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过程中,许多人因拒绝不当,结果令对方不快,甚至恼恨,因拒绝不当而失去朋友、得罪了领导、惹怒了合作伙伴。所以,学一点拒绝的口才艺术有利于迈过这道坎。
把握说“不”的分寸
朋友、家人、亲戚找你办事,对于那些自己深感头痛又无能为力的事情,拒绝他人总令人难以启齿,进而使自己处于两难境地,所以学会拒绝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对他人的一种交待。的确,否定别人的言语和行为,是件容易伤害感情,导致尴尬局面的事情,但如果注意话语的含蓄和否定的技巧,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使生硬的否定也有一副可爱的面孔,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否定”的任务。
拒绝是有秘诀的。拒绝得法,对方便心悦诚服;如果拒绝不得法,一定会使人对你不满,甚至怀恨你、仇恨你。
一位朋友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他说:
“近来有许多推销员,登堂入室兜售物品。这些人口齿灵活,向你缠绕不休,个个都有一套使你非买下他们东西不可的本领,我对这般人实在觉得应付不了。”
“你可以拒绝啊!”我插嘴说。
“拒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他说,“那些推销员全不把你的拒绝放在心上,他们有一套手腕激起你的兴趣,吸引你的注意,压服你反对,挑动你的欲望,你不买下他的东西他就不罢休,许多人因为不知道怎样拒绝,所以只好答应。”
这位朋友的话也许过分夸张了些。但你只要坚决地说:“不”字,他们就毫无办法。
这难道不是个简单的办法吗?
其实不然。虽然你硬着头皮说“不”字,有时会有想不到的结果。有一次,一位保险公司的“访问员”到办公室来兜售生意,一上午整整谈了两个多小时,我坚决用“不”字来拒绝,她只好怏怏退出了。
几天之后,有朋友告诉我,一位胖胖的年轻女人在外面口口声声地破坏我的声誉。我很惊奇,因为在私交或生意场中,我并无仇人,直到后来他说那女人下巴有颗痣,我才恍然大悟,她正是那天我所拒绝的保险公司推销员。
拒绝人家不得法,实在太危险了。例如一个品行不良的朋友来向你借钱,你知道如果借给他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一个相熟的商人向你推销物品,你明知买下就要亏本……诸如此类的事,你必定加以拒绝,可是拒绝之后,就要断交情,引人恶感,被人误会,甚至种下仇恨的种子。
婉转地拒绝他人
要拒绝别人的时候,心里总会忐忑不安,苦于自己笨嘴拙舌,找不到应付的方法,心里想:“不,不行,不能这样做,不能答应!”等等,可是嘴上却不敢明说,只能含糊不清地说:“这个……好吧……可是”当然这种口不应心的做法,一方面是怕得罪人,另一方面,过于直率地拒绝每个问题也不利于待人接物。
有时,对一些明显不合理或不妥的做法必须予以回绝。但为了最大化地降低拒绝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需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秉持“理直气和”的原则,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又能婉转地拒绝。先来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张:“我们的意思是使下次会议能在纽约召开,不知贵国政府意向如何?”
李:“贵国饭菜的味道不好,特别是我上次去时住的那个旅馆更糟糕。”
张:“那么您觉得我今天用来招待您的法国小吃味道如何?”
