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1300000005

第5章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配套产业链升级的文献综述(2)

综合目前国内外对产业链问题的研究(见图2.1),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主流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具有垂直联系的产业的空间分布问题;二是利用新经济地理研究方法对产业集群、产业链现象进行研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更多地关注产业链的含义、类型、特征、产生机理等等。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理论方面,把产业链与区域经济增长纳入一个统一模型的研究,目前还没有重大进展。如何将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结合起来论证产业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测算产业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等问题是未来研究的重要领域。

2.总结学者对产业链的定义,其划分很大程度是与自己的研究对象来确定横向、纵向产业链,理论框架还不是很清楚,与价值连、供应链等链条界限并不清晰,存在价值链就是产业链、价值链是产业链等说法。

3.定性及描述性研究分析居多,理论上的创新、数理模型的建立等还亟待进一步发展。对产业链的研究偏重于农业、纺织业,工业方面的分析集中在配套产业链的现状、如何升级、利益分配等问题,将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与产业链思想结合起来的研究不多,研究中也需要更多的如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形式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关于配套产业链升级的文献回顾

一、产业链升级的文献综述

(一)西方学者的研究回顾

Gereffi(1994)认为产业升级将使厂商或经济体改进其本身的能力,并移向更具利润及知识、资本密集的经济地位。20世纪90年代末,产业升级的概念被真正引入全球产业链的分析框架中。Gereffi(1999)首次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提出产业升级的四个层次,即产品上的升级、经济活动上的升级、产业内的升级以及产业间的升级。Kaphnsky(2001)认为产业升级就是追求“熊彼特租金”的过程,企业或集群通过有目的的创新活动来构建价值链环节上的进入壁垒,从而获得租金。Humphrey&Schmitz(2002)指出,在嵌入全球价值链面对各种竞争压力时,生产者技能的提高、突破有进入障碍的节点等行为都是升级的表现。Poon(2004)认为产业升级就是制造商成功地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低价值产品向生产更高价值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转换的过程。Kaplinsky和Morris(2003)、Humphrey(2004)基于全球价值链探讨了升级的过程,升级是使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市场进入能力得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强。

1.产业链升级的类型

Humphrey&Schmitz(2000)提出四种升级模式:

(1)工艺升级(Processupgrading)。工艺升级就是通过重新组织生产体系或更先进的技术使得投入产出的效率更高。具体包括获得新设备、实现品质控制和缩短运输时间等。Schmitz(1999)剖析了巴西西诺斯谷(Sinosvalley)的鞋业生产商,其工艺升级主要表现为质量改进、成本控制,快速响应能力的增强。

(2)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产品升级就是进入更加高端、精密的产品生产线,生产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Gereffi(1999)例举了亚洲服装产业链的例子,产品升级可以体现为连锁折扣商店向百货商场的升级。

(3)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功能升级是指获得新的更先进的功能,进入产业链中附加值更高的环节中去,诸如从原先的低附加值功能转向像设计、市场开拓等高附加值的活动。Bair&Gereffi(2001)分析了墨西哥Torrens蓝色牛仔服工业,其从“来料加工外销(Maquila)”形式升级为“全包”式(Full‐package)的过程。

(4)链条升级(Intersectoralupgrading)。链条升级即指获得进入一个新领域的特殊功能。比如在中国台湾,生产电视机的能力被用来制造显示器,然后发展到生产电脑(Grerrieri&Pietrobelli,2004;Humphrey&Schmitz,2002)。企业从整体附加值较低的价值链转向整体附加值较高的价值链中去。

综上所述,工艺升级着重于提高效率,产品升级着重于产品性能的提升,功能升级着重于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如设计、营销和品牌),链条升级着重于资源的新用途。

