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1700000002

第2章 本该是“天下大同”的节奏(2)

南宋初期,士绅魏掞之率先在福建招贤里创建社仓,稍后,魏掞之的好友朱熹也在福建的五夫里设立社仓,并订立了一套完备的社仓结保制度:社仓由士绅组织并管理,官方不得插手其中,不过社仓的贷本先由地方官府垫付,富家如果愿意出米支持社仓,当然也非常欢迎;每年的五月份,社仓放贷,每石米收取息米二斗,借米的人户则在收成后的冬季纳还本息;等收到的息米达到本米的十倍之数时,社仓则将贷本还给地方官府或出本的富户,这么做当然是为了保持社仓完全独立自主的地位;此后社仓只用息米维持借贷敛散,不再收息,只是每石米收取三升耗米,以弥补仓米的损耗,这样,既可以维持社仓的长久运作,也显示了社仓的公益性质;人户是否参加结保也采取自愿原则,“如人户不愿请贷,亦不得妄有抑勒”。抑勒,就是强制、摊派的意思。

宋儒之所以创设社仓,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官方的救济系统(如常平仓)不尽可靠,因此,民间社会应该建立自我救济体系,使乡人在遇到凶岁饥荒时,不必全然依赖不尽可靠的官方救济。

将朱子社仓跟王安石“青苗法”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社仓的可贵之处。首先,从立意上看,王安石设青苗法,与其说是为“济民困”,不如说是为“富国用”,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它要收取高达20%的年息。社仓虽然在开始时也收息,但息米一旦达到足以清偿贷本及维持自主运转的目的之后,即免息放贷,而青苗法不但没有免息之期,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年息被提高到40%。其次,从操作上看,青苗法由官府推行,官吏不仅品行不如士君子,且手握权柄,而权力是可以用来压榨民脂的,因此,官吏在放货时常常强行摊派,将青苗法搞成了典型的“害民之法”。朱子社仓则显然具有NGO的性质,其运作独立于官方权力系统之外,地方官员只在放贷及还贷时应邀前往监督,对社仓的运作并不能干预。朱熹相信,只要“官司不得抑勒,则(社仓)亦不至搔扰”。

然而,在朝廷采纳朱熹之议,下诏推广社仓之后,随着国家权力的介入越来越深,社仓这一NGO组织也慢慢变质,最后居然成了“领以县官,主以案吏”的官办机构,并且跟青苗法一样暴露出“害民”的弊病:“非蠧于官吏,则蠧于豪家”。需要指出的是,“蠧于官吏”的危害无疑更甚于“蠧于豪家”,因为官吏掌握着“豪家”所没有的国家权力。时人俞文豹描述了南宋晚期社仓“蠧于官吏”的情形:一方面官府强制征收仓米,另一方面又将仓米挪作他用,即使遇到荒年,也没有散米救灾。所以,朱熹的再传弟子们在反省与改革社仓之弊时,都提出要恢复朱子遗意,将社仓还给民间,由地方士绅打理。

乡约、社仓只是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结社之一。宋代的社会发育程度远超之前的任何朝代,以书院为代表的私学,以义约为代表的民间慈善,以义役为代表的经济合作组织,以弓箭社为代表的民间自卫武装,等等,均发端或兴盛于两宋。

在传统社会,政府无意也无力供应足够的公共服务,甚至习惯于趁火打劫,比如老百姓若进了衙门打官司,几乎免不了要受胥吏差役盘剥,那么至少从这个意义而言,正是有了宋儒再造的宗族组织、创建的乡约与社仓,有了这些自发性组织构建的自治秩序,民间社会才可能摆脱对国家权力的依赖,才可能享有“帝力于我何有哉”的自由。

许多人不承认中国传统社会存在“自由”,但如果我们将“自由”界定为“强制减少到最低程度”的状态,我们就会发现,先秦民谣《击壤歌》所描述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正是自由状态的最佳注脚。帝力,即是对人构成最大强制的国家权力,而社会自发形成的自治组织与礼俗秩序,则形成了阻隔国家权力之强制的屏障。