李:“还算可以吧,不过我更喜欢吃英国饭菜。”
这里李用“美国饭菜不好”、“法国的饭菜还可以”、“喜欢吃英国菜”,委婉含蓄地拒绝了在美国、法国开会的建议,暗示了在英国举行会议的想法。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一向有求必应,从不懂如何拒绝别人,总是不好意思说出口,既怕对方生气,又怕自己的能力被贬低,于是进退两难,好不尴尬。其实只要讲究一下策略,洞察甚至利用一下对方的情感,还是可以圆满处理的。
面对要拒绝的对象,要出其不意地“儆”他一下,以便击退对方。若缺乏机会,不妨制造机会,先使对方忘乎所以,然后趁对方缺乏心理准备,仍沉醉其中时,找到借口及时退出,达到拒绝的目的。
一位名叫金六郎的青年去拜访本田宗一郎,想将一块地产卖给他。本田宗一郎很认真地听着金六郎的讲话,一直没有发言。
本田宗一郎听完金六郎的陈述后,并没有做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从桌子上拿起一些类似纤维的东西给金六郎看,并说:“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金六郎回答。
“这是一种新发明的材料,我想用它来做本田汽车的外壳。”本田宗一郎详详细细地向金六郎讲述了一遍。
本田宗一郎讲了近20分钟,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讲了他明年拟采取何种新的汽车销售计划。这些内容使得金六郎摸不着头脑,但感到十分愉快。在本田宗一郎送金六郎走时,才顺便说了一句不想买他的那块地。
如果本田宗一郎一开始就告诉金六郎自己不想买那块地,势必要引起一场说服与反说服的争论,而本田宗一郎并不想进行这样的论辩,于是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婉转地拒绝了对方。
若无意接受对方的提议,又不想浪费时间去说服他,对方一开口就应该阻止他:“对不起,我没有能力完成这件事。”如果你说话总是留有余地,对方就会以为有可乘之机,对你死缠不放,直至达到他的目的。
——对死皮赖脸者态度要坚决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大学教授,又是前清皇室的亲戚,是一位炙手可热的大名人。先生生前登门造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简直踏破了门槛。
直言不讳地说,到先生家的人虽多,但纯为探访而不有求于先生者,却是非常罕见的。求的内容大致有二:一是举办某某活动,欲请先生光临、捧场;二是求先生挥毫写字,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则是:“将白的写成黑的。”其实这都顺理成章,先生名头太大,在活动中一露脸,立即大群记者一拥而上,电视转播、报纸载文,举办者脸上添光,知名度鹊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而字,一则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挂于客厅中可临摹,可欣赏,可炫耀,二则虽人人都不会公开承认,但私下里一致认同,可卖大价钱,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试想,如果对这些人一一照顾,个个给面子,老先生岂不是很累?那些人个个都有一套死缠硬泡、登鼻子上脸的功夫,委婉拒绝是不顶用的。因此,老先生有时对他们毫不客气,干脆直爽地将其拒之门外。
一日,电话铃声忽然大作,启功先生正处理文稿,犹犹豫豫本不想接,但打电话的人极有耐心,先生又恐是老朋友或公家部门打来,接了,一问对方姓名,并不认识。问何事,对方称先生曾为某书题签,现该书已出,欲明日亲自送来。先生当即说:
“谢谢。不过这样的小事,你也不必跑了,通过邮局寄来即可。”
对方不干,非要前来,称为探望。先生解释道:
“我现在很忙,身体又不大好,你来我也无力接待,请原谅,书还是寄来吧。”
对方不肯,先生索性挑破窗户纸,单刀直入,问:
“你说你还有什么事吧。”
对方说:“没事,就是想看看您。”
先生答道:“你既然那么想看我,也行。我给你寄张相片去,你可以从从容容地看。”
此人仍不罢休。几个回合之后,先生被逼到墙角,于是说:“好吧,你明天何时来,说个点儿。认识不认识我这儿,就在大门口,你也不用进我的门口,你不是就为看我吗?咱俩就在门口对着看,你看我,我瞧你,你要近视,带上眼镜,我,也带上花镜,好好瞧瞧你。看半个钟头,够不够,若不够,看两个钟头也行。”
对方听先生动怒,又拉开一张虎皮,说先生的某某老友也要同来。
先生再一细问,对方又说先生的这位老友前些日子出差在外,不知明天能否回来。
先生气得不得了,干脆挂上了电话。
启功先生这种果断拒绝的策略是非常值得赞赏和效仿的。固然,一开始即斩钉截铁地说“不”,委实不妥,然而,不要因此而放弃表示拒绝的权利。即使这样做会破坏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或好感也在所不惜,何必勉强自己成为偶像型的人物呢?毕竟,办不到的事终究还是办不到。先把这一点搞清楚,然后尽早设法向对方恳切地表白,才是真正的相处之道。
也许如此一来,请求你的人也会暂时表现出失望,但总比中途反悔要好多了。所以在考虑答应对方的请求前,应先仔细盘算自己是否能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妨想想:一旦失约,对方对自己所产生不信任感将如何,那么即使很难做到,也势必得鼓起勇气将之拒绝。