2.产业链升级的路径

西方学者关于产业链升级的路径研究基本上得到了一个共识,产业链升级序都是沿着这样一条轨迹进行的,即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同时沿着OEM(原装设备加工制造商)——ODM(自己设计制造商)——OBM(自家品牌加工制造)进行转换。Gereffi和Memedovie(2003)通过研究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发现,为美国采购商生产的东亚国家供应商处于一个从OEM到ODM甚至到OBM的升级轨迹。虽然升级主要由采购商的需要来驱动,但Gereffi乐观地认为采购商几乎是自动促进当地小生产商的生产过程、产品和功能的升级。

(二)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国内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产业升级问题以后(江小涓,1996),升级问题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理论界对升级的理解不尽一致,有的指狭义的“产品升级”,有的称为“产业升级”,有的将产业升级称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高级化(臧旭恒等,2002),也有的叫做产业结构优化。

厉无畏、王玉梅(2001)提出了建立和优化新的产业链分解与整合的战略。高秀艳(2004)、赵惟(2005)对产业升级的定义既强调层次从低到高的转换,又包括整个产业产出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朱慧茹、闻国健(2004)建立了技术学习型FDI模型,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开展学习型FDI具有可行性。孔贵宝(2006)也认同技术学习型FDI是汲取国际最新技术的理想途径。周伟、王强(2005)提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技术寻求型FDI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等措施。龚三乐(2006)提出了“嵌”的概念,认为在全球产业链中企业要改善地位,必须推动嵌入产业的升级。

二、关于配套产业链升级的文献述评

(一)西方学者相关文献评述

从文献检索的结果来看,所有文献并没有将配套与产业链联系在一起,而且产业链的表达也多以价值链代替。国外学者用来描述这样的产业链分工形式的提法主要涵盖:垂直专业化(Verticalspecialization)(Findlay1978;Hummels,etal2001)、价值链的切片化(Slicingthevaluechain)(Krugman,1995)、生产过程的零散化(Productionfragmentation)(Amdt,1997)、外包(Outsourcing)(Feenstra&Hanson,1996;Grossman&Helpman,2002)、生产的非一体化(Disintegrationofproduct)(Feestra,1998)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外包的概念。

1.外包的相关含义

美国OutsourcingInstitute指出,“外包是一种通过有选择地将一些功能转交给第三方供应商来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的企业重新设计”申光龙业务外包战略的决策框架与电子制造服务[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49‐55。GreaverII(1998)认为,“外包是一个组织将内部重复发生的活动及决策权通过合同的方式转移给外部供应商的行为”GreaverIIMFStrategicoutsourcing‐astructuredapproachtooutsourcingdecisionsandinitiatives[M]AmericanManagementAssociation,1998。Heywood(2001)的定义为,“外包是将企业内部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职能,连同其相关的资产,转移给一个外部供应商或服务商,由这个供应商或服务商在一段时期内按照一个规定的但受到限制的价格提供特定的服务”HeywoodJBTheoutsourcingdilemma[M]PearsonEducationLimited,2001.。

2.国际外包的含义

企业外包出去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生产环节,也可以是某项服务,前者称为生产制造外包,后者称为服务外包(UNCTAD,2004;WTO,2005)。如果发包商和分包商分处不同的国家,外包行为就越越了国界,这时外包也称为“国际外包”或“跨境外包”。Websteretal(1997)将国际外包定义为这样的一种过程,本国企业(跨国公司)要求外国公司生产指定的产品或零部件。

3.国际外包对产业链升级的影响

国外学者对国际外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外包的决策、国际外包的中间产品市场以及服务外包等领域。有关生产制造外包(本文的研究中不考虑服务外包)与升级之间的联系,大多数文献并没有直接提及,主要是在研究外包的经济效应、技术溢出等内容中体现出来。

(1)国家层面。Feenstra和Hanson(1995)运用中间投入连续统思想构建了一个外包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资本存量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将促使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提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熟练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Samuelson(2004)通过建立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外包二阶段模型,说明了美国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信息产业外包到中国,提高了中国的IT业技术效率,缩小了与美国的技术差距。Altomonet和Bonassi(2004)构建了一个行业均衡模型,用以分析FDI与外包的联系。他们指出跨国企业采取外包的可能性与东道国市场的契约完备性有直接关系。Klenow(2005)同样认为,发达国家的外包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

