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1400000014

第14章 神机妙算高手,难卜己祸临头(4)

文帝亲自出题,就“明于国家大体”等重要问题提出征询。在参加对策的100多人中,晁错以《举贤良对策》脱颖而出,大气磅礴、高屋建瓴,对国家形势及未来走向作了很独到精辟的论述,成了西汉一篇著名的政论文。因此,也得到了文帝的高度赞许,就把他由太子家令提升为掌管议论政事的中大夫。

由此可见,晁错在治国理政方面确实具备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优势。也正因为他的学识、思想和能力以及不甘寂寞的个性,就决定了他不会在政坛上袖手旁观,而这也正是给他带来政治风险的诱因所在。

悲情史

晁错的智慧和谋略,无疑为汉室江山注入了灵气和动力。可令人遗憾的是,晁错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却最终因两种政治势力的博弈,稀里糊涂地做了削藩的牺牲品。

在他为了汉室江山强盛而不惜余力地付出时,也同时是实现自己政治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却被他所忠心耿耿效力的景帝腰斩,并祸及家人,这不能不说是晁错的政治悲剧。

汉文帝后元七年,文帝去世,太子刘启即位,史称景帝。鉴于晁错的能力以及与景帝的非同寻常的关系,景帝就立即提升晁错为内史。因而晁错也拥有了多次单独觐见景帝、共同议论国家大事的机会。景帝对晁错总是言听计从,其宠信程度绝对在九卿之上,其中许多国家法令也是经他之手修订的。后来又提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从此晁错位列三公,直接介入国家的行政管理。

晁错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他认为,作为大汉的高级官员,就要为汉室献策献力,他认为朝廷的当务之急是维护中央集权,因而,就向景帝再提削藩的建议,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削藩策》。

晁错认为,高祖封同姓王,仅齐、楚、吴3个王的封地就分去了天下的一半。晁错主张对犯罪有过的诸侯王,要削弱他们的实力,只保留一个郡,其余郡县都应收归朝廷直辖。尤其针对吴王刘濞,应及早采取相关措施。

晁错的《削藩策》一经提出,便立刻在朝廷内引起震动。景帝让公卿、列侯和宗室商议讨论,因众人皆知景帝是完全支持晁错的,便无人敢公开反对;只有窦婴一人强烈反对。最后,景帝裁决: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6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晁错以此更改了法令30条。这样一来,诸侯王们都起来强烈反对。

刘濞首先策划叛乱。他先派人到胶西王刘印处密谋,约好以声讨晁错为名,共同起兵,并夺天下,“两主分割”。随后他又乔装打扮,秘密到胶西,亲自与刘印订立了叛乱的盟约,并利用各自的影响力串连齐、楚、赵等国诸侯,相约一起反叛。

景帝三年正月,吴王刘濞首先在都城广陵起兵叛乱,并向各诸侯王国发出了宣言书,以“清君侧”为名,攻击晁错。

同月,胶西王刘印杀了朝廷派到王国的官吏;紧接着胶东王刘雄渠、苗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也都先后起兵,共同向西进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七国叛乱的消息传至朝廷,景帝便立即在军事上作了部署,紧急调派周亚夫等高级将领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分头迎击七国之敌。

可吴楚等七国联兵反叛,是以诛晁错为名,这就等于把晁错推向了十分危险的境地。可此时的晁错却又因两件事处置不当,更增加了这种危险。一件是他向景帝建议,让景帝御驾亲征,而自己则留守京城长安,使景帝对他产生了怀疑,也给其他大臣攻击他找到了借口。另一件是追究袁盎预知吴王刘濞阴谋反叛之罪。

原本袁盎同晁错两人的成见就很深。袁盎曾任过吴国相,接受过吴王刘濞的贿赂。晁错当了御史大夫以后,审查过袁盎受贿案件,要判他的罪,景帝从宽发落。七国反叛消息传到长安后,晁错还要治袁盎的罪。但有人给袁盎通风报信。袁盎惊恐万分,连夜去见晁错的另一个仇人窦婴,二人密谋达成共识。

于是窦婴入宫,请求景帝召见袁盎。当时,景帝正与晁错商议调拨军粮之事。景帝一见到袁盎便问:“你曾经当过吴相,现在吴楚反叛,你怎样看待?”

袁盎胸有成竹,说:“陛下不必担心,有法破吴。”

景帝说:“吴王今日造反,可谓蓄谋已久,你有何良策?”

