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解放区政权和军队问题上,双方没有能够达成协议,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和平的真诚努力,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条件下,做出许多重大的让步,使国民党当局不得不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战","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还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各项问题,这样,才产生了《双十协定》。
在政治协商会议上,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以及宪法草案等项协议。这些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它推行的内战政策,争得了党派平等和人民的一些合法权利。这些成果的取得,也和中共做出的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分不开。周恩来在会后答记者提问时,列举了我们所做的让步。他说:"例如通过的纲领和中共原提案有颇多的出入:在军队国家化上,终止了十八年的武装斗争,改变了军队的制度;在改组政府上,我们放弃了我们根据边区经验所提的《三三制》,即最大的党不得超过三分之一,而同意国民党可在国府委员中占二分之一,在行政院中占大多数;在民主宪章的原则上,我们接受英美式的初期民主,例如解散国会制度;最后在国大问题上,我们做了大让步,我们容许始终为人民所反对的十年前代表的继续存在。"
在朝鲜停战谈判中,中朝方面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朝鲜战争的对手美国是资本主义的头号强国,态度傲慢横蛮,在谈判桌上经常横生枝节,气焰嚣张。在谈判军事停战分界线问题时,当我方拒绝其横蛮非法要求,美国竟悍然单方面宣布休会,叫嚷:让飞机大炮去辩论吧!面对如此横蛮的对手,中朝代表团一方面理直气壮地据理驳斥,另一方面在战场上给予沈重打击,谈打结合,以打促谈。同时,当形势出现转机时,在不损害根本原则的前提下,做出一定的妥协,争取达成协议。
交换战俘问题,是谈判中争议大又拖延时间长的一个焦点。停战后,双方交换全部战俘乃国际惯例,但美国和李承晚集团却炮制"一对一的交换"、"平民顶战俘"等谬论,拒绝遣返我方被俘人员,还对我方被俘人员进行残酷迫害,搞所谓"甄别",强迫刺字、按手印、写"血书",乃至毒打、截肢、杀害,以强迫他们改变要求遣返的意愿,致使这一问题,组挠停战协定的签订一年半之久。
美国在谈判桌上未能迫使我方就范,在战场上又遭到迎头痛击,加之总统选举在即,选民普遍要求和平,这些情况迫使其当权者开始转弯,改变其破坏拖延谈判的伎俩,于1953年3月提出了先交换伤病战俘的建议。毛泽东、周恩来敏锐地抓住美方的新动向,同意先交换伤病战俘,并建议恢复谈判。为了推动停战的实现,我方做出了一项最大的让步,即周恩来提出的遣返战俘分两步走的提议:停战后立即遣返一切坚持回国的战俘,而将其余的转交中立国,有关方面必须保证他们的遣返权得到尊重。当美方以藉口反对把暂时不遣返的战俘移交中立国时,我方又同意把他们交由设在朝鲜非军事区的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看管一个时期,以保证他们在不受威协的情况下行使被遣返的权利。以此为契机,双方于六月八日达成了最后协议,使这一拖延日久的斗争最尖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让步,就无法打破僵局,达成协议,实现停战。但是,我们主张的让步是有原则的,是以不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周恩来指出:国共两党"在斗争的基本方针上是绝不会让步和变动的"。方针不会变,策略可以变,也应该变,以为实现基本方针服务。1937年1月24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洛甫,提出了和国民党谈判时进行让步的界限,即可以服从三民主义,但放弃共产主义信仰绝无谈判余地;承认国民党在全国的领导,但取消共产党绝不可能。国民党顽固派取消共产党的狼子野心是从取消人民军队和人民政权入手的。因此,枪杆子和印把子这是关系党和人民生死存亡的大事,这是不能含糊和妥协的。
抗日战后期,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曾北飞延安,和中国共产党达成一项关于成立联合政府和联合军事委员会的五点协议草案。当他飞回重庆,这一协议遭到国民党的顽固反对。这时,赫尔利立即放弃自己签署了的方案,转而支持国民党提出的三点方案,试图将共产党的军队加以整编,统归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并竭力动员共产党去"参加政府、参加军委会",甚至以供应武器、弹药、粮食、医药,以及派遣美国军官帮助共产党训练军队等为诱饵,迫使共产党上钩。周恩来对于美蒋方面的阴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态度十分鲜明。他针锋相对地指出,我们所要的是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党一党专政政府。他认为,改组国民党政府是问题的关键,也是一个救中国的问题,至于参加政府和参加军委会,即令做到,也不过是去几个做官,毫无实权,无济于事。"牺牲联合政府,牺牲民主原则,去几个到重庆做官,这种廉价出卖人民的勾当,我们绝不能干"。这一原则立场在重庆谈判中也没有丝毫动摇。周恩来代表共产党表示,我们可以相应缩编人民军队的数量,可以从南方撤退孤立分散的解放区,但坚决反对国民党蒋介石先军队国家化,后国家民主化的主张。应该先国家民主化,后军队国家化,或国家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同时进行。只有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法西斯独裁国家,化为人民大众的民主的国家,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才能交给这样的国家。周恩来在原则问题上是不会上当和妥协的。
妥协和让步还必须把握时机,注意方法。周恩来总结朝鲜停战谈判的经验时指出:美国蛮横无理时不能让步,虚张声势时不能让步,不起作用时不能让步,让步必须能扭转局势。如我们提出把遣返战俘分两步走,把暂不遣返的战俘交由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看管一个时期的建议,对打破谈判僵局起了关键性作用。那么,为什么不早做出这一让步呢?因为当时美方气焰正高,无谈判停战的诚意,如果那时做出重大让步,对方误以为我们软弱害怕,必将得寸进尺,勒求无已。当我们在战上沉重打击,新上台的艾森豪威尔政府,知道用武力压倒中国和朝鲜人民是不可能的,于是才开始转变政策,要求先交换伤病战俘。我们因势利导,不仅表示同意交换伤病战俘,而且做出了相应的让步,从而打破僵局,推动了朝鲜停战的实现,取得了最佳效果。
二十、跟周恩来学掌握"火候"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经过五次战役,把美军赶到三八线附近,迫使侵略者不得不坐下来谈判。在中国谈判代表李克农、乔冠华去朝鲜板门店参加谈判之前,周恩来对他们作了全面的指示,最后引用一句古语:"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意思是说该做的应该坚决去做,该停的时候就应该适可而止。党中央及周恩来对朝鲜战争的指导,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