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2300000011

第11章 养性(3)

轻歌曼舞的生活转眼即逝,倚红偎翠的风流终成梦幻。迷途知返,痛下决心斩断情丝,这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如果一定要让感情有所寄托的话,则不如寄托在花草树木上或书法绘画上,这与寄情于灯红酒绿的生活与妖艳的美人没有什么区别,但可省却许多烦恼。

(清)沈复《浮生六记》

风物长宜放眼量

得到满足时,不必得意忘形,要经常告诫自己将来也许有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遇到困难挫折时,不必忧虑消沉,应该相信总有一天会得志通达。要把眼光放远,纵观历史的人世兴衰规律,不要只注重一时的荣耀或挫折。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

修正道德行为

古语说:“人有善良的想法,上天一定会帮助他。”所以,国家有灾难,国王只要修正道德行为,就可以因此而使灾难消除。这是国王一人修正道德行为,就能保护整个国家,而一个人专心道德修养,怎么不能使自己免受病患呢?

何谓修德?就是指忏悔改过。关键在于戒除旧的恶习,及时对以前的错误进行反省,悬崖勒马,时时留心,日日谨慎。如此不辍,自始至终,这才是真忏悔与改过自新。上天自然给予恩赐,灾难自然平灭。

(明)潘楫《医灯续焰·尊生十二鉴》

治人事天,莫若啬

为政养性,没有比啬俭更好的办法了。只有啬俭,才能先得道。先得道是因为注重积德,注重积德便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既能战胜一切,便没有谁知它的极限。既然没有谁知道它的极致,那就是得道。既得道,就能够长生久存。这就是根深蒂固,是长生久活的途径。

(春秋)老聃《老子·五十九章》

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精神对于形体来说,就像国家要有君王一样。精神躁动不安,就会在形体上表现出来,就像君王昏庸才会导致国家混乱。

商汤连续七年旱灾时期所种的庄稼,如果得过一次灌溉,虽然它们最终会因旱灾而枯死,但一定会比没有得到灌溉的庄稼后枯萎。这一溉之益,实在是很重要啊!

可是,世人常认为偶尔发怒不会损害性命,偶尔悲哀不会损伤身体,并不注意这些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危害,而任其肆意发作。这好比不懂“一溉之益”,而希望从干旱的禾苗中获得丰收一样。

有道德修养的人知道形体是凭借精神而存活,精神因形体的存活而存在;感悟到人的生命易失,明白每次不慎的过失对生命的害处。所以,修身养性而保养精神,使内心安静而保全身体,情感中不存有爱憎,意念中不存有忧喜,淡泊无欲,从而体安气和。再加上呼吸吐纳及服食药物对身体的保养,从而使形体与精神紧密相依,外形内神互相补益。

(三国魏)嵇康《嵇中散集》

遇而能顺,不遇不愠

能够守住天地浩然之气的,是那些怀才不遇或虽遇而不能尽用的贤人。如果怀才不遇而产生怨恨,则不能守住天地的浩然之气。

如果遇而能顺其自然,也能守住天地浩然之气。如果是那些碌碌于名利的人,那么他的气就趋向于污浊、混沌,哪里还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呢?

天地之间,人生的机会不可能完全均等。不是遇,就是不遇;不是尽用,就是不能尽用。在这中间,只有遇而能顺其自然,不遇而不存怨恨,才是我们应当时时用来自勉的。

(明)王文碌《竹下寤言》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声誉与生命,谁更亲?生命与财宝,哪个更重要?得到与失去,何者有害?过分贪求必定会招致大的破费,多积藏财物必定多丧失财宝。所以,懂得满足便不致困辱,懂得止于该止便不致危险,这样才能长久。

(春秋)老聃《老子·四十四章》

放心逍遥,任其自然

即使是千古圣贤,也难免于一死,不能管到死后的事情。生命本从虚无中来,终究要归到虚无中去。谁是亲,谁是疏?谁又能主宰自身?

既然无可奈何,便放心逍遥,任其自然,这样就会心气通顺,五脏平和,服药才会有效,吃饭才会有味。有些人只知道安乐,一遇到忧愁之事,便寝食难安,何况久病在身?既担心自己会死,又担心身后之事,时常处于极度的惊恐状态,怎么能够吃得下饭?所以,要放宽心注意休息。

(清)沈复《浮生六记》

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

了解养生之道的人,不求天性所不可为的事物,洞达天命之常的人,不求知识所无可奈何的东西。养形必须先有物质条件作依据,但物质条件很充足而不会养形的人也是有的。要求生必先不离形,但仍有不离形也似死了一样的人。

生,不可拒绝;死,不可挽留。悲哀啊!世人认为养形便足够养生延寿,但养形却仍不足以活命,那么世人为何要去养形呢?虽然不值得去做,却又不可不去做,这是出于不可避免的情况!

