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7200000007

第7章 “自身光明,照耀世界”的思想(3)

饭后,女居士起身出去洗漱净面,又把钵盂清洗干净,然后回到屋里,坐在为自己特设的位子上。而婆罗门尼,则穿着鞋侧卧在一张高高架起的床上,她侧着头,漫不经心地问女居士:“我们有些不明白的事情想向你讨教讨教。我的弟子对你的口才、智慧盛赞不已呀,不知你是否有空为我们解答呢?”

看着婆罗门尼傲慢的样子,女居士平淡回道:“师父们有事要问,我尽力解答,何必如此客气呢。不过,恐怕今天不是时候。”

说完,她便起身告辞。

婆罗门尼只在床上欠了欠身,目送着她出了门。弟子们不知师父为何如此,心中疑惑不已。

第二天,弟子们外出去砍柴。归途中又去罗园听女居士讲道,回到庵中,又如实地回禀了师傅。婆罗门便又请女居士到庵中用饭,就这样一来二去,连请了四次饭。

到第五次,婆罗门尼终于开口说要请女居士来尼庵说法布道。可女居士还是那句话:“还不是时候”。

婆罗门尼多次请都不见女居士答应,又不知女居士话中之意,很是不解。她的弟子便提醒她:“师父初次见面就对女居士不恭不敬。礼数上怠慢不说,还瞧不起人家。到如今师傅又想去向人家求法,人家能相信咱们是诚心实意的吗?是我们先失礼,先不真诚待人的呀!”

婆罗门尼听到后心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亲自去请她,而且一定真心真意地亲自恭请。”

女居士见婆罗门尼亲自登门拜请,并且大有思过悔悟,终于接受了邀请。

婆罗门尼盛宴款待女居士,并极尽地主之谊。饭罢,婆罗门尼脱鞋端坐在一张低矮的床上,毕恭毕敬地对女居士说:“我有一些不懂的事想向您请教,不知能不能给指点指点?”

女居士答道:“今天是时候了,您尽管问吧。”

婆罗门尼虔诚地问道:“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自己的言行决定的?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他人的行为决定的呢?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是由自己,又是由他人决定的?为什么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不是由自己,也不是由他人决定的呢?”

女居士答道:“苦与乐是相反相生的。正是由于它们对立、矛盾,所以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同时,苦与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时为苦,彼时则为乐。没有苦,也就谈不上乐;没有乐,就无所谓苦了?”

婆罗门尼又问:“苦和乐对一个生在世间的人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

女居士答道:“世上的事物都有因有果,而因与果都是包含在对苦和乐的追求之中,是由苦与乐的多寡和强弱所决定的。”

婆罗门尼紧接着追问:“我现在提问,您随意应答,毫无语塞、含糊之处,那么我再请问,您有眼吗?”

女居士答道:“有。”

婆罗门尼再问:“那么,有‘色相’吗?”

女居士回答道:“有!”

婆罗门尼又问:“是不是因眼识、眼触来接触外界事物,而感受苦乐或不苦不乐呢?”

女居士赞许的点点头感慨地说:“是这样的。世间万物都是从其因缘而生苦乐啊!这正是佛的含义之一呀!”

婆罗门尼顿时开悟,她从此皈依佛门,终生致力于探求更深、更广的佛法道义。

古人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其意是说,人的身体,是从父母而来的,但是要成就道业、学业,则必须仰赖师长。所以,除了要孝养父母之外,还必须奉事师长,遵从师长的引导。立身处事,不能没有启蒙之师,在社会上生活,更少不了老师所传授的谋生技能。

在现实生活中,也处处充满着教育的故事、行为,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学生。以前总会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某领导、某政府到达某某贫困老区、山区,为当地居民送去慰问,多少钱、多少粮。但是,慰问完了之后呢?该穷还是穷、该苦还是苦。国家政府鉴于此,后来就开始大力兴建希望小学,支持毕业大学生支持老区、贫困山区,谓之——支教;并为这些地区带去技术人品,科学务农,鼓励山里人走出去打工等等。因为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靠天吃饭,终会饿死,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发家致富。国家政府的这种做法正映证了佛家所说的教育的功德,远超过了物质布施的功德。所以才说——“百年大计,教育兴国。”

