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炽阳没有回耀星宫,反而是去了御书房。
坐在御书房,,东炽阳看着夏秋生,淡淡的开口:“说吧,你为什么要给曦妃难堪。”
夏秋生眼睛一眯,不疾不徐的开口:“皇上哪里的话,微臣又岂敢给曦妃娘娘难堪?”
“如果不是你的授意,尚书省一众官员,只怕也不敢这样跟曦妃说话吧!”东炽阳冷哼一声,“朕在御医院呆了半月,所有人都知道朕对曦妃的宠爱。”
夏秋生并没有什么惶恐的情绪,语气还是一贯的带着老狐狸味:“这些微臣自然是知晓的……只是皇上,曦妃娘娘毕竟不是东泱国人……”
“这些不用你去管!”东炽阳的脸沉了下来,“不管易晓初是什么身份,你只须记得,她现在是朕的女人!”
“微臣遵命!”夏秋生躬身行了一个大礼,眉头却紧紧地皱了起来,只是再抬起头的时候,脸上又是一副笑面狐狸的表情。
东炽阳敲了敲桌子:“不过,朕早就知道尚书省内人员臃肿,你也跟朕提过几次,这次既然跟易晓初起了冲突,朕也可以借机削减人员编制……”
夏秋生点了点头:“皇上所言甚是。”
东炽阳脸上的表情缓和了几分:“朕也知道,你今日让谢必才跟易晓初起冲突必然是抱着这个目的的,不过一旦削减了尚书省的官员,那么你身上的担子就会更重。”
“微臣一定竭尽全力为皇上效命。”
“好,退下吧!”
等到夏秋生离开了,东炽阳才沉声开口:“明桥!”
明桥推开门,躬身走了进来。
东炽阳冷哼了一声:“让人盯着尚书省和六部的人,今天他们离宫之后,定然会转移财产!”
“奴才遵命!”
东炽阳有一只隐秘的部队,林中轩和燕崇明都是里面的人。这支部队只有东炽阳、老太监、明印知道,而渊夜,不仅仅是宫中的御前侍卫的统领,也是这支部队的统领。
易晓初在回耀星宫的路上都是眉飞色舞的。
现在六部全听她调遣,想想都是一件兴奋的事情。
不过易晓初自己也没有想到东炽阳竟然这么信任她——虽然只是把六部暂时给她调遣,而且修养殖场其实只能用到工部和户部,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彻底助长了易晓初心里那根大地主苗子的茁壮生长。
倒是老太监还有些愤愤:“尚书省的那些王八蛋实在是太过分了!竟然这么对待娘娘您!那夏秋生也真是不长脑子!”
易晓初倒是笑了起来:“明印公公,夏秋生是什么人?”
老太监一愣:“夏大人?夏大人是尚书省宰相啊!”
“他还是琪妃娘娘的父亲,是两朝老臣,”易晓初手一摊,“所以啊,就算他真的不给我好脸色看,东炽阳也不会把他怎么样的!”
老太监却有些憋屈:“夏秋生不过就是当年在站队的时候被迫站到了淑妃娘娘这边,之后又没有办法撇清关系,所以才一力扶持皇上,事后把曦妃娘娘嫁给皇上,倒也更加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可是琪妃娘娘和慧妃娘娘两人,皇上都是一视同仁的!真要说起来,三省宰相,皇上最信任的,还是李大人。”
“李普明?”易晓初若有所思。
“没错!要知道当年李大人就是淑妃娘娘的亲信,是淑妃娘娘一手提拔的,而不是像夏秋生,是后面才站队的!”
易晓初倒是有些嫌恶:“官场黑暗……”
“娘娘,这哪是官场黑暗啊!”老太监有些无奈,“当年可是牵扯到了夺嫡!皇上都差点在夺嫡之战里面丧命啊!”
易晓初摸了摸下巴:“这……二殿下是嫡子?”
“呸!”老太监也轻轻唾了一口,“什么嫡子!先皇根本就不喜欢皇后娘娘,又怎么会让皇后娘娘剩下子嗣?二殿下是云妃娘娘的孩子。”
“这么说,云妃娘娘就是先皇之后在离水镜里看到的人?”
“是的……娘娘你到底是怎么知道的?”老太监很是吃惊,“娘娘您竟然连离水镜的事情都这么清楚……难道是皇上告诉你的?”
“哈,哈,好热……明印公公,六部的人好相处吗?”易晓初迅速的转移的话题,“跟御膳房的人比起来如何?”
老太监的疑问很轻易的被岔开了:“这……这六部的尚书大都跟三省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不过六部的确是附庸在尚书省下,所以这六部的尚书跟夏秋生都有点交情——不过现在都被扣押了,皇上让李大人去任命侍郎暂代六部事务去了,李大人一定会实现打压过分亲近尚书省的人的,毕竟门下省和中书省跟尚书省的确是有些罅隙的。”
“官场黑暗啊!”易晓初又感叹了一声,“不过东炽阳都说出了‘满门抄斩’这种话了,我想他们也不敢在养殖场上动什么手脚吧!”