若想免去谋生,不如弃绝世间分外之事,弃绝世间分外之事便没有物累,没有物累便能心正气平,心正气平便能和自然共同变化而推陈出新了,与自然相推移才算接近于养生。

(战国)庄周《庄子·达生》

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委曲故能求全,弯曲故能伸直,低凹故能蓄水,陈旧促使更新,少欲便可得道,多欲则失道。所以圣人坚守其道,为天下作典范。

不自以为有见识,所以见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其是彰明;不自夸其功,所以才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进步。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人没有谁能与他争。

(春秋)老聃《老子·二十三章》

善吾生,善吾死

自然赋给我形体,以生使我劳累,以老使我清闲,以死给我安息。所以,认为我的生是善,也应该认为我的死是善。

(战国)庄周《庄子·大宗师》

义者,虽贫能自乐

物质利益可以用来供养身体,正义行为可以用来培育心理美德。没有正义行为,心理上就无法享受到快乐;无物质利益,形体就无法得到安养。

正义行为是心理上的精神营养,物质利益是身体的生活养料。肉体不比精神更加宝贵,所以肉体的保养没有比道德修养更重要。正义行为的熏陶,超过了物质利益的滋养。凭什么这么说呢?

现有人做了许多正义的事,但缺少钱财。他手头拮据,地位卑微,但行为尚能得到世人的宽容。他本着这种安贫乐苦的精神而愉快地生活着。原宪、曾参、闵损之辈就属这类人。

现有人财物丰足,但干了许多违背天理良心的事。此人虽富有,但自感羞辱,非常懊恼自己罪恶深重,时刻恐惧大祸临头。即便是其罪恶还不至于立刻处死,也会因忧患惧怕而大伤元气,无法以愉快的生活而终享天年。刑诛而死和忧患而夭折的人,便属此类。

具有正义行为的人,虽然贫穷而能自感快乐;而劣迹累累的人,虽然富有,但难保性命。我就凭此证实:以正义行为作为精神熏陶,超过了物质利益的养育和财富的拥有。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养性之士,先知自慎

善于养性的人,首先要知道自慎。自慎,就是要以忧惧谨畏为根本。《内经》说:“人如果没有忧惧谨畏之心,大灾难就临头了。”

忧惧谨畏,是生死之门径,存与亡的缘由,祸与福的根本,吉与凶的关键。所以读书人没有忧惧谨畏之心,仁义道德就不能存立;农民没有忧惧谨畏之心,农业劳作就不能勤勉;工匠没有忧惧谨畏之心,校正方圆的规矩就不能设立;商人没有忧惧谨畏之心,居积财富就不能丰盈;做儿子没有忧惧谨畏之心,孝敬父母就不诚笃;做父亲没有忧惧谨畏之心,慈爱之情就不显著;做臣子没有忧惧谨畏之心,勋劳爵禄就难以建立;做国君没有忧惧谨畏之心,国家就不能太平安宁。

所以,涵养心性的人,一旦失去忧惧谨畏之心,就会内心慌乱而没有条理,形体烦躁而不安宁,精神散漫而元气不集中,心志放荡而意识昏昧,应该生的却死,应该存在的却失去,应该成功的却失败,应该吉祥的却凶殃。忧惧谨畏,犹如水与火,人们不可轻易忘记的。

(宋)王溥《唐会要·医术》

欲求长生,必欲积善

《抱朴子》上说:“若想求得长寿,必须积善行德,对万物都要有慈悲之心,原谅自己的时候也应原谅别人,不伤及生灵;看到别人有好事时,真心为人高兴;别人有困难时,应怀有同情之心;当他人有急难之时,应帮助他人;在别人穷困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不杀生,不劝祸,见人有得,就像自己得到了一样高兴;见人有失,如自己丢失了东西一样难过;不骄傲,不嫉贤妒能,不诬陷谄媚。做到以上这些,才是有德,就会得到上天的赐福,做任何事都会成功,想成仙也有希望了。”