伶人讽政的自由度

一个王朝的政治是否开明、宽容,我觉得可以从一些细节上去评判,比如看看当时的文娱节目在讽刺什么,是敢讥讽达官权贵,还是只敢嘲弄底层人群、弱势群体。我们都知道美国的脱口秀演员最喜欢拿白宫、总统开涮,这也被许多人视为是美国式自由的体现。不过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将当朝高官拿出来开涮,其实也是中国曲艺的悠久传统。而且,即使伶人们拿高官来调笑,通常也不会获罪,这又是中国伶人文化的一项古老传统——“优言无邮”,“邮”为“尤”的假借字,指过错,整个句的意思,即优伶不管说了些什么话,都没有过错。

如果我们穿越至宋朝,到当时的瓦舍勾栏转转,就会发现,讽谏时政、取笑官员乃是宋代滑稽戏的常见节目。据北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记载:“至今优诨之言,多以长官为笑。”南宋人洪迈的《夷坚志》也说:“俳优侏儒,固技之下且贱者,然亦能因戏语而箴讽时政,有合于古‘蒙诵’、‘工谏’之义,世目为杂剧者是已。”所谓“蒙诵”、“工谏”,指的便是曲艺讽政的古老传统,典故来自先秦《国语》:“瞍赋,蒙诵,百工谏。”意思是说,乐师、盲人诵读讽谏的诗歌,百工纷纷进谏。

北宋神宗年间,京师教坊(内廷戏曲班子)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伶官,叫丁仙现,就经常在表演节目时拿当朝宰相开涮。当时是王安石当宰相,以专制、铁腕手段推行新法,“一切委听,号令骤出”,其中许多政令“于人情适有所离合”,“故臣名士往往力陈其不可”,即提出反对意见,但“多被黜降”,“后来者乃寖结其舌矣”,都闭嘴不说话了。但丁仙现偏不买王宰相的账,屡屡在戏场中嘲诨王安石,“辄有为人笑传”,搞得王安石狼狈不堪,“然无如之何也”,拿他没办法。后来王宰相还是老羞成怒了,“遂发怒,必欲斩之”。但最终还是杀不成,因为宋神宗暗中叫人保护了丁仙现。所以当时有谚语说:“台官不如伶官。”

我想特别指出来的是,在宋代,敢于讽刺宰相的伶人,并非只有丁仙现一人,被伶人嘲谑的宰相,也绝不止是王安石。有学者统计过,两宋史有明载的,至少就有十三位宰相被伶人拿来开涮过,其中,被讥讽得最多的是王安石、蔡京、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这五个大权相。

宋徽宗时,宰相蔡京积极扩张“国家福利”,贫民的“生老病老”均有国家提供优厚的救济,但也因此造成了平民税负沉重。有伶人在演滑稽戏时,便讥讽这些福利政策导致“百姓一般受无量苦”,宋徽宗听了,“为恻然长思,弗以为罪”。这是后来的明清时期难以想象的。

南宋初秦桧当政,权焰熏天,有一年省试,秦桧的儿子秦熺,侄儿秦昌时、秦昌龄都榜上有名。毫无疑问,如果这不是秦桧自己授意,便是主考官在逢迎秦相爷。一时间“公议籍籍,而无敢辄语”。百官不敢言,但伶人敢言。一日,有两个伶人说起了“对口相声”“你说今年的主考官会是谁?”“一定是彭越(西汉开国功臣)。”“胡说八道!彭越死已千年,如何来得?”“因为上次省试是韩信主考,所以可知今年是彭越主考。”“胡说!胡说!”“若不是韩信,如何取得他三秦?”这显然是拿“秦门三子”齐齐中试一事开涮嘛。当时“四座不敢领略,一哄而出”。但秦桧知道后,“亦不敢明行谴罚”。