袁盎答:“请陛下命令左右的人退出。”

景帝忙叫左右退下,独留晁错在场。袁盎说:“我所讲的话,臣下都不该知道。”

景帝只好让晁错也暂且回避。袁盎对景帝说:“吴楚所发书信,说是晁错擅自抓住诸侯昔日过错,削夺封地,因此以反判为名,实际是要诛杀晁错,恢复原来的封地就罢兵。当今之计,只有立斩晁错,再派使者宣布赦免吴楚七国,就可以不流血而统统罢兵。”

景帝听了袁盎的这番话,沉默许久,说:“这要看具体情况如何,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为了天下,我不会袒护某一个人。”这实际上就等于默认了袁盎的主张,准备以牺牲晁错的性命来乞求吴楚等国退兵。

几天后,丞相陶青、廷尉张欧、中尉陈嘉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指责晁错提出由景帝亲征、自己留守长安的主张,是“无臣子之礼,大逆无道”,应该把晁错腰斩,并该杀之全家。景帝为了自己的利益,竟不顾与晁错多年的友谊,昧着良心批准了这道奏章。为了万无一失,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传达皇帝命令,骗晁错说让他上朝议事。晁错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当车马行至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忽然拿出诏书,向晁错宣读,就这样,忠心耿耿为汉家天下辛苦操劳的晁错,竟然惨遭腰斩。

景帝杀了晁错以后,就派袁盎以太常官职出使吴国,告知已杀晁错,并恢复被削封地,要求吴王退兵。可这时的刘濞才露出真实面目,狂妄地说:“我现在已为东帝,还拜什么诏书?”并想让袁盎参加叛军,因袁盎不肯,就想把他杀掉。袁盎得知消息后,连夜出逃。

这时,从前线回长安的校尉邓公来见景帝。景帝问他:“现在晁错已死,吴楚退兵了吗?”邓公说:“吴王谋反,已经准备几十年了,他要求诛晁错,只不过是个借口而已。现在杀了晁错,恐怕天下之士从此再也不敢说话了。”

景帝听完大惊,急忙询问其中缘由。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王国越来越强大,才建议削藩,目的是为巩固中央集权,这是造福万代的大事。可计划刚刚开始,竟全家被杀!”

听了邓公的精辟分析,景帝才如梦初醒,并决定采用军事手段,平定叛乱。在周亚夫等高级将领的奋勇作战下,七国之乱不到3个月就被彻底粉碎了。

忠心耿耿的老臣晁错虽未善终,但能让帝王幡然醒悟,从这个角度讲,也算是晁错不幸中的万幸。

评说台

在晁错的身上,首先体现出了学识的渊博,他虽然只在太子府里面做一个家令,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时常研究国家大事,向汉文帝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给汉景帝上了好几道疏文。

由此可见,晁错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有办法的人,还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正因为他是一个这样的人,就命中注定了他会来趟朝政这汪“浑水”,他一定会来管这个国家的事情。

晁错一辈子犯的最大一个失误,就是太过相信皇帝。他认为自己忠心耿耿,认为自己一心为公,认为自己给皇帝出了许多好主意,皇帝就一定会对自己青睐有加,这就是晁错之错。他太急于成功,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干成一件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这就造成他陷入“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绪之中。这种孤军奋战,使他既无后援也无后盾,让皇帝也舍弃他,可悲可叹,倘若晁错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加开明的时代,那么他的结局一定不会是如此。

诸葛亮——聪明一世仍留遗憾的智多星

人物志

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诸葛亮年轻时隐居隆中以待时机,经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辅佐刘备确立了三国鼎立的战略格局。刘备死后,辅佐刘备之子刘禅执政。

诸葛亮当政期间,他注意农业生产,设置都江堰堰官,推行屯田,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友好政策,鼓励少数民族进行开发。曾5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后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风云榜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一生,那么就是——传奇。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诸葛亮正值l3岁,他们姐弟4人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老家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不久,汉朝廷又派朱皓到任,失掉官职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4人前往荆州投靠旧友荆州牧(治所襄阳)刘表。

到襄阳后,诸葛亮因年纪幼小,就到刘表办的“学业堂”里读书。诸葛亮大约l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失去生活依靠,又不愿意到刘表处做官的诸葛亮这时就迁居到离襄阳20余里的隆中,躬耕田野,博览群书,静观时势,从此过了l0年的躬耕苦读生活。一个正值青年时期的政治天才,却甘于田间生活,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很少见的。

不过,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刘备的“三顾茅庐”,让诸葛亮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初见刘备,他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吴,对抗曹操,统一全国。这种东汉乱世下的清醒和准确判断,就已经表现出了诸葛亮过人的才智和政治头脑。

诸葛亮的“隆中对”,深得刘备的赞赏,至此,他成了刘备的主要辅臣。尤其是在联吴抗曹的事情上,诸葛亮更成就了一番千古佳话。

公元208年,曹操一统北方,拥兵20万进军南方,使原本相对平静的江南一带顿起战火。正在此紧要关头,荆州牧刘表突然病死,其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面对强敌压境,畏敌如虎的刘琮不战而举城投降,这使屯兵新野的刘备十分危急,只得弃城南撤。

