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7200000008

第8章 “自身光明,照耀世界”的思想(4)

南怀瑾说:众生的烦恼,是从无名妄想中生出;而佛陀的烦恼,是从慈悲心生出的。从自己的心性上说,佛陀并无烦恼。从慈悲上说,佛陀是有烦恼的。

在家修行的虔诚者是谓信者,他们是修世间法门,虽是方便法门,但因没师承授教,只好以经为师。所以,对于凡夫俗子来说是不易做到的,时常陷于烦恼之中。又不知是由慈悲中生出,还是由心性中生出,这便是从烦恼中生出烦恼。

一日,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道:“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禅师回答:“有!”

信者不解地问道:“佛陀是解脱人的,怎么会有烦恼呢?”

赵州禅师回答:“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

信者又问道:“若我修行得度了,佛陀还有烦恼吗?”

赵州禅师回答:“有!”

信者更迷感了,说:“我既已得度了,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

赵州禅师回答:“因为还有一切众生!”

信者还是不开窍:“一切众生,当然无法度尽,那么佛陀永远都在烦恼之中而无法超越了?”

赵州禅师回答:“已经超越,已无烦恼。”

信者最后问道:“众生既未度尽,佛陀为什么又不烦恼呢?”

赵州禅师回答:“佛陀自性中的众生都已度尽。”

下面还是一则有关赵州禅师的故事:

赵州从谂禅师居住的河北观音院,有座天下闻名的石桥。一位云游僧问赵州:“听说这里有座赵州石桥,巍峨雄伟,天下闻名,但我却只看到一座简陋的独木桥而已,传说中的赵州石桥在哪里呢?”

赵州禅师说:“你只看到了独木桥,当然看不到赵州石桥。”

僧人迷惑地问:“赵州石桥到底是怎样的?”

“度驴度马,”赵州禅师停顿了一下,、接着从容而坚定地说,“度一切众生!”

意思是说,有形的独木桥仅仅能度一人,而无形的赵州石桥却是以菩萨的慈悲心,默默地以身承受驴马践踏,普渡众生。桥的美丽不仅在于他的外形,还在于他的实际功能。当年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因为已经无用,曾经险些遭到被折毁的命运,后来被人类用作电视塔才得以保存,两个故事异曲同工,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佛为什么能成佛,而世间人类为何大多都最终被生老病死所困,最终痛苦死去,佛经中农夫超度的故事也许能为我们说明这个道理:

有一个农夫的妻子去世了,农夫邀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

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无相禅师如实回答道:“佛法好像慈航,普渡众生;好像日光,遍照大地。不只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从中得益。”

农夫不满意道:“我就知道是这样的。可是我的太太很娇弱,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不要回向给其他的众生,好吗?”

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开导道:“回向是好事情。你看,天上太阳只有一个,但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发心点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这样世间的光亮增加百千万倍,而且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因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这样的观念,那我们每一个人,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想了想,看见无法说服禅师,只好让步说道:“好吧,这个教义很好。但是,但是……”

这个农夫吞吞吐吐地说道:“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平时老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无相禅师忍无可忍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然是一切众生,哪里来的除外?”

农夫茫然,若有所失。

“回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回向”的原理就如手拿一根蜡炬去引燃其他的蜡烛,不但原来的蜡烛本身的光亮不曾减弱,反而和其他蜡烛的光亮相照,而室内更为光明、更为明亮。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减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大。这和“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世间之人大都同农夫一样,所以南怀瑾先生说,这条大愿人类孜孜以求,但由于自私,所以永远也无法达成了。

8.大公无私才是菩萨

中国文化也讲大公无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救尽天下苍生,心中不留一念,这样才是大公无私,才是菩萨,否则,佛说即非菩萨。

南怀瑾先生指出:大公无私在中国自古有之,自古讲求。但真正做到的人实在太少,因为身处俗事,人人多少都有私心。而有些伪善之人有所企图的行善,是不会得到别人的承认的,被揭穿后还会显得吃力不讨好。

公元五百二十七年,梁武帝大通年间,菩提达摩坐船来到中国,九月二十一日从广州上岸,梁武帝得知,急忙派遣使者把他迎接到首都南京。

一见面,梁武帝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自即位以来,大兴佛事.造寺庙、译佛经、刻佛像,供养的僧侣不计其数,可以给我算多少功德呢?”

达摩坦然答曰:“并无功德。”

梁武帝大惑不解:“做这么多事情,还一点儿功德也没有?为什么?”

