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9800000016

第16章 西方课程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思想(1)

(一)西方课程理论的进展

反思课程理论的发展历程,一直把“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发课程”

作为探究的主要问题。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视为“学校材料”

(schoolmaterials),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的程序,从而导致“程序主义”(proceduralism)倾向。这种倾向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以“泰勒原理”(TylerRationale)为代表。美国着名课程理论家派纳(W·Pinar)将这种研究取向概括为“课程开发范式”(theparadigmofcurriculumdevelopment)。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

(paradigmshifting),开始由研究“课程开发”为主转向以研究“如何理解课程”为主。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视为“符号表征”

representation),课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课程“符号”所负载的价值观。这是一种“理解”取向的课程研究。这种倾向至少在美国已成为课程研究的“显学”。派纳将这种研究取向概括为“课程理解范式”(theparadigmofunderstandingcurriculum)。

当下的西方课程领域是如何理解课程的?课程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张华老师对这些问题作了反思分析:

1·课程理论现状素描: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

“文本”来理解西方由“课程开发范式”迈向“课程理解范式”的最初选择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起着名的“概念重建运动”,主旨在于突破“泰勒原理”在课程领域中的统治地位,突破“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对课程领域的控制,救治课程研究的“反历史”(ahistorical)与“反理论”(atheoretical)的性格。进入80年代以后,西方课程研究领域广泛运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法兰克福学派、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哲学社会学思潮对课程进行探究,同时把文学理论、美学、自传或传记理论、神学等领域“嫁接”到课程领域,由此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课程理解”

政治的理解、种族的理解、性别的理解、现象学的理解、后现代的理解(包括后结构主义理解、解构主义理解)、自传或传记性理解、美学的理解、神学的理解、生态学的理解、全球化的理解、等等。课程变成了一种“文本”,对这种“文本”不同角度的解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话语”。当今的课程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课程开发的程序的论争,而是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背景上来理解,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而寻找课程的意义。

(1)政治课程理论

“政治课程理论”(politicalcurriculumtheory)是在早先“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之批判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广义的政治课程理论包含早先的批判课程理论),该课程理论把课程作为“政治文本”(politicaltext)来理解。

政治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具有政治性(curriculumispolitical),课程是在社会经济、政治情境中建构的,“把课程隔离其多元的、互动的情境是荒谬可笑的”,因为“课程·是不同势力竞争的社会产物。”

如果说70年代之前的课程文献认为学校课程在政治上具有中立性是一常识性假设,那么70年代之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这种假设被彻底摧毁。毫无疑问,是政治课程理论把人们带出了“柏拉图洞穴”。

政治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包括:阿普尔(M·Apple)、吉鲁(H·Giroux)、古德曼(J·Goodman)、卡尔森(Carlson)、弗雷尔(Freire)、西蒙(Simon)、韦克斯勒(Wexler)、埃尔斯沃思(Ellsworth)、等等。80年代以来,政治课程理论成为西方规模庞大、人员众多、观点纷呈、影响深远的课程理论流派之一。

(2)种族课程理论

“种族课程理论”(racialcurriculumtheory)与政治课程理论有着内在关联,二者都把社会公正作为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种族课程理论把课程作为“种族文本”(racialtext)来理解。

种族课程理论认为,“种族(race)具有自主性,种族概念是理解课程的一个自主概念。种族课程理论的主旨在于揭示课程中的种族歧视及其根源,进而通过课程唤醒人们的种族意识,谋求种族平等和社会公平。种族课程理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黑人课程取向”、多元文化主义、文化认同与压制、种族表征、课程政治学(curriculumpolitics)、等等。

种族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包括:沃特金(W·Watkins)、麦卡锡(C·McCarthy)、喀斯特奈尔(Castenell)、派纳、陶伯曼(p·Taubman)、扬(A·Young)、等等。在国际化时代,种族课程理论是一个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思潮。

(3)性别课程理论

“性别课程理论”(gendercurriculumtheory)旨在通过课程消除性别歧视、体现性别特性、追求性别平等。性别课程理论把课程作为“性别文本”(gendertext)来理解。

性别课程理论的重要代表格鲁梅特(MadeleingR·Grumet)曾说:“如果说性别歧视(sexism)是社会对一种特定性别特性的反应的话,那么,性别(gender)则是指个体对性别特性(sexualidentity)的体验、承认与拥有。”把课程作为“性别文本”来理解是考察课程与性别之间的联系。该课程理论使课程及其话语隶属于“女性主义分析”、激进的同性恋分析和性别分析,这涉及到人们由于其性别和性行为的认识而对这些方面的不公平的对待,也涉及到我们所建构(也被它所建构)的流行性别体制。

