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5200000016

第16章 亚洲建筑文化(8)

西亚的园林建筑最有名的要数巴比伦空中花园了。“空中花园”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605~562)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并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他的一个爱妃而特意修筑的。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

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新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帝国所灭。此后,古代两河流域再也没有出现过独立的完整的国家。

(第三章)印度建筑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名称来源于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古代印度是指现在整个南亚次大陆,它是古代这块大陆上各个部落或国家的统称,大体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阿富汗的一部分。印度是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发源地,又曾经受到伊斯兰教的重大影响,因此宗教建筑在古代印度始终是主流。古代印度建筑艺术自始至终充满着宗教色彩,大量作品证实了这样一个规律,即古代印度的工匠们将宗教作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并通过艺术创作来加强对宗教的信仰,建筑艺术更是这一功能的最佳载体。

(第一节)印度建筑起源与发展

印度是我国的紧邻,但由于连绵高耸的喜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们对于这位邻居的情况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经”在中国人的耳朵里成了艰难的代名词,和古代埃及的、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同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大约70万年前,吃苦耐劳的石器时代的人们就生活在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印度河谷和一些孤立的定居点。大约公元前7000年时,他们的一些后裔便在印度河谷一个叫迈尔戈的偏远之地定居下来。在这里,他们建造了一个坚固的泥砖小城。在数千年的过程中,迈尔戈和其他类似定居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一个手工艺的文明,他们为后来在整个次大陆上崛起的伟大的城市文化和帝国奠定了基础。

1.印度建筑起源

在距今五十万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就已有了远古先民,他们同样是刀耕火种、渔猎采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了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公元前3000~前1750年,在印度河文明时期,最主要的遗址是莫亨佐·达罗和哈拉帕,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200年,雅利安人侵入,在恒河谷地建立城市,进入吠陀时代。

吠陀时代晚期(约为公元前6世纪)出现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奴隶制度萌芽。公元前325年,旃陀罗·笈多建立孔雀王朝,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8世纪起,阿拉伯人开始入侵,1206年建立德里苏丹王朝,引进伊斯兰文化。1526年巴伯尔建立莫卧尔帝国,统一了不同的教派和民族,扩充了版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之一。

公元前1000多年~前600年,在印度河文明之后继而出现了以婆罗门教为主要信仰的恒河文明时期,这一文明由通过迁徙从俄罗斯西部来到印度的雅利安人建立。至公元前6世纪,为反抗婆罗门教思想的不平等制度,佛教思想开始出现在印度,从此对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建筑艺术都产生了极为深刻和悠久的影响。在此后的大约一千多年历史中,佛教建筑成为印度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发展出两种主要的佛教建筑艺术形式——“率堵坡”和石窟,并以此为出发点发展出形形色色的佛塔与石窟艺术,逐渐流传于整个亚洲地区。佛教建筑艺术在印度贵霜王朝与笈多王朝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但此后,以穆斯林的入侵为标志(约公元8世纪初),印度开始进入了中古时代,吸收了大量佛教精神的印度教成为主宰印度的主要信仰,并很快取代了佛教在印度各阶层中的位置,建筑艺术也由此出现了印度教风格的盛行。

2.印度建筑发展

印度教建筑艺术在中古时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印度中世纪前期的本土宗教建筑多以印度教的神庙为主。印度教神庙主要有两种形式:石窟神庙和石砌神庙。其中石窟神庙起源于早期佛教支提窟的形式,但与支提窟不同的是,它不是通过开凿而形成建筑内部空间,而是通过开凿去掉外部多余的岩石,从而形成建筑的外形,与支提窟的建造形成一阴一阳的对比手法。此种建筑的代表是凯拉萨纳塔神庙,修建时间在756~773年,为修建这一建筑大约凿掉约两百万吨的岩石。整个建筑比例协调、细部刻画精致,堪称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迹。而石砌神庙则发端于笈多时期的德干高原,是以砖石结构修建于地面之上的建筑类型,这种方式后来成为印度教建筑的主要形式。

在印度中世纪,根据塔楼形式的差异还可将印度教神庙分为南方风格和北方风格,同时也存在着融合南北两种风格的建筑。

南方风格为“维摩纳式”,主要指塔楼及屋顶形式为多角形或多边形的神庙建筑,“维摩纳”即为“主殿”之意,主要指印度教庙宇中的神殿及其上的结构。现存最早的维摩纳式神庙是修建于公元7世纪初的“五车神庙”,这是一组“车乘式”神庙建筑,由5座小型神庙组成,以石材模仿了木建筑结构的形式,这组建筑实际上是以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的,如同一组大型的雕刻作品。

