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5700000002

第2章 失落的书:魏晋时代的《庄子》(1)

什么是《庄子》?对于当今许多读者,这个问题会显得很突兀,难道不是共三十三篇六万多字的那本书吗?因为在著作权意识已十分明确、书籍保存已非常稳定的今天,一本书出版了,这个版本就永远成为独一无二的版本。而在漫长的手抄文化时代,一本书可能会在抄写和流传过程中,不断变化甚至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很多读者可能没有想到,除了三十三篇之外还有另一个版本的《庄子》,因为我们所能看到的就只是这样的《庄子》,即经过西晋的郭象(约252—312)整理并作注的《庄子》。然而,除了三十三篇的郭象本之外,还存在多个《庄子》版本。事实上,从庄子(约前369—前286)完成内七篇之后,所谓的“《庄子》”就一直在变化之中。如今学界已经形成共识,即郭象版的《庄子》,实则是由庄子本人以及庄子后学共同编撰的结果,其中包括篇章的增删和内、外、杂篇内容的调整以及文句措辞的编辑等。

那么庄子本人到底写了多少篇,而庄子后学又补充了多少篇,以及战国之后编校书籍的人对庄子又做过哪些改变等等,这些问题使我们手中的《庄子》显得十分可疑。我们所谈的《庄子》,可能与秦汉时人的《庄子》并不相同,与魏晋时人的《庄子》也不相同,更与战国时代的《庄子》大不相同。

战国时代的《庄子》

由于文献不足,我们已无法得知战国时代《庄子》的全貌,但是从先秦子书对它的引用以及荀子等对庄子的评价中,仍可以窥见其一鳞半爪。在先秦子书中,明引或暗用《庄子》最多的就是《荀子》。由于引用之多不胜枚举,在此仅就荀子对庄子的批评展开分析,以见战国时代的《庄子》别有他本。

比庄子小大概五十岁的荀子(约前313—前238),可能是史上第一位抨击庄子的学者,他在《荀子·解蔽》中批评庄子学说为“蔽于天而不知人”。如果依照今本《庄子》,这一批评便十分费解。虽然内七篇多谈天道而不涉及具体的人事,但外、杂篇中有很多地方都谈到了人道,并且谈到了人道如何与天道相应,读起来但觉庄子不仅知人,而且深得“天人合一”之道。例如,《天道》篇伊始便说: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这句话不但谈到人道,而且很有调和儒、道思想的色彩,以至于学者张远山在《庄子三大版本及其异同》一文中称《天道》篇为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所增补,意在融合儒、道、名、法各家思想。

不管《天道》篇是否为刘安所增补,在荀子所批评的《庄子》中,肯定没有这一篇。我们不妨再看《在宥》篇中的一段话:

“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于道者,无自而可。不明于道者,悲夫。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相去远矣。”

尽管张远山亦认为《在宥》篇为刘安所增补,增补的用意与《天道》一样,即为调和儒、道、名、法各派思想。笔者认为,《在宥》、《天道》二篇,思想倾向有所不同,《在宥》篇旨在谈恬淡无为之道,似乎是对老子学说的演绎。不论究竟是不是刘安所作,这二篇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明确而深刻地谈到天道与人道。可以推断,荀子所看到的《庄子》中没有此二篇,因此大体可以肯定荀子之后有人对《庄子》进行了增补。

略在荀子之后的吕不韦(约公元前290—前235),招集其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于公元前239年撰成的《吕氏春秋》,亦大量引用《庄子》之文。其中《必己》一篇几乎全部抄自《庄子》,然而有的地方文句却与今本《庄子》(即郭象本)大为不同。例如下面一段:

“张毅好恭,门闾帷薄聚居众无不趋,舆隶棩媾小童无不敬,以定其身,不终其寿,内热而死。单豹好术,离俗弃尘,不食谷实,不衣芮温,身处山林岩堀,以全其生,不尽其年,而虎食之。”

我们可将其与今本《庄子》中此段文字作一比较:

“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悬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