(宋)日本人丹波康赖《医心方》

顺境乐,逆境亦乐

章枫山先生说:“人在顺境中保持快乐很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快乐就难了。像曾点在沂水洗澡,邵雍作击壤之乐,都是在顺境之中的快乐。唯有井水取干时还在弹琴,孔子绝粮时还要唱歌,曾参捉襟见肘时高歌《商颂》,颜回箪食瓢饮之际不改乐观态度,这些才是真正的处在逆境中还能保持快乐的,这恐怕不是世人能轻易做到的吧?”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穷也乐,通达也乐

孔子被围困在陈蔡之间,有七天未能生火煮饭,藜菜羹汤里连米粒也没有一颗,但他依然在屋里弹琴高歌。

子路和子贡一同对孔子说:“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出去,禁止在卫国居留,被宋国罚去砍树,在商、周穷困潦倒,在陈蔡又受到围困。杀害先生的没有罪过,抢劫先生的不受阻止。然而,先生还在唱歌弹琴,未曾停止,君子的不知羞耻,就是这样的吗?”

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君子能与道通达的叫做‘通’,不了解道的叫做‘穷’。现在我满怀仁义之道而遭逢乱世,这哪有什么‘穷’?所以,内心反省对道无所欠缺,面临危难而不丧失道德。寒冬来到,霜雪降落,因此才知道松柏为什么这样茂盛!因此,陈蔡的困厄,对我来说真是太幸运了。”

孔子又安详地拿起琴弹唱起来,子路兴奋地操戈起舞,子贡说:“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啊!”

古时候得道的人,穷困时也快乐,通达时也快乐。他们所快乐的并不是穷困和通达本身。只要从中获得道,那么穷困通达也就成为与寒暑风雨一样循序变化、转瞬即逝的东西了。

(战国)庄周《庄子·让王》

修养道德的基础

沉着稳重的人,为人含蓄;懂得道义和义理的人,应付事情就坚强有力。所以,厚重、宽容是修养道德的基础,也是老人长寿的要诀。

有一闪念的非分之想,应立即加以阻止;有一点点妄动,应立即改正;有一丝毫杂念,应立即加以克制。人的意志固然难以把持,气也难以培养,但尊敬别人可以把持自己的意志,减少欲望则可以养气。

如不用理智来克制自己的心绪,那么损失将会是无限的。因此一念的刻薄也是不仁的,一念的贪婪也会产生不义,一念的怠慢也是不礼貌的,一念的奸诈也不明智。所以,君子不可因一念引起的差错,导致大的罪恶,因一念的不善而形成滔天大罪。

修德行义,守道养真,应当少说而尽心地遵守施行,应当不露声色的潜心修炼,此外的一切就该听命于天。如果刻意成仙成佛,邀名争誉,就会成天忧思,而事未必能成,徒劳自扰,这就是不懂得天命。

一旦舒畅放松了就应当有所收敛,一旦想说话便应想到少说或沉默。不可因高兴而多言,不可因愉快而多事。含蓄才会有余味。暴露得太多恐怕也就难以为继。因此,谨慎少言是修养道德的大要;节制饮食,是养生的根本。

积德积善,应在不知不觉中,有时也会表现出来。弃礼背义,自己却不知不觉,有时会因此而蒙受灾祸。因此,一个人保持庄重就会逐日强大,轻率放纵就会逐日卑弱。

(明)高濂《遵生八笺》

务于求学,修炼心性

海蚌剖开之前,不会显出明珠;青竹没有截断,吹奏不出动听的曲调;性情不加修炼,神明不会产生。

譬如五行中的金木,金的特性中包含着水,木的特性中藏匿着火,因而炼金必然会产生水,钻木必定能生火。人能务于求学,以修炼自己的心性,这样智慧才能得以发挥。

(明)高濂《遵生八笺》

安贫乐道

《林君复集》中说:“饱食野菜杂粮的人鄙视美味佳肴,乐于贫贱的人鄙视富贵,按义舍命的人轻视生死,远离是非的人不会重视诽谤攻击。”

只知道饱食肥甜美食的食物,穿轻便而又贵重的衣服,却不知道节俭的人,必然会损福。只知道广积财福,富贵而骄奢淫逸,不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必杀身。

小人奸诈,似是而非的讨好他人,所以喜欢他的人较多。君子诚实而执著,貌似迂腐实为耿直,因而知道他的人很少。诚实不会后悔,宽恕不会招致怨恨,和气就不会与人结仇,忍让不会受到侮辱。

《何恬庵录》中说:“江上行船张满帆,骑骏马奔驰于平地,算是天下快意之事,反思则生忧虑。处不争之地位,骑着独行而又落后的马,或许有人会嗤笑,其实当中的快乐是无限的。”