说到这个,老太监也眉飞色舞:“说起来,皇上果然是极宠娘娘的。娘娘说要查贪墨,皇上就查;娘娘说要缩减官制,皇上就抓人……”
“算了吧!”易晓初摸了摸鼻子,“我敢保证,东炽阳自己一定早就有这个想法!而且他手里也一定有关于那些官员贪墨的证据,所以才会把期限放在明天中午……东炽阳又不是傻子,他会让那些贪污的官员今天回去转移财产吗?他手里肯定已经有证据了!”
这涉及到东炽阳的秘密,所以老太监也没有接话。
易晓初都是不以为然。她虽然没有莫初星那么聪明,但是架不住她有穿越人士的金手指啊!在现代这二十年,新闻看了那么多,电视剧也看了那么多,何况她还看了那么多的小说?
“东炽阳这混球竟然敢利用我……得多找他要几个好处……”不过想到尚书省那一溜官员吓瘫掉的样子,易晓初又觉得心情大为畅快。
果然,易晓初才刚吃完午饭没多久,六部的六位“代尚书”就来报道了。
看到垂手在一边恭恭敬敬的六个人,易晓初也有些郁闷:“那个,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留下就好了……其余四位自己忙自己的去吧!”
六个人对视了一下,立刻就有四人行了礼退下了。
看着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的两人,易晓初摸了摸下巴:“敢问两位大人贵姓?”
年纪略长的一个立刻躬身:“不敢不敢,微臣刘冠斗,暂代户部尚书一职。”
另外年纪较轻的也跟着躬身:“微臣孙绍伟,暂代工部尚书一职。”
易晓初点了点头:“刘大人,孙大人,南方大旱你们知道的吧?我要修这个养殖场,就是为了对付大旱之后的蝗灾……当然,如果没有蝗灾更好。”
“娘娘宅心仁厚……”
“停!”易晓初哭笑不得的打断了刘冠斗的话,“我要说的是,这次要修的,不仅仅是养殖场这么简单,所以肯定要花很多银子的,所以到时候刘大人不要小气就好。至于孙大人,工部本来就是营造工程事项的,所以养殖场的事情,需要孙大人多多帮衬了。”
“不敢不敢,微臣一定尽心尽力为娘娘、为皇上做事。”
易晓初点了点,先把没事情的刘冠斗打发走了,又询问了一番孙绍伟关于工部里面的工匠的事情,又让人去把工部、屯田、虞部、水部的郎中和员外郎都请了过来,就易晓初的建筑图纸,彻底的商量了一下建成的可能性。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易晓初还是更喜欢跟有专业知识的人打招呼。
工部的人虽然不至于每个人都是能工巧匠,但是都在工部呆了不少的时间了,手上行不行两说,但是纸上谈兵的水品不比易晓初差。
商讨了一下午,易晓初手里的几张建筑图纸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选址了。
选址肯定是在离水城的郊外,除了养殖场,还要修建厂房——易晓初准备利用鸭绒,做羽绒被。
之后就是工人宿舍、食堂、卫生场所……
不把这些都弄好,这养殖场也没有办法开。
之后几天,易晓初都泡在了工部。
因为易晓初在尚书省怒斥一众官员的事情,一开始所有人在面对她的时候都有些惶然,但是接触了几天之后,大家也都熟悉了,也明白这位曦妃娘娘不是恃宠而骄的人,相处倒也融洽了很多。
而朝堂上,却因为东炽阳的一连串动作而闹得天翻地覆。
虽然东炽阳说让那些官员自己上缴贪墨的钱财,但是没几个人敢真的去主动上缴,就算真的去上缴了,也绝对不是全部——所有人都抱着侥幸心理。
然而,东炽阳却大刀阔斧的直接开始清理,所有贪墨上百万两银子的人,一概满门抄斩;上十万者,斩首,全家发配充军;上万者,革去官职,抄家。
而那几个主动上缴了一部分贪墨的人,虽然东炽阳没有太大动作,但都降了品阶,逼着他们交出了大部分贪墨的钱财。
虽然目前针对的是尚书省,但是整个朝堂都人心惶惶。
而所有人都认为,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尚书省的谢必才惹恼了曦妃娘娘。
中书省里,李普明倒是对手下人的议论不置可否。
“虽然这事的起因的确是因为曦妃娘娘没错,”李普明捋着自己的胡须,“但是你们想想,唐文亮他们几个人,不是上缴了一部分银子回国库吗?最后还不是被皇上逮出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皇上心里早就清楚谁贪墨了,又贪墨了多少……尚书省的事情,你们还是引以为戒吧!”
一众官员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有些发冷。
中书省虽然比不上尚书省方便,但是这一屋子的人也没有几个是干净,这会一个个都在想明天不是主动去国库上缴一点银子——毕竟东炽阳的手段,这些两朝老臣比任何人都清楚。
李普明倒是捧着茶杯站到了窗户边:“曦妃娘娘……果真对皇上影响如此深?她当真是西国师大人的姐妹?”
李普明眯了眯眼睛。
要论心机,他不输夏秋生,而且他更深藏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