这段文字出自今本《庄子·达生》,是田开支对周威公谈养生之道时所举的例子,以明何谓“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虽然不像今人一字一句如实引来不敢越雷池一步,古人引书但引大意,可以完全以自己的语言出之,但对比《吕氏春秋·必己》篇所引的“外物不可必,故龙逄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一段,与“庄子行於山中,见木甚美,长大,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弗取”一段,却与今本《庄子》文字几乎相同。我们似乎可以推测,今本《庄子》中此段文字,为吕不韦及其门客或他们之后的庄子学派所改写。

究竟是吕不韦及其门客在引用时改写的呢?还是秦汉人或西晋初年某人所改写?抑或是郭象改写的?《达生》篇的作者到底是谁?初本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虽然已经无法确知,然而还是可以从《吕氏春秋》的引文推知战国时代《庄子》版本的不同。

秦汉年间的《庄子》

除了先秦子书中引用的《庄子》异文,还有一些异文保存在后来的类书之中。例如唐代的《艺文类聚》中所记载的下面这段文字:

“梁君出猎,见白鴈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鴈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袭对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也?有德於天,而惠於民也。今主君以白鴈之故,而欲杀人,袭谓主君言,无异於虎狼矣。’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艺文类聚》称此段文字引自《庄子》。在《吕氏春秋》成书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40年出生的陆贾(卒于公元前170年),其著作《新语》的新序杂事第二文中,亦有此一段,但未称其出自《庄子》。《太平御览》卷第四五七和《困学纪闻》卷十亦有此段,并皆称出自《庄子》。而《太平御览》第三九O卷引《说苑》亦有此文,但《说苑》为西汉末年刘向(约公元前77年—前6年)曾领校秘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而编辑的一部先秦至西汉初年的逸闻轶事集。因此,《说苑》中纵有此段文字,亦极有可能出自《庄子》。

如今我们再来看这段文字,很容易联想到《国语》、《晏子春秋》、《战国策》等书,且颇有儒家明君贤臣的味道。不难理解刘向为什么引用了庄子的这段话,因为《说苑》的编定意旨之一就是借这些史料故事说明儒家思想和伦理观点的。但如果秦汉之前的《庄子》中有此一段,则不知其位于何处作何用意。如果以内七篇作为庄子学说的灵魂准则,那么这段与今本《庄子》学说风格迥异的文字,可以推断是秦汉年间试图调和百家学说的某些人杂糅进去的。

而在调和百家的人中,有一个人至关重要,他就是西汉初年的淮南王刘安(约公元前179—前122)。刘安作为才华出众的诸侯王,虽然在政治上乏善可陈,却留下了集先秦学术之大成的《淮南子》。与《吕氏春秋》一样,《淮南子》亦为刘安与他的门客所撰,内容也是泛采众书,非常博杂。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以故入杂家。尽管外篇已佚,然今存的二十一篇大多为以道家思想为主的内篇,我们依然不难看出书中有糅合道、儒、墨、名、法等家思想的倾向。

上文所引《吕氏春秋》中的“张毅好恭”一段,在《淮南子·人间训》亦有类似记载:

“单豹倍世离俗,岩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卒而遇饥虎,杀而食之。张毅好恭,过宫室廊庙必趋,见门闾聚众必下,冢徒马圉,皆与伉礼,然不终其寿,内热而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修其外而疾攻其内。故直意适情,则坚强贼之;以身役物,则阴阳食之。此皆载务而戏乎其调者也。”

与《吕氏春秋》的引文相比,《淮南子》的阐发更多更深,而这段文字之后的“内化而外不化”以及“圣人贵龙变”云云,也与《庄子》思想更为接近。张远山在《<庄子>三大版本及其异同》中称,《庄子》大全本的编撰者正是刘安。

何谓《庄子》大全本

据张远山考证,《庄子》初始本,成书于战国末年,编纂者是庄子的再传弟子魏牟。初始本篇数约二十九篇,共计约六万字,其中包括庄子所撰“内篇七”,弟子蔺且、再传弟子魏牟等人所撰“外篇”约二十二篇。而刘安保留了魏牟版的“外篇”约二十二篇,增补了庄子后学所撰、融合儒、道、名、法的《骈拇》、《马蹄》、《天道》等“新外篇六”,以及庄子后学所撰的《说剑》、《渔父》等“杂篇十四”。