(2)行业层面。Hobby(1995)经实证分析指出,中国台湾电子信息产业通过OEM、ODM等合作模式学习和吸收了国外厂商的先进技术,强化了中国台湾厂商的生产制造体系。TenRaa&Wolff(2001)采用美国行业数据,以制造业所购买的服务投入作为外包的代理变量,说明制造业行业TFP增长与同期外包业务增加的正相关关系。Amiti&Shang‐JinWei(2006)以1992—2000年美国96个制造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国际外包对美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中间投入外包都显著地提高了生产率。

(3)企业层面。Langlois(1993)研究发现,在外包组织中创新扩散的速度非常快。外包对创新的阻碍因素还可以通过保持“吸收能力”而被转移和化解。Grg&Haley(2005)采用1990—1995年爱尔兰12个电子分部门的面板数据说明国际外包对企业TFP的影响。国际外包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TFP,尤其是中间品外包。Grg&Stephan(2002)发现德国的制造企业外包服务与利润负相关,原材料外包与利润正相关。规模大的企业可能在与供应商之间有更好的谈判地位,获益可能更多。

(二)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

国内大多数学者对产业链升级的提法极少,多数将其等同于产业升级,产业竞争力提升等问题。而从国内可以检索到的文献来看,没有将“配套”与“产业链”结合起来的文献资料,除了之前提到的“外包”外,配套基本上是用“加工贸易”、“代工”等概念替代。相关的文献也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如何升级、OEM升级或价值链治理等方面。

1.与配套近似的一些概念

(1)代工。与从发包商角度提出的外包概念不同的是,代工是从承接外包的角度,即受包商出发。代工生产指的是受包企业按照委托生产合同承接外包企业的订单,通过自行组织生产或者再分包给其他次级分包企业生产的方式完成订单的过程。夏先良(2003)认为全球产业链代工包括OEM和ODM两种模式杨立强中国制造业产业成长中的外包因素研究——兼论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生产体系[D]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2‐6。

(2)加工贸易。根据我国《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指的是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加工贸易最典型的特征是“两头在外”,用于加工的料件全部或者部分从境外进口,加工后的成品出口境外。这与国际外包、国际代工有显著的区别,从承接方角度来看,后者的“两头在外”特征不明显,所涉及的行业领域也十分宽泛,不仅仅包括生产制造环节。

2.外包、代工等模式下的产业链升级

外包模式从最简单的初级加工与装配到经营制造和产品设计相结合的ODM代工模式,最终实现自身品牌的创立这样的升级结构可以用著名的“微笑曲线”进行分析。“微笑曲线”由台湾鸿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用来描述生产个人电脑的各个工序的附加价值特征。微笑曲线的左端是产业链上游环节,包括关键零部件制造、设计和研发;微笑曲线的右端是产业链下游环节,包括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左右两端的附中加值都是处于上升趋势,然而中间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环节的附加值最低,利润、深入发展的空间最小。“微笑曲线”表明,可以通过品牌、营销渠道的发展提升工艺、制造的附加价值,表现在曲线上可以通过底部向两端的运动过程来创造更多的价值转引自戴炳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同类推荐
  • 芝麻绿豆经济学

    芝麻绿豆经济学

    作者从事经济学相关的项目研究,专业知识丰富,且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有独特的见解。所以,作者避开了传统灌输式的内容呈现方式,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恋爱、买房、赚钱、消费、销售等进行生活化的讲解,让大家明白经济学如芝麻绿豆一样简单并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经济学常识全知道

    本书为“知识大百科”系列之一,结合大众实际生活,系统介绍经济学知识。
  • 老板性格之谜

    老板性格之谜

    作者按星座区分了各种老板的性格,使读者可以一窥西方老板和雇员关系之一斑的同时,还可以把中西方社会的微观方面和人际关系进行异同比较。
  •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从事着怎样的职业,生活在怎样的人生状态里,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也总有针对各种问题总结出的原理或定律。本书介绍了80个神奇的定律,从生活化的场景出发,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类解读,力图为读者呈现浅显易懂的经济学定律。
  •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本书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一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在分析制度起源问题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在经济活动与制度因素的关系中,提出了价值运动的两个制度条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制度问题上,重点分析了产权制度、企业制度、生产总过程运行制度;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对财产公有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比较研究的新观点。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制度变革的角度揭示制度因素与经济活动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热门推荐
  • 明朝本科生

