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1400000006

第6章 处世篇(2)

诸发是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臣,看到对方不怀好意,故意制造外交麻烦,就据理力争。他说:“我们越国也是周天子的封地,只是没有被封到北方的冀州、兖州的土地,而被封到了大海的边上,在外部边疆地区居住。可是蛟龙又与我们争夺土地,因此我们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色彩斑斓,用来模仿龙子龙孙的样子,为的是避免水神的侵袭。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现在大国命令我戴上帽子就以礼相见,不戴帽子就不予接见,是什么道理呢?”

韩子说:“这叫入乡随俗嘛,因为戴帽子是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啊!”

诸发反唇相讥说:“假如贵国派出使者,出使到我国去,我国君王命令:‘客人剪短头发,身上刺上花纹,才能以礼相见,否则的话不予接见!’贵国的使者将怎么办呢?”

韩子被诸发问得面红耳赤,张口结舌,无言以对。魏国的文武百官也都觉得诸发的回答有理有据,有条不紊,不失大国使臣的风度。

诸发接着又说:“如果贵国认为这样做妥当,那么我就借顶帽子进见;如果贵国认为这样做不妥,那么就希望不要改变我国的风俗习惯!”

魏王听到诸发的话,觉得诸发不愧为大国使臣,能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韩子无知多事,没有受命就对使者发难,险些破坏了两国的关系。于是,魏王披上衣服,出来接见诸发,对他十分客气,盛情地款待了他,并下令把韩子驱逐出朝廷。

哲理点拨:在与人交往中,要懂得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戏妃

楚庄王和群臣喝酒,一阵风把蜡烛吹熄了,这时有人喝醉拉了楚王宠妃的衣服,宠妃也拉扯掉了那人的帽带。

妃子对楚庄王说了这件事,为了不揭穿这个人,楚庄王便说:“趁蜡烛熄灭时,大家玩一个游戏,每个人立刻把帽带扯去,并且丢在地上。”

群臣都把帽带拉断丢在地上。点上蜡烛后,自然分不出是谁拉了妃子的衣服,群臣继续喝酒助兴。

几年后,楚国和晋国打仗,有一个勇敢的武将在前线杀敌,每次都打了胜仗,楚庄王觉得很奇怪,平常也没对他特别好,怎么甘愿出生入死呢?

一问之下,才知道勇敢的武将,就是当年拉宠妃衣服的人,为了感激楚庄王的恩德,因此奋勇杀敌。

勇敢的武将拯救楚国于危难之际,后来,楚庄王便封他为护国大将军。

哲理点拨:聪明的人,是将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只有头脑简单的人,才把身边的朋友统统变成敌人。

晏子赎越石父

春秋时期,齐相晏婴出使晋国,路过中牟地方,看见一个人头戴破帽子,反穿皮袄,身背饲草,正坐在路边休息。

晏子一眼就看出他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于是就派人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

那人回答说:“我是齐国人,名叫越石父。”

晏子就把他叫到跟前问道:“为什么来到这里?是不是家里遭到什么不幸?”

越石父说:“我在中牟卖身为奴,看见了使者路过,打算跟您回国。”

晏子问:“为什么要卖身为奴?”

越石父回答说:“由于饥寒交迫,我便卖身为奴了。”

晏子问:“当奴仆几年了!”

越石父回答:“已经三年了。”

晏子问:“可以赎身吗?”

越石父回答:“可以。”

晏子便把拉车左套的马解下来,用这匹马把越石父赎买下来,并与他一起坐车回国。

回到相府,晏子没跟越石父告辞就进了自己的房门。越石父很生气,要与晏子绝交。

晏子派人传话说:“我不曾与你结交,谈何绝交?你当了三年奴仆,我今天看见了才把你赎买回来,我对待你还算可以吧?你怎么可以恩将仇报?说什么绝交?”

越石父说:“士人不在知己朋友面前,可以受屈辱;在知己朋友面前,可以得到舒展。所以君子不因为对人家有恩而轻视人家,也不因为人家对自己有恩而向人家屈服。我给人家当了三年奴仆,却没有人理解我。现在您把我赎买回来,我认为您理解我了。先前您坐车,不同我打招呼。我以为您是一时疏忽了。现在您又不向我告辞就直接进入屋门,这同把我看做奴仆是一样的。既然我还是奴仆的地位,就请再把我卖到原来的地方去吧!”

