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强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动脑筋,凡事取舍不定,只凭想当然。因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难获得成功。只有善于动脑筋的人,才会有所收益。
正确的取舍源于思考
懒惰平庸的人往往不是不动手脚,而是不动脑筋,这种毛病制约了他们摆脱困境的时机。相反,那些成大事者都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让问题成为人生难题。可以讲,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计划都是出自于思考,而且思考得越痛苦,收益就会越大。一个不善于思考难题的人,会遇到许多取舍不定的问题;相反,正确的思考能发挥巨大作用,可以决定一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趾。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巨痛艰难地走到医院。虽然缺少了一个脚趾,但孩子以短暂的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征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全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大事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剑砍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受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正确思考往往蕴涵于取舍之间,因为不这样做,就那样做,是由一个人的思考力决定的。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大事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敢的取舍。
所有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思考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惟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运用你的思想,但无论如何运用它,它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力量。
没有正确的思考,是不会克服习惯的,如果你不学习正确的思考,是绝对防止不了挫败的。
人性中普遍存在着两个相反的特质,这两个特质都是正确的思考的绊脚石。
第一个缺点是:轻信(不凭证据或只凭很少的证据就相信)是许多人的一大劣势。正确思考者的脑子里永远有一个问号,你必须质疑企图影响正确思考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看清别人的优势,挑战自己的劣势。
但这并不是对克服自身的劣势缺乏信心的表现。事实上,它是尊重造物主的最佳表现,因为你已了解到你的思想,是从造物主那儿得到的惟一可由你完全控制的东西,而你正在珍惜着这份福气。
少数正确思考者一直都被当做是人类的希望,因为他们在他们所做的事情上,都扮演着先锋者的角色,充分施展了他们的优势。他们创造工业和商业,不断使科学和教育进步,并鼓舞发明和宗教。爱默生说得好:
“当上帝释放一位思想家到这个星球上时,大家就得小心了,因为所有事物将濒临危险,就像在一座大城市里发生火灾一样,没有人知道哪里才是安全的地方,也没有人知道火什么时候才会熄灭。科学的神话将会发生变化;所有的文学名声以及所有所谓永恒的声誉,都可能会被修改或指责;人类的希望、人类的思想、民族宗教以及人类的态度和道德,都将受下一代摆布。
在克服自身劣势的过程中,如果你是一位正确的思考者,则你就是你情绪的主人而非奴隶。你不应给予任何人控制你思想的机会,你必须拒绝错误的倾向。一般人开始时,会拒绝某一项不正确的观念,但后来因为受到家人、朋友或同事的影响而改变初衷,进而接受此观念。
一般人往往会接受那些一再出现在脑海中的观念(无论它是好的或是坏的,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作为一位正确的思考者,你可以充分利用此人性特质,使你今天所思考的到了明天仍然反复出现,并进而接受此一再出现的思想,这正是明确目标和积极心态的力量本质。
第二个人性另一项共同的缺点,就是不相信他们不了解的事物。
当莱特兄弟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会飞的机器,并且邀请记者亲自来看时,没有人接受他们的邀请。当马可尼宣布他发明了一种不需要电线,就可传递信息的方法时,他的亲戚甚至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检查,他们还以为他失去了理智呢!
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就采取鄙视的态度,只会限制你的机会、应有的信心、热忱以及创造力。不要把质疑未经证实的事情和认为任何新的事物,都是不可能的两种态度混为一谈。正确思考的目的,在于帮助你了解新观念或不寻常的事情,而不是阻止你去调查它们。
请学会思想,思想是一个人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因为你的思想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你必须借着有利的心理习惯,来控制这些影响因素,这种过程叫做“习惯控制”。
控制习惯的过程是不可思议的,它将你的思考力量转变成行动,但如果你没有这种习惯,或所学到的是不良习惯的话,则它可能会给你带来悲惨和失败。你的成大事须视你控制习惯的能力和品质而定。
把你的思想当成一张底片,底片会记录任何反映在它上面的事物,底片不会挑选应记录的对象,也无法控制焦距和曝光时间,而你作为一位摄影师,有机会挑选所要记录的对象,决定影像焦距、光圈和快门。最后照片的品质,就取决于你控制这些因素的技巧。
对于你心里那一张底片而言,构图的主题就是你的明确目标。你按照你自己的抉择挑选画面,以你强烈的欲望阐明挑选好的画面,并自行决定要让你的思想做多久的曝光。
久而久之,对明确目标的一再“曝光”会变成一种改变自我的习惯,一种经过控制的习惯;因为你是有意识地决定你行为的性质,强烈欲望(发自你的情绪)的一再呈现,也会将明确目标的画面印在你的潜意识上,而你的潜意识将会不知不觉地经由想象力,激发出你想达到目标的构想和计划。
但是这些构想不是那么简单就会出现的,你的潜意识不会自动地把一辆车放在你的车道上,也不会为你办理存款手续。正确的思考要求以百折不挠的行动,应用这些构想和其他成大事原理。我们之所以强调,你必须每天都保持个人进取心,是因为你必须培养出处于控制之下的行动习惯。
刚开始时,行动可能需要你的心理控制,但是每当你行动一次,你的习惯控制能力就会有所增进,进而使得控制习惯的程序更为根深蒂固。你的热忱和你所应用的信心同样也会鞭策你,如果你能使行动变成一种处于控制中的习惯时,这两种特质都会有所增进。
工作变得不再辛苦,它就像你肚子饿时要吃东西一样,你会发现周围开始出现能给你带来希望和勇气的新鲜事物,而其他人也会开始不必你开口要求,就乐意主动和你合作;你会因为付出行动,而得到一些有助于你达到目标的意外机会,你的想象力会变得更加敏锐和敏捷,而且在长时间工作后,只会感到有些疲劳;你将会以希望和信心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因为处于控制的行动习惯,已使你警觉到希望和信心的可能性,随着这些改变,你将会改善生活的其它方面。
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当时已经很晚了,见他的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干什么呢?”