北方风格也称为“希诃罗”式,“希诃罗”原意为“山峰”,在建筑上指印度北方地区印度教神殿上呈曲线形态的高塔,有时也单指印度教神殿上的圆顶。早期希诃罗式建筑的代表是持斧的罗摩神庙,该建筑始建于750年的布巴内斯瓦尔地区,为简单的希诃罗样式,在长方形会堂的一端建有一座高塔,塔身由下往上逐渐收缩,塔身上平行的横向凹线使其增加了立体感。塔顶有一块扁圆形石盖和石刻宝瓶作为装饰。在布巴内斯瓦尔地区的神庙当中,最宏大的建筑群是林伽罗阁神庙,其中主殿的希诃罗式建筑高达45米。建筑表面装饰有各异的动物和人物形象,并且充满了对性爱的描绘,体现了印度教的独特信仰方式。在12世纪中期,出现了一座独特的建筑——太阳神庙,一座形同建造在一辆巨型马车之上的庙宇,建筑顶部是典型的希诃罗式,在基座两侧分别雕刻有12个直径3米多的巨型精美车轮以及拉车的骏马,这座太阳神庙也是印度教北方风格的代表建筑,这种类型的建筑也被称为战车式神庙建筑。

公元10世纪起,印度各地大量建造印度教庙宇,庙宇多为石梁柱和叠涩结构,内部空间不发达,仍保留着一些木结构的手法。有些印度教庙宇甚至全是从山岩上凿出来的,不仅屋顶和墙体无划分界线,有时还把屋顶造成独立纪念碑的模样。另外,建筑布满雕刻,仿佛是为雕刻而叠砌的石碑。

由于严重的教派分裂,各地印度教寺庙也略有不同。北部寺庙规模较小,一般只有一问神堂和一间门厅,平面多方形,建于高高的台基上。门厅屋顶呈密檐方锥形,是死亡和轮回之神湿婆的本体,它是初生和将没的太阳,用水平线表示;神堂的平面也是方的,顶上的塔是护持神毗湿奴的本体,它是正午的太阳,用垂直线表示。因此塔身密布棱线,外型柔和,塔顶的扁圆形,也是后世法轮的原形。神堂里有一间圣坛,向四个方位开门,是创造神梵天的本体。因此,整个庙宇便是印度教三位一体神的本体。北部印度教建筑最杰出的实例是科纳拉克的太阳寺(1250年)。科纳拉克的太阳寺由一座内有神殿的高塔(高68米)和一方锥形屋顶的前厅(边长约30米,高约30米)组成,基座刻有象征太阳神的马匹和车轮。建筑形体匀称。雕刻精致,构图上做到了垂直和水平、繁复与简洁的巧妙组合。

中部的印度教庙宇往往是围以柱廊的大院子,院子中央铺开庞大的台基。上了台基,正中是一间柱厅,举行宗教仪式之用;柱厅后是神堂,顶上有塔。和北部的印度教庙宇一样,柱厅和神堂是“三位一体”“神”的本体。在它们左右又有一个或两个神堂,顶上有塔。于是就形成三个或五个塔一簇的外观。塔不高,外形有些臃肿,轮廓也呈弧形。中部最完整的印度教庙宇是索纳特普尔的卡撒瓦庙(1268年)。虽然它的五座屋顶塔高只有10米,但传说建成之日,众神觉得它太完美了,凡人不配享用它,便打算把它搬到天上去。一时间,庙宇晃动起来,主雕刻师赶紧抢救雕像。虽然后来庙宇重建了,但神像却没有归正位置。

南方大邦经济繁荣,寺院建筑也世俗化了,有时兼作城市的堡垒。这里的寺庙规模较大,通常以神堂为主体,附有僧舍、浴场、馆驿和马厩。有的还建造有供讲经和辩论之用的柱廊,晚上还可兼作朝圣者的住宿地。所有建筑都用红色砂石建造,雕刻很多,工程较大。神堂顶上,每边围墙中央的大门上都有高耸的方锥形塔。塔身布满雕刻,庄严雄伟,有很强的纪念性;塔顶以卷棚形屋顶收头,叫哥普兰门塔。南方印度教庙宇的典型实例是马杜拉大寺(17世纪)。它位于有30余座寺院的“寺庙城”中,外面围墙重重,共有哥普兰门塔10座,高46~60米。

(第二节)印度建筑风格和特点

印度是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发源地,又曾受到伊斯兰教的重大影响,因此宗教建筑始终是古印度建筑的主流。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印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构成印度文明的三大板块。印度教在建筑和雕刻方面,佛教在建筑、雕刻和绘画方面,伊斯兰教在建筑和绘画方面,都分别创造了众多传世艺术珍品。

1.印度宗教建筑风格和特点

古代印度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建筑和雕刻上。印度宗教为古代印度艺术提供了永恒的主题。印度贵霜时代的犍陀罗佛像和笈多时代的笈多式佛像,为亚洲诸国的佛像提供了范式,波罗时代的密宗佛教造像也对尼泊尔和中国西藏等地的佛教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阿旃陀石窟内有大量的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美绘画和雕刻,也有以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体现了古印度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筑、雕刻、绘画三种艺术结合的范例,被誉为世界艺术精萃之一。而位于德干高原上的阿罗拉石窟石窟群则可以称为印度寺庙石雕建筑的集大成者。在蜿蜒两公里长的陡峭岩壁上,34座分属于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的石窟依次排开,向世人昭示着古印度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容忍宽恕的民族精神,充分体现了古印度人民的伟大创造力。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古印度艺术也融入一些古希腊、古波斯的艺术风格,如公元1~3世纪的犍陀罗艺术,佛和菩萨的石像刚健丰满,体态潇洒,服饰褶皱分明。蜚声世界的《泰姬陵》则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也最为瑰奇的建筑。这些石造建筑经历数百年风雨仍巍然屹立,成为这一王朝永恒的纪念碑,向人们述说着当时印度雄厚的国力和人民的创造精神。