伶人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低贱,但宋代的伶人却可以大胆讽刺时政,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中国曲艺行业中一直就有讽谏的传统,前面提到的伶人丁仙现曾经自言:“见前朝老乐工,间有优诨及人所不敢言者,不徒为谐谑,往往因以达下情,故仙现亦时时效之。”另一个原因当然是,宋代有着相对开明的政治气氛、比较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

而一旦王朝的政治氛围从宽松转向严酷,伶人讥讽时政的自由度则无疑会直线下降。还是秦桧专权之时,绍兴十五年(1145年),秦桧获高宗赏赐新第,在新第庆典的演出中,有伶人讥刺秦桧“尔但坐太师交椅,请取银绢例物”,把迎回“二圣”(徽宗、钦宗)之事忘到脑后了。这简直就是“太岁头上动土”嘛。结果秦桧大怒,将伶人抓进监狱,其中有伶人还死于狱中,“于是语禁始益繁”。这是政治不正常的情况。

还有另外一种政治不正常的情况,即伶人突破了基于表达自由的谏政,恃着受到皇权的宠幸,开始僭越地介入、干涉政治运作。最典型者莫如五代的后唐——由于皇帝李存勖纵情声色,宠信乐工,当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籓镇,货赂交行”。伶人居然成了左右朝政的重要力量。最后,伶人郭从谦指挥禁卫军造反作乱,李存勖也在混战中中流矢而死。如果说伶人谏政体现了宋朝政治的宽容,伶人干政则显示了后唐政治的失控。谏政不等于干政,两者的分际需要区分清楚,谏政是一种表达的自由,干政则是一种危险的越界。

到了清代,随着皇权专制程度达至历代最高峰,伶人问政又变成致命的政治大忌。雍正朝时,内廷戏班演了一出《郑儋打子》,因为伶人演得很卖力,“曲伎俱佳”,获皇帝赏赐酒食。席间,有一名伶人无意问及当今常州长官是谁(因戏中郑儋为常州刺史),雍正立即变脸,勃然大怒说:“你乃优伶贱辈,胆敢擅问官守?其风实不可长!”竟命人将那倒霉的优伶拉下去,活活杖死。宋朝伶人的谏政权利,于此不复见。

宋朝也有城管与拆迁

如果我们有机会鸟瞰隋唐的长安与北宋的汴梁,将会发现,这两座城市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格局与气质。长安城方正、规整,街道笔直如削,以直角交错,将城郭分割成一百零八坊(居民区)与东西二市(商业区),宛如一个个工整的方格。以皇城外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全城的坊、市、道路、城墙均呈左右对称。白居易形容长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很传神。毫无疑问,这是严格按照图纸,凭借权力的巨大动员力量,以浩大的人工堆砌出来的。为追求恢宏大气、整齐划一的审美效果,长安城的规划甚至宁可与平民的生活脱节,以致到了盛唐之时,长安城内南部各坊,居然还“率无第宅,虽时有居者,烟火不接,耕垦种植,阡陌相连”。

相比之下,北宋的汴梁就显得不怎么规整了,不但城墙不是很端正,街道也不再一味追求平直,斜街、斜巷可见。汴河斜斜穿过城郭,借着汴河所带着的交通便利、货物往来与人烟凑聚,沿河一带慢慢演变成汴梁城最繁华的街市之一。所有的街市看起来是那么拥挤、喧闹、嘈杂,但又富有生气。城墙之外,也自发形成热闹的市镇,与城内连成一片,所谓“十二市之环城,嚣然朝夕”。这样的城市格局,与其说是行政权力“规划”出来的,不如说是民间社会“生长”出来的。

两种不同的城市风貌下面,隐藏着两种不同的城市生活制度。唐代的长安保留着古老的“坊市制”,即居民区与商业区分开,有坊墙相隔离。街道是不准摆摊开店的,要做生意,只能到东西二市中;并实行严格的开闭市制度,“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散市后即关闭市门;而且“居必求其类”,官民分居,秩序森然;又有“夜禁”之制,城门“昏而闭,五更而启”,禁止市民夜行,“诸犯夜者,笞二十”。

