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5200000015

第15章 亚洲建筑文化(7)

伊斯兰建筑独具特色的要素有尖拱、洋葱形拱顶、内角拱、蜂窝拱、光塔、伊旺、尖拱是伊斯兰建筑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与古罗马的圆形拱券相比,在视觉上有向上的动感,而且在结构上可以化减其上部的压力,使建筑物建得更高而且更为坚固。正是因为这一优点,使它成为后来西方哥特式建筑师的灵感之源。由于伊斯兰拱券呈尖头状,故穹顶的外形一般也采用了尖顶式的洋葱形式样,与西方的呈半球形的圆顶相比,轮廓更饱满,线条更富有变化,结构也更加稳固。当然,在伊斯兰建筑的起始阶段尚未形成这一特色,最初巴勒斯坦圣石庙、大马士革大清真寺,以及后期奥斯曼突厥人的清真寺建筑中,主要承袭的是罗马和拜占庭的圆券和圆顶形式。穹顶构造技术对美化室内外的建筑景观,提升建筑物的纪念性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最不寻常的是15世纪伊朗和中亚地区那些美丽的圆顶。

内角拱是一种在正方形或长方形平面之上创造拱顶或穹顶的方法,以叠涩法砌造,用以支撑横跨方形角落的拱券或圆顶。这与拜占庭的帆拱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至少从10世纪开始,内角拱的后部就实现了无负载重量,因此这一区域可供做任何装饰性的处理。在传统的内角拱和帆拱的基础上,穆斯林建筑师创造了一些新的装饰形式,以解决拱顶与底座之间的过渡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钟乳拱,或称蜂窝拱,是由一排排密集而突起的微型壁龛构成的。

高高的光塔(一译宣礼塔)是清真寺的外观标志,也是纪念性陵墓的地标。它的前身是早期清真寺院内简单的高台,在做礼拜之前,宣礼人站在上面用嗓音来宣报礼拜时刻和召集信徒。光塔形制多种多样,起初有方形的、盘旋上升形的,在后期则多为圆柱形的。在中亚与伊朗地区,光塔还与大型入口的“伊旺”结合为一体。“伊旺”是一种在高大建筑壁面上所开设的向内凹进、形同壁龛状的建筑形式,一般用作门廊。

伊斯兰建筑广泛使用石头、木材、灰泥、砖块、赤陶或瓷砖来进行装饰,还采用雕刻、涂绘、上釉和泥金等多种手法来制作装饰面。伊斯兰教义反对以人的形象来表现真主,所以建筑装饰母题仅以抽象的几何纹样、植物纹样、阿拉伯纹样、书法铭文为主。这些装饰母题通常由某些单元构成,具有很强的生发性,可以无限重复扩展以覆盖大面积的装饰区域。在自然环境以黄褐色与棕色为主色调的地区,鲜亮的色彩是使建筑突出于背景的重要方式。例如在伊朗与中亚的那些天青色的釉彩圆顶反射着天穹的光彩,赋予建筑一种脱离卑微尘世的高贵感。

2.西亚建筑特点

前面已经提到了西亚建筑的特色就是对砖的应用,对此我们以著名的公元前8世纪的亚述王萨尔贡的宫殿为例。整个宫墙上贴满了彩色的琉璃面砖。萨尔贡宫中著名的五条腿的人首翼牛像也是在琉璃面砖上雕出来的。萨尔贡宫的布局缺乏对称,大小房间分布杂乱。由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不会处理大跨度空间的问题,王宫里最宽的房间跨度也不超过10米。但是有一个亚述人的创造对后世影响深远,就是拱的发明。

拱(或者叫券),顾名思义就是弯曲。总地来说拱可以分成两种:叠涩拱和真拱。所谓叠涩拱其实就是渐次接近的两排砖的系列。把它按其对称轴旋转得到的三维结构就叫叠涩穹窿。前一章提到的欧洲最早出现的石头房屋其实就是一个叠涩穹窿的结构。很明显叠涩拱能支撑起的重量主要是由那悬空的两排砖决定的。砖的强度(坚硬程度)和砖粘合的程度越强,拱能承受重量越大,这两排砖的系列也可以往下排得越远,这样就能在叠涩拱的下方给出一个更大的空旷的空间了。

