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固然因为儿子考上了世界的名校,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我的朋友独立生存的观念使然。在美国,16岁的孩子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和精神的。我的那位朋友始终认为: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一关,都要穿越这样的危险地带,否则就难以在这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他告诉儿子说:人生的道路是更危险的,因为人生只有去,没有回,走的是只能走一次的路线,而每一步跨出去都是自己不曾熟悉的道路,若一步稍有不慎,你的整个人生都将遭到打击或挫折。所以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年轻人,你渐渐会发现,当你个人独行的时候,会变得格外聪明,当你离开父母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父亲是对的。”年轻人应该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并且用这种习惯去面对世界,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也许,你会遇到一些问题:觉得社会太黑暗,抱怨别人太势利,感受了人世间的冷暖之后,你变得孤独、寂寞,总有许许多多不能名状的情绪要发泄。这时,你应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其实,你只是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外表成熟而内心却仍然依附着过去扶持着你的力量的孩子。也就是说,你还没有独立,不能独自承担这许多事情。所以你活得不顺心、不积极,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能没有独立。而这一切,又都只能靠你自己,因为你自身就是你自己的生存环境之一。你才是你自己的主人。鲁迅先生的故事不知被多少人传诵:鲁迅小时候,由于家道的败落和父亲的病情,使还是孩子的鲁迅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不仅要学习,还要每天往返于药店与当铺之间,去为生活而奔波。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忘自强不息地奋斗。一次,由于上学迟到,老师对他加以批评,鲁迅从此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上了一个“早”字,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提醒,更是一个人人生观的体现:自立、自强。
当一个青年人独立了,放弃了依赖性的时候,当一个青年人真正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无比强大。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个女孩子可能是很柔弱的,但当她成为一个母亲之后,必须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她的身上因为自己的责任而迸发出的力量将是无比的强大。天助自助者,社会需要坚强自立的人,任何人都不愿意与一个软弱无力,随时会倒在自己身上的人待在一起。只有你能为自己负责了,你才可能更多地得到别人的帮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陪你一生一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独立地生活。
然而,谁也无法在课堂上、书本中和家庭里教会青年们如何自如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利害关系,如何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弱点,以一个成熟者的目光来审视世界上的一切。只有独立地去面对、去体验,才会获得这些知识。正如一位先哲所说,若想让小鸟学会飞,就让它飞吧。
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被一位朋友领着穿过几条不曾到过的小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二次自己来时,竟然无法辨认上次走过的路线;只有按图索骥,走一路问一路,再来时我们才能十分肯定地找到要找的目标——这就是独立的境界。
独立的境界是美妙的,独立的习惯却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和培养的。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自然、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独立的习惯是成大事者应该必备的条件之一。一个独立的人,他会坚守信仰,保持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不迷失方向,不能为自己的人生涂上一道亮丽的色彩。