然而当刘备南撤时,新野及沿途百姓愿跟随者竟达10万之众,这使得刘备行军非常迟缓。当行至当阳(今湖北当阳)长板时,刘备终于被曹军追上了。冲杀之中,刘备只带着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逃脱,最后逃至夏口(今湖北汉口),不久转移到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屯驻下来。

刘备的败走,让曹操把作战的矛头转向了在东吴割据的孙权。这样一来,孙权开始面临着生死的选择。这时候,诸葛亮审时度势,决定亲自赶赴东吴游说孙权共同抗击曹军。

当时的东吴,对待曹操的进攻分成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使孙权左右为难。正在此时,诸葛亮只身乘船来到东吴,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见到了孙权。一场名垂千古的“舌战群儒”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诸葛亮初到东吴,鲁肃引他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都对诸葛亮颇有微词,并且各个都很有学问,因此想要羞辱诸葛亮一番。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这一番话,说得张昭无话可说。接着,又一谋士虞翻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

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7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次日,诸葛亮只身拜见孙权,他用激将法对孙权道:“今曹操在定汉北之后,乘胜南取荆州,威震四海,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公遁逃到江夏。请将军根据自己的力量考虑,若能以江东人马与曹操抗衡,不如趁早和他决裂;若不能抵抗,何不卸甲弃兵,北面而臣奉?今将军表面上臣服曹操,而内心却犹豫不决,事情危急不能决断,大祸不久就要临头了!”

诸葛亮的这番话,带有数落、嘲笑孙权之意,欲让孙权解甲投降。孙权自然即刻反问:“如果像你说的那样,那么刘公怎么不投降曹操?”

孙权的思路,恰巧坠入了诸葛亮的陷阱。他对孙权道:“田横,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守义不屈。何况刘公乃皇室后裔,英才盖世,众人景仰,如江河之归大海,若真的大事不成,这是天意,岂能屈从于曹贼之下?”

这一席话,又把孙权摆在了田横、刘备之下,自然激起了孙权的愤怒。正在此时,东吴接到了曹操盛气凌人的战书,信上写道:“我奉天子之命讨伐罪臣,大军南下,刘琮投降。现在我提水步军80万,正要和将军会猎东吴。”战书明显表达出威慑之意,这进一步使孙权痛下决心,决定与曹军决一死战。孙权看完战书,拔出刀来砍掉案几的一角,说道:“谁敢再提投降,有如此案!”

至此,诸葛亮游说东吴已基本成功。他凭其智慧和口才,一下为刘备争取了东吴l0万之众,并带回3万东吴精兵,这为扭转当时整个中国局势起到了关键作用。随后,蜀吴联军在诸葛亮的排兵布阵下,巧用火攻之计于赤壁大败曹军,号称几十万大军的曹操仅带20余骑从华容道逃脱。而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也就此形成。

赤壁之战,让诸葛亮名震天下,吴国的周瑜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魏国更是数年不敢轻举妄动。随着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在蜀国的作用越来越大,辅助刘禅苦心经营蜀汉政权,为蜀汉政权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蜀国虽然已经建立,但是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愿接受统治,不断起兵骚扰。尤其是孟获做了南彝的统帅之后,固守益州郡,顽强抵抗,诸葛亮亲率大军渡过泸水,攻打益州。诸葛亮一连生擒了孟获7次,每次都客客气气地放他回去。

等他第七次活捉了孟获,要放他回去的时候,孟获终于心悦诚服了,他诚恳地说:“丞相七擒七纵,待我可说是仁至义尽了,我打心底里敬服,以后绝不再反叛了。”

孟获的归顺,宣布着西南地区日趋平稳,其他少数民族纷纷归附。诸葛亮任用许多少数民族的首领为官,治理西南,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终于稳定下来。他还把少数民族中骁勇善战的青羌族编成五部飞军,大大增强了蜀国的兵力。

一时间,蜀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一切都与诸葛亮的治国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原本贫弱的蜀国,终于出现了“田畴开辟,粮仓充实,器械坚利,蓄积丰饶”的景象。

悲情史

不可否认,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无论政治成就还是军事成就,都在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然而,这并不能掩饰他悲情的一面。