口腹不节制是导致生病的主要原因,思虑不当会招致杀身之祸。富贵骄淫之人总是郁郁寡欢,安于贫贱的人总是快乐融融。所以,刘景公虽有马千乘,却不如颜回只用破瓢取水。

(明)高濂《遵生八笺》

仁慈是行动的纲领

崔子玉的《座右铭》:不要去揭别人的缺点,也不要炫耀自己的优点。既已施舍于人,就不要总是记在心上。受了别人的施舍,却一定不能忘记。

名誉地位不值得去羡慕,只有仁慈才是行动的纲领。用心忖度后才行动,诽谤议论对我有何伤害?不要追求虚名,应守本分将贤德隐藏。即使在冥间也贵不可言,灵魂之内含着闪闪的亮光。

年轻时体质柔弱的人,老了反而十分强健。那种勇猛刚强之人,岁月悠悠难以估量。要谨慎说话,节制饮食,懂得满足。行为要持之以恒,时间长久好处自然无量。

(明)高濂《遵生八笺》

不怨天尤人

《荀子》中说:“具有自知的人不会怨尤别人,知命的人不会怨尤上天。怨尤别人的人会招至贫穷,怨尤上天的人会招致凶险。”

又说:“荣与辱的最大差别,是在关系到利害安危的大事时行为有所不同。先行仁义而后得利益的能荣达,先有利而后才行仁义的人会遭羞辱。荣达的人随时能通达顺利,羞辱的人常常穷途末路。通达的人能制约别人,而途穷末路的人反被人制约。”

(明)高濂《遵生八笺》

袭守常道

堵塞住人的感官,锁闭人的欲望之门,终生不会有病。放纵人的感官,努力追求成功,终生陷于困苦而无法摆脱。能见细微之处称之为明,能守柔称之为强。虽用其光,却又把光影抹去,不留下任何于身有祸殃原事物,这叫做袭守常道。

(春秋)老聃《老子·五十二章》

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

固守道的人便能使德全,德全便能使形全,形全的人神全。神全,这是圣人之道……如是这样的人,不是出于其意愿的事物,不去接近;不是出自其真心的事,不去做。

即使天下之人都赞誉他,获得声名,他对此傲然不睬不理;天下之人非难诽谤他,声名受损,他一点也不在意。天下人的非难与赞誉,对他的天性无益也无损。这种人便是全德的人。

(战国)庄周《庄子·天地》

顺其自然

牛马有四条腿,这是天性;羁缚马头,绳穿牛鼻,这是人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去消灭天性,不要用有意行动去违抗自然之命,不要为追求名声而做事。谨守以上所言而不忘记,这便是返归于大道。

(战国)庄周《庄子·秋水》

乐知天命

与人善处,称之为乐人世;与天相合,谓之乐知天命……乐知天命的人,生是与天偕行,死是与物俱化;静时与至阴同德,动时与至阳同动。

所以,乐知天命者,不怨天,不尤人,无物累,不责报鬼神。他之所以动是顺天而动,他之所以静是受地而静;他的心神安定,能主宰天下;他的鬼不作祸,他的魂不疲劳;他的心神专一,能使万物服从于己。以虚静推及于天地,播散于万物,这就是乐知天命。

(战国)庄周·《庄子·天道》

同类推荐
  • 少女生活百科大全

    少女生活百科大全

    本书注重知识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着重帮助青春少女解决非常时期的各种难题、疑惑。有助于少女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特点,注重保护健康,养成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 二十四节气与食疗

    二十四节气与食疗

    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有着严格的季节性,所以在二十四节气中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针对不同的节气选用不同的食物来制作饮膳,就能起到利用有利因素,实现“天人合一”,抵抗不利因素,“扶正祛邪”,从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本书正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对人体的影响,系统地阐述了顺应节气并科学地进行食疗方面的知识,适合各阶层的读者阅读,是关注健康者的必读之书,也是家庭必备的食疗宝典。
  • 干部心理健康读本

    干部心理健康读本

    本书是关于公务员心理保健的读物,从七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认识健康的心理、当心理出现问题时有哪些表现,到如何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上以及公务员应具备的健康心理,提出了良好的建议,以达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的目的,使公务员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加以注意,并做好防范,实现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 食物相宜与相克