青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拒斥邪恶,保持自我真性情,玉洁冰清,不沾世俗气的独立,更值得我们学习。年轻人,做人要独立,只有如此,才能思想自由,不断探索,才能使学术作者解放思想,善于怀疑,富有创造性,且能埋头钻研,上下求索,以追求真理为宗旨,才能促进学术的发展与进步,才能在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我们生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不可能孤立存在,你必然会与许许多多的人交往、合作。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要放弃独立而随波逐流。
不要总是一本正经或愤愤不平,为赢得别人的欢迎,你必须在举止上做些让步。有时你可以退让,但不要为此失去自我。
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这种习惯会在成功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青年人学会了独立生活,拥有了独立的品格,就拥有了成功者必备的一个条件。
消除依赖他人的情结
依赖性是很多人不能成大事的劣根所在,这种习惯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自己不舍得出一点力气。成大事者的习惯就是依靠自己!依赖别人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毛病。
要实现心理独立,首先就得摆脱依赖他人的需要。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依赖的需要”,而不是“与人交往”。一旦你觉得需要别人,你便成为一个脆弱的人,一种现代奴隶。这就是说:如果你所依赖的人离开了你、变了心或死去了,那么你必然会陷入惰性、精神崩溃甚至绝望至死。社会告诫我们,要在心理上依赖父母、老师、上级等各种各样的人,你或许总是在等待某些人来安抚你:如果你觉得必须根据某人的意愿做某事,而且事后感到怨恨、不做又感到内疚的话,那么可以肯定,你必须走出这一误区。
一个有创业勇气和才干的人,最好的谋生之路就是自己练好内功,独闯大业,没有资金也好,没有靠山也好,只要有拼尽人生一口气之锐气,就不愁夹缝里挤不出一条生路来。
4年前,西部一带曾炒起一个号称“第一打工仔”的年轻人,他以年薪50万元被一家大公司聘用,上任仅一百多天,就被炒了鱿鱼,于是,他又一次成为媒体聚焦的人物。
这位年轻人在大学时期就在无数次的小试牛刀中证明·了自己是块经商的好材料,毕业之后他只干上几天“一杯茶,半盒烟,几张报纸混一天”的统计员工作,就备感百无聊赖的日子窒息难耐。他毅然辞掉了固定的工作,孑然一身,两手空空,走上了闯天下的征程。
他最初空怀抱负,无地施展,一次次打工都因不甘当“小三子”而辞工走人,但他闯来闯去,在近十年的漂泊中始终没有选好自己的定位,只是不断地换老板而已。依赖别人,使他一直难成大事,最后一次风风火火地当了一百多天的“高价雇工”又宣告失败,才彻底地使他明白了症结所在。
那是在一个冬季,他在一家大报纸上看到了某公司50万元招聘一名市场部经理的广告,他报名应聘,接受了一次面谈,他很快就被通知进入了初选。当时,他在应聘时打听那家公司的实力却遭拒绝,没过多久,他又被通知已进入前20名,他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在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选中的;第三次见面,他摇动三寸不烂之舌,结合自己的经历大谈了一通营销理论,就又糊里糊涂进入了前10名,这时他对公司还是知之甚少,并且感觉这个企业有什么地方不对头,但当他得知自己是108名佼佼者中选出来的前3名时,骨子里争强好胜的个性促使他不断向前,此时三名候选人已通过媒体开始在公众面前亮相,他已难以置身事外,整天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就在最后的争夺战中,他占据了绝对优势。
但是在短短的任职期间,他倍感苦闷,他缺乏许多发挥回天之力的客观条件,包括营销部的自主权等,他夸下的海口无力兑现,他被称为“绣花枕头”,被公司炒了鱿鱼,公司又以种种借口,拒付高额年薪,他感到深深地屈辱,觉得自己像一只猴子,被人捧着耍了一圈儿,然后又被随意地扔了出去。后来虽然在法律的保证下兑现了报酬,但从此他对高薪聘用彻底失去了信任。
他在总结自己闯天下谋发展的教训时认识到,他浪费了近十年的最佳创业时光,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过于依赖别人,在别人的手心里练功。他深切地体会到,谋事业,求发展,命运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空慕虚名,图谋轰轰烈烈一时的效应,只能浪费生命。
与这位“第一打工仔”有着完全相反境遇的另一个年轻人是个残疾人,他以50元卖血钱求学起步,一直到成为报贩之王,辟出开一片“卖报大王”天下,没有靠谁的青睐、谁的施舍,他凭的是自强不息的毅力和对机遇的独具慧眼。他给年轻朋友们传授的成大事经验之一,就是不能把人生设计成打工一族,打工只是初闯天下的权宜之计,特别是像他这样的残废人,自己能干多大事业就开辟多大一份天地。打工则只有半生前途。
依赖别人使一个人失去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依赖的人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创业的勇气,其肯定性较差,会陷入犹疑不决的困境,他一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借助别人的扶助和判断。依赖者还会表现出剥削的性格倾向——好吃懒做,坐享其成。
依赖者会形成一些特有的症状,他们缺乏社会安全感,跟别人保持距离。他们需要别人提供意见,或依赖媒体的报导,经常受外界指使,自己好像没有判断能力。他们潜藏着脆弱,没有发展出机智应变的能力,较易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