晏子听了越石父的回话,走出来,请求和越石父见礼。晏子说:“以前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现在理解了客人的内心。我听人说过:考察他人行为的人不助长人家的过失,体察他人实情的人不讥笑人家的言辞。我可以向您道歉,您能不抛弃我吗?我诚心改正错误的行为。”晏子命令人把厅堂打扫干净,用酒席盛情款待越石父。

越石父说:“我听说过,最高的尊敬不讲究形式,用尊贵的礼节待人不会遭到拒绝。先生以礼待我,我实在不敢当。”

晏子于是就把越石父奉为上宾。

哲理点拨

只有以礼待人才能结交知心朋友,帮助人也不要以恩人自居。

庄王禁欲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国令尹子佩请楚庄王赴宴,他爽快地答应了。子佩在京台将宴会准备就绪,就是不见楚庄王驾临。

第二天子佩拜见楚庄王,询问他不来赴宴的原因。楚庄王对他说:“我听说你在京台摆下盛宴。京台这地方,向南可以看见料山,脚下正对着方皇之水,左面是长江,右边是淮河,到了那里,人会快活得忘记了死的痛苦。像我这样德性浅薄的人,难以承受如此的快乐。我怕自己会沉迷于此,流连忘返,耽误治理国家的大事,所以改变初衷,决定不来赴宴了。”

哲理点拨: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强烈的欲望,有欲望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欲望,那么,你最好远离那些令你迷惑的对象。

鼓声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了宋朝开国皇帝。但仍有很多割据在南方的势力没有归顺大宋朝。为了平定江南,赵匡胤派大将军曹翰率军出征。曹翰这个人性情暴躁、粗野,嗜酒如命。

这一年,曹翰率军渡过长江,直闯庐山寺。寺里的和尚听说曹翰来了,都吓得躲了起来,只有一个叫缘德的老和尚留了下来。

曹翰来到寺里,只见缘德禅师闭目静坐,既不起身迎接,也不作揖行礼,就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曹翰见了,非常恼怒,他拔出长剑,大声喝道:“老和尚,知道我来了,何不出来迎接,难道你没听说过有杀人不眨眼的曹翰将军吗?”

缘德禅师依然稳坐在那里。突然,他睁开眼,像利剑一样,直瞪着曹翰:“我为什么要迎接你呢?难道你没听说过有不怕死的和尚吗?”

曹翰性情刚烈,对那种怕死的懦夫是非常鄙视的。他见缘德禅师一点也不害怕,反倒有了几分敬意,于是改变了说话的口气,他用较和善的态度问道:“老禅师,难道这庙里只有你一个人吗?应该还有其他和尚吧?你把他们都叫回来吧!”

缘德禅师见他口气软了,就回答说:“寺院里有规矩,集会时都敲鼓,听到鼓声,他们就会回来啦。”缘德禅师用手指了指前方的一个大鼓,又说道:“看见那个鼓了吗,你自己去敲吧!”

曹翰走向前去,拿起鼓槌,使劲地敲了起来。鼓声很大,却不见一个和尚回来,曹翰感到很奇怪,问道:“我已经敲响了鼓,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回来呀?”

缘德说:“听你敲的鼓声,凶狠而不慈善,透着一股杀气,所以他们听到鼓声也不敢回来。”说完,他起身将曹翰手中的鼓槌拿了过来,在鼓上轻轻地敲了几下。那声音细柔和善,没过多久,躲藏起来的和尚都陆续回来了。

哲理点拨:为人要做一个心胸磊落、正气凛然的人,这样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糟糠之妻不下堂

东汉光武帝时,司空宋弘品行端正,博学多才,深受光武帝的赏识。

后来,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按照汉朝的制度,公主可以在朝中任意挑选一位大臣,作为自己的丈夫。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选中了品貌端正的宋弘。

