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1300000004

第4章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配套产业链升级的文献综述(1)

(第一节)关于配套产业链的文献回顾

关于产业链的概念,最早是Hirschman(1958)从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角度提出的,他应用“关联效应”论述了产业的链条关系及相关概念,强调了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关产业链的概念

“链”科学发源于生物学,根据自然界的生存规律,达尔文构建了生物链体系。生物链理论揭示出自然界的生物之所以能维持生态平衡,是由于有生生不息的生物链在维系赵绪福产业链视角下中国农业纺织原料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1‐55。在目前西方的学术文献中,产业链的概念已经很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供应链、价值链、生产链和商品链等。

(一)与产业链类似的概念

1.供应链

Stvens(1998)对供应链的定义是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Stvens,CoaseanEconomics:Lawandeconomicsandthe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M]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8。供应链与产业链都反映了上下游环节之间的联系。但与供应链不同的是,产业链的分析视角是从中观层面来反映各个环节在产业细分下所属的不同产业或部门薛占胜,戴桂林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山东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3‐29。

2.价值链

迈克尔·波特(1985)首先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认为价值链是指“一种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各个阶段或者是一些群体共同工作,不断地创造价值、为顾客服务的一系列工艺过程”。潘承云(2001)的定义是以某一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企业的集合。杜义飞、李仕民(2004)指出,产业价值链是从价值的角度来衡量企业在竞争中所执行的经济活动。任保平、洪银兴(2005)认为,产业价值链是指某一行业中从最初原材料到初步加工、再从精加工到最终产品以及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价值的分布和关联。

3.价值增加链

Kogut(1985)认为当国家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价值链各个环节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如何空间配置时,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决定了企业应该在价值链上的某个环节。价值增加链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价值增加链中,单个厂商可能仅仅参与了某一环节,也可能厂商将整个价值增值过程都纳入了企业等级制的体系中,但是厂商的各种活动与技术都会同其他的公司发生联系。

4.全球商品链

为了研究全球范围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Gereffi(1994,1995,1999)等在结合价值链和价值增加链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概念——全球商品链,其含义是全球不同的企业在由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等行为组成的价值链中开展合作。Gereffi认为商品链是发挥全球产业网络优越性的动力,是研究全球产业网络的一种新工具。

5.全球价值链

Gereffi(2001)在研究全球范围内产业联系以及产业升级问题时,在全球商品链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思想。全球价值链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的、用来分析国际性生产的地理和组织特征的分析方法,体现了全球产业的动态性特征及其价值创造、分布和分配格局。Kaplinsky&Morris(2001)认为全球价值链是各项行为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实现过程,包括技术研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基本环节。

6.全球生产网络

Fredriksson&Lindmark(1979)提出了“生产系统”的概念,生产系统是由生产某种产品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联系所组成。Sturgeon(2002)指出,全球生产网络指的是为生产和提供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企业关系,这种关系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价值链坏节和增值活动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全球商品链或价值链。

(二)产业链的基本概念

早期西方经济学家对产业链的认识是将其定义为把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和销售等活动,传递给零售商和用户的过程。国内目前对产业链这一经济专业名词的使用越来越多,最早提出“产业链”的是我国学者傅国华,他在1990—1993年研究海南热带农业发展课题时提出了这一说法。

1.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定义产业链

杨公朴(2002)的定义、鲁开垠(2002)的表述和龚勤林(2004)的概括都强调产业链在同一产业内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性。郁义鸿(2006)在郁义鸿(2005)强调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这一完整链条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企业对产业链条的依赖性。以上这些学者对产业链的定义主要是从内部型角度进行考虑。Houlihan(1988)、张耀辉(2002)以及赵绪福(2006)等的观点是从物流的角度对产业链进行解释,考察产业链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活动过程。Stevens(1989)除了强调物流的特征以外,还考虑了信息流。Harrison(1999)和马士华等(2000)给出的定义则是强调产业链的网络体系特征。

2.从产业的中观层面出发所给出的定义

郑学益(2000)提到,所谓产业链就是以市场前景较好、科技含量较高、产品关联度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以产品技术为纽带,上下连接、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链条。卢明华等(2004)将产业链定义为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集合,这种产业集合是由围绕服务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储存的产业所构成。钟庭军(2005)认为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三)配套产业链的概念

所谓配套,是指在整个生产链条中以一个主要生产环节为核心,其他生产环节跟进配合而形成的生产技术联系郑海平,刘春香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配套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98‐100。刘振铎(2002)的定义是,配套是把若干相关的事物组合成一整套。安礼伟、魏浩(2006)把外资企业进入通过后向联系产生的本地民营企业向外资企业提供中间品的行为称为“外向配套”。本书中“配套”的含义就是完整产业链上的一个个节点,东道国的企业为外资企业做半成品、中间产品的加工。