同类推荐
  • 伊扎克 拉宾(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伊扎克 拉宾(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追溯拉宾七十三载的自强不息——他有过从士兵到将军的履历,更有从一名“战神”变为一名和平使者的复杂过程,在回顾他的一生足迹时,你亦会看到以色列这个中东小国成长书简中的一幕幕兴衰荣辱,因为伊扎克·拉宾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个神秘国度的人民,并带来和平的曙光,他的履历自然也成了整个历史的一部分。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是伟人,是政治家,也是读书人。作为伟人的毛泽东,他在书海中畅游,汲取前人的智慧,形成自己的识见和思想,凸现出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他有繁忙的党务、政务,读书不可能没有选择,不可能没有倾向。作为读书人的毛泽东,他又确有读书人的本色和癖好,表现出与一般政治家的不同。
  •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事迹。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与华盛顿、林肯齐名。
  •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这位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以其传奇的人生和情感经历,始终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他声名显赫.却向往平静恬淡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他追求永恒真挚的情感,却屡屡受到命运的打击……纳兰词哀感顽艳、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它传达了纳兰容若至真至哀的心声,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最真实悲恸的情愫,又有几人深知?本书以传奇笔法,描述了纳兰容若短暂而灿烂的一生。以纳兰词中最动人的词句,串连起他真挚哀婉的爱情篇章,揭示了他凄美悲情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在通往未知的路上

    在通往未知的路上

    [跟风美剧之周更]一个人的成长更多的时候不在一夜之间,而是漫长有时痛苦的过程。但是,有时,环境所致,不得不让自己变得强大。肩上的责任一点点变重,一个决断便会牵扯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更会改变未来的局势。回避?优柔?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还是随着成长,一点点的步入灰色地带?
  • 孤芳不自赏(钟汉良、Angelababy主演)

    孤芳不自赏(钟汉良、Angelababy主演)

    同名电视剧由钟汉良、Angelababy主演。白娉婷一向不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她是小敬安王的侍女,却过得比一般小姐更加矜贵,所凭恃的不是容貌,而是比男子更睿智聪敏的头脑;她不需要旁人为她平庸的外在感到遗憾,她想要的是能够并驾齐驱、一较高下的心灵。因此,纵使那男人是敌国大将、纵使两人之间尽是谎言与阴谋,她依旧无法不为这个男人动心……
  • 前进吧地球

    前进吧地球

    地球纪2130年,各国科学家几乎同时发现太阳突然以每年极快的速度靠近地球,一项震惊世界的计划随即展开,一个浩大的工程从此诞生。
  • 北航悠游记

    北航悠游记

    晴掌门在北航学习飞机制造与驾驶的日子里,成立了“黑科学”发明社团SOS团——最重要的是,遇见了自己的未婚妻:知夏。故事由此展开。
  • 傲世枭雄

    傲世枭雄

    他,为了救自己的兄弟毫不犹豫的斩断了一只手!他,为了救深爱自己的女孩一个人扛着煤气罐和黑道一哥两百枪手恶战!他,为一个和自己梦中人很相似的女孩自毁容颜!他,有着一个让世界颤栗的父亲!
  • 穿越之风云劫

    穿越之风云劫

    谁说强权不可辱,谁说寒门生来低人头,我陈风,偏偏就要以一介白衣之身,搅动这乱世风云,站在这天下的巅峰,俯视着万里河山。现在特种兵陈风,执行任务中被出卖,身死。穿越之后,却被再一次的背叛。在一步步的权谋算计之中,走上了霸主之路。前世,我被我最心爱的女人背叛。我再也没有了爱情。今生,我被我最信任的兄弟背叛。我再也没有了友情。如今,我要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都市基地

    都市基地

    没有人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但是,宅男刘一山就遇到了。刘一山,高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当过钢铁工人,干过加油员,开过网店。可以说资历丰厚。当钢铁工人的时候,被顶头上司排挤,一气之下,不干了,当加油员的时候,什么人都有,员工整天勾心斗角,不干了,开网店的时候,一天卖不出意见东西,只能再次失败。现在,刘一山只能闲赋在家,没事玩玩游戏,看看小说,再加上吃喝拉撒,这就是一天的全部了。睡觉能有奇遇吗?宅男刘一山在睡觉的时候被红警帝国的基地选中。开始了刘一山不平凡的人生
  • 娇花养成记

    娇花养成记

    自从嫁给楚慎之后,姜月的人生目标就是成为一个贤良淑德的好王妃。奈何夫君太给力,一不小心就让她当上了大曜的皇后……姜月觉得,作为一朵小娇花,她能做的就是——紧跟夫君的步伐,努力为他生几个小包子。
  • 仙剑殇

    仙剑殇

    十年一剑,一剑千年。何为情?断剑殇。何为义?尽可弃。少年跨过苍茫人间,历尽沧海桑田,九生九死,终成正道。仙侠魔妖皆可为敌,人畜灵鬼亦可为友。仙,无量。
  • 《夜降》

    《夜降》

    宇宙纪元之下,地球早已成为远古的传说,地球威胁论也成为历史的尘埃,仰望无垠的星空,在漆黑的背后,地球的威胁不曾远去。。。最终,他们还是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