光武帝感到事情非常难办,但是为了姐姐,还是把宋弘召进宫,让姐姐坐在屏风后。宋弘行完君臣之礼以后,光武帝开始切入主题。

“我听说人高贵了就要忘掉自己的朋友,富裕了就要休掉结发妻子,不知这种做法是否可取?”光武帝对宋弘说。

“我也听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委婉而坚定地回答。

坐在屏风后面的湖阳公主听了此话,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哲理点拨:“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意思是说:人在贫穷时结交的朋友永远都不要忘记,最早娶的老婆永远都不要嫌弃。所以,一个人应永远不要忘了那些与自己共患难的人,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自己才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孔子闻言识曾皙

有一次,曾晳、冉有、子路、公西华和孔子在一块谈论各自的志向。

孔子问他们:“假如现在有人请你们出仕,你们会怎么办呢?”

子路对军事十分感兴趣,听了孔子的话,立即说道:“如果有一个小国,国内只有一千辆兵车,且位置夹在几个强国之间。外有强敌,内有天灾人祸,如果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人人有勇气,国家也可以强盛起来。”

孔子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转身问冉有:“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呢?”

冉有说:“如果给我一个小国家,它的面积只有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我只需三年时间,就可以让人民丰衣足食,至于修明礼乐伦理道德,就只能等贤人君子来处理了。”

孔子听了冉有的话,脸上毫无表情,又问公西华。公西华说:“我愿意作个小司仪。当然并不是说我的品德修养已经可以胜任小司仪之职,我至少可以借此多多地向他人学习为官的礼仪。”

孔子望望公西华,欲言又止,转头再问曾晳。

曾晳说:“我想我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当暮春三月之时,穿上春天的衣服,陪着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到郊外踏青,来到沂水旁看云观天,到沂水里洗澡,然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欢笑,踏歌尽兴而归。”

孔子长叹一声,说:“曾晳的主张正合我的本意啊!”

学生们相互看看,莫名其妙。

哲理点拨:曾晳讲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任性率真的生活方式。

为人处世,当时时自律,然而自律并不等于屈己,并不等于让人违心地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更不是自我压抑,虚伪造作,而应时时处处顺应个性,无拘无束的展现真我。

为王之道

春秋战国时期,唐易子是当时一个着名的学问家。

一次,齐宣王向唐易子询问捕鸟的方法:“捕鸟时什么最重要?”

唐易子回答说:“要想捕到更多的鸟,慎重地设下圈套最为重要。”

齐宣王疑惑地问:“为什么要慎重地设圈套呢?难道像选址或天时等都不重要吗?”

唐易子有理有据地回答说:“因为人如果要想一次捕获足够多的鸟,必须要选择鸟群出没的地方设套,群鸟用许多只眼睛看人,可是人只用两只眼睛看鸟,所以设圈套必须慎重。”

齐宣王听后,不禁说道:“原来如此,听你这么说,这和治理天下是同样的道理。君王用两只眼睛看国家,而百姓却用无数只眼睛看君王,所以我这个当国君的也必须慎重。你这是在用捕鸟之技来劝谏我啊!”

哲理点拨: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处于千百万双眼睛的监督之下。所以,必须谨言慎行,和大家同享天下的利益,才能赢得广泛的赞誉和拥戴。

丑恶有什么可爱呢

春秋末期,尹绰和敖厥是赵简子手下两个比较重要的大臣。

一天,赵简子说:“敖厥可以说是最爱我的!他从来不在众人面前批评我。尹绰正好相反,老喜欢在别人面前指出我的缺点,真让我没面子。”

尹绰听了这话,就对赵简子说:“敖厥从不说你的过错,是因为他连你的丑恶也爱上了,根本不去留心你的过错;而我呢,常常发现你的过错,请你改正,这样做是因为我决不爱你的丑恶,丑恶有什么可爱的呢?”

哲理点拨:在很多情况下别人指出你的丑,并不是要丑化你,恰恰是为了使你美。欢迎别人的批评,才会有所进步。

特长

战国时的公孙龙是个能说会道的人,他经常带着弟子去各国游说诸侯。他曾经对弟子说:“没有特长的人,我是不愿意和他来往的。”

一天,一个穿着破破烂烂,腰里系着麻绳的人来见公孙龙。他说:“我想跟随先生学习,先生愿意收留我吗?”