达摩祖师答道:“你所做的都是世俗的小果报,谈不上真功德。真功德是最圆融的智慧,最纯净的心灵,它存在于你的内心。你怎么能用世俗的方法企图从外面得到它呢?”

达摩见梁武帝还是不能参悟禅机,便渡江到北魏去了。后来,梁武帝想派人去追,为时已晚。

菩提达摩:原名“菩提多罗”,佛教的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出生于南印度贵族家庭,据说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修大乘佛法,其师认为他已经通晓佛法大义,赐名为“达摩”;受其师之命第一个往中国传法,被奉为“中国禅宗初祖”。

据说,在释迦牟尼佛成就佛果之前,世界上就已经成就过好几尊如来了,而距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尊如来(包括释迦佛),我们习惯称他们为“过去七佛”。就在过去久远的第七尊佛——毗婆尸佛——涅槃之后,四众弟子将他的舍利子以七宝塔恭敬之礼供了起来,整座宝塔里里外外非常庄严。

后来,宝塔里毗婆尸佛的佛像金身,脸部脱落、缺了一小块,此时有一位贫女沿途在行乞,得到了一颗金珠,心里非常高兴,就想要发心将佛像的脸部补好。而迦叶尊者在久远以前这时候的前身是个锻金师,于是贫女便将金珠带过去,想要请迦叶尊者的前身为佛像金身修补。

迦叶尊者的前身在听到贫女的这种发心之后,欣然答应要将佛像补好,而且在恭敬的将佛像金身修补好后,二人更共同发愿说:“愿我俩生生世世都能结为夫妻,而且全身真金色,恒受无上殊胜的妙乐!”

就是由于这样的因缘,他们二人在往后九十一劫当中,都在人中、天上受生,快乐无比,而且每一世身上还真的都散发出真金色的光芒来,一直到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都还是这样子,并于这一世彻悟成就。

为什么同样是布施作佛事,梁武帝花费巨大地去做,反而被达摩祖评为“无功德”,但迦叶尊者与贫女只是用一小颗金珠去做,却能得到这么大的果报呢?

关键在于敬佛的“诚心”上。

梁武帝虽然做了很多佛事,但却经常计较、在意自己所做的功德多少,就是因为着于这样的一个“功德相”,而着相布施与着相修行,因此都不是真功德与真修行。而迦叶尊者夫妻俩,却是基于一片真心,想要把破损的佛像补好,是真心、恭敬地在做布施,因此“舍一得万报”,有很大的功德!

佛家布施如此,平凡生活中我们做好事如此,企业从事公益事业更是如此。如果是真心帮助别人,不管是给予别人的一杯水、一个微笑,还是举手之间的搀扶,都是为善。相反,若是为了虚名,为了博得社会、他人、世俗的赞扬,即使是大手笔捐献,也只是作秀,只会令人厌恶。

佛陀曾说,众生看到别人布施做功德,为了名声、为了面子,就是倾家荡产也要花大钱来布施,但是当他看到一些贫穷孤苦的人,却对他们百般刁难与呵骂,还把人家赶走,连一分钱都不给他们,这种做法,叫做“颠倒作善”、“痴狂修福”,是“不正修福”。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他们花费了大笔钱财,却获福甚少。

如果有人以无量之身供养十方佛菩萨及声闻圣众,不如有人布施畜生一口之食,后者的功德比前者大了百千万倍以上,无量无边。

佛法讲求的大公无私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段故事:

宝寿禅师在五祖寺库房担任司库时,住持和尚戒公禅师因病服药,需用生姜作为药引。侍者来到库房取生姜,被宝寿禅师呵斥而去。戒公禅师知道以后,就让侍者拿钱去买些生姜,宝寿禅师这才把生姜给他。

后来洞山寺院缺人住持,郡守来信托戒公禅师介绍住持,戒公禅师便说:”那个卖生姜的汉子可以去得。”宝寿禅师便去做了洞山的住持。后来,禅门中就流传着“宝寿生姜辣万年”的佳话。

宝寿禅师爱护禅门公物,不拿公物增进私人感情;住持戒公禅师不以私利作好恶取舍,力推宝寿。一个公事公办不徇私,一个维护贤能重公德。千载而下,其人其情仍然熠熠生辉!

