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人从学校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从此就丢下了书本,放弃了学习。如说起要读书,则总是强调没时间。岂不知,不懂得利用时间读书的人,会让自己失去了很多的东西。
把读书当作一生的大事
习惯大多来自于家庭中的培养,在家庭中,培养求知的习惯,形成读书的志趣,这些习惯和志趣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我认识一家人,其父母子女,相约于每晚留出一部分的时间,为读书或别的自修之用。晚饭方罢,他们共同休息或交谈,在一个小时之内。或谈笑或游戏,尽情欢娱。一小时之后,是临到读书的时候了,此时他们各就各位,静默到连细针坠地都能听得见,或读书,或写文章,或是别的自修,假使有一人觉得不适意,不高兴,没兴趣读书,他至少也沉默不语,不去打扰其他人。
在他们中间,是有着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意志——读书。凡是分散注意力,打断心思,使他们心不在焉的一切,都已被防止、避免。就事实而论,一个小时的聚精会神,毫无干扰地读书,其效率确实要大于常被打断、一心二用的两三个小时的读书。
应提倡人们读那些健康有益的书。各人根据自己的爱好、职业或口味选读一些书是很自然的,但重点应该选择那些有利于修身养性,有利于掌握某项专业知识,有利于生活和事业方面的书去读,那才算是高品位的读者。当然,有关恬适淡泊,花鸟鱼虫之类的消遣性书籍,如有兴趣也不妨一读。不过,对诸如色情凶杀、坑人奇招、迷信荒诞一类的书还是不读为好。别忘了:读书,读成学士、博士的大有人在;读出发明创造,自学成才的也比比皆是;而读书读成愚顽痴呆、流氓无赖的也时有所闻。可见,读什么样的书,可不是一个小问题。
香港首富李嘉诚,没有高学历,也没受过正规教育,从小由于生活所迫,他很早就开始了自谋之路,那么他的成功与知识无关系吗?让我们听听李嘉诚自己是如何说的。
有一次,当记者问到他如何掌控和管理那巨大的集团,又怎样推动这个王国长久前进时,他的回答是:依靠知识。言语响亮,掷地有声。
他毫不犹豫地告诉年轻人:知识决定命运。
在知识经济时代,所有的经济力量莫不依赖于知识,产生于知识。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发展到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劳动生产率的说法已经日益过时,而“知识生产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知识是众多要素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力量,对此每个人都应该毫不怀疑,并鼓起追求知识的狂热信念。
许多人也在抱怨没有读书的时间。然而如果你能把你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系统化些,必可以得到不少的空闲时间。“秩序”、“系统”最能节省时间,所以我们做事,必须力求秩序化、系统化,以便留出一点时间,用之于“自我改进”与延长生命——读书。
大多数人都肯在自己所心爱的事上,留出相当的时间来。假使你真是有求知之饥渴,读书之热望,你总会找出时间来的。人只患无志耳,何患无时?
注意培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有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有两个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而且品学兼优。我问他是怎么教育子女的,他说:“很简单,只要你培养他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就行了。”他每天一定会抽出点时间陪孩子们读书,孩子做功课,大人则读一些杂志或新买来的书籍。除了新闻和特别挑选的节目外,他们基本不看什么电视,因为他觉得看电视实在浪费太多时间,他说,“有时我会念一段好文章给孩子听,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就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选读一些趣味盎然的小品,或是动人的励志小故事,或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报道:我们家的小客厅里常有读书声,也经常保持宁静的专注气氛。当然有时我们也会有讨论某一问题的激烈争论,等孩子们慢慢长大了,我们知道的反而比他们少了。孩子变成了我的老师,他们会经常买书送给我。现在,他们都上了大学,住到学校宿舍里去了,我还是在餐桌上看一些书。虽然书桌旧了,但读的书却永远是新的。”
我听了他的话,不禁对这位司机朋友肃然起敬,对他的想法和做法表示佩服。他读了很多书,包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金庸的小说,也有畅销书,他还定期看杂志,读报上的文章。“我家就像个小型图书馆,客厅里摆的不是烟酒。”坐在出租车的后座里,看着这位五十出头的司机朋友,面带仁慈,其谈吐和分析让我佩服,直到现在印象还是那样清晰难忘。
书确实是一个好东西。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就等于一所没有窗户的房屋,小孩子常常接触书本,则他们会产生对书籍浓厚的兴趣,就会于不知不觉中,学会书中的许多知识。时至今日,每个家庭,都不可无书籍。
我认识一位大学教师,讲起文学来从古代到现代侃侃而谈,不仅条理清晰,字字珠玑,而且学术上见解很深,颇有见地。后来,才知道他只有初中文凭,问起他何以能在学土、硕士毕业生出身的教师堆里独占鳌头时,他憨实地说,靠的就是读书。三十多年来,他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去找各种各样的资料阅读,又把读书的心得用于教书。并把自己读书的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去感知、去领悟、读读教教,教学相长就是他成功的奥秘。
要懂得把知识化为力量
现代百科全书,集合许多专家学者的精神、智力编写而成,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绝非个人学识能力做得到的。
你只需要花费500元,就能买一套全书搁在书架上,想要知道某方面的知识时,只要翻开一本,无不得心应手,方便极了。百科全书既不用去进午餐,也不必花时间用茶点,更不用度假休息。
只区区500元,就可以获得一个知识宝库。
因此,如果你惟一的特长,是曾经进过学院,学了一些知识甚至无所不知,你的身价也不过区区500元,老板只需付出500元就可以把你买下来。
另外,有许多人所懂的事,比一部价值6元的年鉴强不了多少,在这种情形下,这些人的身价才不过6元。老板可能更愿意花6元买一个年鉴,而不愿花6元请一个雇员,因为后者不会给他带来什么价值。
可是不能活用的知识价值有限,这是一切领导者要舍书取人的原因。如果你想更快地成功,就得追求有用的知识,并且能学以致用。
知识并不等于废物,知识其实是一个翘翘板,只要利用得当,它便会弹起来,就会产生力量。因此,每一种知识都是一个翘翘板,它是机会的翘翘板,也是成功的推动力。
许多组织以及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如何把大量日益增长的信息和知识,以及广泛的可利用的资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它应是可创新的、实用的、有效的。同样,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困难是:如何充分地使用我们掌握的关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知识,来寻找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们至今还没有很好地对待这个问题:产品质量提高和生产力发展缓慢,创新性的产品和体系还未产生。平庸的方法耗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越来越难以处理。传统的思维方式阻碍了好计划和观念的实现。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使知识与人类的需求、价值、偏好和目的相适应,从而在人工制品和体系等方面不断获取进步。在已有知识和需要与你所探求的方法和结果之间存在一条鸿沟,人们必须用比以前更有效的方式来沟通才行。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你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珍视的价值,从极端的科学主义中摆脱出来,而使用创新思维。
为了成功地处理生活难题,我们需要做出巨大的改变,这并非是有意地夸大事实。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意识,改变我们观察和思考的方法,架起我们的知识和价值观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