尽管张远山列举了先秦三书,即《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中大量与《庄子》有关的文字,以证实他这些看法的合理性,但其中很多只是作者的猜测,这里仅举一例以示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曰:既雕既琢,还归其朴。’暗引《庄子·外篇·山木》‘既雕既琢,复归于朴’。韩非所言之,正是《庄子》初始本。”

这样的推论显然过于武断,因为《山木》篇的写作时间不一定在《韩非子》之前,且类似的话《老子》里也有。《庄子·天道》篇亦有:“故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诸子书中引的地方很多,可能是古《尚书》,或者春秋时代一部古书,必为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所常见,故每每引用。而张远山仅凭《韩非子》中有很多与庄子说法类似之处,就认为韩非处处暗指庄子,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另外,由于古人在写书和抄书的过程中,分篇分卷都比较随意和偶然,所以秦汉年间的《庄子》未必如张远山所还原的那样,但是他所说的“大全本”,即共有五十二篇共计十万余字的《庄子》,却是的的确确存在过的。

第一个提到它的是西汉的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前87年)。《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称庄子曰:“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由此可见,司马迁所见的《庄子》,字数总共为十余万字。而今本《庄子》共计六万五千九百余字,比司马迁所见的《庄子》,少了近四万字。

考察历代记载《庄子》的文献,《史记》是唯一说到字数的。也多亏了司马迁写得如此明确,否则我们很难得知今本《庄子》到底比秦汉年间少了多少字。司马迁之后的刘向(约公元前77年—前6年)仅仅称“《庄子》五十二篇”。(见《汉书·艺文志》)

那么,“五十二篇”是不是就是司马迁所说的“十余万言”的《庄子》?根据司马迁与刘向二人生年相近,且西汉国家政权稳定,政府重视对典籍的整理和保存,可以推测他们二人看到的应当是同一个《庄子》。

关于五十二篇本《庄子》的篇目构成,唐代陆德明(约550—630)在《经典释文·序录》中曰:“司马彪注二十一卷,五十二篇。(字绍统,河内人,晋秘书监。内篇七,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为音三卷。)”而解说三篇,见于记载的有《庄子后解》与《庄子略要》两篇,据清末学者姚振宗(1842—1906)在《隋书·经籍志考证》中称,这两篇解说可能在《淮南子》的外篇。然而由于《淮南子》外篇久已亡佚,所以后人无缘再见,但却可以据此而知,解说三篇为西汉初年的刘安所撰无疑。

除去三篇解说,五十二篇中属于《庄子》固有篇目的实则四十九篇。这四十九篇,可视为从庄子本人到汉初庄子学派撰述的全集,此后或因天灾,或因人事,《庄子》便不断被删改,一直到郭象的三十三篇六万余言的今本《庄子》。

魏晋之际的《庄子》

五十二篇本《庄子》,在魏晋之际仍广泛流传。司马彪(约243—306)所注的就是这个大全本。《隋书·经籍志》没有提及司马彪注本共有多少篇,仅称:“庄子十六卷司马彪注。本二十一卷,今阙。”而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中明确称曰:“司马彪注二十一卷,五十二篇。”可见五十二篇注本正是陆德明所见的二十一卷注本。

全注五十二篇的另一个人是孟氏。关于孟氏,史籍没有记载,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中曰:“孟氏注十八卷,五十二篇。(不详何人。)”据清末姚振宗的《隋书·经籍志考证》考证,孟氏当为魏晋之际人。陆德明称司马彪、孟氏二人所注的,正是《汉书·艺文志》所称的“庄子五十二篇”。