大公无私,在佛法的布施中是为敬佛无私心,虽行功德事,但无求“功德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说的是公私分明,不徇私枉法。我国宋代的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和学者欧阳修就是最好的例子。王安石是史上有名的“变法派”。而欧阳修却主张循“古制”,两人经常因为政见不同而针锋相对,但廷堂之下,二人却是极好的朋友,私交不一般。这就是“公私分明”的典型一例。

同类推荐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本书通过多篇禅意故事,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当下、知足常乐、珍藏本钱、顺其自然等积极健康的观念。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热门推荐
  • 天才的路

    天才的路

    尘世之中,有人,有妖,有鬼,有各种未知的秘密,只是很多人无法触及,凡人几十亿,可惜,能接触的不到百万,刘义和,本一高智商学生,原本能轻松过常人羡慕的一生。可惜命运弄人,最终意外遇见恶鬼。。。
  • 地狱驱魔师

    地狱驱魔师

    一个背负着世界上所有最邪恶的无尽的罪业人,他的威名随便说出来就可以震撼无数个位面,今天一个人类的身体出现在地球,身份是神父。一个不一样的神父,好吃懒做,好色贪玩。日本神话的八歧大蛇,欧洲流传的吸血鬼始祖,埃及文明的法老王,东方的上古僵尸王。每次坏人出现总会有一个一脸贱嘻嘻的胖子出现。这么猥琐的一个胖子,日本天皇唯一的姑娘菊田公主确非他不嫁,美国好莱坞顶级女星对他一见钟情,非洲部落的女酋长也对他念念不忘。
  • 四色天空

    四色天空

    我听见你说你爱我,这是你第二次对我说,我记得我还想再听一次,可惜好像再也听不到了,我说不出,也听不见,但是却足以看到???????????????我不想后悔,我很爱你,我也知道我鼓出的勇气是对的,即使,你不愿意接受我至少,我说出了我爱你,我不后悔,对着我爱的人,我不后悔???????????????陈凡,我喜欢的是你,爱的也是你,我的心是属于你我不愿意说出几遍,这是第二遍,也是最后一遍即使你知道了所有那场意外????????欢迎收藏,推荐,支持,小弟在这谢过了!
  • 淘气包比比扬历险记

    淘气包比比扬历险记

    一个淘气顽劣的小男孩,他不爱学习,不听父母和老师的教导,离开家和学校四处流浪。流浪期间他结识了长角的小魔鬼,结果被魔鬼陷害,换上了没有思想的泥巴脑袋,又误入魔鬼王国。在魔鬼王国中,他的智慧和善良慢慢苏醒了。《淘气包比比扬历险记》是埃林·彼林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描写一个顽劣的、不听教导的男孩,干了许多坏事,最后在小魔鬼咳克的诱惑下,被换掉了脑袋,骗入魔鬼王国。在魔鬼王国中,他的智慧和善良慢慢苏醒了,终于战胜了恶魔米里莱莱,冲出了魔鬼王国并换回了自己的脑袋,成了一个好孩子。
  • 网游之剑行江湖

    网游之剑行江湖

    游戏新作《剑刺春秋》已开始上传,请继续支持!谢谢!
  • 强婚厚宠:阎少的小蛮妻

    强婚厚宠:阎少的小蛮妻

    温暖发誓,如果杀人不犯法,阎谨一定死过几万次了。不是说好腹黑冷漠、不近人情的吗?夜夜缠着她,是几个意思?她要反抗!反抗反抗反抗!尼玛!说好的一次呢,说好的一次呢?人与人之间还能不能有点信任基础了?离家出走,必须的!
  • 千金太淘气

    千金太淘气

    她穿越了!唉,穿越就穿越了吧,一朝穿成绝色美女,桃花朵朵开,可惜全是烂桃花!而,梦里梦见的男人又是谁呢?难道他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吗?当千万年前冰封的记忆被打开他们是选择相爱还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爱已成魔:逆天倾城圣王妃

    爱已成魔:逆天倾城圣王妃

    她,是这世间最后一个神,背负着大地苍生的使命;传说,她是被她挚爱之人封印,她无怨无悔,她无爱无恨,她遍体鳞伤,她伤痕累累,可是却换不来他的一句爱,最后,他将她封印,待千年之后,她会苏醒,他却不会回来;他,不近女色,却独宠她,她却不敢在爱……
  •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她倾国倾城沉鱼落雁,不仅有着让人痴迷的外貌更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先后有两位个君王倾心于她,一个是天俯蜀国君主孟昶,一个是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还有一个帝王对她思念入骨髓。她就是通晓君王世界,红颜非祸水的花蕊夫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刘公案

    刘公案

    《刘公案》,清佚著者,侠义公案小说,共20回,叙乾隆朝吏部天官刘墉惩办山东巡抚国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