性别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包括:格鲁梅特、米勒L·Miller)、帕格诺(JoAnnePagano)、西尔斯(JamesT·Sears)、古德曼(J·Goodman)、等等。这是一种在西方世界颇为流行的课程理论。

(4)现象学课程理论

“现象学课程理论”(phenomenologicalcurriculumtheory)是世纪西方世界哲学和文化领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现象学运动”(phenomenologicalmovement)的有机构成,该课程理论同时也丰富了“现象学运动”。现象学课程理论把课程作为“现象学文本”

(phenomenologicaltext)来理解。

现象学课程理论的人格理想是什么?着名现象学课程理论家奥凯(TetsuoAoki)曾这样概括:“受过教育的人首先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人的认知、思维和行为方式源于他是谁。这样的人知道一个真实的人不只是一个个体、他或她的独立性,而是一个与其他人在一起的关系存在,他因而在本质上是一个伦理存在。”另一着名现象学课程理论家范梅南(MaxvanManen)曾归纳了现象学课程研究的五个特点①现象学研究考察生活体验(livedexperience)。研究被直接体验到的生活世界,而不是我们所概念化的世界。现象学者寻求对世界的更直接的体验和际遇。

②现象学研究寻求经验的本质和事件的意义,倡导对世界的反思,反对对世界的“自然主义态度”。

③现象学研究是智慧的意识实践。现象学教育学是智慧的表现。

④现象学研究并不为知识而生产知识,而是为了人类的意义而生产知识。现象学研究者致力于思考每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的意义。

⑤现象学研究是一种“诗性活动”,总是力图体现诗的品质。像诗一样,现象学试图用一种唤起性的、原初的声音呈现对世界的原创性“演唱”。

加拿大是现象学课程理论的故乡,其中阿尔伯塔大学ofAlberta)是现象学课程理论和现象学教育学的中心,该大学的奥凯、范梅南、史密斯(DavidSmith)是现象学课程理论的核心人物。

加拿大的查迪尼(Jardine)是又一重要代表。美国的休伯纳(D·Huebner)、派纳、格鲁梅特、雷诺滋(W·Reynolds)等人也是现象学课程理论的重要代表。现象学课程理论是集中体现欧洲大陆风格的、极富创造性的课程思潮。

(5)后现代课程理论

“后现代课程理论”(postmoderncurriculumtheory)是在风靡西方世界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结构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后现代课程理论”把课程作为“后结构、解构、后现代文本”(poststructuralist,deconstructed,text)来理解。

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有两种典型风格:激进的或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即源于“后结构主义”)与温和的或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不论哪一种风格,都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反表象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相应地,后现代课程理论也有两种典型风格:批判性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主要是对传统课程理论展开批判,揭示其二元论的认识论根源及其表现;建设性的后现代课程理论,试图建构一种从根本上超越“泰勒原理”的、新的课程理论,比如,多尔(W·Doll,Jr·)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的四个基本准则——丰富性(richness)、循环性(recursion)、关系性(relation)、严密性(rigor),简称4R’s,与“泰勒原理”适成对照。

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代表包括:陶伯曼、戴格诺、车里霍尔姆斯(CleoCherryholmes)、亚格金斯基、高西亚(ClermontGauthier)、胡文松(Wen-SongHwu)、多尔、拉瑟(Lather)、吉鲁、金彻里(JoeL·Kincheloe)、斯腾伯格(S·R·Steinberg)、麦克莱伦(P·McLarn)、等等。这是一个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课程理论发展方向的课程思潮。

(6)自传性/传记性课程理论

“自传性/传记性课程理论”是在现象学、存在哲学、精神分析理论影响下产生的。该课程理论把课程作为“自传性/传记性文本”

(autobiographical/biographicaltext)来理解。

康奈利(F·MichaelConnelly)和克兰迪宁(D·JeanClandinin)曾说:“研究课程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研究我们自己。”一语道出了“自传性/传记性课程理论”的立论基点。从自传和传记文本的角度理解课程的系统尝试源起于20世纪70年代,尤其以派纳的《过程课程:

走向概念重构》(1974)一文以及派纳与格鲁梅特合着的《贫困的课程探论》(1976)一书为标志。在书中,派纳和格鲁梅特引入课程的自传理论,由课程的拉丁词根“currere”引发而来,寓指跑在跑道上的过程。派纳和格鲁梅特将自传作为一种方法,旨在帮助课程领域的学生学习如何描述学校知识、生活史和思想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达成自我转变。目前我们可以看出在自传和传记研究中有三个流派。

第一流派为自传理论与实践。其主要概念为“过程课程”(currere),合作,声音(voice),对话日志,地方,对自我、经验、神话、梦与想象的后结构描述。第二流派是女性主义自传,其主要概念包括社区(community)、中间通道(themiddlepassage)、重建自我。最后一个流派是从传记和自传的角度理解教师,包括合作性传记、自传实践、教师的“个人实用知识”、教师经验(teacherlore)和教师生活的传记研究。尊重每一个体的存在体验,追求人的自由与意识水平的提升是“自传性/传记性课程理论”的宗旨。

自传性/传记性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包括:派纳、格鲁梅特、戴格诺、陶伯曼、多尔(MaryAswellDoll)、米勒、雷尼格(Reiniger)、巴特(RichardButt)、雷蒙德(DanielleRaymond)、康奈利、克兰迪宁、舒伯特(WilliamSchubert)、阿耶尔斯(WilliamAyers)、古德森F·Goodson)、等等。该课程思潮的产生是西方课程理论范式转换的重要标志,其倡导者代表了西方课程理论的“先锋派”。

(7)美学课程理论

“美学课程理论”(aestheticcurriculumtheory)试图探讨课程的美学本质与审美功能。美学课程理论把课程作为“美学文本”

text)来理解。

在当今的西方世界,有众多的学术研究支持“课程即美学文本”

这一理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着名课程论专家休伯纳就曾指出,美学语言(aestheticlanguage)堪为替代泰勒原理之技术语言的一种重要语言。如今的课程领域,存在众多美学课程理论的学术取向,从不同侧度揭示课程的美学本质:(1)探究艺术对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性,试图确立艺术在课程中的核心位置,布劳迪(HarryBroudy)是这种观点的重要代表;(2)通过阐明知识获得与思维的美学理念以建立一种理解课程的新框架,这种框架与主流社会行为科学的框架适成对照,这方面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认知与探究,罗赛欧Rosario)、范兰斯(ElizabethVallance)、巴罗尼(ThomasBarone)是这方面的重要代表;(3)致力于将20世纪的艺术家们所阐明的艺术理念与课程理念联系起来,以促进课程理解,帕德海姆Padgham)是这方面的主要代表;(4)探究艺术与社会的联系,以为艺术课程内容的确定提供基础,同时也阐明艺术政治学art)的内涵,巴耶尔(LandonBeyer)是这方面的主要代表;(5)把与艺术相联系的理念用作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工具,这方面的主要代表是艾斯纳(ElliotW·Eisrler)、范兰斯、费金斯(MargoFiggins);研究戏剧与课程的关系,格鲁梅特、费金斯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7)有些学者从后现代理念的侧度研究美学课程理论,这方面的代表有亚格金斯基、萨瓦德(DaiyoSawada)和海姆伦A·Hamblen)。

美学课程理论与自传性/传记性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神学课程理论等相互交织,成为一个富有魅力的课程思潮。

(8)神学课程理论

“神学课程理论”(theologicalcurriculumtheory)是将神学语言移植于课程领域,以揭示课程的神学本质,救治技术语言和技术理性对课程领域的扭曲。神学课程理论把课程作为一种“神学文本”

text)来理解。

同类推荐
  • 听任志强怎么说

    听任志强怎么说

    任志强说,收了大量出让金的商品房从来都不是给穷人的。任志强说,自然与经济规律都不会因权力者的偏好而改变。任志强说,公益不是求生的工作而要靠用心去自愿地付出。任志强说,唯有读书并学会独立思考的人才会走得更长远……有时他的话锋利刺耳,让人茅塞顿开;有时他的话诚恳透彻,观点慧眼独具。地产、财税、市场、公益、阅读、人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听听任志强到底怎么说。
  • 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巴里翁医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妻子贤惠,孩于可爱,可他家的女仆奥尔茄不明不白地死了。他为了搀除自身的嫌疑,凭着高明的医术,很快弄清了奥尔茄的死因:她的肠子里有一种像针一样的细芒刺,是肠穿孔而死的。巴里翁向前来破案的梅格雷警长说明了这个问题。梅格雷见多识广,他想到这种细芒刺是产在马来西亚的赫布里底群岛的,当地的土人,常常用它来报复那些奴役他们的殖民者的。他问:“你参加过殖民军吗?”“没有,我家庭中没有一个人到过殖民地。”“那你们家中可曾食用外来的食品?”“我妻子是个烹任能手,一切饮食都可自己制作,从不购买现成食品。”
  •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50万年前,一支名为“藏象生命体”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它们发现这里是茫茫宇宙中罕有的生命天堂;这个星球的陆地、海洋、天空,充满着美丽、丰富、不可思议的生命。它们决定留下来。时至今日,这些外星生命仍然寄生在我们的身体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它们是经络与灵魂的混合体,它们让人类对宇宙深处的秘密有着神秘的感知——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詹新惠从党报集团体制的历史沿革到党报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自然,书中所论列的观点未见得都准确,有些研究可能还受到实践的制约。便至少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思考的兴趣,也开启了新的思路。
  • 购物小窍门

