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1400000015

第15章 神机妙算高手,难卜己祸临头(5)

当刘备去世后,他不得不辅佐懦弱无能的刘禅去完成统一大业。他深感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既然选择了做忠臣,也只能义无反顾。刘禅称帝后,可谓典型的“平庸昏聩之君”,成日不思朝政。为了这样一个“傻皇帝”,也为实现刘备“北伐统一中国,恢复汉朝宗室”之志,诸葛亮殚精竭虑,事无巨细必躬亲,陈情于出师表中,穷兵黩武地进军曹魏。而这六出祁山,正是他一生悲情史的集中表现。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诸葛亮一出祁山。他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今甘肃陇西)、天水、安定(今甘肃泾川)三郡当即降蜀。

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南斜谷道攻取鄙县,并派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这一出祁山,以失败告终。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趁着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决定二出祁山。此次,蜀军出大散关,围攻陈仓20余日不下,粮尽而退。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开始逐渐激化。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公元226年),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还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他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晋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

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两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四出岐山。他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但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李严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就这样,原本大好的机会,就被一个奸臣所浪费了。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五出岐山。他命大军出斜谷,占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20公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直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口),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

诸葛亮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令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原本六出祁山进行北伐,谁知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53岁。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上挖一个坟坑,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六出祁山,可谓诸葛亮最悲情的7年,每次都因各种原因而失败。挥泪斩马谡、火熄上方谷之悲、空城计退司马懿,这一切都幻化于五丈原(诸葛亮去世之地)之中,更幻化于看似有些狭隘的“忠义”之上。

一代名臣就这样壮志未酬身先死,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也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追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这句话,成了他一生最恰当的注脚,更表现出了他的无尽悲情。

评说台

诸葛亮的一生风起云涌,为国为家鞠躬尽瘁,因此自然得到了后世的无尽赞扬。西晋梅陶赞陶侃:“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如孔明。”康熙皇帝曾曰:“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短短的14个字,让诸葛亮的悲情跃然于纸上。诸葛亮一生犯的最大的错,就在于用人不当,尤其是在马谡的问题上,以致痛失街亭,被迫唱了一曲险遭灭顶之灾的“空城计”。正是因为这次失误,让原本有机会的胜利最终化为乌有。而从这之后,诸葛亮的身心已经大大受创。

其二,对于刘禅的问题上,诸葛亮也有一定的失误。诸葛亮让刘禅在对待“宫中之事”和“营中之事”时,“事无大小”都要向郭攸之、董允、向宠等人,“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实际上过于关注刘禅,让他永远无法独立。短期来看,这样做确实收到了很大的效果。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一个一切要依靠群臣、自己毫无主见的皇帝,又怎能当个好皇帝?

当然,瑕不掩瑜,尽管诸葛亮有一定错误,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他的丰功伟绩。为了充实国家力量,安定百姓生活,诸葛亮积极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从而使蜀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最终成为“天府之国”。

在其他方面,诸葛亮也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发明“木牛流马”,改进了山路运输工具,使效率大大提高;发明的连弩箭,长8寸,一次能射l0支,大大提高了武器的攻击性;提拔王平、收姜维,为蜀国带来了不少有识之士。

而《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更表现出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过人才华。因此,即使他的“死对头”司马懿也做出了如此评价:“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公元207年到234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27年。这27年来,无论先主、后主抑或五虎上将,都对他无比信任、无比折服,甚至周瑜、司马懿这样的对手在面对诸葛亮时也甘拜下风。

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诸葛亮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杨修——不会藏锋的智者终成刀下之鬼

人物志

杨修(公元175年~公元219年),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

杨修爽直、狂放、不拘小节、料事如神,是古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类人物。但他同时也有恃才傲物的特点,屡犯曹操之忌。后曹操忍无可忍将其杀害,时年方44岁。

风云榜

杨修,这个看似“出场机会”不多的曹操幕僚,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修出生于汉室名门大家,他的祖先杨喜在汉高祖时有功,被册封为封赤泉侯。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声名显赫。

正是因为家境显赫,杨修在幼年时就有了饱读诗书的机会,这让他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更有机会接触上层统治阶级。

杨修9岁时,有一个叫孔君平的人来拜见杨彪,杨修因父亲不在家中,忙沏茶让座,并端出水果招待孔君平。孔君平拿起一颗杨梅开玩笑说:“杨梅,杨梅,名副其实的杨家果。”杨修立即问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吗?”

孔君平听罢,立刻为杨修敏捷的才思目瞪口呆。他意识到,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果然,随着杨修的阅历不断增长,他的才华也越来越被人熟知,成了当地无人不知的大才子。建安年间被举孝廉,任郎中,正式踏上了政治生涯。而他的身世显赫,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当时,曹操赤壁战败归来,四处张榜招贤,希图东山再起。他久慕杨修贤名,特意屈身请他出山。杨修也有此意,决心投靠明主,成就一番伟业,见曹操如此谦卑盛情,于是欣然答应,担任主簿一职。

杨修的才智机敏,很快就在曹营中传播开来。有一年,魏武王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杨修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8个字。

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

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臼,是‘承受辛苦’的事。‘承受辛苦’合成一个‘辞’(■)字:这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30里。”

在古代,主簿的职位很低,换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文书”。那么,杨修为什么愿意接受这个职位?以他的才智和家族背景,完全可以做到军师级别。

杨修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明白,曹操新败,军马粮草奇缺,这个时候,在这个曹操最为渴求,也是最感棘手的事情上大显身手,这才能越飞越高。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是杨修聪明过人之处。

杨修上任后,向曹操举荐孔文岱为助手,接着四处出击买马购粮。孔文岱历尽千辛万苦,凭一条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动各地客商前来许昌贩货。与他们谈判的,正是家中坐等的杨修。

