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2600000010

第10章 查找男孩厌学的症结,扫除干扰学习的情绪(3)

叨唠吼叫,沉浸在“碎啐念”中的孩子易厌学

大人们总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吵架的时候,就会把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全都翻出来。旧事重提,从一个问题牵连到另外一个问题,然后扯出一大堆的问题。明知道很伤感情,却偏偏要这样做。这个坏习惯也总会被带到对孩子的教育里。在批评孩子时最忌讳的是这一点,明明只是在批评指正孩子的一个小毛病,却总是喜欢把过去的“旧账”全都翻出来。这样不仅让眼前的问题不能得以很好的解决,却让简单变得难上加难。而效果呢?孩子要么被伤了自尊,对父母记恨更强烈;要么到最后不知父母到底在说些什么,搞得一头雾水。

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父母总会借题发挥”,翻出以前的旧账。比如,孩子粗心地把笔丢了,大人的话就会跟上来:“你这孩子就是这么粗心,怎么搞的又把东西弄丢了,说过你多少回了,上次把橡皮丢了,还丢过书、本子,你怎么没把自己丢了呢?”大人的这些话,并不会让孩子“长记性”,反而会加强孩子与大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孩子的情绪激烈化,错失教育的时机。

一个14岁的男孩子讲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情:

上初一的时候,我很爱学习,成绩也可以。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爱上了看课外书,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我做作业时总是很马虎,以至于学习成绩就慢慢下降了。

每天放学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男生女生》或者《意林》,还有各种各样的漫画书来看。当然,我的内心也觉得很内疚,作业还没做。妈妈过来了,一看见我桌上的课外书,就有些生气地说:“还看,还看,还不写作业。”我赶紧心虚地回答:“10分钟后,看完这篇就写,行吗?”妈妈没说话就出去了。可是,我却听见妈妈在客厅里抱怨:“人家的孩子都是一回家就写作业,我家的孩子倒好,拿着闲书瞎看,作业胡乱应付,成绩当然好不了。”我越听越烦,作业写起来很费劲,真泄气!当然成绩也越来越差。

到了初二,我的成绩已经降到了班级最后几名,老师先前还总是督促我们学习,后来都懒得管我们了。我和坐在后排的几个同学,每天说的都是游戏和漫画人物,学习好的同学不和我们玩,我们也不愿意搭理他们,学习真没劲儿。

父母必须牢记的一句话是:“父母说得越多,孩子听得越少。”说教、唠叨的作用很有限。家长成天没完没了地说教,教育效果并不好,常常适得其反,孩子不买账,越说效果越差。有时家长单方面的唠叨说教其实是一种宣泄,宣泄心中的焦虑和对孩子不听话的苦闷,宣泄生活中的压力和失意,宣泄养育孩子的功劳和苦劳。

由于没有民主平等的尊重、沟通和交流,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没有认真倾听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有居高临下的命令。致使教育不得法,只有依赖反反复复的说教才过瘾,而且是越说越生气,越说越说不到点子上,越说越抓不住孩子的心。其实,过多的说教,会令孩子十分反感,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

实际上,家长只要把怎样做的方法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认真办事的细节,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做。对孩子的毛病、缺点,找适当的时机,认真而亲切地指出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应当怎样做才好。这样,孩子不仅不会太反感,而且会把事情完成得很好。

假如你一定要重复地说,那么就将唠叨的语气改为提醒。唠叨让人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的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的意味,表示你和孩子站在一边。切实地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记得在晚餐前将你的房间清理干净”,这样的说法能给予你的孩子喘息的空间。初中的男孩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家长要做的,只是协商制定罚则的约定,规则要清楚,然后微笑地走开。到了关键的时刻,万一时间已经到了,可是工作还没做,那么只要遵照罚则即可,不需要再讨论,因为约定就是约定。父母按照约定执行,孩子就会信服。

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家长们避免对孩子的无谓唠叨:

1.抓大放小

家长应当学会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应当学会照顾孩子的一些最核心的需求,比如孩子的人生态度、未来志向、学习方法等,这样一来,不但家长自己轻松了许多,孩子也会与你更亲近了。

2.学会等待

孩子的心智和能力发展毕竟不太成熟,一些事情他可能还没有理解。因此,做家长的必须要学会等待,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去转变。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管是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文化知识的积累,都是需要时间的。

3.只说一遍

家长对孩子说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重点,挑选有分量的话讲一两遍就可以了,不要对孩子反反复复地唠叨个没完,如果你对孩子没有把握,可以再给他解释一下其中的要点。要知道,唠叨在大多数时候是不动听的,说多了反而起不到好的效果。

4.就事论事

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孩子就是在不断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犯的错误,家长应当就事论事,犯的什么错就说什么错,哪次犯的错就说哪次的错。