而在北宋的汴梁,坊墙已不知什么时候被推倒,坊市制瓦解了,人们沿河设市,临街开铺,到处都是繁华而杂乱的商业街。官民杂处,商民混居,“夜禁”也被突破,“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一种更富有商业气息与市民气味的城市生活方式,正在兴起。今天我们展开《清明上河图》长卷,那种繁华气息仍能扑面而来:东京城内外,店铺鳞次栉比,商贩旅人云集,酒楼歌馆遍设,商业广告满街,瓦舍勾栏布于闹市。

今时,有网友PS出来的一组恶搞图片《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画面中,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队如狼似虎的“城管”,商贩抱头鼠窜,原来繁花似锦的汴梁街头,立即变得空荡荡,只留下一地狼藉,以及涂在墙壁上的刺眼的“拆”字。这组在网上流传甚广的PS图片戏谑地讽刺了一把当前社会的“城管现象”,令人拍案叫绝,在会心一笑之余,有心人大概也可以想一想,城市的秩序当如何维持。这个问题不是今日才有,也困扰过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宋代社会。

其实,宋代是有“城管”的——当然那时候不叫“城管”,叫“街道司”。他们的工作是维持城市街道的卫生、整修与日常秩序。《清明上河图》中的护城河平桥处,就画有一个小贩,在路边支了一把遮阳伞,摆了一个小摊子卖西瓜,没有什么“大盖帽”来干涉他。不过,如果汴梁的商贩占道经营,严重妨碍了交通,街道司还是要管的。

宋朝也有“拆迁”。作为一个具有“自发成长”性质的商业城市,拥挤与喧哗似乎是汴梁城与生俱来的性格,因为坊市制所代表的严厉管制已经失效,商业的力量必然引导着人们往热闹的地方汇聚,竞相开设商铺、侵占街道,各种“违章建筑”层出无穷,在当时,这叫做“侵街”。因为侵街严重,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

面对商业城市发育初期的秩序混乱,宋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介入对城市秩序的维护,乃至动用强制手段拆除侵街的建筑物,都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北宋汴梁的拆迁记录在文献资料中并不鲜见。比如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宴从臣于会节园,还经通利坊,以道狭,撤侵街民舍益之”。

根据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总结出北宋政府“搞拆迁”的几个特点,这对今日的城市治理也不无启示。

首先,对侵街的权贵并不姑息。权贵掌握着权力资源,是北宋初期率先侵街的一批人,比如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七月,八作使(相当于城建局局长)段仁诲在家门前修筑了一道垣墙,侵占景阳门街,宋太宗大怒,“令毁之,仁诲决杖(处以杖刑)”。咸平五年(1002年)二月,因为“京城衢巷狭隘”,宋真宗诏令谢德权“广之”,即负责拆迁工程。谢德权“先毁贵要邸舍”,以致“群议纷然”,连皇帝都顶不住了,下诏叫停,谢德权却坚决不从,说:“今沮事者,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租金)耳,非有它也,臣死不敢奉诏。”碰上这种牛脾气,宋真宗也拿他没办法,只能“从之”。于是谢德权将权贵的侵街邸舍一概拆除,然后恢复“禁鼓昏晓之制”。禁鼓,即街鼓,是从前坊市制的配套设施,昏晓各敲响一次,提示坊墙城门的闭启时刻。

其次,对侵街的升斗小民,宋政府一般能够考虑到他们维生不易,而顾全他们的生计。如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开封府请撤民舍侵街陌者,上以劳扰不许”。又如元祐五年(1090年),给事中范祖禹上书宋哲宗,说,虽然“百姓多侵街盖屋,毁之不敢有怨”,但“有司毁拆屋舍太过,居民不无失所”,所以,他要求皇帝下旨,“除大段窄隘处量加撤去外,无令过当拆屋”。

