀。尖刀出鞘,敌特不死绝绝不回鞘。现代青年何余穿越到了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与一群热血军人共同抵御日军,从而开启一段热血谍战的抗日故事。
  • 重生之嫡女凰途

    重生之嫡女凰途

    别人一睁眼,是锦衣华服,她一睁眼,却是牢房和一窝老鼠。大呼:这年头,没有“福”可以,却不能没有“种”。没事喝喝小酒,本想借酒消愁,没曾想却手把手教男人告白小秘密。分分钟“地咚”变“壁咚”再变“床咚”美人本无意,郎君却有情。“念儿,你教我的事情,我还没有学会呢。”他是一代君王,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可是却只爱她的一颦一笑。名门嫡女,却饱受欺凌。爹爹不疼,姨娘歹毒,笑里藏刀。妹妹心狠手辣,张口闭口,“不留活口”。平常人家,也效仿皇宫,“狸猫换太子”。偌大的一个家,处处都是毒烟炮弹。宅斗吗?哼一声,21世纪高材生还怕什么之乎者也。跟她玩酷刑!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谁若动她,她便取谁的心,吃谁的肝。
  • 万世帝王

    万世帝王

    精研武学、中医、八卦精髓之大师,重生后成了一个崇尚修武世界的偏僻村庄的柴房之中废柴少年,从此以后,他如鱼得水,运用前世所学,异军突起、以凌云之志、豪迈胸怀、攒五行、合四象、踏平武界,掀起一场涛天巨浪,并终于探索出了生死之奥密。======================================================================
  • 超级抽奖系统

    超级抽奖系统

    无意间得到一台老虎机,第一次抽奖,竟然就抽中了一个妹子,却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