二、配套产业链的相关理论

产业链始终处于不断的变革中。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原有产业链中企业之间的关联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链中的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也在产业链上变化转移,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集中,而且转移的范围越来越大,转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转移的频率也越来越快。产业链变化的背后,实质上是产业分工的变化芮明杰,刘明宇,任江波论产业链整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6。

(一)分工角度对配套产业链的论述

产业链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中后期的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如亚当·斯密关于分工的认识,“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7。斯密认为分工是劳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之后马歇尔把分工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强调企业间的分工协作的重要性,这可以称为是产业链理论的真正起源。

从国际分工的形态发展来看,世界已经呈现出产业间、产业内和产品内并存的混合型分工形态。在不同产业间进行的国际分工基础上,产业内分工是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来进行的。发展到产品内分工,则是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配件的不同技术含量来实施的。发达国家一般承担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环节,发展中国家则承担低附加值的初级零部件生产,或是主要部件产品依靠进口,完成前后加工装配的工序。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参与外商投资企业初级零部件、中间投入品等的配套加工,从而可将这些本土加工企业称为外商投资企业的配套企业,相互之间的上下游关系就构成了配套产业链。

(二)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配套产业链的论述

交易费用是制度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最早见诸于科斯(1937)的分析。威廉姆森(1985)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他分别从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等三个角度研究了对交易费用产生的影响OEWilliamsonTheeconomicinstitutionofcapitalism[M]NewYork:FreePress,1985,探讨了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必要性。

之后在有关准市场理论方面,MichaelDietnich(1999)对半结合状态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引入“治理结构的收益”的思想,从理论上证明准一体化形式下交易成本低于科层组织,也低于市场安排。企业合作组织就介于市场与企业科层组织间的“准市场”或“准科层组织”关系MichaelDietnich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三)经济增长角度关于配套产业链的论述

Paul·Krugman&Anthoney·Venables(1995)及Paul·Krugman&Fujita(1999)提出了垂直联系模型。该模型以Krugman(1991)的核心一边缘模型(简称CP模型)为基础,同时加入了中间投入品这一变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是导致产业集聚的主要原因。Robert‐Nicoud(2002)提出了具有自由资本结构的垂直联系模型(简称FCVL模型),Ottaviano(2002)提出了具有自由企业家结构的垂直联系模型(简称FEVL模型)。两个模型对前面的基于核心一边缘结构的垂直联系模型有明显的改进,但结论仍较为复杂,依旧没有给出确切的结论。Amiti(2005)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具有不同要素密集的上下游制造企业区位的影响,认为即使上下游企业的密集使用要素不同,但如果交易成本较低,它们也会集中在某一国家或地区。

国内学者对此问题也日益关注。陈博(1999)指出,区域内的支柱产业如果不能和其他产业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其自身发展将受到限制,并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钟庭军(2005)认为,产业链的建立不但接通了断续和孤立的环节,还使得整条产业链产生了原来单个环节所不具备的整体功能。吴振顺(2005)认为,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企业之间的竞争上升到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竞争,产业链的构建有助于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资源配置。

(四)战略管理角度关于配套产业链的论述

迈克尔·波特(1985)提出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被划分到一个个生产环节中,将这些生产环节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产业链。在产业链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关系同时也表明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在这一点上,虽然Gereffi,Humphrey&Sturgeon等学者是以价值链的形式对这种企业间纵向关系进行研究,但是从概念内涵和关注的核心问题上看,价值链和产业链纵向关系之间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Gereffi(2001)首先注意到全球价值链上的权力关系并认识到治理的作用,他认为对价值链不同的且国际分散的活动所进行的协调就是价值链治理。Humphrey&Schmitz(2001)认为价值链的治理结构对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只有接受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价值链的治理,才有机会进入全球价值链。Gereffi&Humphrey(2005)赞同并引用Kogut(1985)的观点,认为对价值链的一个最为基本的理解是,“一个由技术、原材料和劳动力共同参一与的价值加工过程,然后将各种加工过的投入品组装成最终产品,并推向市场。一个企业可能会完成其中的某一部分生产,也可能会作为一个一体化企业而涵盖所有环节”。