而真拱则要复杂得多,真拱的形状不像叠涩拱那样是一段拐了弯的直线,而是一段弧线。构成真拱的砖的粘合线不像叠涩拱那样是平行线,而是放射线。更重要的是组成真拱的砖不是方形的,而是一段圆环。正因为这样,组成真拱的砖甚至用不着粘合,因为拱上面的重量自动地把这些砖紧紧地压在一起了。凭直觉我们就知道,拱能把它上面的重量按弧形一步步传递到在最下面支撑的两块砖上。但这仅仅是直觉,用现代的力学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知道拱受到的重量不仅在往下压最下面的两块砖,还在往两边推开它们。由于砖的粘合在叠涩拱中很重要,在真拱中却可以忽略,所以很明显真拱能支撑出来的空间比叠涩拱更开阔,因为真拱能承受的重量更大。要知道拱至少要能支撑住它自身的重量,而跨度越大的拱,重量当然越重。

从萨尔贡宫看,亚述人确实发明了叠涩拱。他们只是用砖砌出了真拱的样子,而使用的砖还是四方的,可见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重量传递。真拱的真正发明还要等到希腊人来完成。更可惜的是后来他们自己好象也忘记了这些发明。到公元前5世纪,和希腊大打了一仗的波斯王大流士和薛西斯父子建造的宫殿就完全是在模仿埃及神庙了──有门楼、柱厅,但没有一个拱,而且布局依旧杂乱。

(第三节)西亚建筑类型和典范

西亚地区不象埃及那样闭塞,同周围有较多文化交流,建筑的类型和形式也较为多样,风格明快开朗,建筑装饰手法更为丰富多采,具有较强的世俗性。这里既少木材又没有多少石头,从很早起人们就发明了夯土、土坯、晒制的土砖或烧砖建造房屋,创造了拱、券和穹窿结构。西亚人还发展了一种用面砖包括彩色琉璃面砖装饰墙面的做法,也被伊斯兰建筑继承,甚至中国建筑的琉璃技术也受到过它的影响。

1.西亚的伊斯兰教建筑

伊斯兰教的主要礼拜场所是信众清真寺,或叫做聚礼日清真寺,它无疑是我们理解伊斯兰建筑结构与审美趣味的最佳类型。在早期,清真寺是穆斯林社区的中心,它同时具有开展教育与进行慈善活动的功能。后来清真寺仅限于做礼拜,而其他具有特殊功能的机构分离出来,包括经文学院、救济院、医院、小学校等等。这些建筑大多具有共同的形式结构。

清真寺比较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圆形拱顶的正殿和尖塔式的宣礼楼。礼拜正殿和内壁龛背向麦加建造(世界上任何地方),以示信徒跪拜的朝向面对圣地麦加。壁龛的右方有敏拜楼,入寺礼拜者必须作净、脱鞋。建筑可以抽象地表达力量。

无数壮观的清真寺宣礼塔,与其说它们是用以召唤人们礼拜,不如说是信仰力量的最好表达。清真寺宣礼塔往往很高,有一两个突出的阳台,那是宣礼员所站的地方,以召唤穆斯林去做礼拜。塔最初时,是矮墙,方形的石塔。最终,一种通用的塔被设计出来,它的底层是方形的,第二层变成多边形,后又成为圆柱体的塔身。在形式上,它或是冠以浮圆顶或锥形顶。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宣礼塔的高度就已超过70米。

早期的清真寺,最典型的是大马士革的大清真寺,这座建筑建于公元706~715年。这是一个大型的建筑群,总占地约11.7公顷,四周有围墙,墙的内侧是一圈柱廊。清真寺在院子的正中,东西长157.5米,南北宽100米,四合院形式,四角建有塔楼。大殿在南侧,甚为高大,进深三间,有两排柱子,纵轴线形式,正中有一个穹隆顶,这是11世纪时加上去的。