公孙龙问他:“你有什么特长?”

“我的嗓门特别大,喊一声一里之外都能听见。”

“嗓门大也能算特长?”公孙龙的弟子们觉得很可笑。

公孙龙转身问弟子们:“你们中间谁的嗓门有这么大?”弟子们互相看看,都摇头。

“那么,就收下你做我的弟子吧。”公孙龙对那人说。

几天后,公孙龙要去燕国见国王,遇到了一条很宽的河,有条船在河的对岸。弟子们纷纷大声地喊船过来,但对岸一点也听不见,公孙龙就叫那个嗓门大的人喊,结果就喊了一声船家就听见了,把船划了过来。

哲理点拨:公孙龙说不和没有特长的人来往,其实等于是说和所有的人来往,因为每一个人都各有长处,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的特长。

给螳螂让路

齐庄公要到郊外去打猎,正准备上马车,发现车轮前有一只虫子举起前臂,要同车轮搏斗。

“这是什么虫呀?”齐庄公问赶车人。

赶车人回答说:“这种虫叫螳螂,它总以为自己很厉害,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现在要同车轮搏斗,真是不自量力。”说完准备赶车前进,把那只螳螂轧死。

“慢着!”齐庄公制止了赶车人,“这虫子是个勇士啊!如果它是个人,必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就命令把车子退回去,给那只螳螂让路。

后来,齐国的士兵们听说了这件事,就议论说:“国王连勇敢的虫子都那么尊重,更何况勇敢的人了。”从那以后,齐国的士兵打起仗来,都勇猛无比。

哲理点拨:要影响别人,行动比说教更有效。

赵简子涕泣

春秋时期,赵简子有个家臣名叫周舍。这是一个很正直、刚正不阿的人。

有一次,他有事找赵简子,可赵简子嫌他卑微,不肯接见他,于是他就在赵简子的门前站了三天三夜,不肯离去。

赵简子派人问他:“你有什么事要见我?”

周舍说:“我要做一个正直敢言的家臣,笔上蘸饱墨汁,手拿简牍,跟在您的身后,观察到您的过错就记录下来。每天都有记录,每月都有成果,一年以后就能见到实效。”

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设置史官的制度,帝王的一言一行,史官都随时记录,然后作为秘密档案封存起来,作为后世修史的资料,帝王在世时无权阅读。由于害怕被后世称为昏君,所以帝王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赵简子知道周舍要效法古代史官,记录自己的言行,觉得能促使自己成为明君英主,也没有什么不好,于是便同意了周舍的请求。

从此以后,赵简子在宫廷内或外出,都与周舍在一起,而周舍也跟在赵简子后面形影不离,随时记录赵简子的一言一行。

但是没过多久,周舍就死了,赵简子难过得就像死了儿子一样伤心。

后来,有一次赵简子与众大夫在洪波台喝酒,喝到兴致正浓的时候,赵简子突然流泪哭泣起来。

众大夫都很惊讶,他们离开了席位,向赵简子请罪说:“不知我等所犯何罪?使主公伤心,还请主公明示。”

赵简子说:“诸位大夫都没有罪。”

众大夫更加莫名其妙,又问:“既然我们没有罪,那主公是有什么烦心事?或者是别的国家侵犯我国?可是不对呀,并没有任何国家侵犯我国呀!究竟是谁得罪了主公呢?不妨说说,我们也好为您分忧!”

赵简子说:“我想起我朋友周舍说过的话,不由得暗自悲伤起来。”

众大夫问:“周舍说了什么?”