虽然客商正在眼前,但是杨修又面临一个大难题——战败后的曹操财力濒临枯竭,杨修手中可支配的资金极为有限,无力购买大量物资;而半年之内按时如数配备军需,是杨修向曹操立下的军令状。此时,杨修的绝顶聪明再次发挥了作用。

同类推荐
  •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记述了军阀吴佩孚光辉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起初,他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后来竟成了直系统帅,成为北洋军阀操纵政局的首要人物。军阀混战时,他将段祺瑞赶下了台,把张作霖赶出了山海关。他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被誉为“中国最强者”。曾经,他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不二人选。他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对此一生不违;他坚持“不卖国”的主张,临终前仍告诫后人“不准当汉奸”;他还有“不纳妾”的美名,一位德国小姐爱上了他,他却在送来的情书上挥毫阅示——老妻尚在!
  •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

    本书严格遵照史实,撷取了明政治家张居正政治生涯中的几件大事,着力表现了张居正作为一个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而且揭示了他矛盾复杂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明四家传(下)

    明四家传(下)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 杰克·韦尔奇自传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热门推荐
  • 偶遇的十年

    偶遇的十年

    因为这是第一次写小说,所以请大家多多包涵。这部小说呢,讲述了一个成绩很好考上外国大学的女生和一个喜欢tfboys的闺蜜要在外国读大学,但是意想不到的是tfboys之中的队长也要在那里读大学,他们之间擦出了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哈!
  • 青春,野蛮生长

    青春,野蛮生长

    讲述了一贯吊儿郎当晃晃悠悠过日子,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的草鱼,意外考上了市一中,并且遇到了花钱进来的初中同学老歪,两人一拍即合,过起了散漫而搞笑的生活。老歪喜欢上了一个叫孟亚菲的女孩子,在草鱼的帮助下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草鱼的内心里一直不喜欢上学,所以尽管身在重点高中,仍然想着离开,最终休学闯荡社会。走出校门的草鱼壮志雄心,尝试了很多行业,甚至在娱乐场所看场子,当扒手,最终一事无成,沮丧情绪下的草鱼又回到了学校。
  • 血族总裁假婚真爱

    血族总裁假婚真爱

    他是帅气邪魅的豪门公子,她是清秀调皮的平民女儿。误打误撞,他与她成为绯闻主角。本是一场约定的游戏,戏假情真,他冲破了一切的阻碍,终究赢得佳人心。在领取结婚证的那天,他意外身故!她的世界瞬间崩塌!她提着自己来时的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那个大宅。她所保留的,只有他的妻子这个身份,没有任何遗产的妻子。她恢复了灰姑娘的生活,七天之后,她的生活里接二连三出现奇怪的事情。她无法解释,仿佛有一双眼睛一直在她背后深情的凝望,有一双手在无形中帮她。只是当她回头,车水马龙之中,找不到熟悉的身影。直到,她“抓住了”那个人——与他拥有完全一样面容的“陌生人”。
  • 钛合金女神

    钛合金女神

    几位玩世不恭的公子哥,从国子监到市一中,总是与几位神奇女子相遇然后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故事,到底何去何从,谁也不知道。
  • 女王回归,迷糊葬送一世情

    女王回归,迷糊葬送一世情

    回归后,都慢慢成为了各自生活中的女王,在世人面前的冷酷无情,在“情”字上却犯了迷糊,一句口误的话就葬送了自己的一世,被人拐了都不知道,还傻乎乎的跑去帮人数钱。
  • 重生盛世宠妻

    重生盛世宠妻

    前世的林琬出身名门,富贵安稳,却在被青梅竹马表哥求娶后,惨遭抛弃。在娘家呆了数日,又莫名成了仪王次子之妻。今生,她依旧从小生活安逸自在,却知道要远离表哥、珍爱生命……又为何,早早便被那个男人缠上呢?那个容颜清冷的男人,她上辈子的第二个夫。赵邕:“这辈子我都吃定你。”林琬:“来,张口吃药。”
  • 瓦罗兰的战争

    瓦罗兰的战争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这是在名为瓦罗兰的战斗。这是生与死的考验的。好吧,其实你可以无视这些。这其实,就是一个在lol世界战斗的故事。好吧,各位,请放弃吐槽我的简介吧。
  • 心灵鸡汤2: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

    心灵鸡汤2: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

    春天,缕缕耀眼的阳光冲破厚厚的乌云,给予万物以新生的希望;夏天,斑斑热情的阳光穿透了茂盛的枝叶的缝隙,给予人们片片舒爽的阴凉;秋天,丝丝柔和的阳光折射熟了枝头的果实,给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勇气;冬天,捧捧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坚固的冰雪,给予人们不怕困难的信心。有阳光的地方就应该有我们自信的笑脸;只要有阳光,就必然有希望。阳光,充满爱意;阳光,充满生机;阳光,充满力量。当阳光成为一种品质与气质,我们的守望就会显得从容与殷实;当阳光成为一种指示和能量,我们的守望就是一季沉甸甸的丰收。阳光就是一剂良药,它能够排除我们体内消沉的因素,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并且充满自信。缕缕阳光如希望。
  • 音舞之琳陌涟诺

    音舞之琳陌涟诺

    后面我将用很快的速度写完这篇问,大概就快完结了吧。虽然没有达成我的目标,话说我觉得蛮好的,构思蛮好的...然后我也没有那么多优美句子,就只有写构思。。。名字不咋地,封面不咋地,简介当然也是不咋地。
  • 浮寂

    浮寂

    南宋初年,金兵肆虐,各路武林人士为结成抗金联盟举办武林大会,不料各派高手纷纷遭遇毒手。神秘少年陆易调查此事,几番波折,不料真相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