(五)产业关联角度关于配套产业链的论述

产业关联思想最早萌芽于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他提出生产是一种循环流,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生产相互联系,产生社会剩余。之后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于1758年发表了《经济表》,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赫希曼(1958)将产业之间的关联方式分为前向关联关系、后向关联关系和环向关联关系,并将产业关联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之一。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应用于研究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彼得·卡尔门巴克等人提出变系数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线性规划产生后,产业关联理论向优化方向发展,日本学者筑井甚吉建立了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线性规划连接的应用模型薛占胜,戴桂林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山东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3‐2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除了保留了核心的、高端的、高附加值的业务和活动以外,把那些非核心的、低端的、低附加值的业务和活动外包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这就是垂直非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吴福象(2009)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垂直分离”概念,指的是为了生产最终产品,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之间通过分工协作,各自在产品价值链的某一环节上进行专业化生产,共同完成最终产品生产的制造过程吴福象跨国公司制造业垂直分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1.。

本书主要涉及的仍然是垂直非一体化形式,外资发包企业将原来的一些加工制造环节分离出去,由东道国专门的制造业企业承担。

三、研究现状评述

同类推荐
  • 财政风险概论

    财政风险概论

    许正中编著的《财政风险概论》主要介绍了财政风险与财政风险的化解,国债风险及其防范,社会保障性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金融性财政风险及其化解,非金融性国有企业引发的财政风险及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防范,建立平准基金,阻断风险系统性触发等内容。本教材主要面向国家公务员,按照“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的要求谋篇布局,以帮助各级公务员提高素质和行政能力。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对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理论作简要介绍,又对实践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提炼,有益于公务员改进工作、提高能力。
  • 总经理PE一本通封

    总经理PE一本通封

    本书专为中小企业总经理量身打造,全面细致地讲述您所关心的私募融资途径,围绕私募融资利弊、时机、流程、机构、企业引入与退出等核心问题,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将PE融资的实战经验与操作技巧一一呈现。
  •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弥补市场缺陷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模式,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制度的呼应和支撑。从此角度讲,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公共财政建设之路还很漫长,财政的公共化改革也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方面,都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 刘邦驰文集

    刘邦驰文集

    我们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领导我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新时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财政面临的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创见和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使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在我国更加完备、更加系统和更加具体化,为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 经济学会撒谎

    经济学会撒谎

    本书是一本趣味性经济学读物。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用好经济学。其核心思想仍与经典、传统的经济学思路一贯,但看事物的角度则力求新奇,改变大家对经济学的传统认识,解决一些学习经济学,运用经济学时的观念误区,使经济学能够更好地为我所用。
热门推荐
  • 为何不朽

    为何不朽

    每个人都背负着着不同的使命,行走在世间,而使命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
  • 时间深处

    时间深处

    程立辰是一个骨骼青涩但眼睛成熟又有点阴郁的男生,他有一双介乎于十几岁少年到三十岁男人的眼睛,你望过去,只看到如黑夜般深沉。他不够美好,他很跩,有些漠然,肆意伤害身边的人,但其实他只是一个气场强大而内心脆弱的孩子。他和叫做百里的女生在寂寞的时光中相遇了……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米凹

    米凹

    一只神秘的白猫守护一个神秘女生的故事。一座妖兽与鬼魂肆意穿梭的城市和一个千年流传的古老传说。米凹,一只身白如雪的猫,面对分割成正邪两派的十二神兽,他该何去何从?忠诚与背叛,爱与恨,正义与邪恶,究竟孰对孰错?为了自己的信念,一念杀魔,一念诛佛!
  • 张文襄公事略

    张文襄公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舜帝崛起

    舜帝崛起

    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追寻上古那封存的记忆。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一琴抚天下,孝德感苍穹。舜帝崛起,华夏归心!
  • 回到唐末当皇帝

    回到唐末当皇帝

    大唐盛世,如烟花灿烂,黯然落幕却悲凉凄切,帝辱臣死,巍峨殿堂,尽数飞灰烟灭……某孤身而来,却见黎民百姓竟为草中累累白骨,苍凉之处,且看某如何平军阀、斗豪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咬牙奋起录

    咬牙奋起录

    天剑大陆,是十把惊天上古神剑所守护的一方存在。然而,岁月流逝,十把上古神剑,终究消失殆尽。仇冲,原本是一个很平凡处处受人欺压的少年,因为一把锈剑,意外的获得了十大剑灵之一的剑灵,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破剑道,凝剑气,逆转乾坤,虐尽天下装逼人!
  • 花幡

    花幡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烟雨繁华,恰似流沙

    烟雨繁华,恰似流沙

    主要以校园故事为主,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伊欣高中的生活和单恋对象林夕的碰撞,但是情感十分纠葛,这段感情虽然得不到伊欣内心所想,但是这份感情却难能可贵,可是未来到底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