南辕北辙,强迫学习与兴趣相悖内容的孩子易厌学

我国的国策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于是,家庭的中心,也转移到惟一的孩子身上。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无微不至,每天要吃什么,穿什么衣服,几点学习、几点练琴、几点睡觉,都按部就班地安排好。

做家长的,认为自己对孩子该操的心都操到了,他们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里,只管好好学习就是了。然而,在孩子们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在公交车上,一群初中生在七嘴八舌地交谈。一位男孩大谈他在家里很幸福,引得众同学羡慕不已。其实,他的幸福仅是在家里敢说“不”!做完作业之后,可以听音乐,也可以玩车模,父母对他的生活学习基本放手,给予充分的信任。而另一个男孩则是每晚9时晚自习结束回家后被逼着继续学习,做父母选中的辅导书,妈妈在旁边守着,爸爸则每晚10时准时送荷包蛋进来,他心里哪怕有一千个不想吃的念头,但一看父母期待的目光,就得咬牙咽下去,但心里却苦死了。父母对他太好了,好得他感到压抑,喘不过气来……

调查表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不仅仅是“差生”,而往往是那些备受爱护,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原因就是这些好孩子长期生活在太多的“应该”里,失去了“我喜欢”,“我要”的权利。在那种压抑、紧张、封闭的氛围中生活,孩子容易产生不满意、焦虑、厌恶等否定情绪,家长以为自己给孩子的是关爱,而在孩子心中却只想逃离。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时间,都希望孩子生活没有危险,但是,如果我们控制了孩子所有的时间和自由,也就意味着控制了孩子的生活、快乐和意志,这样给孩子带来的必然是被剥夺自由的痛苦。连自由都被剥夺的人,我们还能指望他独立、有思想、有创新吗?

家庭教育应该包括做人的教育、个性的教育、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的全面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孩子。目前,由于大部分父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考试成绩的教育上,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

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家教中,从不把孩子的考试分数看得那么重,而是要求孩子“多读没有字的书”,把见多识广当做孩子成长的最好的养料。他认为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并且得出有益于社会的结论,就能够以此来正确地指导自己成年后的行为。

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在小学时,曾因学习成绩不佳留过三回级。后来,经过努力,他考取了一所以学风严格,学生成绩优异而闻名的省立中学。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又因为有四门功课不及格要留级。

刚进中学就留级,至善非常难过,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他忍不住哭了起来。叶至善的母亲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她看到至善的成绩报告单上分数那么低,总是唠唠叨叨,说孩子不争气,没出息。

而大名鼎鼎的教育家,至善的父亲叶圣陶却从来不说什么。他认为,一门功课学得好不好,得看是否能把学到的知识全部消化,以达到终身受用。成绩的好坏不是单凭考试能衡量出来的。他对儿子说:“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知识面也不窄,一次考试成绩不好没有关系,以后好好学就是了。”叶圣陶给儿子换了一所教育风格完全不同的学校,叶至善进了这所学校,有了明显的转变,对学习感到有兴趣了,也不用整天在做练习题和做作业上花多少工夫,因而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籍,以及唱歌,吹口琴了。

孩子的兴趣变广了,父亲很高兴,又鼓励他说:“这很好,以后还要多读没有字的书。”他解释说,所谓“没有字的书”,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向社会和自然学习知识和技能。有用的知识不只是在课堂上,不只是在那些教科书里,而是在社会生活中。

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叶至善这个在小学和中学留过四次级的孩子,终于学有所成,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和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儿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美好的明天,有的甚至早早地就为他们设计了未来的道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他们所设想的人生之路走向美好的未来。但是,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孩子的发展在于自身,而不是父母能够完全决定和左右的。

因为父母养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成长、发展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家长所能支配和控制的,子女有自身的素质、兴趣、爱好、机遇等。因此,家长为子女预先所“设计”的成长、发展的历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发展的专业方向都不可能原原本本地符合家长的愿望。家长也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与其让自己和孩子被失望、困惑的情绪所笼罩,家长不如做出明智的决策,即为孩子创造相应的条件,促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根据孩子的素质、兴趣、爱好、特长和发展趋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理性地为孩子的未来“定做”发展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计划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

父母的赏识,是在尊重孩子的个性、承认资质差异下对孩子闪光点的发现和彰显。每一个孩子的独特长处需要父母去解读,去引领,从而强化优点,发挥长处,帮助孩子培养自赏能力,更好地张扬孩子的个性,并且加以强化,孩子们可以从中领会到:强化自己的优点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天才。

同类推荐
  • 聪明宝宝益智游戏全案(0-3岁)

    聪明宝宝益智游戏全案(0-3岁)