    食物相宜与相克

    五行相生相克,食物也有生克,搭配得当能益体,搭配失宜则成疾。《美食天下(第2辑):食物相宜与相克》对家常食物相宜相克搭配全知道,百种相宜搭配菜肴详细做法全指导,快速查找相宜食物、避免错误配伍,保证每餐的营养都能被充分吸收,健康身体从一日饮食开始。
  • 健康身体管理小全书(MBook随身读)

    健康身体管理小全书(MBook随身读)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受着亚健康的困扰,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保健及健康管理问题。本书总结了6大日常生活保健重点,从日常起居、膳食进补、排毒护体、简单运动、美体瘦身、出外旅游时的防身护体等各个方面,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健康身体管理方案,可谓面面俱到、实用科学,是一本全面的健康生活指导书。
热门推荐
  • 大道宝鉴

    大道宝鉴

    身患绝症的他却选择了做一名杀手年仅十六岁时就敢单枪匹马去杀成名已久的黑道大哥穿越到了异世之后作为奴隶身份的他没有强大的后台,没有惊人的天赋,有的只是追求力量的坚韧不屈大道宝鉴交流群:552947340
  • 重生之亿万富翁

    重生之亿万富翁

    一个未来世纪的首席教授,军中科技翘楚,因为一场意外重生在一个21世纪的学生身上。刚来到21世纪的他,家徒四壁,家产只有皱巴巴的一百块钱,这让他有鄙视自己的冲动。某日被已经和他分家的哥哥打击,说他是废物。于是他化愤怒为动力,白手起家,集中农村里的特产卖给水果商……
  • “三农论”

    “三农论”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 中国的学者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 依据中国特有的国情, 把农村问题分解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分别进行研究, 既分析这三者的关系, 也研究这三者各自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了“ 三农” 问题的理论, 作为认识实践分析现实问题的理论框架。经过10 多年的实践, 现在已成为中国政界、学界的共识。
  • 武霸长生

    武霸长生

    低级武者追寻的是那可翻山倒海的可怖力量,但是真正的武者所追求的只有一样,那就是划破虚空,逆天改命,以达到长生。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医用大学语文

    医用大学语文

    本书以文学发展史为线索,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中精选优秀作家作品和医学特色典章。
  • 贼说之五爪金龙灯

    贼说之五爪金龙灯

    天下宗派分为三教九流里外八行,此文单讲述其中贼道一行。明朝熹宗宠宦,魏忠贤等奸人当道,而关外又被满人所窥,一时间朝廷里忧外患,而朱由校喜玩乐自然让多人眈眈帝位。忽传有奇宝于辽东显世,得宝者可得天下,惹得江湖群贼争锋斗技,武林南北诸人均为奇宝所惑掀起血风腥雨,又有恩仇相续。哪知此宝中竟包藏阴谋,大明江山恐为之覆,几派人马逐鹿其中,最后究竟死之谁手,且听在下为你细细道来……
  • 史上最强枭雄

    史上最强枭雄

    一事无成的古吴成在而立之年终于混成了一名乞丐,本想碰瓷却弄巧成拙,讹诈不成反被当场撞死。不想老天开眼,他竟然穿越到了一个名叫天和大陆的异界,华丽转身成为汉唐大将军古奉的独子古天应。原本以为苦尽甘来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过上纨绔子弟挥金如土的好日子。哪成想穿越第一天就遇到变故,沦落成为一名朝廷的逃犯。为了活下来,不负这生奇遇,古天应从此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通往巅峰人生的道路。快意恩仇的江湖,热血折戟的沙场,醉梦红纱的柔情,且看古天应如何踏碎凌霄,成为史上最强的枭雄!
  • 雅克之剑

    雅克之剑

    对于很多人而言,获得强大的力量是自己的梦想。但是获得力量之后,我们该做什么?是欺凌弱小?还是锄强扶弱?如果这个世界强者肆意践踏弱者,而弱者则变得麻木不仁,甚至欺凌更弱小的存在,这样的世界是我们想要的嘛?当世界陷入混乱之时,谁来拯救这个世界?传言:每当世界混乱的时候,便会有英雄出现。带领人们迎接光明,走向胜利!但英雄的能力是有限的,正真能够拯救自己的,就是自己手中的正义之剑。只有不向邪恶低头,才能仰首迎风,站立于这个世界。以上这段话是铭刻在克兰多大陆,艾斯比西勒帝国皇城,凯撒镭拓大帝雕像下的警世之句。
  • 倾覆之羽

    倾覆之羽

    思想,创造。不过弹指一挥间。装备,技能。一个念头而已。踏上征程,来到新的世界。我叫羽海,一个爱读书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