魏晋之际,注《庄子》者多达数十家。《晋书·郭象传》曰:“先是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于旧注外而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风,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这段话给了我们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在向秀(约227—272)之前,已经有数十人注过《庄子》。司马彪、孟氏可能都在向秀之前。在这数十人中,有一个史传所不载、生卒年不详的人,即崔譔。《隋书·经籍志》曰:“梁有庄子十卷,东晋议郎崔譔注,亡。”但根据《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向别传》说:“秀游托数贤,萧屑卒岁,都无所述,唯好《庄子》,聊应崔撰所注,以备遗忘。”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即《隋书·经籍志》所记为“崔撰”,而《世说新语》与《经典释文》所记皆为“崔譔”。虽然名字字形略有不同,但因为都称此人的《庄子注》为十卷,以故应当为同一人。如此则《隋书》所记崔撰的生世有误,向秀既然参照崔撰的注,所以崔撰肯定在向秀之前。

二是很多注者并没有全注五十二篇,而是选取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篇章作注。根据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序录》,崔撰与向秀所注的都为二十七篇,且都是内七篇、外二十篇,均不注杂篇。晋丞相参军李颐(生卒年不详)的《集注庄子》也只有三十篇(一作三十五篇),都没有全注五十二篇。事实上,有史所载的全注五十二篇的只有司马彪和孟氏。

我们应该知道,不管这些注家有没有全注五十二篇,魏晋之际,五十二篇仍是通行的《庄子》版本。然而,在注家选注的过程中,部分篇章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部分篇章则因注者极少或注者身份卑微而不被重视,此后便渐渐湮没,直至最后亡佚。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国学与巴蜀哲学研究

    国学与巴蜀哲学研究

    国学与巴蜀哲学探索》是作者与唐赤蓉教授二十多年研究巴蜀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一个成果结集,所收论文曾发表在海内外的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刊物有加拿大的《文化中国》,国内的《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孔子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浙江学刊》、《社会科学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绝大多数发表在上一个世纪。
  • 思想大师谈天才的激情(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思想大师谈天才的激情(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讲述了人生不仅仅是活着、爱是种理性、生命的召唤、人生的意义、真正的幸福、人的品质、关于罪恶、论经验、论哲理、论青春、论友谊、论爱情等等。
  • 特别清凉

    特别清凉

    本书从作者雪漠的作品中精选一些具有励志作用的名言警句分类编排,并配以书法和绘画小品,内容包括认识生命、认识自心、了解生命人生的真相,保持心灵的纯洁,不执着于个人得失,超越个人的局限等方面。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热门推荐
  • 纵宠之唯凤独尊

    纵宠之唯凤独尊

    南魅,第一特工组织王牌杀手,人称魅血修罗,手上从无败绩!性格却奇葩的令人咂舌,正经的时侯,她睿智冷静,心狠手辣,狂傲如风!不正经的时候,她脱线蠢萌,抽风癫狂,暴走神经!南辰魅,令天羽皇朝丢尽脸面的极品废材一枚!嚣张跋扈,素质低下,臭名昭著!命运的轮盘辗转,当南魅变成南辰魅,重生废材之躯!渣爹利用?无妨,罢黜相位,贬为庶民!姨娘狠毒?无妨,剥皮抽筋,酷刑无限!庶姐陷害?无妨,青楼为妓,身败名裂!他是尊贵无比的天羽太子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独揽朝纲,权倾天下!广袖挥,生灵涂炭,尸横遍野!魅眸闪,诸国退避三舍,谁与争锋!她叛父弑母,喋血侯门,遭万人唾弃!他江山为聘,苍穹为媒,百里红妆,娶她一人!
  • 冰山总裁的双面娇娃

    冰山总裁的双面娇娃

    人前,她是温顺的小绵羊,可爱无害的小兔。人后,她是泼辣的母老虎,狡猾奸诈的狐狸。双重身份她转换自如,玩的滴水不漏,笑看世人糊涂入局。却不料,顶着张万年冰山脸的他早已看穿这一切,却不揭破,只静静的看她装逼,看她扮猪,看她演技爆表……直到玩到他头上,才从容淡定的压轴出场:老婆,该谢幕了!
  • 深渊之三国帝业