为适应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作为禁止“侵街”的红线,红线之内,允许设摊、开店,但不得侵出红线之外。我们现在看《清明上河图》,在虹桥两头,就树立有四根“表木”,桥上两边,小商贩开设的摊位,都在“表木”的连线之内,中间留出通行的过道。这样,既照顾了商贩的生计,也不致妨碍了公共交通。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汉末一统

    重生之汉末一统

    现代大学生刘羽穿越到汉末成为幽州牧刘虞的次子,看他如何在汉末群雄割据的乱世崛起,又是如何一步步一统大汉。重生之汉末一统书友群:251939033欢迎大家加群互聊
  • 卧龙出山

    卧龙出山

    刘桂原来只是浙江一个到处找零时工打的屌丝,居然成了游族网络公司导演的死党,凭借着自己的关系,一路高升,短短几个月便接替了副导演的职位。就在刘桂兴冲冲的去领自己第一个月的天价工资——5万元时,以前的鸿运却好像用完了似的,连花花草草都和他过不去,直接被大自然给甩进了湖里,虽然抢救成功了,但是当他醒来的时候,却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诸葛亮。一个下午的功夫便被抓紧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而另一端,诸葛亮看着自己家的草屋,满是疑惑,自己可是城里人,怎么来到乡下了?一端是奇门遁甲的全才接替了屌丝刘桂的位置。另一端是废材接受了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宿体。而三顾茅庐就要开始了,诸葛亮该怎么逃脱?
  • 大官人

    大官人

    书生也能驰骋沙场?!他是一介书生,却闯荡江湖,凭一己之力荡平黑风寨,取寨主首级;他出身卑微,却闯入宫廷,和权贵斗智斗勇;他在乱世中剿灭匪患,威震四方,轰轰烈烈活在群雄并起,诸强争霸的大时代……
  • 重生之问鼎三国

    重生之问鼎三国

    建安元年,孙策出兵江东,占领丹阳、会稽两郡。而此时,主角刘基穿越为扬州刺史刘繇的长子。面对虎据中原,人称乱世枭雄的曹操,四处流浪,却暗藏心思的刘备,子承父业,雄霸江东的孙策。他作为一个现代人,如何把握机会,力挽狂澜,在这纷争乱世占得先机?群雄逐鹿,江山美人,铁骑纵横天下,谁人能敌?
  • 代隋

    代隋

    隋末年间,群雄辈出,谁能取而代之?一个后世普通人死后重生成为了宇文成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着与前世普通生活,而不相同的门阀嫡长孙的生活环境,他将何去何从?面对宇文阀即将到来的灭亡命运,他又该如何?是接受他所知的死亡吗?还是拼死一搏?不!命运在我手中,我拥有的一切谁也别想夺走!他再也不想回到前世那吃上顿没下顿的凄苦生活!他受够了!他要反抗!李元霸!李世民!我倒要看看是你李阀能笑到最后,还是我宇文氏坐收渔人之利!我宇文成都的铁骑等候你们的大驾!…………………………各位朋友如果喜欢的话,顺带收藏一下,如果富裕一点,给点推荐票,温暖一下我坚持写作的寂寞孤独的心。
热门推荐
  • 你考试,我支招

    你考试,我支招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即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各科考试,你都准备好了吗?考试之前的心理准备与知识掌握,考试中的清晰思维与应对技巧,考试后的良好态度,这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书将告诉你从容进入考场,并取得满意答卷的正确方法。
  • 异能独尊

    异能独尊

    这是个元素、机械、百变、武器、赤手以及精神的世界。所有不一样的东西都称之为扑克?这不是百变废柴系的么?,扑克还能控制?别逗了。没有!我没有在开玩笑!就是扑克,就是废柴,就是一个如此垃圾的魂魄也可以称霸!用心创造奇迹,尽管我是凡人。
  • 末世之大剑召唤者

