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0700000024

第24章 佛无言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他常念诵妙法莲华经,来顶礼六祖大师,心里却想:“我念这么多部法华经总比你这祖师还高还大。”

他只是勉强地叩头,头不触地。

六祖大师就诃斥他:“你有心顶礼就该行五体投地礼,若所行非礼,就不如不要顶礼。你心里一定有障碍物作梗。”

其实六祖大师早就知道他是贡高心在作怪。

佛是到底是有言?无言?

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临入涅槃时一些弟子就问:“世尊,您说这麽多经典,怎麽办呢?”

佛说:“我一个字也没有说。”但信佛无言,若有这信心,莲华就从口生出来。

法达听后,忏悔谢罪说:“从今以後,我应当谦恭一切。过去弟子读诵妙法莲华经,惜未明了经中的义理,故心中常有怀疑。大和尚您的智慧广大,请为我略说经中的道理。”

六祖大师说:“你的名字叫法达,法本来是很通达的,可惜你的心迷昧不通达。在经上本来没有可怀疑的地方,而是你的心自己起怀疑。你念妙法莲华经,知道其宗趣是什麽吗?”

法达答:“学人根性愚钝,只按照经文诵念而已,那能知道经的宗趣呢?”

六祖大师说:“我对文字不认识,你拿来一卷法华经读诵一遍,我可为你解说。”

法达当时就高声朗诵法华经,诵至第三譬喻品时。

六祖大师就要他停止,并开示说:“此经是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为其宗旨。纵然说再多的譬喻,也没有超过这个道理。你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念法华经,而执着法华经以为功课,那和犁牛爱惜牠的尾巳有何两样?”

六祖解释说:“念经无过错,知迷痴和觉悟在于你自己,若迷了你念也没有功,若悟了念就有益。”

于是又说一偈颂: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法达听毕,不知不觉就涕泪悲泣。他这个哭,是因为大悟哭起来。

他禀告六祖大师说:“法达我从前到现在,实未曾转法华经啊!我是被法华经所转。”

法华经譬喻品上所说的白牛车,是众宝庄严的宝车。牛车行甚速,舒适平稳,人不知自己正坐在白牛车上,反向外寻找羊鹿牛三车,这就是世人的不智!

经文已明明白白向你说了,只有一佛乘——大白牛车,更没有其他的乘。

或者说二乘——声闻、缘觉,或说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或者无数的乘——这是方便法,种种的因缘、譬喻和言词而已。

所有佛法都是为这一佛乘说的,这三车是假设的。也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的缘法。

法华经的道理,是教所有人去除三乘的权教而归于真实。归于真实之后,实法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所有的佛法,皆属本有家财、本地风光,不由外得,随你怎么用都可以的。

你不需要想:这是我父亲给我的财宝;也不需想:我是儿子,应承受父亲的家业。根本不用去想,就是受用即可,这就叫持法华经。

能如此,就是从第一大劫至最后一个大劫,手不释卷,从早到晚,没有一刻不是在诵法华经。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

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六祖大师知法达已经明白了,就说:“你从今后才配称为念法华经的和尚,以前你根本不会念。”

法达从此就领悟六祖大师玄妙的宗旨,现他虽明白法华经,但仍不停止诵法华经。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他看楞伽经有一千多遍,还不能领会三身四智,於是来礼请大师,恳求解释真义。

大师就开示说: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这清净法身就是你的本性,圆满报身就是你的智慧,千百亿化身就是你的本行。

如果离开本性而说三身,这就是有身而没有智慧。你若悟得三身没有自性,就能拥有四智菩提。

现听我偈言: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终曰说菩提

六祖大师又说:你既了解三身,就应同时明白四智。若你尝试离开三身而解释四智,就算有了智慧也就等於没有智慧一样,徒劳无益。

通顿悟性智。智通听偈之後,就明了三身四智的意义,故说偈颂: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僧智常是江西贵谿县人,他小时候就出家,他的心志是想要见性。

有一天来参拜六祖大师,六祖大师问他说:“你从什麽地方来啊?来求什麽?”

就像当日五祖大师问六祖一样。智常答说:“我最近到洪州白峰山拜大通和尚,承蒙大通和尚开示成佛见性的义理,可是心中仍有很多疑问,所以从遥远的地方来,祈望和尚指示,以解狐疑。”

六祖大师问说:“大通和尚对你说什麽话,你姑且说一说给我听。”

智常答:“我请教大通和尚,如何才是我智常的本心和本性。”

大通和尚就对我说:“你看见虚空了没有?”

我答说:“我看见虚空。”

大通和尚说:“你知道虚空有什麽相貌吗?”

我又说:“虚空是没有形相,若有形相,就不叫虚空啦!”

大通和尚开示说:“你的本性和虚空是相同的,没有一物可见,这就是正见。没有一物可知就是真知。”

智常听了,还是不明白,故乞请六祖开示。

六祖大师听后就说:大通和尚所说还存有知见,所以才令你不明白。我现给你说一偈颂: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智常法师听六祖大师偈颂之后,才当下把万缘放下。

六祖再告诫:你说放下时,不能还存著一个“我放下了”。若还存“我放下”之念,则还是没有放下。若真放下了,那里还有一个“放下”在你心里。若你真没有知见,返本还原,就不该还存有一个“知见”。

另有一僧人志道,广东南海县人。他来请教大师说:“我自从出家後就阅览涅槃经,有十余年了,可是还不明大意,请和尚教导我。”

大师问:“你是那里不明白呢?”

