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4000000013

第13章 谐趣妙文篇(1)

柴米油盐酱与茶

明朝有一位妇女给丈夫写了一首诗,以表示对丈夫纳妾的不满,诗曰:

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理家。

开门诸事都交付,柴米油盐酱与茶。

本来开门七件事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妻子只交付六件,而留下了“醋”意。利用“缺省”措辞法,别具情趣。

二郎庙记

据传,四川某地有一座二郎庙,里面竖着一个石碑,刻着《二郎庙记》,总共是72个字。文曰:

好人莫如行善,行善莫如修二郎庙。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子也。庙前有二株树,人皆以为树在庙前,我独以为庙在树后。庙内有钟鼓二楼,钟声咚咚,鼓声嗡嗡,因而为之记。

碑文固然简短,但是言之无物,废话连篇,读之令人发笑。

题墙仿桃花

顺治庚寅、辛卯年间,秦世桢巡按江南,有铁面之称。继任者名叫李成绍,安静无为,只是每天饮酒作乐而已,人们称之为糟团。有人改崔护《人面桃花》诗句贴在墙上,云: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

唐代崔护有《题都城南庄》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将此诗巧改活剥,无形中生出许多妙趣。

王安石改诗

宋代王安石有一次外出巡视,夜宿于一座寺庙中,见寺院墙上写着一首诗:

彩蝶双起舞,蝉出树上鸣。

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

王安石看罢连说“荒唐”,问寺僧是何人所写,寺僧说是山下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所书。王安石听了说:“像他这样的蠢材,怎么会及第呢?”并随即将诗的后两句改为;

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王安石改罢,其随从大赞“改得好”。而寺僧却对王安石说:“丞相有所不知,秀才写的是一首即景诗,诗景是一幅画,不是两幅画。明月不是指月亮,是本地的一种鸟,它能预告阴晴。白天如能听到它的叫声,夜里必是晴天,并能看到月亮。黄犬并非黄狗,它是一种金黄色的小虫,习惯躲在花蕊里睡觉。”

王安石听了这一番话,面带愧色地说道:“都怪我不了解情况,妄下雌黄,请恕我再改过来。”

一句诗

宋代有一位诗人叫潘大临。有一年入秋以后,他对每个景物都有感触,觉得都有诗意,于是天天构思,想写出不同凡响的诗篇,可是又总觉得为俗气所蔽,难以下笔。

一天,他闲躺在床上,在清苦的境域里想象即将到来的重阳佳节,想象亲友团聚的欢乐情景,忽然听到“搅林风雨声”,一下子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立即从床上跳起来,提笔在墙壁上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刚刚写完还没有考虑第二句,突然催租子的人闯进来,立刻把他的诗兴冲走了。

以后他想接着写,可是灵感却一去永不再来了。

他的朋友向他要诗,他不得不说明情况,只将这一句寄去。可是,即使这一句,也成为名句传世,历代受到称誉。吕本中《童蒙诗训》说:“文章之妙,至此极矣!”成语“满城风雨”就是由这句诗而来。

袁枚得诗于民

清代诗人袁枚自称“随园主人”,很善于向平民百姓学习。他说:“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吾之师,善取之皆成佳句。”

一个冬天的夜晚,袁枚借着朦胧的月光在随园中散步,欣赏岁寒三友松竹梅。偶然间,他见一仆人挑着粪桶路过,那仆人看到一树梅花含苞待放,便在主人面前信口赞道:“有一身花矣!”

意思是把梅比作妇人,孕育着一树繁花。袁枚暗暗记在心中,后来竟点化出两句好诗:

月映竹成千个字,

霜高梅孕一身花。

有一次,袁枚出门,在一个僧人处借宿,欣赏了主人花园中的梅花。第二天告别,主人送行时风趣地说:“可惜园中梅花盛开,公带不出!”袁枚听后,立刻触发了诗兴,随即吟诵道:

只怜香雪梅千树,

不得随身带上船。

秋夜回文诗

清代时,云南张月错先生善作诗词,一生着作很多,可惜留下较少。他死后50年,《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从他孙子张旭那里得到一首《秋夜回文诗》:

烟深卧阁草凝愁,冷梦惊回几树秋。

悬壁四山云上下,隔帘一水月沉浮。

翩翩影落飞鸿雁,皎皎光寒静斗牛。

前路客归萤点点,边城夜火似流星。

这是一首写景诗,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边城秋夜的清冷和萧瑟情景。如果倒过来读,也还清新有味,不失为一首好诗:

星流似火夜城边,点点萤归客路前。

牛斗静寒光皎皎,雁鸿飞落影翩翩。

浮沉月水一帘隔,下上云山四壁悬。

秋树几回惊梦冷,愁凝草阁卧深烟。

“十”字诗

《今古奇观》中有一首“十”字形的诗:

仙里一龙飞上天

这首“十”字诗的读法是:

天上飞龙一里仙,仙里一龙毛冲天,

天冲毛龙成就我,我就成龙飞上天。

诗的结构十分巧妙,位于中心的“龙”字,在每句诗中都处正中间,其他每个字都使用两次,而且句与句之间是顶真辞格。

逆挽诗

做诗要有妙句,但如果句句皆妙,便不奇妙。有一种逆挽诗,前头不像诗,在平淡之后异峰突起,化腐朽为神奇,令人惊讶、拜服。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与群臣饮酒,约以“金鸡报晓”为题做诗庆贺鸡年。朱元璋吟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群臣一听,无不窃笑,这哪里是诗?朱元璋停了停接着吟道: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众人听完,无不拍案叫绝。

郑板桥有一次应朋友李君之请,冒着雨去赴宴祝寿。主人请郑板桥献诗,他写道;

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众人看着,面面相觑,都疑惑不解。只见郑板桥接着写道:

滂沱雨祝李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大家看了,赞叹不已。郑板桥还写过一首《雪》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前三句平淡无味,末尾一句见神奇,把前面的三句都救活了,这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

张玉书写题画词

清代有一个暴发户得到一张画,画面是垂柳夹道,小鸟啁啾,中有一行人呈欲行又止之状。因为画上无字,暴发户便大宴宾客,请人题字。

客人们都凝视画面,久久无人动笔。这时,有位路过此处的闯馆先生毫不谦让地提笔写道:

前面一棵杨柳树,后面一棵杨柳树,

左边一棵杨柳树,右边一棵杨柳树。

主人看到这里,禁不住面带怒色地说:“先生如此诗句,岂不是蒙童都能写出的吗?”闯馆先生听了,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还没有题完,尊翁怎么就下断语?”

说完接着写道:

树,树,树,凭你千丝万缕,哪能留得行人住。前面啼杜鹃,后面啼杜宇,一个说:“行不得,电哥哥!”一个说:“不如归去!”

众人见写的竟是一首绝妙好词,于是齐声喝彩起来。最后,先生落款时写了“张玉书”三个字。主人看了,大惊失色,连连谢罪不止。

仙佛寺的回文诗

湖北来凤县仙佛寺的山门前,曾有一块高约六尺的青岩石碑,碑上镌刻一首回文诗:

花开菊白桂争妍,好景留人宜晚天。

霞落潭中波漾影,纱笼树色月笼烟。

据说这是一位真人从四川峨嵋山云游到此,一时兴起,在门前挥笔而就的。这首诗,不管顺读倒吟,减字跳句,都可以演绎成诗。

反复诗

古传有反复体诗,曰:

碧天临回阁,晴雪点山屏。

夕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

这首诗,可以从任意一个字起头,至少可成诗20余首。这里举出几种读法:

其一:

天临回阁晴,雪点山屏夕。

烟侵冷箔明,月敛闲亭碧。

其二:

临回阁晴雪,点山屏夕烟。

侵冷箔明月,敛闲亭碧天。

其三:

回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

冷箔明月敛,闲亭碧天临。

虽非语语佳妙,句句流畅,但也难能可贵。

神智体诗

曾有一首神智体诗,写作:

凤凤

泉泉泉

山山山

水水水水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为朋友

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

江河

川川川川

该诗读作:

一龙二凤镇三泉,

三山四水会八仙。

五湖四海为朋友,

久走江河到四川。

其中以“正”(三个“泉”字正写)谐“镇”,“九”(九个“走”字)谐“久”,“倒”(四个“川”字倒写)谐“到”。

招婿诗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浙江绍兴府秀才徐文长,因巧对“招婿诗”而得娇妻。“招婿诗”是:

我有一女名二乔,三从四德体窈窕。

五村六镇七乡里,可谓八九十分娇。

此诗藏有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对诗者必须采用“珍珠倒卷帘”格式,倒过来嵌入这十个数字。一时竟无人能对,倒有个赌棍对上了一首:

十分热气九分凉,八成希望七成黄。

六五四三藏软统,二板一出全输光。

不过,赌棍被轰了出去。

有一天,徐文长因路过避雨,夜宿此处,碰巧遇上这档子美事。由于大雨过后,天空格外明朗,月色分外皎洁,他面对夜景,见景生情,一挥而就:

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人应对六人完。

五更四点鸡三唱,二乔随我一人还。

对诗招亲,本是别出心裁,颇有难度,而该招婿诗还规定必须用嵌字、卷帘格,更是难上加难。若没有十分才气,就算美色当前,也只能望洋兴叹!郑板桥游春赋春词

有一年春季,郑板桥和县学里的几个秀才一起去郊外游春。郊外的春色格外迷人,大家被大自然的风光所陶醉。于是,兴之所至,便吟成一首嵌满“春”字的《春词》: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

春色好,春兴旺,几枝春杏点春光。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又只见几个农人谈笑开口:“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

春日去观春景,忙了几位春娘,头戴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里兜的春菜,篮里挎的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春房。

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春装。满面淡淡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

大家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了窗下念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念平地春雷声响亮。

一般情况下,诗词要尽量避免“重字”,而这首《春词》共56句,除三句没有“春”字外,其余句句皆有“春”字,共计有68个。但该词“春”字用得自然流畅,生动新颖,别有一番情趣,全无重复之弊。

一字诗

唐代王建《古谣》云:

一东一西陇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来一去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

作者将东与西、聚与散、来与去、颠与倒四对反义词,通过八个“一”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矛盾得到统一,形象更为突出,既增添了新意,又别有一番情趣。

相传乾隆南巡过江时,见一渔船荡桨而来,命纪晓岚咏诗,限用十个“一”字。纪晓岚立成一首七绝云: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梢头一钓钩。

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在短短二十八个字之中,连用十个“一”字,把诸多景物和动作排成诗句,别有韵味。同时期的陈沆,也有一首与纪晓岚大同小异的七绝,不知是谁模仿谁。陈诗曰:

一帆一浆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清代才女何佩玉,也曾作有一首“一”字诗: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水一山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这几首诗,反复嵌用若干个“一”字,不但无重复之弊,倒还能形象生动地创造出美好的意境,实属难得。

柳絮飞来片片红

清代金农居住扬州时,有一次宴客,以“飞”、“红”二字为行酒令,用以吟诗行乐。

有个商人功底很浅,只听他吟道:

柳絮飞来片片红。

这显然不符常理,白色的柳絮怎么成了红色的?金农只好为其掩饰,前补三句成七绝一首: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初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

“柳絮飞来片片红”,于常理不合,乃属死句;然而,通过“逆挽法”,妙用“夕阳初照桃花坞”为衬托,则又发生了巨变,不但死句复活,而且诗意盎然。

这家老妇不是人

有一天,一位财主给老母做寿,请唐伯虎绘画题诗,以示祝贺。唐伯虎画了一幅《蟠桃献寿》图,挥笔题诗曰:

这家老妇不是人,

财主一愣,伯虎接着写道:

九天仙女下凡尘。

财主甚为高兴。谁知伯虎又写道:

生下儿子是个贼,

财主很生气,未待发作,唐伯虎又续道:

偷得蟠桃孝母亲。

财主看后,心里乐开了花,对唐伯虎赞不绝口。

此诗通过“逆挽法”,先抑而后扬,让人时惊时喜,一波而三折。

山形诗

有一名山诗碑刻“山形诗”如下:

山山

八里

山第有山

华到转路

山好我弯高山

华道说响水流

山间人人潺潺深山

在日日身声声鸟百

云游客孤叫路上行

作莫君劝难步步人

此诗书写酷似山形,从顶端“山里有山……”起读,直到底下“步步难”,仿佛游人从山顶盘旋而下;再从底下“劝君”向上读,回旋到顶端“第八山”,恰如游客迤逦而上九霄。其诗曰:

山里有山路转弯,高山流水响潺潺。

深山百鸟声声叫,路上行人步步难。

劝君莫作云游客,孤身日日在山间。

人人说道华山好,我到华山第八山。

明代邬景和有《八山叠翠诗?游苏州半山寺》,写作如下形状:

山山

远隔

山光半山

映百心塘

山峰千乐归山

里四三忘已世

山近苏城楼阁拥山

堂庙旧题村苑阆疑

竹禅榻留庄作画实

丝新醉侑歌渔浪沧

从“山顶”的“山山”起读,此诗即为:

山山远隔半山塘,心乐归山世已忘。

楼阁拥山疑阆苑,村庄作画实沧浪。

同类推荐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人间万象顺口溜

    人间万象顺口溜

    本书收集有文字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顺口溜段子500余个(笔者创作的小部分),分作“社会百态”、“世人万相”、“官场调侃”、“话说吃喝”、“爱情婚姻”、“健康益寿”等篇,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其中“健康益寿歌诀”80则。以供读者品味欣赏,并从中了解百姓的风趣幽默及智慧。书中的语言活泼、文字灰谐,雅俗共赏,给人启迪。
  • 西洋文化简史

    西洋文化简史

    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
  • 解读生命

    解读生命

    本书对生物、人的生命和行为的方方面面作了比较全面而生动的介绍,这些介绍是对5年来人类在生命领域探索成果的形象总结。
热门推荐
  • 关中王

    关中王

    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及为之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多,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而定;下者,则守边隅,趋作罫,以自生于小地,然亦必不如。古之战争,似围棋之戏,然胜围棋之戏,求天时、地利、人和。及为之上者,三者兼得,顺天、借地、和人,厚积薄发,以大略谋天下;中者,或顺成天意,或借一险地,或广积人心,虎踞称雄于一方;下者,天意将至而不知时,身处要地而不知险,人心离乱而不知和,终化一尘埃,埋没于乱世之中。本书QQ群:79010278
  • 美妙的新世界

    美妙的新世界

    《美妙的新世界》是赫胥黎193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在那个世界里,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下的人们都是被预先设定种姓,然后由试管和育婴瓶孵化出来。胚胎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种姓,接受不同的训练。低种姓者矮小丑陋,承担社会里最底层的工作;高种姓者高大漂亮,构成社会的上层。在新世界里,每个人都很快乐,所有人的快乐都是一模一样的。书中对技术发展的反思、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使得本书成为了二十世纪“反乌托邦”文学里的一面旗帜。
  • 青春雕像

    青春雕像

    本书主要内容为:红玫瑰,少女,读你, 知音,星,网,你的眼睛,你的眼睛,颤栗,季节。
  • 我的神话

    我的神话

    特此声明我不是神仙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切勿模仿谢谢
  • 战萝军神

    战萝军神

    来自宇宙尽头的天外来客,意外与亡友的灵魂合二为一,从而诞生了史上最狡猾的腹黑萝莉。主角来不及兴奋,却被告知宇宙海盗来袭,地球成了众矢之的,世界陷入了危机。是成为救世的英雄,还是逃亡的天使?是一腔热血的毁灭,还是背负骂名的苟活?铁血军人将燃烧自己的军魂,照亮整个宇宙!
  • 因爱成疯

    因爱成疯

    师傅临终前手把手地把她交给师兄,为了报答师傅的大恩大德,她怎么也要把这颗好白菜给拱了。
  • 拖延症重度患者拯救世界

    拖延症重度患者拯救世界

    你是一名拖延症患者吗?你是否曾经怀疑过,你的拖延症其实是被人传染的?……“陈琮先生,作为一名拖延症重度患者,请问你每天都做了些什么事情?”某新闻上,一名记者这样问道。“作为一个拖延症患者,我每天不是在拖延就是在去拖延的路上”陈琮认真说道。“那请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梦想是拯救世界,让所有人一起将拖延症发扬光大,我们的口号是‘拖延就是为了最终绝杀,你造吗?’。”陈琮拉出“拖延症系统”,看着上边那栏钢铁侠,蜘蛛侠等字样,眼睛冒光:“还差十万奖励点就能兑换钢铁侠了!我还得继续将拖延症发扬光大呀!”
  • 牛虻

    牛虻

    有谁像他一样饱受感情的苦难?身世的离奇莫测,亲人和爱人给予的心灵伤害,逼迫他远走他乡。十三年后,他为什么还要返回这个伤心之地?如今的“牛虻”还是当初那个纯洁善良的基督徒吗?爱与恨,革命与宗教,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人间悲剧。为了理想,牛虻割舍了爱情和亲情,也舍弃了深爱他的吉卜赛女郎绮达,含笑走向刑场……
  • 青楼女子之丶废材逆天四公主

    青楼女子之丶废材逆天四公主

    她,是现代著名小说家,当然这个身份只是掩盖她是杀手的身份。在一次意外中,她穿越到了她最讨厌的人的小说里。
  • 贼船,等等我

    贼船,等等我

    虽然明知尧烨是艘一旦上去了就会被吃到骨头都不剩的贼船,我还是义无反顾的追着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