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1900000027

第27章 冯友兰讲哲学(5)

但如何“先立乎其大者”,如何“识得此理”,陆王一派未有详说。他们所靠者,似乎是学者的悟。如上第一章所引,杨慈湖因象山一言指点,“忽省此心之无始末,忽省此心之无所不通”。象山语录又谓:“他日侍坐先生,无所谓。先生谓日:‘学者能常闭目亦佳。’某因此无事则安坐闭目,用力操存,夜以继日,如是者半月。一日下楼,忽觉此心已复澄莹中立,窃异之。遂见先生。先生目逆而视之日:‘此理已显也。’”陆王一派所谓“先立乎其大者”的办法,大致如此。他们不于“即物而穷其理”上求致知。所以程朱一派,以他们的方法为空疏。但尚有一点,为程朱一派,及以后道学家所未说者,兹于下文论之。

陆王一派所说人的本心,是人本来所有,而且本来是如此的。因其本来是如此的,所以修养者所用的工夫,只是所以“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阳明《大学问》)。因此他们有时忽视自发的合乎道德的行为,与由学养得来的道德行为的分别,忽视自然境界与道德境界或天地境界的分别。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这几句话是陆王一派所常引用者。不过此所谓知的意思,很不清楚。孩提之童,知爱其亲,知敬其兄,可以是:事实上也爱其亲,敬其兄。亦可以是:他不但爱其亲,敬其兄,而且他自觉他爱其亲,敬其兄,并且了解,爱其亲,敬其兄是应该的。若只事实上爱其亲,敬其兄,而不自觉其是如此,并且不了解如此是应该的,则他的行为只是自发的,合乎道德的行为。自发的,合乎道德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行为,而不是道德行为。他的行为虽是出乎本心,但他对于本心,并无觉解,所以他的境界只是自然境界,不是道德境界,更不是天地境界。陆王一派,有时忽视这一类的分别。象山说:“若某则虽一个字不识,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一个人。”阳明说:“满街都是圣人。”王龙谿说:“念庵谓世界无有现成良知。非万死工夫,断不能生。以此校勘虚见附和之辈,未为不可。若必以见在良知为与尧舜不同,必待工夫修证,而后可得,则未免矫枉之过。曾谓昭昭之天,与广大之天,有差别乎?”照我们的说法,人纵有“现成良知”,然待工夫修证而后得的良知,虽亦不异于“现成良知”,但对于有修证工夫者,其意义不同。因此有“现成良知”的人,虽亦可“从心所欲不逾矩”,但不能与圣人有相同的境界。满街的人有“现成良知”者,虽亦可堂堂地做一个人,但其境界不能是天地境界。

陆王一派的人,所认为是照良知行的人,其境界可有高低的不同。不觉解有良知,而自然地顺良知行者,其行为是自发的,合乎道德的行为,其境界是自然境界。觉解有良知而努力地顺良知行者,其行为是道德行为,其境界是道德境界。觉解良知是“明德”的表现,是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本心的“发窍之最精处”者,其致良知,即是所以“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其致良知虽亦是行道德,而又不只是行道德。对于良知,有如此觉解的人,其致良知,行道德,又不只是道德行为,其境界亦不只是道德境界,而是天地境界。此诸分别,陆王一派,有时未分清楚。因此他们的方法,虽是先求觉解,而有时又似不注意求觉解,不注重“致知”。由此方面说,陆王一派的方法,纵未必是失于空疏,而陆王一派的人,有些是,或有时是,失于空疏。

就一方面说,程朱一派的方法,是失于支离。照我们于上数章所说,人对于宇宙人生,必先有某种觉解,然后他所见所做的事,才对于他有某种意义。此种意义,使他有某种境界。他如再能常注意于某种境界,他即可常住于某种境界。如一人尚未有某种觉解,则他根本即未有某种境界。既未有某种境界,则他虽常注意,亦与某种境界无关。伊川说:“就孝弟中,便可尽性至命。至如洒扫应对,与尽性至命,亦是一统的事。”此言固是真的,但只对于尽性至命已有觉解者是如此。对于尽性至命尚无觉解者,孝弟只是孝弟,洒扫应对只是洒扫应对,与尽性至命,毫不相干。朱子说:为小学者,若不用敬,则“无以涵养本原,而谨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与夫六艺之教”。为小学工夫的人,若对于宇宙人生,无相当程度的觉解,则其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可以只是出于遵从师长的命令。如其如此,则其境界可以只是功利境界。其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亦可以是由于顺从一时一地的习俗。如其如此,则其境界,可以只是自然境界。如此,他虽用敬,而其用敬实无干于尽性至命之事。在如此情形下,如教其用敬,以求尽性至命,则正如阳明所说:“此如烧锅煮饭,锅内不曾渍水下米,而乃专去添柴放火,吾恐火候未及调停,而锅先破裂矣。”(《答聂文蔚》)王龙谿亦云:“涵养工夫,贵在精专继续,如鸡抱卵。先正尝有是言。然必卵中原有一点真阳种子,方抱得出。若是无阳之卵,抱之虽勤,终成假卵。”伊川固亦说:“然今世非无孝弟之人,而不能尽性至命者,由之而不知也。”朱子亦说:“致知是‘梦觉关’。”他们固亦注重知,固教人一面格物。但他们不注重于“先立乎其大者”,而只注意于“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就此方面说,他们的方法,作为一种求天地境界的方法看,是可以说是失于支离。