志通说:“经内有一偈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在这地方我有疑惑。”

大师问:“这个偈颂说得清清楚楚,你有什麽疑惑呢?”

志道就说:“所有众生,皆有二种身体,一种是色身——有形有色,一种是法身——无形无相。这个色身是属於无常,它有生就有灭;而法身是常住,也没有什麽知觉。我不知道哪个身是寂灭,哪一个身是受乐?”

六祖大师说一偈: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盘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盘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听六祖大师讲完此偈颂後大悟,高兴踊跃,叩头顶礼,而退到一边去。

同类推荐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人我国。
  •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热门推荐
  • 噬龙变

    噬龙变

    龙族的异种,被视为不祥之兆的噬龙,受天地诅咒,没有雄雌之分,不能诞下后代,又被龙族赶到百万里之外,他发誓要屠尽天地间所有龙族。然,当年的噬龙早已飞升上界,遗留下来的龙府遗迹,让陈逍获得了这无比强大的噬龙血脉。半人半龙之躯,占尽人龙两族的优势,人族逆天的悟性,龙族逆天的血脉,结合出来的是怪物吗?
  • 惑乱庶女太猖狂

    惑乱庶女太猖狂

    她是丞相府夫人二女比不少嫡亲姐姐,而且一生下来就是个傻子。她现代里一个女商人,却不想到自己走错了棋子光荣牺牲,一夜游魂,借尸重生。有着庶女的身份上能气到皇帝下能吓疯狠毒嫡母,骑在丞相头上无法无天。拐走帅哥去经商,碰到呆萌腹黑小太子,一把拽过来逼着人家嫁给她,还要人家给她生娃子·······
  •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本书是已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芮玛丽一部有影响的专著。详尽叙述了晚清政府的中央及地方官员为“同治中兴”(1862-1874)、挽救腐败清王朝的种种努力和实行的各种措施,其中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各个方面。并且阐释了“中兴”所依据的社会历史条件,揭示了中兴“几乎成功”的内在机制和最终失败的原因。其观点虽争议很大,但颇有独到之处。
  • 烛光喷薄

    烛光喷薄

    在这危机关头,是千字文拯救了我的写作。千字文短小,伏案写作不过一小时就成了。于是,上下班的路上即兴构思,目睹物事,神思飞扬,一点意趣凝成了。稍有空隙,拔笔书写,一篇小文很快便问世了。无疑,千字文成了我表达情思,延续创作的最佳文体。
  • 爱恨交织话烟草

    爱恨交织话烟草

    该书从烟草史话、烟识讲坛、烟标欣赏、烟具大观、烟的礼俗、烟与名人、烟与健康、烟闻轶事及烟品收藏九个方面对烟草进行了全面阐述,对大家正确认识烟草,安全吸烟,提高健康水平都是很有必要的。
  • 大明逍遥

    大明逍遥

    混,是一种态度,混,也是一种生活。穿越后的野哥混迹明朝,一不小心便和朱高炽混成了兄弟。再不小心就混了个武林盟主玩玩,最最不小心的是居然混了个美妻如云。淫士?浪子?英雄?风雨江湖,烟云历史。野哥,一个混痞穿越明朝的传说……
  • 夜帝修仙记

    夜帝修仙记

    前世今生,几度轮回,红颜知己,雪前仇。一往无前,悟得大道,修成神通,终成仙。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夜之帝王夜天,终于得偿所愿拜入御剑门,后又机缘巧合创出直指能量本质的阵法秘辛——公式,从此夜天走上了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阵法修仙之路。夜天东入御剑门,西到于家堡,南游七列国,北出无尽海;四大帝国和传说中天朝的秘辛也将一步一步展现在夜天的眼前……求收藏!
  • 腾游九天

    腾游九天

    龙腾因家族变故遭人追杀,被一块神秘玉佩所搭救,重生于剑灵大陆,这是死亡的结束,又是生命的开始!他是一个外表随意、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他是一个心思缜密,睚眦必报的人;他也是一个让无数男人嫉妒得人。
  •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这本《百家争鸣》由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爱只字未提

    爱只字未提

    用中学三年暗恋,再加上高中三年的喜欢,并且它们都是同一个人,心无旁骛,毫无动摇,然而事实证明却是用了青春的六年时光去验证那个人不爱你,甚至喜欢。那么这六年值得么?直到许多年以后,你的名字依旧十分清晰的出现在我的心里,时常在不经意间就会脱口而出,而这时总会有一霎那的怔忪,觉得自己很可笑,如果当时能够有现在的半点自信与勇敢,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就会不一样?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这些的文字,可是一直都不敢写,怕文笔不好写不好那样单纯的故事,就这样时隔了5年终是提笔写下了这一篇属于青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