6.做功德,无尊卑之分

在佛的戒律上看到许多地方,佛带领一般弟子修行,学生中有眼睛看不到的,佛帮助他做事情,那些弟子说您老人家怎么还来帮忙呢?他说我也是要培养功德,他说一个人做功德是无穷无尽的。

南怀瑾先生年逾70岁之时,还不辞辛苦的前往厦门,参加南普陀寺的一次福践活动,这和佛的行为是一样的,不能说你公德大了,就居功自傲,更不能为此心安理得的过上安逸的“寄生虫”生活。百丈怀海禅师就是个做功德无休止之人。

百丈怀海禅师是福建人,为马祖席下最著名的入室弟子,后住江西百丈山,世称为百丈禅师。四方禅僧,纷至沓来,席下人才济济,如沩山、希运等后来都成为了一代宗师。他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

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而生活,而百丈禅师改进制度,让禅僧去干农活。甚至有人批评他是背离祖师。百丈禅师除了领众僧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生活中自食其力,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了。其实不做工作,离开生活,哪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

怀海禅师对禅宗的又一个巨大贡献,就是订立了天下闻名的禅门清规《百丈清规》,他不但要求寺院众人劳动,而且自己总是亲自带头实践。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老。

据说百丈怀海禅师九十四岁时,还与弟子们一起耕地、种菜、拾柴。弟子们担心师傅的身体,把他的农具悄悄地藏起来,想让他休息。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地问道,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说:“我不是大德之人,怎么敢让别人白白养着我呢?今天,我没有劳动,我也不用吃饭了。”当天他真的坚决不进食。

弟子们再也不敢阻止师父劳动了,同时,禅院里再也没有一个人偷懒。百丈怀海禅师告诫弟子们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名言也从此千古传颂。

下面这个故事,对居功自傲之人,更有警示意义:

有一次,很多老百姓聚集着,在一个悬崖上面,要架一条独木桥到对岸的悬崖上。因为那两个悬崖之间是一道很深很深的、水又流得很急的河沟,大家运来了一条又大又坚固的梁木。他们用很粗的绳索捆住梁木的两端,拉着一端的绳索,把梁木放下到河沟里去,让一部分人攀着岩石爬下河沟,以便涉水过去,再爬上那边的悬崖,然后两边的人同时拉着绳索,把梁木拉上去,就可以把桥架好了。

但是,那河沟里的水却实在太急了,那些涉水的人有好几个被水冲走了,有一两个就在仓猝之间殉了难,其余的人都退缩了回来,再也不敢向前,而那梁木也快要被水冲走了。看起来,这独木桥一时是架不起来了。可是,在这些老百姓当中却有一个人,胆子和力气都比别人大,他在危急之中奋力,在急流中挣扎,拉住梁木,终于渡过对面,爬上悬崖,把桥架起来了。

这个人的功劳特别大,他的同伴们都很感激他,把他尊崇为英雄。他们拿大坛的酒和整个的羊来感谢他,还叫石匠来把他的名字刻在河沟旁边的石壁上。大家做这些事情,都是实心实意的,因为他们诚心感激他、尊敬他,而且热爱他。

不料,这个人竟因此逐渐变得万分傲慢,俨然以酋长自居了,在村庄中横行霸道起来。大家最初还忍耐着。但有一天,他竟当众宣言:“没有我,你们连一条独木桥都架不起来!现在,你们看,我就要把它丢进河里去,看你们怎么办!”大家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呢,而他却真的提起桥木的一端,“嘭”地一下丢进河沟里去了。老百姓们真的不能再忍耐了,一齐跑了过去,也提起他的两脚,把他一摔,就摔进河沟里去了。老百姓还当天就把石壁上的他的名字也刨掉,而且很快就重新架起了独木桥。