    明朝本科生

    天将降大任于我,必先发毕业证,卷起铺盖,废掉网游,没收手机,不榨果汁,只啃馒头,而后激情创业,不幸失业,终要穿越!***********************************************PS:(1)每天2~3更(上推荐时4更/天,恳请各位给个推荐收藏,拜谢!(2)搞笑类轻松文,阅读方式参照《龙门镖局》、《爱情公寓》
  • tfboys之校缘物语

    tfboys之校缘物语

    三个富家千金和三小只的爱情史,大家都给票票哦,包你满意,看它的姐妹篇tfboys之洁雅阳之恋。加群422349819,加作者qq号,1465688890和1870264166,都加啊!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爱我,是你最完美的欺诈

    爱我,是你最完美的欺诈

    婚礼前最后一台手术,突然演变成医闹。小三趾高气扬的泼她一身脏水,她登上各大新闻头版头条。未婚夫出轨,父亲反倒要她低头认错婚礼继续,未婚夫理直气壮的等她求饶……身陷逆境,她毅然反抗,转身抓住了陌生的他:“云先生有病,可想要个24小时的贴身医生,做妻子?”云少卿冷着俊颜面无表情道:“顾医生,希望你尽、力!”一纸婚约,无关风月。他当天下午风光娶她,她闪婚大嫁。有传,云少卿是云氏家族的唯一继承人,身份尊贵无比,却掌心带痣,活不过三十岁。有人说,云少卿的心是石头做的,可她知道,他不是不爱,只是爱的人——不是她罢了!直到那一天,她才明白,原来她才是他最完美的欺诈。
  • 斗破纪元

    斗破纪元

    武道一途,坎坷多难。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想要生存下去,唯有靠着自己的努力,方才能成为强者,受人敬仰与敬畏。而一步步走过去的脚印,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艰苦……
  • 魅世皇妃

    魅世皇妃

    夏清璃,夏国的璃芮郡主。十六岁之前,无忧无虑;十六岁之后,飘若浮萍。他们三人惊才艳艳,都是这乱世的霸主,是世人敬仰的英雄,哪个才是她的真命归属?
  • 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新模式

    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新模式

    本书从“阳光城”育人模式的整体架构、“阳光城”的环境支撑、“阳光城”的特色四大板块活动、“阳光七彩卡”评价机制以及“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与展望来具体阐述国家课改的亮点及难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模式。更渗透一种新的理念:儿童与可能性,一个新的生长点:可能性与综合实践活动,予以印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寻求儿童的成长一切皆有可能。
  • 仙侣缘:萌妞吃定神君

    仙侣缘:萌妞吃定神君

    一介伥鬼,爱美人爱财宝更爱小命,有点狗腿有些天真还有白痴。嘴巴啰嗦毫无章法,一刻不说话就要死!天天嚷着娶狐狸公子回家过年,又突然蹦出个江湖道士恩恩怨怨那是一个纠缠不休。小小伥鬼正无从选择,又来个大颠覆。什么什么,其实伥鬼是只蔷薇妖?什么什么,其实公子是个修仙的?什么什么,道士才是个神君?伥鬼一头两个大,桃花遍地开,何朵该我摘?哎哟喂,原来冤孽早注定,神君早就藏祸心!
  • 公主变僵尸

    公主变僵尸

    景月公主为情而死,国师唯恐其尸变而公主遗体被葬于盘龙山。数百年后因几个玩通灵游戏而误入盘龙山导致时变
  • 家具里的中国

    家具里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历时四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半年之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编撰成书,以飨读者。取景广泛,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家具中的精湛的技艺与文化。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