    末世之大剑召唤者

    悲催的马亚飞在家都能被车撞,醒来之后更是发现已经身处末世!但上天没有抛弃他,他居然得到了召唤大剑战士的能力!大剑战士斗变异丧尸+美女斗野兽=华丽的水晶宫?如果想开水晶宫的话,最好还是先活下去吧,不然丧尸妹妹会非常乐意加入水晶宫的行列的!当然你得将你那一身血肉交给人家做食物!
  • 网游之穿越英雄联盟

    网游之穿越英雄联盟

    从万人瞩目的召唤师峡谷,到鲜为人知的暗影岛;从高耸入云的大陆之巅,到深不可测的裂缝深渊;从万兽天堂的繁茂丛林,到弗雷尔卓德的极地冰川,他的足迹踏遍符文之地的每个角落。为荣誉,他奋战到底;为兄弟,赴汤蹈火;为爱人,与天为敌。何为正义?何为邪恶?光明并不代表正义,黑暗亦不等于邪恶!寒来暑往,他一步步兑现着诺言,“我一定会变强,让整个大陆为之颤抖。”他,一个来自异世界的年轻人,将带给我们怎样一次波澜壮阔的时光之旅呢?备注:雪丶翼很喜欢这本书,不知为何前作不再更新,于是雪丶翼心血来潮,决定续写这部小说,这也是雪丶翼的开山之作,还望书友们多多支持。
  • 武极神话

    武极神话

    武路尽头我为尊,极古穷今主争锋。神威盖世镇八方,话不虚传动九天。天地三界,浩瀚无尽,百族林立,群雄争霸。热血激烈的天骄对决,绚丽多彩的武术碰撞,一位位天之骄子,强势掀起,如星辰般绽放光辉。一位来自星尘大陆重生于天界的青年,能否在这个乱天动地,却精彩绝伦的热血世界,谱写出一曲属于他的神话之歌?武之极,动天地,破苍穹,创神话…………武道之路,谁主浮沉?
  • 踏破山河图

    踏破山河图

    他曾是一个到处打架斗殴的地痞。他曾是一个给和尚立过贞洁牌坊的无赖。他……他也曾被宿命玩弄于鼓掌。他只能使劲的咬着牙,更要咬着牙使劲。他要冲破命运的枷锁。一个真正的男人,定要头顶破青天,脚踏碎大地。
  • 独霸蛮荒

    独霸蛮荒

    蛮荒大地,凶兽横行,古兽隐现,族灵密布,身世神秘的少年,雷电双脉,成为这片大地的霸主。
  • 万域邪尊

    万域邪尊

    江家废少,受尽屈辱,一朝觉醒,改天换地!曾经羞辱过我的,要一巴掌一巴掌的抽回去!曾经高高在上的,本少会让你们知道什么是高不可攀!波澜壮阔,强者争锋的时代,总有一些人,缔造传奇。而江流,他要做诸天万域最强妖孽!
  • 独爱千年

    独爱千年

    他,沉睡千年的僵尸王一个;她,从未得到公主待遇的冷宫公主一个;本不该有任何的交集,偏偏扯上了剪不断的情缘。他帮助她,她依靠他,可是最终究竟谁才是谁生命的救星……千年前的故事本该遗忘,可是偏偏烙在了他的心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斗气冤家:腹黑侯爷太无赖

    斗气冤家:腹黑侯爷太无赖

    她是凶狠手辣的杀手,冷若冰霜的靓寡妇,却只为他一展笑颜。他是目中无人的神捕,高贵显赫的小侯爷,却只为她温柔腹黑。初见时,他当众表白,再见时,他无赖难缠,三见时,他非卿不娶。她缓缓开口:“脸皮厚到十八铜人都打不烂,独孤九剑都刺不穿,也是一种境界了。”他轻甩刘海:“那是自然,凄凄你要不要跟我这个独一无二,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帅哥在一起?”她轻挑眉毛:“帅?的确,帅的没样了。”“有眼光。”瞄了眼面前自恋的人,她淡然补充一句:“长的草率也是一种帅。你属于这种。”(喜虐各半,稍微偏虐,但是隆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