伊朗及中亚细亚一带清真寺,着重在门楼和圆穹大殿。这里的清真寺形式大体有这些特征:首先,它是围绕着宽敞的中央院落进行布局。其四周都是殿堂,以正面的为主殿、大殿。一般为横向展开,面阔大于进深(有些像中国的做法)。其次,建筑的柱网成正方形的“间”,每间覆有一个小穹顶。其三,为了追求端庄性,所以像东正教堂一样,用集中式布局,大殿的正中辟一间正方形的大厅,上面有一个大穹隆顶,下面的鼓座往往做得很高,因此,建筑外形显得很突出。但有时为了在结构上解决推力的问题,在穹隆顶的下部四面再做小拱,形成十字形平面,这就更像东正教堂的做法了。

这种清真寺,比较典型的有比比·哈内清真寺、伊斯发罕清真寺等。比比·哈内清真寺规模较大,正殿进深九间,两侧殿进深各四间,中央一个大穹隆顶,其他小穹隆顶不计其数,据统计近400个。

伊斯发罕清真寺建于1612~1646年,即伊朗苏菲王朝时期。这里是当时伊朗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的中心,这座清真寺位于城市中心的皇家广场。这是一个四周用围廊围成的巨大庭院式空间,长512米,宽159米。皇家清真寺位于广场的南侧,主轴线对着圣地麦加,所以它与皇家广场的偏角几乎是45°,这也说明了宗教的权利与地位。建筑围绕中央院落来布置,正中为方形的礼拜殿,其上是两层连续尖券鼓座,托起一个巨大的穹隆顶,使它离地达54米,那饱满而有力的穹隆顶形象,形成了建筑的构图中心。朝南内院的礼拜殿立面是一个竖直的高墙,在正中开了一个半边的穹隆顶,深深地凹入门廊。高墙的两侧,立着一对高高的尖塔,塔顶上有一小穹隆顶,连接着两翼的尖券回廊。门廊穹隆顶表面砌着钟乳体图案,中央穹隆顶及墙面上布满各色琉璃镶嵌,璀璨华美。这就是伊朗传统艺术:细密画与建筑的结合。其实,这种中央大穹隆顶的形式及凹廊穹隆顶门廊,最早出现在陵墓上。由于它的庄严肃穆的形象,所以为伊斯兰宗教建筑所应用,形成了中亚细亚一带的清真寺建筑形式的一大特征。

2.西亚的宫殿建筑

西亚的宫殿建筑亚述帝国的都城和王宫为主要代表。自从19世纪开始在西亚地区进行考古发掘以来,首先为世所知的便是几座规模宏伟的亚述王宫,它们以其高度的建筑水平和丰富的文物(包括大量楔形文字书写的泥板文书)使人们眼界大开,从而为研究西亚古代历史与文化艺术奠定基础。亚述的城市以古都亚述城和帝国首都尼尼微城最为著名,两城皆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亚述城偏南,尼尼微则在其北面两百里。对亚述王宫建筑的了解,我们还主要依靠尼尼微城以外的几座宫城。