    本书精心为。一3岁宝宝设计了益智游戏,不仅会使宝宝的潜能和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在亲子互动游戏中还可以增进父母和宝宝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让宝宝在父母的爱和关怀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益智游戏乐园吧,去亲身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智慧。
  •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一书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家庭教育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从“好妈妈要懂得用心”,“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等七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建议。正如其序言所说,该书的目的就在于“给孩子精彩的人生”。
  • 犹太人家教

    犹太人家教

    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犹太人家教故事,让我们感悟到了这个伟大民族的家教智慧。内容包括:“追求知识,学习是孩子一生的使命”、“崇尚智慧,一盎司的智慧比一磅的黄金更珍贵”、“尊重个性,培养孩子的独立和创新精神”等九章。
  • 天使启示录:育儿纪实

    天使启示录:育儿纪实

    本书介绍了作者的育儿心经,共分四部分:我心中的太阳、初升的太阳、阳光岁月、最初的炼狱。
  • 10位优秀父母的独特家教方法:感动中国的教育

    10位优秀父母的独特家教方法:感动中国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肩负着重大责任。普天之下的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无不为自己的孩子的成长与成才任劳任怨。 然而,孩子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不听话、成绩差、逆反、早恋、网瘾、存在心理障碍,等等,一系列问题让父母们愁心不已、束手无策。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教育好习孩子呢? 有一种很有效的办法,这就是向那些成功的家长“取经”。本书介绍了10位优秀父母的家教经验。 他们所创造的教子成就,在神州大地上影响广泛;他们的家教经验,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国父母;他们的家教主张,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
热门推荐
  • A Journey in Other Worlds

    A Journey in Other Worl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民族救亡卷(1937-1944)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民族救亡卷(1937-1944)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民族救亡卷(1937-1944)》本书分为“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洛川会议等部分。
  • 我是富翁

    我是富翁

    以老年人生活为素材,坚信:只有身体健康快乐无私才是生命的主旋律。以夸张(讽刺)的写作手法,提醒人们:健康并非源于享乐和美食。温情告诫老年人: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切不可无所事事
  • 疯女闯校园

    疯女闯校园

    每个学校黑名单上的前三位都写着她们的名字。不想上学,刚进学校直接闹事,第一天进去,第二天就可以领退学通知书了!无奈,父母把她们送进第一贵族学院——安裴斯学院。进去了又怎样?她们还是会想尽办法退学。可惜了可惜了,这校长死活不肯让她们退学,她们已经违反了一条又一条的校规了,还是不让她们退学?违反校规,惹了校园的恶魔三少?明明说了这样直接会被退学啊?开什么玩笑?惹了居然不给她们退学?等着瞧!
  • 漫威之我为丧尸

    漫威之我为丧尸

    “我拥有特殊的技能,你知道么?”陈默偷偷瞄了一眼身旁的金发美女,神秘地对钢铁侠道。“什么技能?”“我能够一口吃掉她!”“那你一定会辣的够呛!”托尼·斯塔克举起如血一般的红酒,醉醺醺地道:“为了我们的联盟,干杯!”
  • 谁为我的青春买单

    谁为我的青春买单

    当命运的此轮开始不停的旋转,陈小泡知道自己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顺应天命。当打击一拨拨袭来,面对好友背叛,面对小贱离开,原本想坚强的心,瞬间崩溃。原本以为自己找到安全港湾,才发现,这只是一个骗局。自己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影子,想去弥补时,却发现误会重重。
  • 大明帝国

    大明帝国

    全新故事。由于电脑损坏故障换了新电脑草稿全部丢失。所以打算重新写一个新的故事。背景是从二战末期开始的。日本即将战败。明帝国表面力持日本。又在日本广岛山口投下原子弹.........明帝国又计划着帮日本拜托和平宪法
  • 英雄联盟之逗霸天下

    英雄联盟之逗霸天下

    胜者为王,败者逗,总的来说“我的贱,就是你的贱!”
  • 最强名医

    最强名医

    杜若,得到了古文明的中医传承。被分配到了一家外表光鲜,内部却是经营困难的仁济医院。大力弘扬国术,挽救医院在水火之中,成了杜若首要任务……气功诊疗,针灸推拿,新品中药研究室,建立全世界最大的中医实验基地!中华精髓,注定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 有女温良

    有女温良

    温家人相信只要有死亡,他们就有生意,在这片土地在不断有人出生的同时也不断有人死去,而温家人生下来就开始为这些不相识的人打理后事。苏桐原本是一个不热爱生活的小姑娘,意外死亡后,成了温家家主温良。与她同名的是她手中的古镜。温良,葬器也,其镜阴阳双面,活人窥阳面,死人窥阴面。