同类推荐
  •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本书介绍了莫干山别墅楼独特的建筑特点与建筑风格,包括白云山馆、林海别墅、88号别墅、松月庐、郭沫若住过的雄庄、潘家园林等。
  • 店铺创建设计

    店铺创建设计

    店铺管理丛书·第二辑·安特管理文库。本书借鉴了许多国外店铺的成功经验,并且搜集了大量国内相关行业的资料,力图全面翔实地向有志于店铺经营的读者介绍店铺创建设计的全过程,以及每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难点。
  • 细说中国园林

    细说中国园林

    编者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园林历史、结构布局、文化意境、特色景点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园林,立体地展现中国园林的外在秀丽景观和内在精神特质,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 山西老宅院

    山西老宅院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老宅院的崛起、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宅院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取向及风俗民情和时代特征。山西老宅院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本书让我们对大院文化有了更深入、完整的了解。
  • 天水古民居

    天水古民居

    古城是古民居的载体。天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建城历史久远、独具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距今约3800。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天水先民已经开始了原始居住活动。约在公元前1100年前,天水地域即出现了先秦西垂邑。西垂即后来的西犬丘,汉西县故址,今秦州区东南一带。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秦州,七年复置,并将秦州州治及天水郡治俱由冀城(今甘肃甘谷县)迁至今天水城区的上郵城,从此开始,上郵城即今天水城区一直作为州、郡治所而成为陇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热门推荐
  • 贪财小魔女

    贪财小魔女

    她叶芝兰堂堂叶家第一百五十一代传人,还来不及享受“噬灵诀”带来的成果,就被一股不知明的力量带到未知的绵绣王国。一路倒霉透顶,先是成了P点大的小婴儿,还来不及吸口奶奶,就被谋财害命的便宜老爹扔到了无人烟遍地狼的狼谷。。。。。。
  • 兵哥哥等等我

    兵哥哥等等我

    “他不要我了,他对我失望了”撕心裂肺的痛蔓延开
  • 诊家正眼

    诊家正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向何处去

    本书从两部类模型出发,创新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债务危机进行“破局”,为人们观察、了解世界债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中国模式”注入了新的内容,对世界经济形势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从文化、历史、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地缘等方面展现了精彩纷呈的世界“大棋局”。
  • 五大修真少

    五大修真少

    一个生活在大山里的5个神秘男孩,师傅决定让其中一个出去历练,其中四个要等到强一些再出山,天琪来到陌生的城市,给一位千金小姐做保镖,......
  •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小爷就是澜小箬

    小爷就是澜小箬

    自从澜小箬懂事以来,几乎身边所有的朋友伙伴,男的嫌弃他,女的调戏他。男:我说你一个男的名字起什么不好,偏偏叫个什么澜小箬,这下不仅长得娘炮,连名字都不像个男人。【你妹的,你们这些人就会说风凉话,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我名字这么容易改掉,小爷我还容你们这群小人在这里笑话,这名字可是我爷爷当年在我还呆在我妈肚子里时就已经决定了的,我懂事以来为换名字哭闹了几次无果,只好就此作罢。】女:喂喂,澜小受来嘛,过来好好让姐姐们调教你一下,放心,我们都会温柔的疼爱你的。【我靠,你们这些死女人,都说了小爷叫澜小箬,不叫澜小受,再叫错小心我XX你。老天啊,求你睁开眼赐一个男人,替我收了这些疯女人吧。】
  • 重生大豪富

    重生大豪富

    陈龙复活了,来到了一个类似地球的位面,不过这里还是帝国时代。没有民主,没有高科技。这儿没有苹果,微软,诺基亚,摩托罗拉,也没有红旗,劳斯莱斯,兰博基尼。不过,陈龙来了,这些都会有。这一生,陈龙要做豪富。
  • 黑帝总裁专宠刁蛮妻

    黑帝总裁专宠刁蛮妻

    他们第一次相见,她被卖给他,只是因为救济公司。再次回来时却嚣张的不可一世,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有人说:“歆沫零你凭什么那么嚣张,又是有谁给你的权利?!”旁边的烙熠邪妖气一笑:“怎么,爷给的,有问题吗?”他是商场上叱咤风云的冷面修罗,亦是黑道上只手遮天的残酷阎王,他的心只为她开,他的一切只为她存在。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倾尽天下只为你。
  • 仙途若影

    仙途若影

    一个上界弃儿,怎么在尔虞我诈的家族中艰难生存?一个仙妖混血,怎么在歧视杂种的下界正道修士中脱颖而出?一个丧失记忆的独行者,怎么运筹自己的人生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