亚述国王常有在首都城外另建宫城的习惯,这种宫城以王宫为中心,还包括众多衙署、神庙和臣民士兵的居住区,俨然一座规划严整的城市。首开其例的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之前另一位成功最盛的国王亚述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前855年),他在尼尼微以南百余里的卡拉赫营建了一个空前豪华的宫城。这座王宫的总体布局是分成外廷、内廷两大部份。外廷包括公开接见宾客的殿堂和国王办事机构;内廷则是外人不得进入的后妃寝宫及各类宫廷生活用房,它就是日后东方各国直至土耳其苏丹的著名的“后宫”建筑的起源。外廷建筑中最重要的是设有国王宝座的大殿,长50米,宽10米;大殿之后即分成若干小庭院的内廷,庭院周围盖两层楼房,楼下为客厅,楼上为寝室。按照两河流域建筑技术的传统,这些殿堂楼房都以砖墙、木梁、平顶的形式建造,惟宫城大门的塔楼和宝座大殿的屋顶可能已用拱券代替木梁。但是,和两河流域南部冲积平原的苏美尔、巴比伦地区不同的是,亚述已是山区,石料比较易得,亚述又接受了叙利亚一带的赫梯建筑善用石材的影响,于是在两河流域传统的宫室建筑中引入两种石材装修的制式,形成了亚述建筑的特点。其一是在宫城大门和宫殿大门两边墙上置石刻的巨型浮雕守护神像,这种神是人头狮身牛足,有时还附双翼,雕在门内墙上远看有如两只守门的大狮子。这种守门神兽的雕刻是从赫梯学来,赫梯又源于埃及,因为埃及神庙早就有在门前放置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像之例,不过赫梯把它从门前石像变成了门边墙上的浮雕形制。由于亚述的提倡,它日后一直流行于波斯和中亚的建筑中,并慢慢发展为门前立双狮的体制,后来又传到印度和中国,这就是我国庙堂宫殿甚至官邸大宅门前都立两只石狮的由来。另一石材装修则是在宫殿内外墙壁下部装置等身高的浮雕石板,刻画宗教神话、军政大事、狩猎酒宴等各类题材,由于制作量很大(包揽宫殿墙基的浮雕石块数以千计),内容又相当广泛,这类浮雕便成为亚述艺术文物的主要组成部份。它也是两河流域固有传统与外来影响相结合的产物。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以后的另一位著名国王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1~前705年)又在尼尼微以北百余里营建另一座宫城,他为它取名“杜尔·萨鲁金”,意即萨尔贡堡,19世纪发掘时此地土名科萨尔巴德,一般亦称之为科萨尔巴德宫。萨尔贡二世在位之年在此大兴土木始终不绝,但他去世时工程犹未全部完工,后代国王又重新回到尼尼微城内建造宫室,此宫遂渐告废弃。

3.西亚的塔庙建筑

西亚的苏美尔人认为山岳支撑着天地,天上的神也住在山里,山成为人与神之间的交通要道。于是苏美尔人建起了巨大的类似于古埃及台阶形金字塔的祭祀高台,来表现他们对山岳的崇拜。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是“吉库拉塔”,这是一种建在几层用生土夯筑而成的大台基上的类似阶梯形金字塔的建筑,“吉库拉塔”意为“塔庙”。它被想象成神圣的山巅,可在祭祀时与神灵更为接近。

现存乌尔的月神南娜庙就是塔庙最典型的代表。月神庙约建于公元前2125年,由5座小观象台围成半圆形,加上厚实围墙就像堡垒似的。月神庙供奉的是月神南纳,小月神庙供奉的是月神之妻妮歌。此神庙建筑群还包括行政中心的办公室(官员在此代表神收税)以及贩卖日常器具的商店和工厂,不难想像,当年这片神庙区是多么喧闹和繁华。

月神庙紧靠建筑群的西南端,前临开阔的空间,台体4层,总高约21米。第一层基座长宽为65×45米,高9.75米。台前设置了3条巨大的坡道,一条垂直于正面,两条斜贴着正面,在3条坡道交汇处是一座有3个券洞的大门,通过大门即到达第一层台面。第二层收进很大,基底长宽为37×23米,高4.5米。第三层、第四层更是成倍缩小,每一层都有一圈环绕上一层的宽大台面,台顶有山神庙。观象台主要用夯土筑成,表面砌筑了厚达2.4米的砖层,砌体的每个侧面内倾,同时每侧又砌有外凸的扶壁。因此整体形象极为稳重,气势宏大。

观象台直到亚述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仍被建造,由下而上色彩亦有黑、红、青、白的变化,分别寓意地下世界、人间、天堂和太阳;有的观象台高达7层,琉璃贴面,有双坡道沿各层台壁盘旋而上。甚至在8~9世纪建造的伊斯兰教清真寺的邦克楼中,仍能找到观象台的影子。

4.西亚的园林建筑

同类推荐
  • 天水古民居

    天水古民居

    古城是古民居的载体。天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建城历史久远、独具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约3800。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天水先民已经开始了原始居住活动。约在公元前1100年前,天水地域即出现了先秦西垂邑。西垂即后来的西犬丘,汉西县故址,今秦州区东南一带。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秦州,七年复置,并将秦州州治及天水郡治俱由冀城(今甘肃甘谷县)迁至今天水城区的上郵城,从此开始,上郵城即今天水城区一直作为州、郡治所而成为陇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 细说中国园林