    深渊之三国帝业

    为自己而活,为了自己可以牺牲一切,相信利益至上的萧正。牺牲了一切,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力量。在这个不同的三国世界,萧正想要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他走上了一条掌握自己,也掌握更多人命运的道路。没有后悔可言,从他选择力量而牺牲一切开始。挡在他去往帝位路上的一切,不论是部下,朋友,还是女人,甚至是亲人。他都可以亲手摧毁。帝道无情,才能无敌!
  • 爱是糖甜到伤

    爱是糖甜到伤

    一场意外,让唤梨的爸爸妈妈双双遇难,爸爸妈妈永远的活在了沈唤梨心中沈唤梨,一个华丽而又寂寞的名字,宛如她的人生。他舒夜虽然毒舌,嚣张,傲慢,但是她那一张天使搬的脸蛋,足以抵消他身上的小缺点。沈唤梨在舒家闹出了一系列笑话,当舒念,舒夜,在沈唤梨生命里卷起波涛汹涌的“海浪”时,唤梨该如何去面对?
  • 腹黑贵少缠辣妻

    腹黑贵少缠辣妻

    卖得了萌,撒得了泼,拳能打南山猛虎,脚能踢北海蛟龙。泼辣傲娇的平凡人家姑娘,无意中撞上了豪门贵少。俗话说,好女怕缠男,可这贵少偏偏缠上了瘾,坑蒙拐骗齐上阵,将她缠回家当了私人教练。“喂,身为私人教练,你得听从我的指导。”“闭嘴。”他恶狠狠的警告她:“我什么时候需要人指导?不过——身为私人教练,你得负责某项运动的陪练。”某女呆窘在当场,负责某项运动的陪练?这是要某项运动陪着他: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 高门嫡女之朔月传

    高门嫡女之朔月传

    前世的她出生门阀,背负着太多太多的包袱,她的一生注定不平凡,而过于理智的她令人又怜又恨。她的故事,像灿烂的烟花,稍纵即逝,虽绚丽多彩,可终是一场悲歌。重活一世,同样的身份,难道重覆前世之路,背负包袱为家族而活?不,就算活,她也要为自己活得精精彩彩,漂漂亮亮。
  • 鬼喘气

    鬼喘气

    2013年,我意外破产,女友弃我而去,无奈之下,我走上了一条挖坟盗墓的路,一个离奇诡异的世界,就这样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沉没于水底,千年不腐的美貌女尸;传说中仙人的埋尸之所;源远流长的鬼神文化中,神秘莫测的千年墓葬下,一半是盗墓人,一半是……
  • 绝品圣医

    绝品圣医

    阎王判你三更死,我能保你过五更!你想拥有绝对的丰挺吗?龙抓手必让你高过珠穆朗玛;你想拥有绝色不老容颜吗?五擒推拿定让你肌肤如画!火车不用推,牛皮不用吹;若想活滋润,找我龙圣医。
  • 天使与恶魔

    天使与恶魔

    天使与恶魔,本该水火不容,可他们相遇相恋了;身份与地位的不同,他们一起轮回于世,本想平平安安的一起享受此生,但是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谁是推动着这一切的幕后黑手,真相大白后,天使既是恶魔,恶魔既是天使,审判日,审判者降临,一起都将重新洗牌~~~~动动您的金手指,求收藏。。。。。
  • 废物小姐短命王爷

    废物小姐短命王爷

    她是风武大陆的一个逃命女娃,姨娘的嫉妒阴差阳错将她变成一个女婴陨落二十一世纪的苏家。“时隔九年,欠我的,总改还了,逍遥太久了已经。”这是回归的她第一句话。九年前,她成了废物,名动风武,从此不谙世事。他掩了光芒,韬光养晦,只因她一句“韬光养晦,才能更好地活下去!”在时光的运行轨道中,她遗忘了他,他不知是她。二年的隐忍,她终将大放异彩,二年来,她女扮男装,混迹整个风武,结识了他、他、他,遗失的心,遗忘的情,终将苏醒......更得不会太快,请原谅!写的也不太好,凑活看!反正就是放松嘛,写,我放松,希望我写的东西也能缓解你们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