    购物小窍门

    日常购物中的小窍门。米面油料的选购米质量辨别优质的大米颗粒整齐,富有光泽,比较干燥,无米虫,无沙粒,米灰极少,碎米极少,闻之有股清香味,无霉变味。
热门推荐
  • 颈椎病调养宜忌

    颈椎病调养宜忌

    本书对颈椎病患者的饮食、营养、起居、运动、娱乐、自疗、就医等各个方面的宜忌,以及不同人群在心理、起居、饮食、运动、日常生活方面的康复宜忌等做了详细的介绍。
  • 女王回归,迷糊葬送一世情

    女王回归,迷糊葬送一世情

    回归后,都慢慢成为了各自生活中的女王,在世人面前的冷酷无情,在“情”字上却犯了迷糊,一句口误的话就葬送了自己的一世,被人拐了都不知道,还傻乎乎的跑去帮人数钱。
  • 骗局

    骗局

    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 圣手天妃

    圣手天妃

    3075年的一名小小的偷儿,偷得了熊猫,盗得到狗熊,能文能武,身怀绝技说的就是她、司空银凤。这样的一个她,阴差阳错的穿去了另一个平行世界,不是狗血的背叛,也不是什么遇险,而是因为自己恶趣味偷别人的小内内的时候被一扫帚拍得撞上了一颗从天而降的陨石。穿越就算了吧,别人穿越都是穿越到宫里或者府里做千金小姐,公主皇后神马的,司空银凤却穿越在棺材里,当棺材里爬出了她,当她遇上他。
  • 金牌当家菜

    金牌当家菜

    本书中收录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家常菜的制作方法及菜谱。家常菜是指百姓人家日常制作和食用的菜肴,是选用普通的原料、根据家人的品味爱好制成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浓郁的乡土情愫,让人深深地喜爱和留恋,犹如乡音、母语一般深入骨髓和灵魂。中国烹饪大师史正良先生通过潜心总结研究、反复实践、制作、编写出这一套全新的家常菜谱,其中的菜肴用料普通、制法简便、调味适口,并且营养合理、易学易变,对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培养美食情趣有极大好处。
  • 阴阳玄黄

    阴阳玄黄

    天不待我,我必逆天。地不待我,我必平地。哪管他人生与死,只求自己不违心。
  • 铁血红河

    铁血红河

    自从居住在红河大陆的人们有了印象开始,无数个流血的画面就从未自人们的心头消失过。当历史的车轮滚动到1500年这一路段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更为腥风血雨的画卷。或许这昭示着全大陆的罪恶,或许这将会带来神的惩罚;又或许这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那么和平的天使会降临么?论英雄成败,皇图梦,转头空。颂风情万千,倾城恋,淡若云。无论时世如何变迁,保留下来的一般是道不尽个中滋味的旁白。不如让我们一起端坐林中阁:杯茶话万物,赏林间自在飞花。煮酒论人生,品窗外无边丝雨……
  • 史学名家梁园东

    史学名家梁园东

    梁园东先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史学家,本书收入了梁先生论文中主要的、精华的部分,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概貌。
  • 温婉王爷淡定妃

    温婉王爷淡定妃

    大婚当日,红鸾帐中,本来应该是春色无限,但是...这个婚房似乎有些不一样......小霜第一次写文,文风拖沓,望多包涵~用什么意见请提出,小霜会认真吸取的~本文耽美,不喜慎入~学生党,不能连更,希望大家体谅~
  • 魔易天下

    魔易天下

    我本将心向正道,奈何正道弃我如敝履。这一世,我愿入魔。我要魔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