“我也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
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会给思考留有一定的时间。据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经过了“十年的沉思”。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达尔文说:“我耐心地回想或思考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连续数年亦在所不惜。”
牛顿说:“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渐地见得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小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只是思索所致。”他说:“我的成功应当归功于精心的思索。”
这些著名人物的至理名言,都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一定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读死书,死读书。
20世纪50年代中期,李嘉诚创办了“长江塑胶厂”,生产塑料玩具,结果市场饱和,工厂面临倒闭。当他偶然翻阅一份报纸时,发现一则信息说意大利一家工厂将制作塑料花向欧洲销售,他眼前一亮,联想到二战以来欧美生活水平虽有所提高,但经济上却还没有实力种植草皮和鲜花,而塑料花必将是一种过渡的替代品,必能深入到千家万户,因此果断决定,企业转产。几年以后,李嘉诚成为香港大富翁之一。
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信息有真有假,各种知识有对有错,所以,我们要认真分析,积极思考,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和方法,然后进行决策。
学会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可能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这是苹果里的星星带给我们的启示。
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问一群孩子:“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孩子说:“花儿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孩子说:“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给顶开了。”第三个孩子说:“花儿想跟小朋友比一比,看看哪一个穿的衣服更漂亮。”第四个孩子说:“花儿想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把它摘走。”第五个孩子说:“花儿也有耳朵,它想出来听一听,小朋友们在唱什么歌。”年轻的幼儿园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老师原先准备的答案十分简单,简单得有几分枯燥--“因为天气暖和了!”
南京有一位国画家,从事绘画艺术已有20多年。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他的右手严重受伤,无法执笔作画。痛苦之余,这位画家尝试用左手绘画,经过一段时间的熟练之后,他惊喜地发现,由于左右手易位,使他认识到并打破了许多不必要的条条框框,这些条条框框原先存在于画家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结果,他现在用左手作画,大胆奔放,笔笔到位,墨趣横生,整个画面显得既厚拙鲜活,又率真自然。这种效果正是画家用右手作画十余年,苦苦探索,而又觅之不得的境界。朋友们都开玩笑地说:“你真是因祸得福啊!”
在中国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强迫用右手写字,束缚了一些左撇子人的发展。而在有些国家,并不刻意强求必须用右手写字,使每个人的自然天赋得到发挥。
假若一条条崭新的西裤挂在巴士站上,无人认领。你猜想路人会有什么反应?其实这是以色列一间成衣厂想出的怪异宣传招数,希望能促销他们生产的西裤。顺手牵羊取走裤子的市民对这家慷慨的成衣厂赞不绝口。
这是一项耗资25万美元的宣传计划,工厂将1200条男女装西裤挂在以色列各大城市巴士站的海报牌上,任由市民拿走。当裤子拿走后,海报牌便会出现一张与被拿走西裤同式样的裤子的照片,旁边还写着,“我已被偷走了,若你喜欢我的款式,你何不前来我们的裤店选购?”裤子在短时间内全被取走。市民对留下的照片与字句都颇感兴趣,而商人现在静候着投资后所获得的回报。
日本有个“东洋人造丝公司”,他们在生产中遇到一个难题,即合成每根纱的5根线粗细总是纺不均匀,技术人员想尽办法也解绝不了这个难题,大量次品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效益。这时有个生产班长建议,既然5根线纺不均匀,何不索性生产一种表面粗糙的面料,给一贯追求光滑闪亮衣服的顾客来个惊奇呢?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这种表面粗糙质地柔软的新型面料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次品的处理办法通常是降价销售,而日本那家公司转换思路,使次品摇身一变为畅销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日常的工作和细微的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枷锁,扩展思维的视角,就会在处理问题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