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滚滚,炮声隆隆,华东野战军大举南下,兵临淮海,一场大战打响了。战役发起的第三天,何基沣、张克侠两将军,率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第59军、第77军三个半师2.3万余人,在战场上起义了。
国民党军为什么能够在淮海战役一开始就有如此之众起义呢?这与我打入其内部的共产党员积极工作,有密切关系。共产党员李连城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连城先后给何基沣当过卫士、特务连连长。
1938年7月,敌第179师驻河南信阳时,这个师的中共党组织发展了不少党员,李连城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年初,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我党派进第179师的干部大部撤退。李连城是新党员,除了何基沣师长知道外,没有暴露过身份。因此,党组织决定,李连城继续留在该师工作,并从老河口派来新的负责人领导其秘密活动。这时,蒋介石派来大批特务爪牙,监视该师行动,中下级军官也被换上了许多国民党军官学校出身的人。
1942年3月,一个阴雨天的晚上,何基沣师长突然把李连城叫到他的房里,一进门,就让李连城把门关上。李连城见他神色不对,心里很奇怪:师长平素总是大大方方的,今晚为什么这样紧张?李连城坐下之后,他说:“坏事了!”随即从抽屉内拿出一张纸递给李连城,说:“你自己看看吧!”李连城接过来一看,大吃一惊。这是一份从五战区转来的何应钦的电报,内容是:
“查共产党员李明运等,隐匿你部。”李明运是李连城当时的化名。看过电报,李连城没有说什么,只是把目光投向他,等待他表明态度。他毫不犹豫地说:“事不宜迟,你赶快化装一下,今晚就离开师部,去找新四军。”
从此,李连城便离开了第179师,从湖北远安来到新四军第5师。
1945年秋,何基沣被任命为第77军军长,同时把他的第179师拆散,并入第132师。整编后,第77军与第59军一道,编成第三绥靖区,被调至徐州地区,转到内战前线。
“杂牌当头阵”,这是蒋介石的老手法。这两个军开到徐州后,分布在西起微山湖,东到八义集的运河线上,企图切断新四军南北联系。第三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的总部就设在徐州。
为了争取这个部队靠近我军,至少让他严守中立,新四军第5师师长李先念派李连城去与何军长联系。
1945年10月,李连城化装成一个国民党中级军官,乘火车经郑州转赴徐州。李连城顺利地找到了第77军军部。何军长坦率地表明,他看透了蒋介石,愿意同新四军加强联系,并且欢迎共产党派人来帮助。1947年冬天,他给李连城补了一个少校随从副官的空缺。这时,他已经被免去了军长的职务,调任绥靖区副司令官。从那以后,李连城名正言顺地在他的司令部出出进进,无论他到哪里开会或是到前方去指挥作战,李连城都跟随在他的身边。李连城打着副司令官随从副官的招牌,开始在过去相识的人员中联络感情,收集情报。
通过何基沣将军的介绍,李连城认识了绥靖区副司令官兼徐州城防司令张克侠,并且从他那里得到一份徐州城防要图。李连城决定回军区汇报工作,并听取新的指示。
1948年3月的一个下午,李连城穿着国民党的校官服,大摇大摆地出了枣庄警戒线,到达鲁中南军区。
正巧野战军首长在这里开会。
第二天,李连城去见陈毅司令员。下午,陈司令员对李连城的汇报作了分析,然后说:“做这种工作,既要大胆,又要谨慎。不要认为周围都是敌人,工作就不敢做了……目前敌人距离总崩溃的日子不远了,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就更容易争取过来。”
李连城受领了陈司令员的指示,愉快地回到贾汪。
组织上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指派鲁中南军区联络部孙秉超科长与他直接联系。
李连城回来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与何基沣将军一起,分析研究第77军和第59军的内部情况,争取他们倾向我党,伺机起义。第二件工作,就是在这个部队中联络感情,争取更多的人参加起义。
淮海战役前夕,何基沣将军告诉李连城:“59军副军长孟昭廉、38师师长杨干三、180师师长崔振伦都表示,共产党何时通过运河,我们保证让路,并将万年闸大桥保护好,让他们顺利通过。”第111团的工作,进行得也很顺利。团长张兆夫本是何基沣一手提拔起来的。他的三个营长与张克侠私交甚厚,而3营营长王世江还是秘密党员。经过一番联络工作,他们都积极拥护起义。由于他们守备前沿,对于我秘密工作人员出入敌区,给予了很大方便。
起义前的一切工作都准备停当了,只待上级确定行动时间。
11月1日,孙秉超和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杨部长来到贾汪,检查起义准备工作,并与何基沣、张克侠两将军会了面。具体行动时间定在11月8日下午,并规定了联络记号。
8日凌晨3时,张团长一头闯进屋子里,激动地说:
“李副官,好消息,何副司令官来电话,59军情况变好啦!”这个消息驱走了李连城的睡意。因为前一天,由于第59军有两个师长犹豫,致使第59军是否起义还悬而未决。
一天之内,第59军怎么变化这么快呢?后来,何基沣将军给李连城讲了这件事的经过:7日夜里,我军开始强渡运河,到处打枪,那两个师长不断接到我军渡河的紧急报告。我地下工作人员又到处割电线,切断他们和上下左右的联络。在极度混乱的情况下,他们无可奈何,只好跑到孟副军长那里求教。孟副军长说:
“我是没办法了,请何副司令官来商量一下吧!”两个师长马上点头同意。何副司令官被请到第59军军部来了,首先问两个师长:“我的话你们听不听?”他们满口答应:“服从副司令官的命令。”何说:“那好办,赶快回去准备,向万年闸集中部队,待命过河。”第59军就这样变过来了。
8日,天刚麻麻亮,第111团1营营长跑来报告:
“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辆装甲车,停在利国驿后边的铁路上,不知想捣什么鬼。”天大亮时,从微山湖那边传来嗡嗡的马达声,一架蒋军飞机凌空而过。2营营长王英华披着大衣,指着那架飞机调皮地说:“可能它知道我们要‘回娘家”,特地赶来送行的吧!”说得大家都笑了。
午后,停在利国驿的装甲车,装走了第37师师部。师长临跑之前,假装正经地命令第111团接替第109团“守住韩庄大桥”。第109团则尾随那辆装甲车向南逃走了。
下午1时,张克侠副司令官借检查城防的机会,从徐州赶到贾汪指挥所,和何基沣司令官共同签署了起义命令。1个小时之后,两将军率领第59军两个师、第77军一个师提前行动,从万年闸方向渡过运河,光荣起义了。
留在利国驿的第111团两个营的全体官兵,也在当天傍晚正式宣布起义,开向我军防区。
一支翻穿着棉袄、白色长蛇似的队伍,在绚丽的晚霞中,向着北方,向着光明,向着正义,飞快地行进着。
李连城说:“我第一次看到这支部队军容那样整齐,士气那样振奋!我随着这支队伍,终于回到了‘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