掌握拒绝的技巧
拒绝别人是件不容易的事。有一位教授就曾这样说过:“求人办事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求你办事,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也叫人头痛万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也不希望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所以也就很难说出拒绝别人的话。”
简单地说“不”,不叫拒绝,拒绝是要讲究艺术的:既要拒绝对方不适当的要求,又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也不能损害彼此的正常关系,因此,拒绝别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怎样才能既拒绝别人又不得罪他、不恶化相互关系呢?这就需要掌握一些拒绝的技巧。
1.以幽默方式说出“不”
罗斯福还没有当选美国总统时,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好友由于好奇向罗斯福问起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设基地的情况。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对着朋友的耳朵小声说:“你能保密吗?”“当然能,谁叫咱们是朋友呢?”朋友挺有诚意地回答。“我也能,亲爱的。”罗斯福一边说,一边对朋友做了个鬼脸,两个人大笑起来。
可见,如果以幽默的方式说“不”,气氛会马上松弛下来,彼此都感觉不到压力。
2.以别的建议说出“不”
有人请你看一场话剧而你并不感兴趣,直说会有扫他的雅兴,你不妨提个别的建议来表示自己的拒绝:“谢谢!不过今晚的足球联赛已进入决赛,我们还是看足球吧,怎么样?”
3.以别的原因说出“不”
当一位你并不喜欢的人邀请你去逛街或吃饭时,你可以有礼貌地说:“我老爸要我回家练钢琴呢!”这种说法隐藏了个人的意愿,而用其他原因做借口,从而减轻对方的失望和难堪。
4.以热情友好说出“不”
你想对别人的意见表示不同意,应把你对意见的态度和对人的态度区分开,对意见要坚决拒绝,对人则要热情友好。
5.以反弹方法说出“不”
反弹方法要求别人以什么样的理由向你提出要求,你用什么理由进行拒绝,让对方无话可说。在《帕尔斯警长》这部电视剧中,帕尔斯警长的妻子出于对帕尔斯前程和人身安全考虑,企图说服帕尔斯中止调查一位大人物虐杀自己妻子的案子。最后她说:“帕尔斯,请听我这个做妻子的一次吧。”他却回答说:“是的,这话很有道理,尤其是我的妻子这样劝我,我更应该慎重考虑。可是你不要忘记这个坏蛋亲手杀死了他的妻子!”
6.以岔开话题说出“不”
当别人向你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通过迂回婉转的方式,绕个大弯子再说出原意,如果你在他谈到一半时就知道了他的意图,并清楚自己不能满足他的愿望时,不妨把话题岔开,说些别的。让他知道这样做只会使你为难,他也就会知难而退了。
7.以客观与主观之间的矛盾说出“不”
当别人向你提出使你感到为难的要求时,不妨先承认他的要求可以理解,也希望满足他的要求。但接着说出不容置疑的客观原因,从而拒绝他的要求。
8.以要求对方满足某种条件说出“不”
《成功的公共关系》这本书的作者威廉·雷利博士曾向企业主管建议,当下属希望晋升,而他本身的条件又暂时不具备时,可以这样拒绝他:“是的,我理解你的心情,可是你知道每个要得到提升的人,必须先使自己变得对公司更重要。现在我们看看,为此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努力。”
9.以替代方式说出“不”
有一位教授问他隔壁的小男孩:“你是愿意把梨给伯伯吃呢,还是愿意把可乐给伯伯喝?”因为小男孩这时一手拿着雪梨,一手拿着可乐。没想到不到5岁的孩子竟说:“你快去,伯伯,我妈妈那儿还有!”这小孩脑瓜真是转得快,教授将他的军不但没有把他难住,他反而用了个替代方式将了教授一军。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选择”,一个人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己。因此,当你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
勇敢地说“不”,这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麻烦,反而是替你减轻压力。如果你现在不愿说“不”,继续积压你的不快,有一天忍耐到了极限,你失控地大吼:“不!”面对难以收拾的残局,别人可能会反过来不解地问你:“你为什么不早说?”
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点,有时候,你可以勇敢地迈过这道坎,并站出来说“不”。记住,你不必内疚,因为,那是你为人的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