或可说:陆王一派,以为理在心中。他们不于心外求理,所以比较容易“先立乎其大者”。程朱一派以为理在心外,所以他们要“即物而穷其理”。事物的理众多,非一日所可穷。所以须“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累渐进,乃可至“豁然贯通”的程度。照他们的形上学,“先立乎其大者”,是不可能的。程朱陆王二派的形上学不同,所以他们的修养方法亦不得不异。

于此我们说,程朱一派以为“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他们所谓穷理,虽说是“即物穷理”,而实亦是穷其心中之理。他们以为“即物穷理”是很麻烦的事,其所以麻烦,并不是因为理在心外,而是他们所谓穷理,是要“穷至事物之理”,是要知事物的理的完全的内容。知一事物的理的完全的内容,是很麻烦的。知一事物的理的完全的内容,如不是不可能的,亦必更是非常地麻烦的。所以他们须“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以求一不可必的“豁然贯通”。其实,如将致知作为一种求天地境界的方法看,则所谓致知者,并不必求知事物的理的完全的内容,更不必求知一切事物的理的完全的内容,而只在于了解几个哲学的观念。了解这几个观念,即可以是“先立乎其大者”。如此,则纵使理在心外,而“先立乎其大者”,亦不是不可能的。而“先立乎其大者”的“立”,亦不是没有方法,而专靠学者的悟的。

于第一章中,我们说哲学是一种自反的思想。哲学能使人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能使人知性。在上章,我们说有几个哲学的观念,可以使人知天。上章所说宇宙或大全,理及太极,以及道体等观念,都是此所说的哲学的观念。哲学以这些观念替代宗教中的上帝,天堂,以及创世等观念。哲学以清楚的思,替代宗教的图画式的想。扫除宗教中的混乱与迷信,使人不借图画式的思想,而即可以知天。这是哲学的一个主要的任务。

这些哲学的观念,都是形式的观念,哲学不能知所有的事物,共有多少,都是些什么,但可以一个观念总括思之。此总括万有的一个观念,即是宇宙的观念。哲学中所谓大全,所谓一,都是这个观念的别名。即家所谓天地,亦是指这个观念。伊川说:“人多言天地之外。不知天地如何说内外,外面毕竟是个甚?若言着外;则须似有个规模。天地安有内外?言天地之外,便是不识天地也。”人能有这个观念,可以说是人智的一个很大的进步。这个观念,总括万有,可以说是“范围天地”。人能有这个观念,即以这个观念,总括万有,可以说是“智周万物”。不过此所谓“范围天地”,“智周万物”,都是形式的。虽是形式的,而可以使人“开拓万古之心胸”。这个观念,严格地说,与其所拟代表者,并不完全相当。大全是不可思议的,而大全的观念,则是在思议中的。所以大全的观念,与其拟代表者,不能完全相当。此点我们于上章已详。虽是如此,但我们如无大全的观念,则不能知大全。不过于既知大全之后,我们需又知大全的观念,与大全不完全相当。

哲学不能知某一类事物之所以为某一类事物者是什么,但可知,每一类事物都必有其所以为某一类事物者。某一类事物之所以为某一类事物者,即某一类事物的理。就一类事物之所以为一类事物者而思之,即有理的观念。

有,或可能有,许多类事物,即有许多理。总括所有的理,即是太极或理世界。总括所有的理而思之,即有太极或理世界的观念。理世界是“一个洁净空阔的世界”(朱子语),是实际世界中的事物的最高的典型或法则。大全是不可思议,亦不可想象的。理及理世界是只可思议,不可想象的。

哲学并不能知,实际的世界中,于任何时,有些什么事物生,有些什么事物灭。亦不能知实际的世界,于任何时,有些什么变化,及其如何变化。

但可知实际的事物,无时不在生灭中;实际的世界,无时不在变化中。总一切的生灭变化,将其作一总流而思之,即有道体的观念。道体是实际的世界及其间事物生灭变化的洪流。旧说谓之大化流行,亦谓之大用流行。

这些观念都是形式的。因此这些观念并不能予人以积极的知识。宇宙的观念,并不能使人知宇宙间有些什么。理及理世界的观念,并不能使人知其理的内容是什么。道体的观念,并不能使人知实际的世界如何变化,某实际的事物若何生灭。这些观念,不能予人以积极的知识,因亦不能予人以积极的权力,以控制实际,改变实际,如科学所能予人者。从实用的观点看,这些哲学的观念,可以说是空的。其所肯定的,可以说是无所肯定。