同类推荐
  • 走进定西

    走进定西

    本书侧重于收集人文方面的背景资料,在定西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通过它的景观、民俗和民间艺术,给读者展示了定西简明的历史脉络。
  •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作为在基层耕耘了三十多年的文化体育工作者,与文化体育结缘半生,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期对文化体育工作孜孜不倦的理论探讨与具体时间,在如何建设体系完善,覆盖有效,供给充足,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方面,积累了一点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
  •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本书由“文学评论”、“学术评论”和“访谈及其他”三部分组成,理论、学术和记事色彩兼而有之。
  •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作为一位文学教育家,周立波在文艺教育战线上是革命文学新人的良师,是从延安走向全国的大批青年革命文艺战士的辛勤培育者之一,是包括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内的延安鲁艺同学们永久怀念的授业之师,是学识渊博、深谙艺术真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教育家。正是在周立波同志的帮助与带动下,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文坛群星灿烂,佳作连连,出现了新中国文学流派——“茶子花派”享誉一时,至今绵延不绝。周立波由此被誉为当代湖南文学之父!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热门推荐
  • 幽灵地府

    幽灵地府

    我想让大家能得到快乐,得到开心,希望能够让大家觉得我是个好人,也希望大家是个好人
  • 恶魔的绝对甜心

    恶魔的绝对甜心

    有别墅不住,偏住旧房子;有私家车不坐,偏搭公交车;有豪华生活不过,偏爱去打工。胡闹闹绝对没疯,她只是喜欢自由自在。可她的哥哥东方景盯人太紧,她只能进入贵族学院,才不会被公开豪门千金的身份。然而一切在遇到新堂一之后都乱了,为高额报酬成了他的助理兼保镖就算了,竟还要做他的女朋友。碰到这种浑蛋,胡闹闹的反应就是揍他,用力揍他,狠狠揍他!可为什么在斗智斗勇的日子里,却发现他很可爱?还有东方景,变得越来越奇怪!天哪,这是怎么回事?他可是从小到大对她既冷淡又严格的哥哥啊!而此时她的真实身份也被新堂一发现……绝对乌龙大作战,甜心教主要恋爱,打破一切身份与禁忌,教你在混乱中寻找到绝对的恋人。
  • 明伦汇编人事典掩胔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掩胔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平凡之战御天下

    平凡之战御天下

    方云凡它一直认为他是个平凡人。但是他却有个不平凡的老爹不平凡的老妈不平凡的爷爷最主要的是他有个不平凡的大脑...
  • 有凤长歌

    有凤长歌

    为应付千年一次的仙术比式大赛,仙法道行还不算太过精深的白衹想起了去东方瀛州岛寻找传说中能助长灵力的玉花琼枝。谁料,寻药途中走错路,误闯了仙界禁地,一时大意,将囚于禁地的洪荒大兽给放了出来。惶惶三日,到了仙术比试当天。遇到了一位长相算得上是神中龙凤的俊逸男子,他似乎对她的一切都很了解,且好像跟她有着多深的仇恨一般,比式当日对她百般刁难。后来,通过多番打听,白衹晓得了,原来这长的好看,年纪有点大的帝君,竟是天族第一任天帝,自己那没良爹爹的情敌……怪不得看自己的眼神像是看到了仇人一般......
  • 空城玖梦

    空城玖梦

    他还演着那场郎骑竹马来的戏,他还穿着那件花影重叠的衣。他还陷在那段隔世经年的梦,静静和衣睡去,不理朝夕。他演尽了悲欢也无人相和的戏,那烛火未明摇曳满地的冷清。
  • 至尊封神录

    至尊封神录

    主角李晨本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偶然遇到一个神秘的怪老头,传授他《九转玄功》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这一切到底是命运还是阴谋呢?那个神秘的怪老头有什么目地,他到底又是谁呢?本书尽可量贴近现实,用直白明了的语言来写,以人,鬼,妖,仙,神,佛为蓝本,展现给大家一个精彩故事。
  • 美食与保健:肥胖病食疗药膳

    美食与保健:肥胖病食疗药膳

    一部难得的健康养生保健科谱读物,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是饮食健康研究的一个尤物
  • 鬼异之战争年代的那些事

    鬼异之战争年代的那些事

    男主人公张建国,生于1935年。主人公是茅山传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社会的影响下发生的一切。日本帝国军队侵略中华国土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注明:如有类同纯属巧合。
  • 一剑凌尘

    一剑凌尘

    九州内乱,道魔相争,一时间枯骨遍地,哀鸿遍野。妖族兴起,欲霍乱九州。主角身世成谜,当最疼爱他的兄长离他而去,他只得自己背起家仇国怨。看这萧沐如何经历经历爱恨交织的人生,用一把剑荡除妖魔鬼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