    细说中国园林

    编者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园林历史、结构布局、文化意境、特色景点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园林,立体地展现中国园林的外在秀丽景观和内在精神特质,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 趣谈老北京古建筑

    趣谈老北京古建筑

    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就是所谓的左右对称。因此,就出现了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
  • 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研究

    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研究

    古典园林是中国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方面的著作已有多部,角度不一,成果各异。本书则选择了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的角度,以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园林人物为纲,对其园林实践、园林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研究与理论提升。
  • 林徽因全集(3):建筑

    林徽因全集(3):建筑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热门推荐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仙皇至尊

    仙皇至尊

    圣者叶辰为了突破极限领域,在最为关键一步时,意外的重生到了万载岁月之后……
  • 六十种曲东郭记

    六十种曲东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季养生汤

    四季养生汤

    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四季气候各有不同,只有顺应四时之变,用与气候相应的食材煲汤,因时进补,才能滋养身心,保四季健康。《美食天下(第2辑):四季养生汤》教你做四季养生汤,让你每季都健健康康!
  • 盛夏宦官妻

    盛夏宦官妻

    夏沫凉在既笄那年因为被人强要了而决心不嫁皇上,说出了“宁家宦官为妻,不嫁皇室为妾”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语。她嫁给了人人惧怕的大太监九千岁---墨炙夏。她与他相处,她渐渐的喜欢上了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太监,他的一切,都让她莫名的关注。因为被人设计,九千岁的夫人和八皇子在熙佛寺幽会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夏沫凉这种“不贞不洁”的人,理应浸猪笼,但在行刑前墨炙夏蹲在她面前,对她说道:“本督可以放你一条生路......”“大人......”夏沫凉的眼泪迷了眼眶......那一世,那段劫,那片情。谁应了谁的劫数,谁又该续谁的前缘。为什么,偏偏在她爱上他之时,生出如此事端,这,难道是他与她的有缘无份么?
  • 华夷译语

    华夷译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凉城人凉

    凉城人凉

    再次相遇,不知是喜是忧,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无论怎样更改都是错误,是天意让我们分开?
  • 一夜寒雪倾城似梦

    一夜寒雪倾城似梦

    一眼万年。一场大雪,成就了她与他的今生相遇。当雪落青城,当青城倾城,又有谁仍心怀天下,又有谁还不离不弃。她说,医者心怀天下。她说,医者悬壶济世。她还说,我是大祭司,身上肩负的职责便是救我的子民于水火之中。这一世,如梦似幻;这一生,悲喜皆同。然不离不弃终归犹一场寒雪,当它翩然飘零至手心时,已悄然幻化成水滴渗透大地。
  • 女神驾到:媚祸天下

    女神驾到:媚祸天下

    女主莫名来到异世,重生为不受人待见的嫡女,分裂异世的灵魂在这个大陆融合,性格转变,励志登上强者顶峰!奇幻的修炼和契约,命定的相遇…这是个穿越废材经过无数机遇、危险、阴谋…最终成功崛起的老套故事~女主凰藤雪汐绝美的容貌、冷艳气质、令人忍不住臣服的威慑感、对敌人残酷无情,对朋友温暖柔和。紫冥:身份未知,雪汐的本命契约兽赤魂:身份未知,雪汐的本命契约兽月:天地孕育的唯一有灵魂的至尊器,因灵魂受伤本体退至天器,雪汐的本命武器方毅:身份未知,雪汐在连云山脉认识的一个如诗如画的男子......后面还有帅哥会出现哦~契约兽九尾狐、双翼银蛇、白纹虎、菱角犀牛……增加ing~女主万能哟!~np文!
  • 兄弟相爱撼山河: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

    兄弟相爱撼山河: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

    如果近代法制史像是一出舞台剧,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废除奴隶制度这一幕,无疑是剧中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