这些哲学的观念,虽不能予人以积极的知识,但可以使人有一种新境界。人必有宇宙的观念,然后他可知他不但是社会的分子,而且是宇宙的分子。事实上,人虽都是宇宙的分子,但却非个个人都觉解其是宇宙的分子。

人如觉解其是宇宙的分子,他必已有宇宙的观念。

理及理世界的观念,虽不能使人知某理的内容是什么,但可使人知,实际世界中的事物,都多少依照永恒的理。事物是不完全的。但有其完全的典型或法则。事物是常变的,但是永恒的理的例证。

同类推荐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传媒实践力

    传媒实践力

    来自传媒一线学者的经验总结。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出版、公关以及广告等方面,描绘新媒体发展现状,阐述传统媒体的行业特色;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媒体的趋势;详解新闻传播理论,梳理伦理法规脉络。持论有据,案例经典,既可领略草根博客的犀利,又可触摸学术论文的深邃。
  •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村官上岗必备知识手册)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村官上岗必备知识手册)

    本书是村官上岗必备手册,提供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村官的角色,胜任工作。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巨变

    巨变

    本书又名《大转型》,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 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热门推荐
  • 魔鹰狂少:复仇小娇妻

    魔鹰狂少:复仇小娇妻

    因为要为父母报仇,云灵儿成为别人排除异己的工具,在她的眼中,年轻魔鹰军团上将南宫谨昊,不仅是南宫集团的总裁,更是杀害自己父母的凶手!她利用自己的美貌接近这个恨之入骨的人,屡屡不得手的情况下,却发现在接触中自己的心竟然渐渐的偏向了他……爱与恨的纠葛中,杀,还是不杀,一脚踏在悬崖边的致命抉择……
  • 前夫上错身

    前夫上错身

    和纪唯砚离婚五年,虞夏成功把对他的爱变成了讨厌。本以为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再相见,即使见面也是形同陌路。却不想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纪唯砚跟她儿子灵魂互换。前夫顶着儿子的脸叫她老婆的感觉谁能懂?前夫用儿子的身体对她狂吃豆腐的滋味谁能明白?还有别人都把前夫当她儿子可劲夸赞的时候,谁能听到她的心声?“你又送儿子上学?”她斜眼:这是我前夫!“你儿子真可爱!”她无奈:这是我前夫!“你儿子真懂事!”她抓狂:这特么是我前夫!她仰天长啸:这样的日子真是没法过了,可不可以删档重来啊?
  • 霸道名模的专属设计师

    霸道名模的专属设计师

    夏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冷清的孤女,她不奢望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但她还是爱了,爱的不可自拔,可是到头来,却发现,那只是一场可笑的赌局。所以她选择离开,因为害怕面对真相的曝光。九年后归国,初见,他已是万众瞩目的超级明模,而她,却故意敛去光华,清淡如初。一个转身,他已消失于茫茫人海中,是故意装作不认识,还是从未入过心……冷清的孤女遇上万千宠爱的阳光校草,清淡一笑,迷了他的眼,刹那回眸,入了她的心。一个赌约,百天纠缠,他赢了赌,她输了心。牵绊过后,面对她的若即若离,他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他说:我们之间,其实只差了一个解释,九年过去了,难道你还不愿意给我个机会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偷学:老板和对手都不教的15种真本事

    偷学:老板和对手都不教的15种真本事

    本书以最平实的语言、最基层的视角,为您讲述创业过程中最实用的心得体会,再与成功的企业和平凡的创业者的真实案例相结合,使您“偷”得畅快,学得舒心。
  • 无限末世

    无限末世

    猛鬼街,异形,生化危机。等等等等,恐怖片世界又回来了,一样的无限,不一样的未来,看洅渡轮迴带领你体验不一样的恐怖,新的未来,一切尽在无限末世!喜欢的赶紧收藏加推荐吧,有人欣赏才会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 归田诗话

    归田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永生

    末世永生

    我叫阿塔特克,我不是你们传统认为的神仙,但是也差不多了,你醒着的时候见到的是我的影像,并不是我的本尊,我的本尊在另一个位面。这个就不多说了,还记得我之前和你说的吗?
  • 永恒诀

    永恒诀

    星辰写了一本小说《永恒诀》,结果竟然穿越到一个七彩空间。那里圣人的宝贝随处可见,还有无数宇宙文明的超级科技,更有美女相伴修炼《永恒诀》。拥有即使天地毁灭,人,仙,神,圣死绝,也能使修炼者永恒长存的《永恒诀》,星辰重回过去,一步一步,走向世界巅峰!
  • 血战魔皇

    血战魔皇

    苍羽被人陷害落崖,偶得血色魔塔,从此一朝化龙,成就血魔之皇。
  • 创世圣灵

    创世圣灵

    无尽创世,永恒生命,修罗毁灭,完美魔禁。四大体质同出一台,象征着什么?世界的动荡?世界的毁灭?还是世界的进步?天地光暗四大神圣属性,生命泯灭两大奇特属性。六个顶级属性,七大新的神祗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