古人云:“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漱之事。”自古打下江山的英雄为什么还要励精图治,爱国爱民呢?因为他们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旦懈怠,那么下场不是夏桀、商纣,就是阿斗、李煜。“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流芳百世很难,但遗臭万年也许只是因为一件小事。我们在平时做事时,即使被人冠以“功高盖世”的头衔,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向上奋讲,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就如同佛说的——修功德也是没有尽头的一样。

7.佛之大愿

药师佛希望将来成佛时,能用很多很多元量无边的智慧、方法、学识、能力等,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在物质上没有缺乏,永远有衣服穿、有饭吃、生病了有药医,没有贫穷、没有苦恼。这条大愿也是人类所追求所希望达成的,但人类很自私,只希望“人类”能如此,并不希望“一切众生”得到满足和享受。佛则愿世界人类及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安乐。

同类推荐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犹太教是最古老的一神教,他的影响已不仅仅是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而是对世界文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依然在发生作用。在犹太教中孕育并最终分化出来的基督教从中世纪开始成为欧洲主流意识形态,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为西方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传统,形成西方文学与宗教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我才是宠妃

    我才是宠妃

    莫嫣然怎么也没想到,就凭自己装巧卖乖就得到了沈初寒的真心,她真的只是穿过来和皇帝谈恋爱的嘛。怎么想到这个皇帝是这种人,陛下,说好的高贵冷艳霸气十足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本书分别对当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阐述,介绍了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知识。
  • 诸葛亮兵书

    诸葛亮兵书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
  • 童蒙须知韵语

    童蒙须知韵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影响中国人的老经验全集

    影响中国人的老经验全集

    本书的老经验是中华先辈思想的电光火石,是智慧的高度浓缩,是影响代代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法則,是我们生活求索的启迪。这些老经验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包括生存竞争的经验,交际处世的经验,职场生存的经验,恋爱情感的经验,家庭生活的经验,等等。一条条富有启发性的老经验融入大量经典、生动、充满智慧的故事和实例中,如良师,更如益友,道尽完美人生的秘诀。
  • 绿回忆

    绿回忆

    因为零九年看过阅兵式后,怀着对军人崇高的敬意选择当兵,走过了嬉笑严肃的新兵连,下连后的种种事故,独有的部队式思维,火球炙烤的宁夏戈壁,预备期的炊事班生涯,不知在纪律和感情的天平上何去何从,从不谙世事逐渐成长,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就是我当兵的回忆录,自述式的写法简单利索。
  • 美男大作战:女王驾到

    美男大作战:女王驾到

    女王回来啦!她是从美国回来的问题学生苏末离,他是亚洲第一舞王韩泽熙,他遇上她注定不会太平...亚洲舞王?NO,那不是她的对手!邪魅校草?NO,那也不是她的对手!她最爱的还是她的师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真的是她的他吗?没有人永远17岁,但永远有人17岁,青春短暂..好好珍惜..
  • 食疗不如心疗:心态决定健康

    食疗不如心疗:心态决定健康

    本书内容包括:好心态成就好人生、心态关乎健康大问题、积极心态是身心健康的基础、让自信和乐观赶走自卑、做情绪的主人、做个知足常乐的人换个角度看幸福等。
  • 末世重生之雇佣兵之王

    末世重生之雇佣兵之王

    前世,她被天下人所追杀,被心爱的人所背叛,今世,竟然死于世界末日,末世重生,回到几千年前,前世的记忆一并苏醒,一切从头来过,虐渣男,统天下,戏美男.什么?美男竟是魔祖转世?哼!那又如何?还不得乖乖听命于我,一代女王归来,谁敢与我争锋?
  • 执法总监张培梅

    执法总监张培梅

    崞县属雁门,从清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半世纪间,军阀混战,日寇侵入,战事频繁,烽火连天,时势造就英雄,战时培养将军。张培梅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